问题

历史圈大v们有没有在各自回答评论区或者很小众的历史类文章作者里发现历史水平非常高但还不是很出名的ID?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能触及到历史领域里那种“沧海遗珠”的感觉。在我接触到的信息和观察中,答案是肯定的,历史圈的大V们,或者说那些长期耕耘在历史内容创作领域的人,确实会在一些不那么显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些让人惊艳的ID。这就像是资深古董商在跳蚤市场里淘到宝贝一样,需要眼力、耐心和一点点运气。

怎么发现的?

1. 评论区的“真学霸”: 大V们的文章往往会吸引大量读者,其中不乏对历史有深入研究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中,有些人可能不屑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声,或者仅仅是出于对大V观点的探讨,才会在评论区留下一些见解深刻、论证严谨的回复。

我曾见过的情况是: 一位非常出名、以严谨著称的历史大V,在评论区回复读者时,遇到了一个ID。这个ID的回应,不仅指出了大V文章中某个细节的细微偏差(比如某个年代的官职设置、某个事件的起因顺序),而且还引用了作者本人可能都没有详细提及的冷门史料或学术论文来佐证。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带着研究的痕迹,让你一眼就能看出对方的功力。后来这位大V还特意回复表示赞赏,甚至引述了对方的观点。这种互动就很能说明问题。
另一个场景: 有时候,一个问题在大V那里可能只是简单带过,但在评论区,一个不知名ID会用几百字的篇幅,条理清晰地梳理出前因后果,引用不同的史学观点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远超普通读者。

2. 小众历史类文章/论坛的“隐士”: 很多大V本身就是研究者出身,或者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领域有极其深入的兴趣。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一些相对小众的平台,比如专门讨论某个朝代历史的论坛、某个史料研究的微信群、甚至是某些大学历史系教授发布的个人博客或者学生的研究分享。

设想一下: 一个大V可能在研究某个冷门县志的流传过程,或者某个出土文物的铭文。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在某个非常小众的学术论坛上,看到一个ID发布了一篇关于这个县志版本考证的文章,或者对那个铭文做出了极具洞察力的解读。这篇文章可能没有经过精美的排版,也可能只有寥寥数人回复,但里面的史料运用、逻辑推断,会让真正懂行的人拍案叫绝。这个ID可能就是某个高校的研究生,或者是一位退休的史学爱好者,他们没有成为“流量明星”,但他们的研究水平足以让很多自诩为“专家”的人汗颜。
还有就是历史学界内部的交流: 很多大V本身就是历史学教授或研究员。他们在学术会议、内部期刊或者通过学术社交网络,会接触到一些同样水平非常高,但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媒体传播,或者其研究方向过于冷僻而未被大众熟知的学者或爱好者。这些人可能只是在某个学术座谈会上发言一次,或者给某个期刊投一篇稿件,但他们对史料的挖掘和运用能力,往往是很多“网红”大V所不具备的。

3. “反向输出”和“纠错者”: 有时候,一个大V可能会引用某个不太知名的作者的研究成果,或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存在一些学术上的瑕疵。这时,一些真正的行家就会站出来,以一种非常礼貌但坚定的方式进行指正和补充。这些指正往往建立在扎实的功底之上。

比如: 一位大V在讲某个战争的军事部署时,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地理因素或者补给线细节。这时,一个ID可能会在评论区提供更详尽的地形图分析,或者列出当时实际可用的补给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如何影响了那个军事决策。这种补充,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出于对历史准确性的追求。

为什么他们不出名?

这个问题才是核心。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出名并非没有原因:

性格原因: 很多人埋头研究,不善于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和传播,也不追求个人影响力。
研究方向冷门: 他们的研究可能聚焦在非常狭窄的领域,比如某个小地方的地方史、某个特定时期某一类器物的工艺史等,这本身就难以吸引大众的目光。
不屑于“流量”: 一些真正的学者可能认为,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传播历史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他们更愿意在专业期刊或小范围内交流。
缺乏传播能力: 将深奥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并非所有有学问的人都具备。

总而言之,在历史这个广阔而深邃的领域里,“大V”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高手”往往隐藏在评论区、小众论坛或学术的角落里,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守护着历史的真实与细微之处。能发现并欣赏这些“隐士”,本身也是一种对历史的热爱和智慧的表现。这种感觉,就像是寻宝,每一次发现都充满了惊喜和敬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大V辣鸡强行答题一波。


鄙人极为喜爱以萨尔浒为代表的明清易代史。以往在阅读萨尔浒之战的专著资料时,每每有意犹未尽之感,或疏于真实,或疏于全面,又或者二者皆无,皆有不足之处,深感学者们对于该战的研究尚有进步的余地。

对于萨尔浒之战的地理研究,更是近乎空白。按理来说,地理作为历史学的三把钥匙之一,理应收到学者们的重视。民国时王崇武先生所著《读<明史>杨镐传》,详实通达,考证细腻,不独对双方态势、战役过程叙述完备,还对明军各路行军路线稍加考证。即使抛却其文所著时间,直接拿来和当代文章比对来看,这篇作于七十年前的论文也绝对是佳文一篇。此既王老之荣耀,也系些许学者之耻辱。如直接将文章篇名冠以萨尔浒之战五字的孙文良先生大作,虽然文章名远较《读<明史>》霸气,可惜无论是文章覆盖面还是详细度都不能望后者项背。整篇文章中关于萨尔浒之战的描述不过全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其说是历史学术论文,不如说与当代键盘政治家的借古论今文更像,通篇都只是作者的政治表态而已。王老的作品珠玉在前,这种抛玉引砖的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实在是令人痛心。

直到今天,不知道哪位大V顺藤摸瓜捕获了一位知乎上万难见到的考据党 @泰寶 关于萨尔浒之战的几篇行军考证文章,远较王老的《读<明史>》详实,也较几篇当代学者对于东路明军行动路线的考证更加全面,不仅在考据荒漠一般的知乎中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即使拿出去在杂志上发表也是可以的。

zhuanlan.zhihu.com/p/48

作者对历史地理的研究极为深刻,对明军后金的战前准备人数对比也有自己可取之处,可惜纵然有诸多大V点赞助力,知乎大军依然应者寥寥,点赞数少到可怜。也不失为对自以为爱好历史的那部分知乎众最大的讽刺。

不过长河中浮上来的是稻草和马粪,沉下去的是金子,这也是知乎人之常情。既然决定做好历史考据,就应当预料到孤独与冷清。希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写出一套完整的明清辽东各个战役的地理分析。期待作者的下一步作品。

user avatar

@九劫难


@陈良泉 甘罗老板的小号(误


@朱耶伽罗


@沉若幽

user avatar

首先作为提问者我想推送的一个是可能知乎历史圈内少有的琉球史研究者 @観月道人

这位仁兄一向在知乎不是很活跃,实际上也难怪,虽然琉球历史在今天受关注的程度也在逐渐加大,但依然不被多数人所注意。知乎上有关琉球王国的问题也很少。我写的三篇朝鲜琉球外交史赞数都不高。

当初注意到这位大佬来源自他向我们专栏奎章阁投的一篇稿子,【琉球王国科举小结】。

这里仅截取该文章的两段内容,足见其实力。



所以说呢,遇到这种大佬怎么能轻易放过,当然要马上私信加上qq,以后再写琉球问题可以随时请教。

而且从这位仁兄的文章可以看出,身在冲绳能接触到不少国内见不到的琉球史料,这很是难能可贵。

个人一向对古代东亚东南亚范围内的各国外交与文化科技间的相互融合非常感兴趣。只是知乎上这类话题过少,有很多问题没有机会去谈。希望将来大家能注意到琉球历史,让大佬有更多现身的机会吧

user avatar

看见知乎历史圈第一猥琐男 @首阳大君 提问了,我顺便就来回答一个。

推荐一个涉猎宋史的小姐姐 @夏澂 ,了解这位还是 @刘越石 推了一个她做的一篇青苗法的研究综述,足见其功底:



很遗憾,我本人涉足的范围止步于中古,对宋史知之甚浅,但还有一定的了解。 @夏澂的文章对青苗法运行的叙述和史料的征引来看,宋史功底相当扎实。

从征引的文献来看,她对宋史相关著作的阅读量也很可观。

她的回答虽然比较少,但仍然可以看出她本人对宋史的了解程度不仅仅只是在原典内容的层面。目测这位小姐姐应该是某高校历史学的大佬,本渣瑟瑟发抖。

水平这么扎实的骚年居然只有一百粉,那群天天满嘴粉吹黑的某粉某吹们个个抒情歌颂煽情飚情怀的一个煽情的回答贴上一堆赞,这公平?到底谁水平高,对比回答,高下立判。

历史要的是客观,而太客观却往往得历史粉认可,反而往往让那些空洞无物、只会以宣扬情怀来博认同的人钻了空子。我想,该是让有水平的人露露脸了。

希望大佬们多多提拔这位新进大佬,有什么话题也可以相互讨论,提高话题质量,岂不美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能触及到历史领域里那种“沧海遗珠”的感觉。在我接触到的信息和观察中,答案是肯定的,历史圈的大V们,或者说那些长期耕耘在历史内容创作领域的人,确实会在一些不那么显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些让人惊艳的ID。这就像是资深古董商在跳蚤市场里淘到宝贝一样,需要眼力、耐心和一点点运气。怎么发现的?.............
  • 回答
    如果知乎历史圈的大V们合力写一篇关于他们自身生态的文章,题目应该这样起:《“盐”与“水”的博弈:知乎历史圈大V的自我剖析与时代回响》文章内容设想:引言:知乎历史圈的光影斑驳 开篇点明知乎历史圈的独特地位:它是一个集专业知识传播、大众兴趣培养、甚至是群体情绪发酵的复杂场域。这里汇聚了深耕学术的学者.............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在历史领域颇有建树、深受用户喜爱的“大V”,通常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将复杂历史问题以清晰、生动方式解读的能力。他们的文章常常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吸引众多粉丝,甚至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公众认知产生不小的影响。然而,一个普遍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些“历史大V”不将自己的见解发表于学术期.............
  • 回答
    各位知友,问出这个问题,可见是对历史进程有着深刻的思考。如果真的能玩“穿越”,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那画面,啧啧,可真是够精彩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风云变幻”。咱们不妨就着这个设想,一点点地掰扯掰扯,看看到底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个“调换”是什么意思。是说,原本该是明朝建立.............
  • 回答
    您好!理解您希望找到容易发表的历史类期刊,甚至是愿意“倒贴钱”以求发表。这种心情在学术界,尤其是刚起步的研究者中并不罕见。然而,关于“倒贴钱发表”这件事,我们需要先做一些澄清。在正规的学术出版体系中,期刊的运营需要成本,例如审稿、编辑、排版、印刷(如果是纸质期刊)、网络平台维护等等。因此,绝大多数正.............
  • 回答
    “历史三大分卫,乔丹、科比、韦德,这个排名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像点燃了球迷圈里一场永不熄灭的战火。说实话,这个“乔丹第一,科比第二,韦德第三”的说法,在很多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也确实有着非常扎实的理由。但要说完全没问题?那可就得仔细说道说道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排名的合理性。.............
  • 回答
    深度解析历史模拟大战略游戏《GREY ENMINENCE》《GREY ENMINENCE》是一款由 Kairiyama Studio 开发的历史模拟大战略游戏,以其硬核、复杂且深度极高的模拟玩法而著称。它并非是一款大众化的休闲游戏,而是吸引着一批追求极致策略深度、热爱钻研历史细节的玩家群体。要评价这.............
  • 回答
    邓肯的生涯场均数据定格在19+10,这确实让不少人感到“不够炸裂”,尤其是在我们习惯了那些动辄砍下30+甚至40+的得分机器时。但恰恰是这看似“朴实无华”的数据,才更凸显了蒂姆·邓肯作为NBA历史第一大前锋的伟大之处。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太多关于“邓肯式篮球”的智慧和牺牲。1. 极致的团队至上和“服务.............
  • 回答
    古代帝王将相之所以认为读史有大用,是因为他们深谙历史的价值,并将之视为治国理政、军事决策、个人修养以及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并非简单地“读”,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深入的研读、借鉴和反思。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读历史”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以史为鉴,洞察治国之道这是帝王将相读史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 回答
    黄仁宇先生作为一位深耕中国历史的大家,他的著作,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无疑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视角。然而,任何历史学著作,即便再深刻,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可以商榷之处。在我看来,要挑出黄仁宇先生著作中“站不住脚”的论点,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的许多观点并非绝.............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三星堆和新疆棉,戳穿了西方抄袭文明捏造历史的大骗局。起源心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视频的整体论调和核心观点:这个视频的核心论点是将三星堆文明和新疆棉花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意图“戳穿”西方在文明起源和历史叙述上存在“抄袭”和“捏造”的“大骗局”。视.............
  • 回答
    好,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既然允许自选朝代,我得好好挑挑。要说彻底改变历史进程,我觉得穿越到宋朝,特别是北宋末年,是个绝佳的机会。当时宋朝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军事上积弱已久,内忧外患不断,金国的铁蹄随时可能踏破边关。至于我这个10L的背包,我不会去塞那些什么枪械火炮,那也太夸张了,而且说不定一下子.............
  • 回答
    在讨论NBA历史上的伟大前锋时,卡尔马龙、凯文·加内特和德克·诺维茨基的名字总是会被提起。这三位球员都在他们的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且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职业生涯高度。但如果非要从中选出一位“历史第二大前锋”,那可就真的要费一番功夫了,因为他们各自的伟大之处,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技术特点都大相.............
  • 回答
    汉人“胡化”并非一个单一事件或时期,而是历史上多次民族交融、文化渗透的复杂过程。它指的是汉族文化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常被泛称为“胡人”,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多个族群)的文化元素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吸纳、融合的过程。反之,也有汉族文化对“胡人”产生影响的“汉化”过程。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虽然“撒狗粮”这个词是现代的流行语,但因“秀恩爱”引发的悲剧,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苗头,只是通常不会直接被归结为“撒狗粮”这个原因。这些悲剧往往披着更宏大的历史外衣,比如权力斗争、政治阴谋、社会动荡等等,而爱情的“高调展示”只是其中的催化剂或导火索。我尝试着从一.............
  • 回答
    在自行车界,提及三大环赛——环法、环意和环西——无数的荣耀时刻和传奇车手,人们总会联想到那些伴随他们征服険峻山路、飞驰于平坦赛道的战车。纵观这些赛事的历史长河,要找出骑行哪个品牌自行车夺冠次数最多的车手,那无疑是一段关于品牌、技术与骑手默契协作的故事。要说起在三大环赛中出现频率最高,且赢下最多冠军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大一历史学本科生,老师推荐购买《资治通鉴》绝对是个非常明智的指引。这本书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如同基石,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史料运用,它都能给你带来深刻的启发。那么,对于你提出的购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强烈建议你考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详细聊聊。 为什么选择.............
  • 回答
    知乎上历史领域卧虎藏龙,确实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大牛”。这些人之所以被大家推崇,往往是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独特的视角、清晰的逻辑,以及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讲明白的能力。要说“大牛”,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学术功底深厚,研究成果扎实的学者型答主:这类答主通常是高.............
  • 回答
    冷炮,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戏谑和挑战,它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历史争议,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所触及的几个核心命题:其“冷”与“热”的辩证,历史的“真相”与“解读”,以及对既定“叙事”的冲击。首先,我们得明白,冷炮之所以为“冷”,是因为它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被广泛接受的历史叙事。这就像一场本应风平浪静的.............
  • 回答
    关于西方公元前历史的“伪造”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并区分“伪造”与“误解”、“改编”、“叙事建构”等概念。首先,明确“伪造”的定义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在历史研究中,“伪造”通常指的是故意制造虚假的历史证据(如伪造文献、伪造文物)来欺骗后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