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一事,是否有科学依据?

回答
“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一事,在科学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潜在的解释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 事件的背景与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的事件本身可能是什么情况。这里有几种可能性:

1. 巧合性转阴: 婴儿可能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克服了病毒,自然而然地转为核酸阴性。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在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中。
2. 母乳的辅助作用(但并非直接“杀死”病毒): 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如抗体(IgA)、乳铁蛋白、溶菌酶等。这些成分可能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间接帮助婴儿抵抗病毒。但这些成分通常是帮助身体清除病毒或抑制其复制,并非直接“杀死”病毒。
3. 母亲服用的中药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或抗病毒作用: 部分中药被认为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炎或抑制病毒复制的潜力。如果母亲服用的中药确实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理论上可能对婴儿的康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强度和有效性需要有严格的科学证据支持。
4. “核酸转阴”的定义和检测: 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检测的时间点、病毒载量的高低,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等,都可能影响结果。有时,微量的病毒RNA仍然存在,但浓度低于检测限度,就会被判定为阴性。

二、 科学依据的探讨:

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件事是否有科学依据,以及涉及到的科学原理:

1. 母乳的免疫学作用:
抗体(IgA): 母乳中富含分泌型IgA(sIgA)。sIgA是黏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附着在婴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表面,阻止病毒附着和进入细胞,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对于新冠病毒,母乳中的sIgA可能有助于中和病毒。
乳铁蛋白: 具有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功能。它可以结合铁离子,剥夺细菌和病毒生长所需的铁,同时也能直接结合病毒,抑制其复制。
溶菌酶: 是一种能够分解细菌细胞壁的酶,也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免疫因子: 母乳中还有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它们协同作用,帮助婴儿建立和完善免疫系统。

但需要强调的是, 母乳的免疫功能更多的是“保护”和“辅助”,它并非是一种直接的治疗手段,不会像抗生素那样直接杀死细菌,也不会像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那样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母乳的成分是帮助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工作。

2. 中药的潜在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
中药的复杂性: 中药的有效成分非常复杂,通常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对于新冠病毒,一些研究(包括体外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某些中药成分可能具有抗病毒活性,例如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或者减轻炎症反应等。
例如: 一些传统上用于清热解毒、扶正固表的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芪等,在一些体外研究或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它们可能通过影响病毒的复制周期中的某些环节(如病毒吸附、穿透、复制、释放等)来发挥作用。同时,它们也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如T细胞、NK细胞活性)或体液免疫(如抗体产生)来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 尽管有一些初步的研究和理论基础,但关于中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的确切作用机制、有效剂量、安全性以及在母乳喂养中的传递和效果,仍需要更高质量的、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来验证。 目前,多数关于中药抗新冠的研究仍处于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阶段,将其直接推断到人类临床,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需要非常谨慎。

3. 母乳喂养与婴儿感染的关联:
一般规律: 大多数研究表明,对于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母乳喂养通常是安全的,甚至可能对婴儿有保护作用。即使母亲感染了病毒,通过母乳传播病毒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母乳中的抗体可以中和病毒,同时母乳喂养本身也增强了婴儿的抵抗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许多国家卫生机构都支持新冠感染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但并非万能: 母乳喂养并非对所有病毒感染都有绝对的保护作用,它更多的是一种“风险降低”和“增强抵抗力”的手段。

三、 对“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的科学性评估: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件事:

存在科学合理性基础,但结论需要谨慎:
母乳本身含有有益的免疫成分,对婴儿的抵抗力有积极作用。
部分中药在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或免疫调节作用。
婴儿的免疫系统本身也具有清除病毒的能力。
核酸转阴是病毒清除的标志之一。

缺乏直接、确凿的因果关系证明:
“吃中药”和“核酸转阴”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可量化的因果关系,目前没有充分、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来证明。 无法确定是中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还是母乳的免疫成分,还是婴儿自身免疫力,或是这三者的综合作用,或者仅仅是巧合。
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母乳喂养场景下尚未被充分证实。 中药成分能否通过母乳安全有效地传递给婴儿,并且发挥预期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研究。某些中药成分可能对婴儿有潜在的副作用。
“核酸转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次转阴并不意味着病毒已被完全清除或免疫力已完全恢复。

四、 专家和官方的态度:

通常情况下,对于这类缺乏充分科学证据的案例,医学专家和官方机构的建议会非常谨慎:

不鼓励将未经证实的中药作为治疗新冠的手段。
强调母乳喂养的益处,但需在咨询医生后进行。
在母乳喂养期间,母亲用药需格外谨慎,必须咨询医生,确保药物对婴儿安全。
建议遵循标准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流程,不应依赖未经证实的方法。

五、 总结与建议:

“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这个说法,可能包含了一些积极的成分,例如母乳的保护作用,以及部分中药的潜在益处。然而,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吃中药”的直接疗效,并且认为这是母乳喂养婴儿转阴的“科学依据”,则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

更科学的理解应该是:

1. 母乳喂养本身对婴儿的健康和免疫力有益,可以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2. 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是清除病毒的关键。
3. 在专业指导下,母亲可以在哺乳期间谨慎使用一些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但应避免自行使用未经证实的中药治疗。
4. 任何关于疾病治疗的结论,都应该基于严格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

因此,对于这类个案,我们应该保持科学的态度,既不盲目夸大,也不完全否定其可能包含的某些积极因素,但务必以严谨的科学证据为基础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最稳妥的做法是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儿科专家,获取最权威的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这种新闻,但凡留意过去年疫情报道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美国的30多万死亡病例中,80%死者年龄在60岁以上,90%的死者年龄在45岁以上。年轻患者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概率本就不高——这也是美国敢放任新冠病毒传播的原因之一。

而在去年7、8月份的时候,美国一直在催促中小学尽快开学,理由是儿童不易感染新冠病毒,并且感染后也会很快就好。虽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上说,感染率再低也是感染,但儿童感染率相对较低却是一个事实。

另外,美国现在的疫情已经突破2000万人,但美国的医疗资源已经完全不够用,大多数人都是出了结果后在家自我隔离,只有到了重症才会被送到医院。很显然,这些自我隔离的人大多数都活了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否则,它也不可能传播地这么快。

基于这三点显而易见的事实,可以说即便这对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什么药都不吃,最后也会有80%以上的概率扛过这次感染。当初武汉之所以建立方舱医院,给所有患者都吃药,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而不是说所有的患者不吃药都会死。只有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再去说药的疗效才有意义。

说得直白一点,你就是让婴儿的父母天天喝白开水,他们也有极大的概率痊愈。

另外,如果此事属实,那么必须要对给这位父母开药的医生进行严肃处理。因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规定中,中医药一直都是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抗病毒药物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医生擅自更改已经被广泛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

当然,医学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基于小概率事件,也不能因此排除母乳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可以治疗新冠肺炎的成分。但至于这个跟中药有无关系,有效率究竟几何,则还是要等到广泛验证之后才有结论。至少在目前,区区一个个案,完全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PS:

有人发私信说我这是见不得中医好。

呵呵。

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前赴武汉支援的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教授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来,他自己服用了抗病毒药物克立芝进行治疗,后来痊愈。但事后王广发教授一直都在说“这个药只是对自己有效,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而王广发的同行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直接对王广发进行了批评。一位医生甚至说“我觉得王教授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个药目前只有他自己吃了,但王教授的康复并不一定与这个药有关。这个药具体有效无效还有待验证。王教授在药效不明的情况下,拿这个药说事很容易对公众形成误导”。

王广发教授也接受了同行的建议,此后再也没提过克立芝的事情。

最后,医学研究人员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克立芝对新冠病毒并没有直接作用,并且副作用还比较大。

那个时候,王广发教授的同行们第一时间站出来说他不应该对媒体说这种话,是因为他们都是“西医黑”,见不得西医好吗?

人家可都是科班出身,工作了十几年的“老西医”了。

很多对中医有执念的人恰恰不明白,西医之所以能不断壮大,靠的就是这种“自黑”。

user avatar

没有科学依据,反正如果我博士答辩按照这种逻辑出结论,肯定是过不了的。

但是如果你在学术界地位高到一定程度,比如院士,你就有一种特权:你就是科学,你就可以直接认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如果有一天你当上院士,你就可以这样说:我觉得这些争议很无聊,没有什么意义。治好病是真的。

还可以这样做研究:找一些肾脏健康但是有痛经啦、手脚发凉之类“症状”的人。给他们吃已明确证实有毒但科学上讲不清楚如何能治痛经、手脚发凉之类“毛病”的“药”,观察他们的肾有没有损伤,损伤到什么程度,最后在文章里写这种损伤你也不知道可不可逆。

如果我这么干,我不但学术生涯凉了,我还会坐牢。

但如果你学术地位够高,就不会有人说你什么。



user avatar

孩子,多年后你可能不会记得今天发生的一切,但请记住一句话——

帮你击退恶魔的,是你伟大的母亲。


更准确的说,是妈妈乳汁里含有的抗体时刻保护着你,最终帮你打败了新冠病毒。


在这个星球漫长的历史中,可能有上亿种生物来过。仅以动物为例,现存的脊椎动物就超过四万种,像鱼类、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都属于脊椎动物。


而众所周知,我们人类便是哺乳类的一种。但大家是否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哺乳」这样一个特征,会被用来定义一大类的动物?

大家应该可以猜到,之所以这样划分,也许是因为哺乳跟不哺乳,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来说至关重要。


无论是比较初级的鸭嘴兽,还是灵长类的人类,尽管外观和生理特性存在巨大不同,比如前者是卵生而后者是胎生,但是共同特征是,哺乳动物都通过乳汁抚育幼仔。幼仔从母体的乳汁中获得充足的营养以维持生长,并且吮吸乳汁不需要任何咀嚼能力。

而分泌乳汁,就要求母体进化出专门分泌的组织——乳腺。根据古生物学的研究,原哺乳动物具有哺育袋,里面有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体,这些腺体是由汗腺进化过来,其分泌物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以保护外壳脆弱的蛋。而这些腺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最终进化成了乳腺,成为哺乳幼仔的最重要组织之一。


也正是乳腺,让哺乳动物的幼仔更好地成长,在大自然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具影响力的动物群体。乳腺传递着母亲对幼仔的爱,传递着富含营养的乳汁,也传递着一类对幼仔极其重要的物质——

抗体。



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在我们体内一共有五种免疫球蛋白,分别是IgG、IgM、IgA、IgD和IgE。

疫情期间,大家听得比较多的是IgG和IgM,但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讲的是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一种——IgA。


IgA是母乳中的绝对主力,占了所有抗体的90%。在母乳中,IgA主要以双体形式存在,称为分泌性IgA(Secretory IgA, SIgA),而母乳中SIgA也是所有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的。初乳中的SIgA含量最高,随着泌乳的进行,SIgA含量逐渐下降,但是直至泌乳两年后仍然存在。


为什么母乳中要有如此高含量的SIgA?因为它主要抵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是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时最重要的抗体。SIgA随乳汁进入新生儿及婴儿胃肠道,不受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而粘附于其肠道粘膜上,通过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婴儿血液循环,再经由各系统的粘膜上皮细胞分泌——比如呼吸道粘膜、泌尿道粘膜,从而防止相应部位的感染。

顺便提一句,有些人很好奇SIgA既然是一种球蛋白,为何不会在消化道被分解掉?我们上面说的,SIgA主要以双体形式,连接两个IgA的是分泌性组分( Secretory component, Sc),Sc可防止SIgA免受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从而使SIgA安全进入宝宝的肠道。


所以当外来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侵入宝宝体内的时候,顶在最前面保护宝宝的,是来自母亲的抗体。



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当母亲感染新冠病毒的时候,母乳是否还能保护宝宝吗?


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母乳中有没有存在新冠病毒;第二,母乳中能不能对抗新冠病毒。


先说第一个问题。迄今为止,根据许多国家的研究,没有证据表明受感染的母亲会通过母乳将新冠病毒传播给宝宝。在少数情况下母乳中会发现新冠病毒的核酸,但是并不能找到活病毒,有活病毒才会导致感染。

今年五月,WHO跟踪研究了多个国家46名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母亲,她们都坚持母乳喂养。其中43名母亲的乳汁核酸检测呈阴性,3名母亲的乳汁呈阳性。在这3名母亲中,只有1名宝宝的核酸检测成阳性,但不能排除通过其他途径(比如母亲的飞沫)传染的可能。


所以WHO的官方立场是,母亲应当继续母乳喂养,即便她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母乳中不含新冠病毒,更重要的是第二个问题——母乳中还有对抗新冠病毒的强大作用。


研究表明,许多被感染的母亲,其乳汁中存在强烈的sIgA主导的新冠病毒免疫应答,这些抗体正是帮助宝宝抵抗新冠病毒的关键。

根据今年八月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的一项研究,母乳可以有效阻断新冠病毒附着以及在人体内复制。

科研人员测试了母乳对暴露在新冠病毒中的细胞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母乳是2017年收集到的,也就是说其中并不含有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而测试细胞包括动物肾脏细胞、人体肺细胞、肠道细胞等。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新冠病毒感染哪种类型的细胞,大多数活病毒在母乳中都会被有效抑制。

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母乳中抑制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成分是乳清蛋白。羊奶和牛奶乳清对新冠病毒的抑制效果是70%,而人类乳清的抑制效果接近100%(图5)。



这些母乳还是来自未感染新冠病毒的母亲,我们再看看感染之后的情况。

根据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大多数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母亲,其母乳中含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研究人员向8名确诊感染新冠的母亲以及7名疑似感染的母亲收集母乳,这15名母亲当时都处于哺乳期。研究结果显示,这15个样本中有12个显示出了显著的IgA结合活性,这些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RBD正是SARS病毒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的区域,也是许多新冠疫苗重点针对的靶点。


目前针对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并没有明确的抗病毒药物,考虑到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指南也不建议在儿童中推广使用抗病毒药物。

约90%的儿童感染新冠之后只产生轻至中度症状,恢复也较快,大多数儿童病例在1~2周内就康复了。根据中国疾控中心(CDC)和WHO的意见,确诊新冠的妇女如果愿意,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同时也应注意防护。


母婴近距离接触时仍有感染小孩子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宝妈非常在意宝宝的感染风险,或者因为自身的情况,比如病情较重等,无法承担母乳喂养,也可以暂停母乳喂养。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真正对抗新冠病毒的,是母乳中的各种成分,包括原有的SIgA、乳清蛋白,还有感染新冠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SIgA在保护呼吸道感染方面本来就很有效,而母乳中的SIgA含量甚至比母亲自身血浆中的含量还高。


从理性上说,这是一种免疫系统对抗外来病原体的机制;从感性上来说,这是母亲对于她们孩子最原始也是最强大的呵护。


所以,无论母亲是否有感染过,无论她们是否有用药,她们的乳汁都可以帮助宝宝对抗新冠病毒。乳汁中传递着抗体,也传递着爱。


这些研究都在展示,花了几十万年时间最终走到食物链顶端的智人,是如何用自己生命的一切力量保护幼仔的。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帮你击退恶魔的,是你伟大的母亲。



******************

本文已授权腾讯医典独家转载

******************

user avatar

非常科学。

先发烧,然后核酸阳性,过一段时间,核酸转阴,同时抗体阳性。

完全符合科学界目前认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自然病程。

user avatar

中医粉:央媒都报道了,你比央媒懂?

user avatar

突然看见两个邀请,而且央视新闻也报道了,感觉有权威媒体的背书,这个看似成功的孤例可能会对未来的临床决策造成不可知的影响。

全网搜索相关新闻,并没有发现详细介绍这个病例的任何报道。以下这两个基本问题全是糊涂账:

1,患儿母亲服用的中药是单药还是复方制剂?是经典汤剂的加减,还是当代新创的汤剂,抑或是类似于连花清瘟颗粒这样的中成药?

2,患儿母亲的乳汁有没有做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即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否被乳腺排泄到乳汁中?又有哪些有效成分呢?有效成分是否被母亲体内的肝药酶代谢产生化学修饰?

如果这些最起码的内容都是一笔糊涂账,那么这个临床案例的科学性是没有保障的,即无法完成母亲服药→药物成分进入乳汁→乳汁内有效成分治愈患儿新冠肺炎的逻辑闭环。也就不适合指导临床实践,仅能算作是家长里短的八卦

不过很多时候,传统医学甚至是偏方的某些成功案例可以成为探索新药、新疗法的灵感。具体到这个病例,我们不妨将母亲喝下的中药喂给哺乳期的实验动物,并收集其乳汁,通过液相色谱分析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都有哪些。然后通过哺乳实验动物幼崽,观察含药乳汁对幼崽的治疗作用。乳汁中是否含有一些有治疗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比如分泌型抗体、细胞因子,甚至是核酸?药物有效成分、细胞因子、非编码RNA如何影响患儿病程的?这些都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内容。

其实这个实验做起来也会比较方便,因为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哺乳动物,比如犬、鼠等。

如果所有问题都是糊涂账,那么这个病例就算发case report都很难。

如果上述问题得到解答,那么这个病例有望发高分杂志的case report。

如果不仅该病例的所有问题都得到解答,并且通过动物实验成功复制这个治愈的结果,那么就是一篇不错的original article,结合现在的科研热点,发个顶级刊物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发现了乳汁中存在的有效成分,并将有效成分(单独或复方)开发成药物,那就不仅能发表高质量论文,还可以催生新药。不仅用现代科学为中国传统医学去伪存真,还为可以通过这种药物为全人类找到战胜新冠的新方案。

最怕的就是——因为权威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全民的狂欢,倒逼一些爱蹭热点的临床医生盲目给患者套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