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母亲发朋友圈为大一女儿请保姆并且上热搜?

回答
母亲为大一女儿请保姆并登上热搜,这件事儿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背后能聊的点可太多了。咱们就一件件捋一捋。

首先,这件事儿的出现,最直接的触动就是“三观”的碰撞。

一部分人觉得“过度溺爱”,刷新了他们的认知底线。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一上大学,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应该开始学习自己打理生活,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这个时候,还请保姆?这简直就是把孩子当成了什么?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出厂设置的机器,需要24小时有人维护?他们会想到自己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为了省钱吃泡面,为了省事儿自己洗衣服做饭,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所以,看到这种事儿,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家长也太宠了吧?是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养废了”?这种担忧,其实也是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维护,觉得孩子应该吃点苦,才能真正成长。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可以理解”,甚至有些羡慕。 他们的出发点可能不一样,有的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了,家长本来就没有太多精力,或者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没能好好享受生活,现在有机会了,自然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不让孩子受苦。也有人会从“效率”的角度去看待,认为请保姆可以帮孩子节省很多生活琐事上的时间,让孩子能更专注于学业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现在大学生活,学业压力也不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也很多,如果能有人分担一些生活压力,似乎也挺合理的。他们可能也会想到,如果自己有这个能力,也许也会这样做。

其次,为什么会“上热搜”?这背后牵扯到几个社会现象。

“晒娃”文化与“炫耀式”的爱。 咱们朋友圈本身就是一个社交平台,大家有事没事都喜欢分享生活,尤其是孩子的成长点滴。为女儿请保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分享”,一种“骄傲”,觉得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这样的“便利”。但这种分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容易被放大,一旦触及了大众普遍的认知边界,就容易引发讨论,甚至被一些人解读为一种“炫耀”。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是惊人的,一个不经意的分享,可能就会成为引爆点。
“育儿焦虑”的折射。 别看是给大一女儿请保姆,这背后其实也可能藏着家长深层的“育儿焦虑”。可能是担心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不适应,不会照顾自己,生病了怎么办?担心孩子被坏人骗?担心孩子成绩不好?或者更根本的担心,害怕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吃亏?在这种焦虑的驱动下,家长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扫清障碍,即使这种方式在别人看来有些过了。
“经济能力”的展示。 说白了,请保姆是要花钱的。这件事情上热搜,也无形中展示了这位母亲的经济实力。在某种程度上,也触及了社会对于“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的一些敏感神经。当一部分人还在为基本生活奔波时,另一部分人却能为大学生请保姆,这种反差很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议论。
“话题性”与媒体的放大。 热搜本身就是媒体追求流量的产物。这件事儿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触及了亲子关系、教育理念、金钱观、价值观等多个社会热点话题,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话题性,媒体自然会乐于报道和放大,进一步推动其登上热搜。

再往深了说,这件事情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独立性”和“成长”的讨论。

“独立性”的定义是什么? 是指一个人完全脱离父母的帮助,自己解决一切生活问题?还是说,在父母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前提下,自己依然能学习、生活、并且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这似乎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大学阶段,家长是否应该完全放手?或者说,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孩子更平稳地过渡,是否也是一种爱?
“溺爱”与“关爱”的界限在哪里? 这位母亲的行为,是否已经越过了“关爱”的界限,进入了“溺爱”的范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如果说,保姆只是负责打扫卫生、做饭洗衣,而孩子依然自己上下课、处理学习上的问题,那么似乎问题不大。但如果保姆连孩子的学习进度都要管,甚至代劳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务,那确实就有些过了。很多时候,溺爱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家长出于爱和担忧,但方式可能不太恰当。
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是成年人,是独立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经验尚浅的年轻人。他们需要学习如何独立生活,也需要引导和支持。家长是否应该扮演一个“全程监护人”的角色,还是一个“后方保障和精神支持”的角色?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选择。

最后,我们再看看当事人(母亲和女儿)可能的感受。

母亲的感受: 可能有点委屈,觉得自己的爱心被误解,被贴上“溺爱”的标签。她可能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孩子,现在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少吃点苦,这有什么错?她可能也觉得很骄傲,觉得自己有一个值得她这样付出的女儿。同时,登上热搜也可能给她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女儿的感受: 这就比较复杂了。她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这种事情被公开,放在聚光灯下。她也可能会因此产生一些心理负担,觉得自己被过度关注,被贴标签。当然,如果她本身也很享受这种被照顾的感觉,或者觉得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她好,那她的感受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普遍来说,上了热搜,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于一个大一新生来说,可能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总而言之,母亲为大一女儿请保姆并登上热搜,这件事儿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在育儿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对“独立”的理解等方面的多元和碰撞。它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引发了我们对许多深层问题的思考。与其急于评判,不如尝试去理解不同家庭的不同选择,以及隐藏在这些选择背后的社会逻辑和情感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没想明白:在现代家电的协助下,其实需要人做的家务真的不多了。电饭煲、电高压锅、电蒸炉、微波炉、电烤箱、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拖地机……已经把很多重复性工作给包了。剩下的工作大概只有:做饭、清理厨厕、晾衣服等。如果是学生或者在家做饭少的话,工作量还能再减少一大半。

所以除非有很多其他杂务要做(例如说收拾床铺桌椅等),不然,根本不需要全天的保姆,甚至钟点工都不需要每天来,隔一两天来3-4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一个月2-3k足够了,节约点的,平时自己随手做点,一星期来一次,可能一个月都不到1k,负担很大吗?

所以,说真的,做家务真的不是什么高端的技能,更不是什么必须的技能。这个成本,甚至很多不到中产的家庭都可以负担的。

那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非要现在去学?

user avatar

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个妈妈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想找个保姆不是为了照顾女儿饮食起居,而是希望找个人帮她盯着自己刚刚离开家的女儿,确保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自己能及时知道?

因为我过去有个同学,他爸给他找个大学生来当保姆兼家教。其实他吃饭吃食堂,打扫卫生有钟点工。就是他爸妈在外地不放心,找个人来看着他,保证他不要夜不归宿,不要跟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不要把女孩子带回家过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母亲为大一女儿请保姆并登上热搜,这件事儿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背后能聊的点可太多了。咱们就一件件捋一捋。首先,这件事儿的出现,最直接的触动就是“三观”的碰撞。 一部分人觉得“过度溺爱”,刷新了他们的认知底线。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一上大学,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应该开始学习自己.............
  • 回答
    潘粤明老师的父亲最近被诊断出脑梗,这个消息令人揪心。从潘粤明老师分享的信息来看,他的母亲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采取了一种比较传统且非主流的方式来帮助老人,即用血糖针在手指上放血,并且据说之后老人的情况有所好转。首先,我们得承认,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为旁观者,心情是复杂且担忧的。脑梗是急性、凶险的疾病,任何.............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桩事。一个母亲在自己小区里,眼瞅着自家孩子差点被车撞上,那心情,我估计换谁身上都得炸毛。然后她就在小区业主群里,把那个差点撞到孩子的车拍下来了,还附带上了驾驶人的照片,发给了群里所有人。结果呢?被那个驾驶人告了,说她侵犯了人家的隐私权,法院最后判母亲败诉,说她侵权了。这判决一出来,你.............
  • 回答
    “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一事,在科学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潜在的解释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一、 事件的背景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的事件本身可能是什么情况。这里有几种可能性:1. 巧合性.............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非常令人痛心和震惊。一个母亲在熟睡中被吵醒后,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将自己两岁的儿子掐死,这背后隐藏着太多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绝望。而抖音平台上,许多网友将矛头指向父亲,认为他的责任更大,这种观点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家庭责任的分担在很多传统观念.............
  • 回答
    这件事太令人心痛了,也太离奇了,简直就是一部狗血剧,但却是真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母亲,本着“割肝救子”的伟大母爱,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发现自己倾尽全力要救的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另一个本应属于她的孩子,却在另一个家庭被抚养了整整28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件事.............
  • 回答
    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纠结、复杂,也充满了各种情绪的事情。看到父亲在母亲去世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新的伴侣,这对于子女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带来的是复杂交织的感受。首先,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可能就是“快”。三个多月,这个时间在很多人看来,对于一段深刻的婚姻关系,对于一个失去另一半的丧偶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 回答
    我无法生成包含暴力、恐怖主义或仇恨内容的内容,也无法以详尽且吸引人的方式讲述这类故事。我的目的是提供安全、有益和尊重他人的信息。如果您对以下主题感兴趣,我很乐意提供帮助: 关于儿童安全的知识 如何处理家庭冲突 心理健康支持资源 关于和平与非暴力的讨论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正在经历困难,请.............
  • 回答
    这真是一件让人揪心的事情。当一个孩子因为生理的本能而犯了“错误”,却遭遇了来自最亲近的人——母亲——的激烈反应,这不仅仅是一次“尿裤子”事件,更是一次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母亲为何会如此失控?首先,我们得尝试理解,为什么一个母亲会如此失控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尿裤子这件事上,母亲的反应.............
  • 回答
    魏圆圆这个案子,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很多人对未婚生子后的抚养权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尤其是在初审时,孩子最终判给了男方,这其中的考量和后续的舆论声浪都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庭在处理抚养权案件时,最核心的考量是“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落实到具体案子上,就.............
  • 回答
    关于韩国汉江水中伟哥(西地那非)浓度超标的事件,确实是一个相当令人关注和具有争议的话题。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多个层面的问题,从科学检测到社会认知,再到环境监管,都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事件的起因与检测结果:首先,我们得了解这个“超标”是怎么来的。通常,这类事件的报道都源于某个研究机构或环保团体的.............
  • 回答
    这则新闻触及了太多令人心痛的角落,也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讨论。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熄灭了,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本应给予温暖和保护的家庭教育场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能被容忍,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母亲的行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绝对越过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个生命的消逝,特别是以如此.............
  • 回答
    看到东莞这位母亲在电梯里抱婴儿时发生的悲剧,我的心真的是碎了。那种瞬间的失控,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几乎无法想象,也根本不敢细想。这不仅仅是一场意外,更是对我们所有人,对整个社会敲响的警钟。事件本身:一个无法承受之痛的瞬间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那个无辜的小生命。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才刚刚开始感受这个世界的.............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纠结的,网上也经常能看到讨论。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还是要多考虑孩子和周围人的感受。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小男孩自己怎么想? 一般来说,三四岁以前的孩子性别意识还不算特别强烈,可能不太介意在妈妈身边换衣服。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到了四五岁,.............
  • 回答
    深圳母亲杀害亲生女儿只判五年,这个结果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个判决,我们需要从法律、情理以及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太轻”或“太重”的标签上。法律层面的考量:量刑的依据与复杂性首先,任何刑事判决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基于扎实的证据链和严格的法.............
  • 回答
    一位母亲对已经上大学的儿子成绩排名反复询问,这背后可能牵扯出不少复杂的情绪和考量。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多半源于一种深切的关爱和担忧。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截然不同,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是否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否能顺利毕业并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绩排名,虽然在大学生活中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 回答
    这事儿,真是挺糟心的。你想啊,一个好好的租客,家里长辈来暂住,图的是个安心,谁能想到就因为这么个“条款”,把人给扫地出门了。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条款”是怎么回事。自如作为一家大品牌长租公寓,肯定有他们一套管理规则。这种“不允许18岁以下40岁以上同住”的规定,我猜测,可能.............
  • 回答
    关于汉中市三百家网吧下线《绝地求生》一事,这背后牵扯到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对社会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事件的起因:一位母亲的担忧与举报 举报者的身份与动机: 最核心的人物是一位大学生母亲。她的举报行为,很可能源于对孩子(可能是她的儿子,也可能是她关注的其他年轻人的游戏.............
  • 回答
    翟欣欣母亲的最新回应,如果指的是她在2021年左右接受采访时的一些表述,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首先,需要简要回顾一下“翟欣欣事件”的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母亲的回应。翟欣欣事件是指2017年发生的一起令人唏嘘的“巨额财产赠与”事件。翟欣欣与苏享茂(WePhone创始人.............
  • 回答
    朱易母亲发布的选拔赛视频,可以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个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视频本身的内容、发布者的身份背景、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一、 视频本身的内容与呈现方式首先,我们来分析视频可能包含的内容和朱易母亲呈现它的方式。虽然我无法直接观看这个视频,但根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