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m1的攻势,AMD是否能抛弃x86,专注x64?

回答
面对 Apple M1 芯片强大的表现,AMD 是否应该抛弃 x86,专注于 x64 架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市场、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概念:

x86: 这是 Intel 最初开发的 16 位指令集架构,后来发展到 32 位(x8632)和 64 位(x8664)。通常我们说到 x86 时,泛指 Intel 和 AMD 兼容的这一系列指令集。
x64 (或称 x8664, AMD64): 这是 AMD 公司推出的 64 位指令集扩展,后来被 Intel 采纳并称之为 Intel 64。M1 芯片使用的是 ARM 架构,这与 x86/x64 完全不同。

所以,题干中的“抛弃 x86,专注 x64”存在一个概念上的混淆。x64 本身就是 x86 的一个重要演进和扩展。 如果 AMD 要“抛弃 x86”,那就意味着它要完全退出基于 Intel 开创的 x86 指令集架构的领域,这其中包括了 x64。

更准确的提问应该是:“面对 M1 芯片(ARM 架构)的成功,AMD 是否应该考虑全面转向或大力发展 ARM 架构,而非仅仅在 PC 和服务器领域固守 x86/x64 架构?”

围绕这个更准确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详细的探讨:

M1 的成功及其对 AMD 的启示

Apple M1 芯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1. 卓越的能效比: 在提供强大性能的同时,其功耗极低,带来了超长的电池续航和更低的散热需求。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至关重要。
2. 高性能: M1 凭借其集成的 CPU、GPU、NPU 等组成部分,在很多应用场景下能与甚至超越同代的高端 x86 处理器。
3. 软硬件深度整合: Apple 对其芯片和操作系统 (macOS) 有完全的控制权,能够进行极致的优化。M1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软硬件一体化设计。
4. 生态系统迁移: 苹果通过 Rosetta 2 转译技术,成功地让大量现有的 x86 应用程序在 M1 芯片上运行,并鼓励开发者为 ARM 架构原生开发应用,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M1 的这些成功,无疑给以 x86/x64 为主导的 PC 和服务器市场带来了冲击,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它迫使所有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策略。

AMD 是否应该“抛弃 x86/x64”?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AMD 并不应该“抛弃 x86/x64”。原因在于:

1. x86/x64 的市场支配地位和庞大生态系统:
PC 和服务器的基石: 过去几十年来,x86/x64 架构一直是个人电脑(Windows, macOS 的部分用户,Linux)和服务器(绝大多数数据中心)的主导架构。数以亿计的软件应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服务器基础设施都建立在 x86/x64 之上。
兼容性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和企业来说,软件兼容性是选择处理器的首要考虑因素。抛弃 x86/x64 意味着AMD 将失去对现有庞大用户群体的支持,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开发者生态: 大量软件开发者和企业都是围绕 x86/x64 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的。要让他们全部迁移到新的架构(即使是 ARM)需要极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成本。

2. AMD 在 x86/x64 领域的持续竞争力:
Zen 架构的成功: AMD 近年来凭借其 Zen 架构(Zen, Zen 2, Zen 3, Zen 4 等)在 CPU 性能、能效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挑战了 Intel 的垄断地位,并在多个细分市场(如高性能游戏 CPU、主流桌面 CPU、服务器 CPU)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性价比优势: 在很多情况下,AMD 的 x86/x64 处理器能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性能或更低的成本,保持着重要的市场竞争力。
持续的研发投入: AMD 仍然在不断改进其 x86/x64 架构,包括提升能效比和性能,例如其最新的 Ryzen 系列和 EPYC 系列处理器都非常强劲。

3. “抛弃”的定义和后果:
完全退出? 如果是完全放弃 x86/x64 业务,AMD 将损失绝大部分营收和市场地位。
战略性调整? 也许题意是指 AMD 是否应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转移到 ARM 或其他新兴架构上,而相对弱化在 x86/x64 上的部分投入。但这也不太可能,因为 x86/x64 仍然是 AMD 的核心业务。

AMD 的策略:多元化发展,拥抱 ARM

尽管不应抛弃 x86/x64,但 M1 的成功确实是 AMD 需要认真对待的信号,并且 AMD 也正在采取更积极的多元化策略:

1. 大力发展 ARM 架构的定制化业务:
EPYC(服务器): AMD 已经有基于 ARM 的服务器芯片(如 AMD Xilinx Versal ACAP 的某些应用),但目前其服务器主力仍然是 x86 的 EPYC 系列。不过,在云服务提供商(如 Amazon AWS 的 Graviton)推动下,ARM 在服务器领域正逐渐获得份额。AMD 需要关注这个趋势。
嵌入式和边缘计算: AMD 通过收购 Xilinx,获得了在嵌入式系统、FPGA、AI 加速等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些领域很多都使用或可以采用 ARM 架构。AMD 的 Ryzen Embedded、Ryzen PRO 系列在某些嵌入式应用中已经使用了 ARM 内核(通过IP授权)。
定制化芯片(Custom Silicon): 这是 AMD 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如同 Apple 为自家设备设计芯片一样,许多大公司(如 Google, Microsoft, Meta, Amazon 等)也开始设计自己的数据中心或边缘计算芯片,其中 ARM 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选择。AMD 的定制化业务部门,特别是 Xilinx 的加入,使其能够为这些客户提供基于 ARM 或其他架构的 SoC 设计服务。这与 M1 的模式有相似之处,即设计优化的处理器核心来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

2. 继续优化 x86/x64 架构:
能效比提升: AMD 会继续通过制程工艺升级、架构改进来提升其 x86/x64 处理器的能效比,以应对 M1 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例如,Zen 4c 是 Zen 4 的一个能效优化版本,专为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而设计,也体现了对能效的重视。
异构计算: AMD 已经通过 APU(集成 GPU 的 CPU)和其在 GPU 领域的优势,进行异构计算的整合。未来,它可能还会探索更多类型的加速器核心(如 NPU 用于 AI)集成到其 x86/x64 平台中,以提供类似 M1 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3. 跨平台策略:
AMD 不仅限于单一架构。它的产品线覆盖 x86 PC CPU、x86 服务器 CPU、独立 GPU、集成 GPU、嵌入式处理器、FPGA 等。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使其能够服务于不同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总结

AMD 不应“抛弃 x86/x64”。 这个架构仍然是 PC 和服务器市场的主流,拥有无可比拟的生态系统和用户基础。AMD 在此领域凭借其 Zen 架构的竞争力依然强劲。

然而,M1 的成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在某些关键领域(特别是高能效需求的移动设备和可能的数据中心特定工作负载)ARM 架构具有强大的潜力。因此,AMD 的正确策略是:

继续巩固和发展其在 x86/x64 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性能和能效。
同时,大力发展和拓展基于 ARM 架构的业务,特别是在定制化芯片、嵌入式系统、AI 加速以及配合客户需求进入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领域。

简而言之,AMD 不应“二选一”,而应“两条腿走路”,在保有和强化其传统优势(x86/x64)的同时,积极拥抱和开拓新兴架构(如 ARM)带来的机遇。 M1 带来的挑战,实际上是促使 AMD 加速其向更广泛、更多元化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醒一下题主:

第一,M1支持x64跟x86的代码(虽然需要转译)。你可能觉得转译看起来是软件实现,但实际上,这个CPU为部分应用做出了定向优(dui)化(liao),转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你很难说这个转译真的就是纯粹的软件实现。毕竟,同样的这段转译代码在没有优化过的ARM CPU上就达不到这种性能。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苹果把它称为软件转译是为了规避x86相关专利。

第二,苹果的性能靠的是「疯狂堆料」,而不是什么裁剪指令集。是的,不是靠做减法,而是靠做加法,不但没有减少指令集,反而增加了更多东西(例如一些专用dsp),同时还通过转译兼容x86。

M1作为4大4小核,在综合性能方面,超过了4核4线程,不敌8核8线程,跟6核6线程基本持平。

但是,如果你把M1的晶体管规模,除以4,会发现它远远远远大于amd/intel每个核心的晶体管规模。


扩大单核晶体管规模会有什么副作用?intel的11代桌面已经告诉你了。把10核的10代i9扩大一部分晶体管规模,11代就只能装得下8核了。

所以,我们一定需要更高的制程,因为更高的制成才能把更多的核心装进更小的面积。

那么,amd如果也学苹果疯狂堆单核,是什么后果?后果就是:原来能做64核心的,堆完了单核就做不出64核心了。

所以,要想堆单核,一定是制程先行,有了更先进的制程,才能有规模提升的空间,才能更新架构,才能方便提升IPC

疯狂堆单核规模,如果制程跟不上,就会导致你可堆的核心数量下降。在极限多核性能落后的情况下,狂吹M1没什么意思。

超轻薄笔记本可以牺牲核心数量堆单核规模来使得单核性能跑分稍微好看一点点,但是毕竟你平时不是把多核功能屏蔽掉来使用电脑的

user avatar

英特尔当年为什么搞IA64失败了?

IA64和苹MAC的做法很类似,通过模拟老程序。

但是用户根本不买账,X64是AMD搞的,重点就在兼容性。

商用领域,不能接受这种推到重来。

你自己换M1的笔记本电脑,常用的程序转换一下就行了。

但是对一个公司来说,换M1的笔记本你得保证你以前的程序和外设能用。

不能为了换个笔记本电脑,把软件重新开发,把外设都换了。

医院的CT机也是外设的一种,你怎么换?

不用说指令集不支持,停一个flash,多少OA网络停摆?

商用程序你不知道是哪年开发的,能用就不会重新花钱开发。

你换了硬件不能用了,当然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 Apple M1 芯片强大的表现,AMD 是否应该抛弃 x86,专注于 x64 架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市场、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概念: x86: 这是 Intel 最初开发的 16 位指令集架构,.............
  • 回答
    面对导游强制消费时,即使导游只有一个人,游客集体反抗的现象并不常见,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个体差异与从众心理 信任与依赖:游客可能对导游有信任感,尤其是导游在行程中表现出热情或专业性时,游客会认为其推荐是合理的。部分游客可能因缺乏判断力而选择顺从。 群体从众.............
  • 回答
    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的心情会是无比的沉痛和愤怒。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它承载了太多我们民族的骄傲、历史的记忆,以及祖先的心血和智慧。它的毁灭,对我来说,就像自己家园被践踏,心被撕裂一样痛苦。如果我身处那个年代,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或者市民,我能做的事情或许很有限,但即便如此,我也会.............
  • 回答
    面对国外不断加码的科技施压,中国企业实现科技自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的战略规划。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强化自主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根基之所在科技自立的核心在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而这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大研发投入的广度和深度: .............
  • 回答
    民主促进会中央提出的“算法开发主体责任制”的建议,直指当前大数据应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杀熟”和算法“困住”骑手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支持的方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一、 核心问题:“算法”的双刃剑效应与失控的风险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算法本身是中性技术,它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资.............
  • 回答
    面对周边国家装备的第三代坦克,中国此前现役的数千辆59式坦克(以及其各种改进型号)在现代战场上所能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些坦克数量庞大,但其技术水平与第三代坦克存在显著代差,这使得它们在正面高强度对抗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被视为“炮灰”。然而,在特定的战术场景和运用方式下,它.............
  • 回答
    面对令人头疼的事情,就像人生路上遇到的坎坷,它们考验我们的智慧和韧性。如何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是我们可以一生学习和精进的课题。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一些方法和思路。 面对令人头疼事情的思考与解决之道:当一件事情让你感到头疼时,往往意味着它超出了你常规的应对模式,可能复杂、模糊.............
  • 回答
    “爱干干,不干滚”这种说法,在面对“公务员或官员声称自己薪酬过低”这一情况时,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职位的性质和逻辑上看,“爱干干,不干滚”可能在某些极端或特定语境下显得“合理”,但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回应方式,其合理性存在严重缺陷。为什么它可能在某些特定语.............
  • 回答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科技公司作为创新的驱动者和信息传播的枢纽,能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研发、生产、传播、防控到恢复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以下是科技公司可以做的详细工作:一、 助力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 疫苗和药物研发加速: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 利用A.............
  • 回答
    您提出的“面对禽兽不如的坏人,现在为什么很少有路过的人出手打抱不平?”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社会、法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个人安全风险和顾虑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和家人.............
  • 回答
    工作和写作,两者都可能让你充满热情,但也可能让你感到压力山大,需要权衡取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不断调整的过程。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你分析,并提供一些可能的策略,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一、 深入理解你的“工作”与“写作”在谈论取舍之前,我们需要先清晰地定义.............
  • 回答
    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美联储宣布“预计在2022年加息三次”,这一决定无疑是货币政策收紧的重要信号,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些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加息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1. 控制通胀:最直接和预期的目标 抑制需求过热: 加息最核心的目的在.............
  • 回答
    面对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模式和内容都需要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升级。这不再仅仅是关于教授孩子使用AI工具,更是关于培养他们在这个由AI深刻影响的新世界中茁壮成长所需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以下是我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对孩子的教育的详细阐述:一、 核心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和“终身学.............
  • 回答
    面对魏则西事件,李彦宏的状态和心情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精确描述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触及他的内心世界。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当时媒体报道、百度后续的反应以及对李彦宏个人过往言行的分析,来推测和描绘一个相对详细的图景。事件的冲击与反思的开始:魏则西事件的爆发无疑是对百度,尤其是对李彦宏本人的一次巨大冲击。作.............
  • 回答
    面对广大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信任,中国学术界、媒体和政府需要采取系统性、多层次的策略,以建立信任、促进科学普及和理性对话。以下是详细的建议: 一、 学术界应做的事情:构建科学共识,提供权威信息学术界作为科学知识的源头和守护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 加强和深化科学研究,并公开透明地发布研究成果:.............
  • 回答
    “向广岛丢原子弹是正确的”这个论断,对于任何一个经历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来说,无疑是一道极其尖锐且痛苦的伤疤。他们的苦难,无法被简单的是非判断所涵盖或抚平。幸存者的苦难:超越“正确”与“错误”的维度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原子弹幸存者的苦难,其核心是活生生的人的痛苦和生命尊严的剥夺。这种痛苦是: .............
  • 回答
    面对一团乱麻的代码,这确实是软件开发中最常见也最令人头疼的挑战之一。是选择“慢慢看、慢慢改”,还是“重写”,这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决定,没有绝对的答案,取决于多种因素。一、 分析“慢慢看、慢慢改”的思路和场景“慢慢看、慢慢改”,顾名思义,就是深入理解现有代码的逻辑,然后一点一点地进行修改和优化,使其.............
  • 回答
    面对生育率下跌的严峻现状,九零后一代作为当前社会生育的主力军,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不仅关乎个体家庭的幸福,也事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九零后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信息获取能力强,也更具个性化思考。因此,他们的准备工作也应该更加多元和深入。以下是九零后应该做好的详.............
  • 回答
    当BBC拿中国选手没获奖就被骂这件事大做文章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和我说过的一样:这BBC,又在搞事情了。但这次,他们挑的似乎是块硬骨头——华天。华天出面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反驳,这事儿我挺上心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奥运比赛这么简单,它触及到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捋捋BBC这事儿。炒作“中国选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感到不安的言论,尤其是在乌克兰大使向德国寻求帮助的背景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德国政客的表态所折射出的可能心态和潜在影响。首先,从道义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表态是极其冷酷和不近人情的。乌克兰正遭受着战争的蹂躏,无数平民流离失所,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