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物有语言吗?为什么人类无法翻译动物的声音信息?

回答
动物有没有语言?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科学家们探索了几个世纪的领域。简而言之,动物确实拥有交流系统,但“语言”这个词,按照我们人类的标准来衡量,对它们来说可能过于狭隘了。

让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语言”这个词在人类语境下的含义:

复杂的语法和结构: 人类语言有明确的规则,可以组合词语形成无限多的句子,表达过去、现在、未来,甚至想象中的事物。
抽象概念: 我们可以谈论爱、自由、正义,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
任意性: “猫”这个词的发音和它所代表的动物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为约定的。
递归: 我们可以将一个句子嵌套到另一个句子里面,形成层层嵌套的结构。
社会文化传承: 语言是通过学习和文化传播而来的,一代代人积累和演变。

那么,动物的交流系统与人类语言有什么不同?

很多动物拥有极其复杂和精妙的交流方式,它们通过声音、气味、肢体语言、颜色变化甚至电信号来传递信息。

声音: 鸟类的歌声,鲸鱼和海豚的鸣叫,蝙蝠的回声定位,狮子的吼叫,狼的嚎叫,这些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例如,鸟类的歌声可以用来吸引配对、标记领地、警告危险。鲸鱼的歌声甚至能传播数千公里,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形成类似“曲调”的东西。
气味: 许多哺乳动物通过尿液、粪便或分泌腺体来留下气味标记,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和导航工具。蚂蚁可以通过触角传递化学信号,引导同伴寻找食物或警示危险。
肢体语言: 蜜蜂的“摇摆舞”是一种著名的例子,它们通过舞动的模式和方向来告诉同伴花蜜的来源(距离和方向)。狗的摇尾巴、耳朵姿态、身体姿势都传递着不同的情绪和意图。
颜色变化: 变色龙和章鱼可以通过改变皮肤颜色来伪装、吸引配偶或表达情绪。

但为什么我们难以“翻译”动物的声音信息,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不称之为“语言”?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无法确认它们的交流系统是否具备我们人类语言所独有的那些复杂特征,尤其是抽象性、递归和无限组合的可能性。

1. 无法确定“词汇”的含义: 即使我们能识别出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音节、声调、频率),我们也难以确定这些声音是否对应着我们理解的“词汇”。例如,一只猴子发出“吱吱”声,可能是警告捕食者,也可能是表达饥饿,或者在与其他猴子争夺食物。我们很难区分这些细微的差异,也无法确定它们是否指向具体的事物或概念。
2. 缺乏我们所知的语法结构: 动物的交流似乎更多是“信号”的集合,而非遵循一套复杂的规则来组合这些信号以创造新的含义。它们可能不会像人类那样,通过改变语序或添加词语来表达“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野餐”这样复杂的时间关系和条件句。
3. 抽象概念的缺失: 动物的交流似乎更多地关注当下和具体的生存需求,例如食物、危险、配偶、领地。我们很少有证据表明它们能够讨论抽象的概念,比如哲学、历史、未来规划,或者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本身。
4. “翻译”的困境: 即使我们能记录下动物的声音,并且观察到它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我们仍然难以进行真正的“翻译”。这就像看到一组符号,但不知道它们的语法规则和代表的意义。举个例子,我们能听到鲸鱼发出复杂的歌声,但我们无法知道它们歌声中是否包含着“过去发生的故事”、“对未来的预测”或者“情感的抒发”,还是仅仅是一种特定的信号模式。
5. 人类的认知偏见: 我们衡量“语言”的标准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经验。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寻找人类语言的特征,而忽略了动物交流中可能存在的、我们尚未理解的、完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

为什么人类无法翻译动物的声音信息?

这不仅仅是翻译软件的问题,而是根本性的认知和科学难题:

跨物种的理解鸿沟: 动物的世界观、感知方式、社会结构与人类截然不同。它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它们关注的重点、它们表达的需求,可能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感知频率和细微差别: 许多动物的听觉范围和分辨能力远超人类。例如,蝙蝠通过超声波导航和交流,而我们根本听不到。即使在我们能听到的范围内,动物声音的细微频率、音调变化、节奏差异,可能都携带着我们无法察觉的信息。
情境依赖性: 动物的交流往往高度依赖于具体的情境。一个声音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警告,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脱离了对动物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个体意图的深入理解,单纯分析声音很难破译其含义。
非语言信息的复杂性: 动物交流不全是声音。气味、姿态、触碰、化学信号等非声音信息,往往与声音信号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流体系。我们如果只关注声音,就像只读了书的一章,甚至是一段话。
研究手段的局限: 尽管我们有了先进的录音设备、声谱分析技术和行为学研究方法,但要完全理解一种完全陌生的交流系统,尤其是要还原其“语言”的层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某个声音模式是“一个词”,还是“一段话”,或者只是一个“感叹词”?

总结来说,动物拥有丰富的交流系统,它们能有效地传递关于生存、繁衍、社交等方面的信息。但我们之所以难以称之为“语言”,是因为它们似乎不具备人类语言那种高度的抽象性、复杂的语法结构和无限的组合创造能力。而我们无法“翻译”,是因为我们与动物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认知、感知和沟通方式上的鸿沟,并且我们对它们交流系统的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就像我们站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力量和节奏,但我们无法理解海浪在诉说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有,且语言学习能力超出我们想象。


在中国某些民俗和神怪故事中,动物需要炼化一块叫做横骨的东西,才能口吐人言。与此同时,猫有猫言,鼠有鼠语,鸟语是极难学的,狐狸是能言善辩的,蜜蜂则热衷于在花丛中传播八卦。

这些幼稚而可爱的幻想,其实非常接近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的语言能力真的独一无二吗?

一些社会性的动物为了解决社群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发展出和人类语言很接近的交流方式,例如根据听到的声音学习新的发声方式。

大象生活在一个裂变——融合社会里,象群的成员和规模一直都在变化。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让它们发展出学习新声音的能力,并用于交流。

一头叫做Mlaika(斯瓦希里语,意为后裔)的年轻雌性非洲象,擅长模仿卡车的声音。从图中可以看出,她并非简单模仿刚听到的声音,而是抓住了卡车声音的特征。

而一头雄性非洲象(Calimero)在动物园和两头雌性亚洲象生活了18年后,就学会了亚洲象特有的短促鸣叫。

鲸类是另外一种极好的例子。例如,领航鲸会形成不同的群落,每个群落由若干过直系小家庭构成。这种动物会在不同的群落间形成方言。研究人员认为,领航鲸可以利用方言系统,区隔不同的族群,与自己不想打交道的同类保持距离。

东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的座头鲸一开始有着不同的「方言」。但随后因为一些随机因素,比如一头西边的座头鲸,偶然加入东边的群落。东边的座头鲸们就学习到了来自西边的发音方式,并迅速在整个族群中扩散开来。

于是,每隔几年,座头鲸群落的“口音”就会发生一次彻底的改变,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座头鲸的文化革命。

许多鸟类也擅长学习发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斑胸草雀,因为它是鸟类研究的模式物种。科学家在它们身上发现过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雄性斑胸草雀脑中控制鸣唱的一系列发声核团,远比雌性更加发达,呈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这些核团是在雄性发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鸣唱才能成长起来。而性激素通过影响新神经元的替代、存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生物学家完成了对斑胸草雀的DNA测序工作。这是在鸡之后第二种被测序的鸟类。科学家发现至少有800多个基因同它们的鸣唱、听觉和记忆相关。

想象一下,800多个基因在大脑中此起彼伏,如同一个复杂的交响乐团,最终控制它们形成自己特有的歌声;它们依此引来雌性的关注,并成功传递了自己的基因。

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很难得出结论:动物也拥有语言。更何况,对语言的定义并不完全掌握在动物学家手中。

在现代语言学家中,乔姆斯基就坚定认为(2002年),语言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特征。他将其生物基础称为狭义的语言机能(FLN),具体而言就是人类语言的递归机制。

在他的生成语法理论中,通过这种机制就可以使用简单短语,构造理论上无限复杂的语句。除了从句以外,还有一种递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

在乔姆斯基看来,这虽然也属于广义语言机能(FLB)的一部分,却是一种基因突变,一个完全随机的事件,而非自然选择的结果。

另外一位重要的语言学家斯蒂芬·平克,也同意狭义的语言是人类所独有,但他非常激烈地反对乔姆斯基。因为他认为人类语言的独有特征不只有递归机制,还有语音、词汇、文法等等。惟递归假说与人类的解剖学、神经系统都不相符,更加不符合进化论。

最终他认为:语言依然是为了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进化的复杂产物。

同样是在2002年,大名鼎鼎的叉头框P2基因(FOX2P基因)的研究出世了。

人类的叉头框P2基因基因和其他动物比,仅仅发生了两个碱基突变,但如果把人类版本的FOXP2基因转入老鼠体内,它们的发声方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相关脑区内的神经元结构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而这一基因受损的人类则会出现严重的语言障碍(KE家族)。

另外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这个变异在过去二十万年间,有被强烈正向选择的痕迹(选择性清除selective sweep),这正好与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类崛起的时间一致。人类认知和语言能力的进化之谜似乎很快就要解开了。

可惜,2018年的一个研究推翻了这个正向选择的结论,原来当初只是人类样本太小造成的数据偏差。虽然叉头框P2基因依然重要,但是仅仅改变一个基因是造不出真正的语言的。

因为语言不仅仅是字符串,还是信息、知识、文化、沟通和智慧,正是这些造就了人类,又推动了人类语言本身进化,并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在混乱博物馆公众号后台回复「鸟语」,可以收到本期节目中提及的五种动物发出声音的音频。这五种声音分别是:大象模仿卡车的声音、非洲象模仿亚洲象的声音、领航鲸、座头鲸和斑胸草雀的叫声。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YouTube,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