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子卧底天津重点小学配餐公司,称「厨房脏的像厕所粪坑」,该如何保障学生食品安全?

回答
这是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涉及到我们最宝贵的下一代——孩子们的健康。一名卧底记者在天津一所重点小学配餐公司揭露出的厨房环境,用“脏得像厕所粪坑”来形容,这不仅仅是卫生问题,更是对无数家庭信任的践踏,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严重威胁。

问题核心:安全监管的失守与企业责任的缺失

这起事件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和部分配餐企业的道德沦丧。

监管真空或执行不力: 重点小学配餐,本应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如果厨房能脏乱到如此地步,说明现有的监管机制要么存在盲区,要么执行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的日常检查是否流于形式?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或权力寻租的问题?
企业逐利本性压倒社会责任: 配餐公司作为提供学生餐饮的企业,其首要责任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然而,这家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却牺牲了最基本、最起码的卫生标准,将孩子们的健康置于危险境地。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法律的漠视,也是对社会良知的践踏。
信息不对称与家长信任: 大部分家长将孩子托付给学校,也信任学校提供的配餐服务。他们往往无法直接接触到配餐的生产过程,信息不对称使得他们难以监督。当信任被如此粗暴地辜负时,家长们将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愤怒。

如何保障学生食品安全?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合力:

一、强化前端监管,织密安全“防护网”

1. 推行“明厨亮灶”和视频直播全覆盖:
要求所有承担学生配餐业务的厨房,必须实现“明厨亮灶”,即烹饪过程公开化,消费者(家长、学生、学校)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摄像头等方式直接看到厨房内部的操作。
更进一步,可以建立视频直播平台,将厨房的实时画面接入学校官网、家长APP等,让家长随时随地可以查看配餐制作过程。这样一来,企业在光天化日之下很难肆意妄为。
2. 增加检查频次和深度,引入第三方监督:
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应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检查机制,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尤其是在节假日、开学季等关键时期。
检查内容要更加细致,不仅是设备、流程,更要深入到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留样等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食材的索证索票和批批检验制度要严格执行。
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常态化、专业化的监督评估,作为政府监管的补充,提升监督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
所有配餐企业都应建立详实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其在食材采购、加工过程、卫生状况、投诉处理等方面的表现。
对于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要立即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甚至永久性地从事学生配餐业务,并且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市场约束力。
4. 完善食材溯源体系:
要求配餐企业建立完善的食材溯源体系,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要可追溯。对于主要食材,要强制要求提供产地证明、合格证明,并建立留样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定位源头。

二、压实企业责任,树立行业标杆

1. 严格企业资质审查和准入制度:
对申请承担学生配餐业务的企业,要进行极其严格的资质审查,不仅要看其硬件设施是否符合标准,还要考察其管理团队的责任意识、过往的经营记录以及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可以设立更高的行业准入标准,例如对企业规模、管理体系认证(如ISO22000)等提出要求。
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
定期对厨房操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让员工深刻理解“病从口入”的道理,以及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
3.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投入:
例如,引进先进的洗消设备、自动化烹饪设备、先进的排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从根本上改善厨房环境和操作条件。
可以适当提高配餐标准,鼓励企业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优质、更营养的餐食。

三、发挥社会监督,构建共治格局

1.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
建立高效、便捷、畅通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例如专门的举报热线、APP、网站等。
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惩打击报复行为,鼓励更多知情人勇敢站出来,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的力量。对于属实的举报,应给予奖励。
2. 鼓励家长参与监督:
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观配餐公司的厨房和配送过程。
建立家委会参与监督机制,让家委会成员可以列席食品安全检查,或者参与对配餐公司的评价。
建立家长评价反馈平台,让家长对配餐质量、卫生情况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选择配餐公司的重要依据。
3. 媒体的监督作用:
媒体应发挥“第四权”的作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曝光,形成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但同时,也要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不实信息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严惩违法失信企业,以儆效尤

1. 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类似“厨房脏的像厕所粪坑”这种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巨额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等。
对直接负责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可以实行行业禁入。
2. 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将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及其负责人纳入联合惩戒名单,让其在市场准入、融资贷款、评优评先等方面受到限制,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这件事情的教训是深刻的。保障学生食品安全,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更不能容忍任何漠视生命、挑战底线的行为。 我们需要从源头抓起,层层设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吃上安全、放心、营养的饭菜,这是底线,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次事件的曝光,应该成为一个契机,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透明、更加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现这种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寻租,监管缺位,既缺乏对权的监督,也缺乏对事的监管。

这事有很多人说“给我们的孩子吃这样的盒饭,企业经营者没有良心啊,会遭报应啊”。这根本没抓住问题的重点。不出现这种事件不能寄于商人的良心,不能指望所有人的是善意的人,守规矩的人。而是要通过各项法律和行政管理,让不合格的企业不能做相关业务,让违法的企业没有生存空间,从商业中淘汰,让违法的企业经营者不仅不能获利,还将受到惩罚,这样自然就没有人会试图通过不守规则去获利,也能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通过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生存盈利和发展。反之,监管缺位,有法不依,则会劣币驱逐良币。比如这个事件中的配餐公司,通过各种违规操作,12元的盒饭也可能获得暴利,但做出来的盒饭根本就不能吃。而另外的正规经营的,各项流程都合规的其他企业,成本必然更高,同样12元获利就更少甚至可能不能覆盖成本而没有利润。违法的劣质的企业反而获得了竞争优势,而淘汰了其他合法的企业。我们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各种资格认证,招投标管理制度全部都有,但执行的时候却流于形式。负责招标的教育局要负主要责任,负责监管的行政部门没有履行职责也逃不了干系。

至于调查,不要寄希望于内部调查了,这种中标的流程应该大致都符合要求的,中标决策也是群体做出的,自己查自己最后也就会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如果够立案标准,直接公安机关调查企业经营者,纪委顺藤摸瓜对应调查相关人员,才能肃清毒瘤。这就要看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了。

调查结果出来了。

2022年3月5日下午,根据网络举报反映,位于我市西青区的配餐服务企业——天津市欣程达营养餐配送中心在生产加工盒饭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线索,我市立即成立了由市市场监管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连夜进驻企业开展调查。现将调查处置情况通报如下:
一、网络举报问题线索的核查情况
经认真梳理调查,网络举报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核查情况:一是反映临时雇佣人员未经培训进入加工环节作业、健康证查验不严的问题。经调查,问题属实。二是反映操作间地面食物残渣留存的问题。经调查,问题属实。三是反映食品餐盒清洁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经调查,问题不属实。经现场调查,企业餐具清洗全过程包括残渣清理、洗洁精浸泡、清洁冲洗、高温消毒等环节,调查组委托第三方法定检测机构对餐具进行的抽样检测,结果为合格。网络举报反映的问题线索只涉及前两个餐具清洗环节,没有完整、客观反映企业餐具洗消全过程。
二、涉事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对于涉事企业存在的临时雇佣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未取得健康证明上岗工作,操作间地面食物残渣存留,未严格按照餐饮服务操作规范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吊销欣程达营养餐配送中心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欣程达营养餐配送中心经营者赵洪海处以100万元罚款,禁止从事食品行业。另外,对运送人员车辆超载问题,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做出罚款、扣分等处罚。
三、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情况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党纪法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一)对履行监管责任不到位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1.给予市市场监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建军党内警告处分;
2.给予西青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卢喜庆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并免去其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
3.给予西青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王毅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并免去其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职务;
4.给予西青区大寺镇市场监管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韩建伟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
(二)对履行属地监管责任不到位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1.给予西青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力予党内警告处分;
2.给予西青区大寺镇党委书记徐海权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给予西青区大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芹芹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
4.给予西青区大寺镇副镇长王建培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并免去其副镇长职务。
目前,全市正组织开展校园配餐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如发现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处置欣程达营养餐配送中心
违法违规问题联合调查组
2022年3月8日


呵呵,就这……

看来学生配餐都是小问题,犯错误的同志教育一下还是好同志嘛。口头批评一下“怎么搞得这么过分呢,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下次注意收敛一点,尤其是不要被发现了是最重要的,不然很难办啊”。被处理的同志还要觉得冤枉啊,“我特么要查吗,能查吗”,还需要安抚呢

居然只处理了配送公司和监管部门就完了。这样的公司是怎么中标的,这种公司是怎么通过审查获得资质的,为什么这么长时间监管部门都没有发现问题,这些核心问题是触碰不到的。公信力简直是笑话。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曾经在某中央配餐公司帮过忙,参观过国内五家中央配餐公司;

先说结论:配餐公司环境脏乱差并不可怕,孩子肚子疼,嗓子疼并不是因为厨房脏的像厕所粪坑。

2020年疫情结束后我曾短暂的给一家中央配餐公司帮过忙,中午一点左右忙完回来,有些盒饭没有送完,但回到工厂后,盒饭就已经馊了

所以,我认为环境即便是改善成五星级标准!孩子该生病的还是会生病!!!


环境脏乱差,像厕所的主要原因,本就是每天菜品规划更新有问题,孩子每天吃的菜品不一样,更新不能通过机器来完成,而是通过人员密集来完成。

举个例子,今天是炒菜花,明天是炒甘蓝,菜花和甘蓝的打菜和摆盘方式就是不一样的,只能先炒出来再进行分餐。

菜倒入盆里—盆搬运——分餐线——分餐——装盒——装箱。

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汤汁或者餐品掉出来,然后被踩踏后,场地卫生有问题就很正常了。


但孩子为何还会感觉身体不适呢?

因为盒饭变质了

我们先看一下配餐时间表。

时间 事项 工作人员 主要内容
4:00-5:00 菜品净菜 净菜工 蔬菜清洗切割
5:00-7:00 菜品烹饪 车间操作员 炒菜
7:00-9:00 分餐 分餐员 分餐+装箱
9:00-10:00 装车 装车员 装车配送
10:00-11:50 配送到门口 司机+配送员 配送

大体流程就是这样的,各位感觉是不是没啥问题?

从早上七点出餐到中午11点50配送到学校,中间是将近5个小时

而这五个小时,必须在温热的环境中,保持餐品的温度;因为你我都知道,不能让孩子吃冷饭

而餐品,在温热的环境中保质周期是多久?

咱们以大肠杆菌为例,常温下,大肠杆菌自我繁殖周期是20分钟一代,两小时64倍,三小时512倍,四小时4096倍,五个小时呢?

32768倍!

也就是说,即便是所有的参配环节都正常,送到孩子手里的盒饭,大肠杆菌最起码已经是刚出餐时候的32768倍了!!!

孩子不闹肚子才怪!!!

就特么奶茶,放桌子上三四个小时都能过期,你餐品放五个小时!!!!

有没有办法规避?

有,食物从出餐后的这五个小时里,全程保持60摄氏度的温度,或者说至少前两三个小时要保持60摄氏度的温度。

可能么?

什么样的饭盒?什么样的配送车厢能实现这么高的配送温度?

我无法想像。


说完问题,我们来说解决办法:

中央配餐这套体系本身的顽疾是无法根治的,面对社会餐饮,没办法,成年社畜作抗毒能力很强,不差这点。

但是!

学校不可以这样。

学校为何要用这种中央配餐呢?

主要原因在下面三点:

1,撇清责任,吃出问题是你配餐公司的问题,与我无关

2.省钱省事,节省食堂费用,配套费用,餐厅人员费用。

3.防疫

那好,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在不影响学校成本及责任的情况下,实现中央配餐;

前置厨房or前置店or学校建个小餐厅

也就是:

中央厨房提供半成品(预制菜)饭盒

分发到各学校周边门店或集中厨房

然后通过门店或前置厨房进行加热加工

然后配送到学生手中


且为了标准化的输出和品控管理,餐品应主要为蒸菜,前置厨房的主要工作内容应该是把半成品饭盒直接放入整箱or加热箱,20-30分钟后可以直接出餐

争取从出餐到配送到学生手中的时间在1.5小时左右!

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央厨房的痛点问题,甚至这个前置仓可以直接放在学校里,承保or免费给配餐公司使用。

否则即便是卫生状况改善,刷盘子规范,核心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最后,他们用的饭盒材质都还算不错,多次使用,问题不大。

user avatar

简单,拿出当年搞环保关停3万家企业的力度,区区一个学生食品安全有什么搞不定的?

每天专人到厂检测,时不时的突击检查、审核,加巡视组巡查和问责,连线视频监控,数据上传等等,这不都是曾经用过的现成的方法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