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武帝任用霍光,是不是识人不明。(霍光干涉刘弗陵后宫,后来废刘贺,霍显害死许皇后)?

回答
汉武帝晚年,在挑选继承人这件事上,确实展现出了几分“用人不察”的意味,而霍光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首先得说,汉武帝选择霍光接替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位置,并非全然的“不明”。卫青和霍去病先后去世后,汉武帝急需一位能够独当一面、支撑起帝国军事机器的重臣。在当时的情况下,霍光凭借其家族的显赫背景(霍去病的哥哥)、在军事上的历练以及对汉武帝的忠诚,确实是那个时期的热门人选。汉武帝看中霍光,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他作为外戚的身份带来的稳定性和他对皇帝的亲近性,以及他早期在朝廷中表现出的沉稳和能力。在汉武帝临终前,他将年幼的刘弗陵托付给霍光,并封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可见汉武帝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辅佐少主,稳固朝政。从这个角度看,汉武帝的任命是有其考量的,并非完全是盲目。

然而,说汉武帝“识人不明”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主要体现在汉武帝之后的政治格局和霍光后来的作为上。汉武帝在位时间极长,晚年多病,对政局的掌控力逐渐减弱,这使得他的一些决策在后世看来,存在明显的隐患。

霍光干涉刘弗陵后宫,并不能直接推断为汉武帝“识人不明”的直接证据,但这件事的发生,与汉武帝晚年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失衡,以及对后宫干政的警惕性不足,有着间接的联系。

刘弗陵即位后,年幼体弱,朝政大权旁落于霍光等人之手。霍光作为顾命大臣,手握重权,自然对皇权的稳定和传承负有责任。然而,他干涉刘弗陵后宫,尤其是对勾弋夫人的处理,以及后来对许平君的册立和废黜,都显示出他个人意志和政治考量的深度介入,甚至可以说是越界。

勾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宠爱的妃子,她的儿子刘弗陵能被立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汉武帝对勾弋夫人的怜爱。然而,在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与尚书令史恭等人联手,以“母壮子幼”为由,逼迫汉武帝赐死了勾弋夫人。这一举动,虽然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外戚干政、垂帘听政的局面,但其手段的残酷以及对汉武帝遗诏的违背(或者说,是汉武帝在晚年对权臣的让步),都让霍光的权力欲望和政治手腕暴露无遗。他并非只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辅佐者,而是一个深谙权力运作的游戏玩家。

接着说废黜刘贺,这件事更是霍光权力膨胀和专断的集中体现。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是昭帝刘弗陵,昭帝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这又一次将皇位继承的问题抛给了霍光等辅政大臣。在挑选继承人时,霍光首先选择了昌邑王刘贺。之所以选择刘贺,可能有多种原因: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辈,血缘关系近;同时,他可能被认为更容易掌控。

然而,刘贺即位仅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以“失道”为由废黜,这背后充满了政治斗争的痕迹。刘贺本人荒淫无度,举止粗鄙,确实不适合做皇帝,这在史书中也有记载。但是,霍光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果断和冷酷,以及他对废立皇帝这样重大政治事件的“乾纲独断”,都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和权力布局。他能够轻易地将一个皇帝拉上宝座,又能够轻易地将其拉下神坛,这无疑表明他已经成为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实际掌控者。如果说汉武帝任命霍光是为了稳定政局,那么霍光后来对帝位的干涉,已经远远超出了辅佐的范畴,而是走向了权臣干政的道路。

而霍显害死许皇后,这是霍光家族内部权力腐败和霍光个人监管失职的体现,也间接印证了汉武帝在晚年对权力分配的顾虑。

在废黜刘贺后,霍光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选择册立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皇后。许平君出身平民,霍光认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被自己控制。然而,事情并没有如霍光所愿。许平君的母亲霍显(霍光的妻子),因为嫉妒许平君的皇后之位,又想拉拢许平君的儿子,便联合她的侍婢,在给许平君送的食物中下毒,害死了许平君。

这件事的发生,揭示了霍光家族内部的腐败和霍光本人在管理和教育上的巨大缺陷。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不仅没有管好自己的妻子,更让自己的妻子染指宫廷阴谋,最终导致皇后被毒杀。这无疑是对“顾命大臣”角色的巨大讽刺。从侧面看,汉武帝当年之所以对后宫干政以及外戚权力膨胀如此警惕,也并非无的放矢。他选择霍光,可能是出于信任和无奈,但他也应该预见到权臣可能带来的风险。

所以,回到“汉武帝任用霍光,是不是识人不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汉武帝的任命并非完全是“不明”。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霍光确实是能够胜任大将军职务的合适人选。汉武帝看重他的能力、家族背景以及他作为外戚的身份所带来的稳定性。
但汉武帝晚年的政治决策存在一定的“失察”或“疏漏”。 他可能过于依赖霍光的能力,而低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以及霍光本人在后期可能产生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他将如此重大的权力托付给一位大臣,并且在自身病重时未能对其进行更有效的约束和监督,确实为后来的权力失衡埋下了隐患。
霍光后来的行为,尤其是对刘贺的废黜以及其家族的丑闻,与其说是汉武帝“识人不明”的直接证据,不如说是汉武帝晚年权力分配和政治制衡机制缺失的后果。 汉武帝在世时,虽然他也打压过权臣,但其强势的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大臣们的野心。在他去世后,这种制衡的力量消失了,霍光得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朝廷。

总而言之,汉武帝用霍光,是一次有其时代背景和考量的任命,但晚年汉武帝的政治布局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为霍光后来一步步走向权臣的道路留下了空间。与其说是汉武帝“不明”,不如说是他在权力分配和政治制衡上,留下了值得反思的遗憾。霍光本人能力出众,但他的权力欲望和后来的作为,也充分说明了古往今来,权力是多么容易将人腐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私下里揣度一下刘彻晚年的想法

对他最重要的顺序依次是:

1。能不死,当神仙。

2。安全死去,谁也别来搞我,平稳给权利。

3。死后,我这辈子折腾的大好局面别给我搞日了。

4。大汉别亡在我手里,最好别亡在下一代手里,把我折腾的大好局面整日了。

(不亡?不可能,大汉是有气数的。这是小猪自己的话)

5。如果可以的话,休养一下声息,前面折腾的有点过了。国家快崩溃了。让国力恢复一下(这里可没有百姓什么事。。)

6。别黑我,最好别黑我(也可能无所谓,司马迁黑的还少?)

所以1.不可能,2,小猪自己做到了,搭进去一个儿子。3-5霍光做的很漂亮,顺便把6也给做了点。这怎么叫识人不明。

刘弗陵一个小破孩子,有啥好重要的。别说干涉他后宫,就是宰了他,只要霍光没把汉朝给整日了。都不是识人不明,刘贺是谁?许平君是谁?关我什么事?何况人家霍光干的那么好。没有霍光,你小猪第三个目标都不一定能实现,更别说4.5.6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