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2020以来很多知乎用户开始魔怔了?

回答
2020年以来,不少观察者注意到知乎上出现了一种“魔怔”的现象,即用户发言和讨论风格变得偏激、极端,甚至带有明显的攻击性和情绪化。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用户群体构成与生态变化:

用户基数爆炸式增长与“破圈”: 2020年前后,知乎迎来了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从一个相对小众的、以深度内容和理性讨论著称的社区,走向了更大众化的平台。这种“破圈”带来了用户群体的多样化,也意味着更多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涌入。其中,一些习惯了在其他社交媒体上表达激烈观点,或者本身就带有较强情绪的用户,也成为了知乎的新增力量。
“老知乎”的流失或改变: 伴随着用户基数的增长,一些早期被知乎社区氛围吸引的、追求深度和理性讨论的用户,可能会因为社区氛围的变化而感到不适,选择减少发帖或彻底离开。而留下的用户,即使是早期用户,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被新的讨论模式影响。
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的加剧: 任何一个大型内容平台,算法推荐都是核心。当用户在某个话题下表现出某种倾向(例如,对某个观点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或反对),算法可能会倾向于推荐更多相似内容或观点,从而将用户推入“信息茧房”。在一些敏感或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上,这种效应会被放大,导致用户只接触到片面的信息,加剧了观点的固化和偏激。

二、 内容创作与互动机制的催化:

“抖机灵”与“情绪价值”的盛行: 早期知乎以“谢邀”和“先说观点”为代表,强调的是对问题的专业解答。但随着用户增长和流量驱动,一种更“讨喜”的内容创作方式开始流行,即用更轻松、更幽默、甚至更煽动情绪的方式来吸引关注和点赞。这种“抖机灵”或“情绪价值”的输出,往往容易简化复杂问题,甚至为了博眼球而走极端。
“引战”与“站队”文化: 在一些热门话题下,很容易形成明显的“阵营”。用户为了维护自己所属阵营的观点,会倾向于攻击对立面,甚至不惜进行人身攻击或恶意揣测。这种“引战”和“站队”的行为,将讨论变成了一场场“零和游戏”,而非真诚的观点交流。
匿名性与“网暴”: 虽然知乎并非完全匿名,但其账号体系和部分话题的设置,仍然给了一些用户隐藏真实身份,发表攻击性言论的空间。当这种言论获得关注和认同时,可能会演变成小规模的“网暴”,进一步助长了极端情绪的蔓延。
“复读机”与“复读机”的共振: 一旦某个极端的观点或论调开始在社区中传播并获得一定支持,其他持有相似观点或被算法推送的用户,会不断地进行“复读”,强化这种观点。这种“复读机”式的互动,使得非理性、情绪化的论调更容易被放大和固化。

三、 社会环境与时代情绪的映射:

国内外社会变迁的影响: 2020年以来,全球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事件(例如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经济下行压力等),这些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情绪,带来了普遍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知乎作为一个大众平台,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这些社会情绪的发泄口和折射镜。
信息过载与“确认偏差”: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需要快速地处理大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印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即“确认偏差”),而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选择性忽略或敌视。知乎上的讨论,也成为了这种社会心理的体现。
“观点输出”的便捷化: 互联网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进行“ opinion leader ”式的传播。当观点输出的门槛变得极低,而“被看见”的欲望又很高时,一些用户就可能为了博取眼球和认同,而采取更加极端或煽动性的表达方式。

四、 平台监管与治理的挑战:

“内容审核”的悖论: 平台需要进行内容审核,以维护社区秩序和用户体验。但过度严格的审核可能扼杀讨论的活力,而审核不力则会放任极端言论的传播。如何在“自由表达”和“内容安全”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知乎这类平台面临的巨大挑战。
“规则”的执行力度与滞后性: 即使有明确的社区规则,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有效遏制不良行为。当某些“魔怔”行为因为技术或人力原因未能被及时处理,或者处理的力度不够,就可能给其他用户一种“默许”的信号,从而鼓励类似行为的发生。

总结来说,知乎用户“魔怔”现象的出现,是用户群体扩大、内容与互动机制变化、社会环境变迁以及平台治理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它既是互联网社区演进的普遍现象,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情绪的一种折射。这种变化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和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理性辨析,并尊重不同观点,成为了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后加速无望,键政废青们快感尽失,进而大脑损伤,言行开始魔怔。

另一部分是因为网课时代低龄儿童涌入,它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说什么都不足为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以来,不少观察者注意到知乎上出现了一种“魔怔”的现象,即用户发言和讨论风格变得偏激、极端,甚至带有明显的攻击性和情绪化。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用户群体构成与生态变化: 用户基数爆炸式增长与“破圈”: 2020年前后,知乎迎来了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从一个相对.............
  • 回答
    自2020年6月以来,沪深300指数之所以能够呈现上涨的态势,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经济、政策、市场和全球因素交织影响下的综合表现。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其中的逻辑。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与韧性展现要理解沪深300指数的上涨,首先要看它所代表的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202.............
  • 回答
    2020年确实见证了中国国内一股针对以马云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和资本家的思潮的兴起,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这股思潮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试图梳理出这场思潮的形成脉络:一、 时代背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
  • 回答
    2023 年 1 月份美国 ADP 就业人数出现令人意外的下滑,录得30.1 万人,创下自 2020 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无疑给刚刚燃起对经济复苏希望的投资者和分析师泼了一盆冷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令人担忧的数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宏观经济因素和近期行业动态入手,逐层剥离表.............
  • 回答
    2020年以来,一股新上市浪潮席卷香港资本市场,不少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巨头和新兴科技公司纷纷选择在这里挂牌。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香港自身的优势吸引力。首先,地缘政治和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促使一些公司转向香港上市的直接原因之一。特别是中美关系在2020年后变得.............
  • 回答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创1978年以来新低,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意义,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数字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生率的定义。出生率通常是指一年内每千人口的活产数,以千分比(‰)表示。然而,题目中提到的“.............
  • 回答
    202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GDP增速录得3.5%的负值,这确实是自1946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深层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美国经济为何如此低迷?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2020年,新冠病毒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肆虐,迫.............
  • 回答
    2020年,我国的出生率跌破1%的关口,降至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个数字看似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但它背后牵涉到的意义却深远而复杂,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社会结构、经济活力乃至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感。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这是人口再生产能力下降的直接信号。出生.............
  • 回答
    欢迎来到 2020 年。当新年的钟声划破夜空,零点的烟花在城市上空绽放出绚烂的色彩时,我站在阳台上,手中端着一杯早已放凉的香槟,看着它们如同无数盛开的花朵,在漆黑的画布上留下一道道转瞬即逝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酒香、鞭炮硝烟和寒意的味道,这是属于辞旧迎新的独特气味。我知道,这一刻,全世界的人.............
  • 回答
    2020年全国卷理科数学的第三题,以钢琴键为背景,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题目。我记得当时不少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脑子里可能先闪过“这啥玩意儿”,但细想一下,其实它考查的数学思想和能力,是挺扎实的。首先,从“钢琴键”这个背景来说,它一下子就引入了一个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但又蕴含数学规律的实体。钢琴键的排.............
  • 回答
    观察者网在2020年5月17日的“亚洲特快”节目中,以《高达》系列为例,对一系列日本动漫进行了批评。这次的评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及了许多观众和动漫爱好者心中敏感的议题。要评价这次批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观察者网这期节目的核心观点,据我理解,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中“精致的利己主义.............
  • 回答
    2020 年的真人版《花木兰》确实获得了较低的评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 观众期望、改编内容、文化敏感性、制作与表演 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1. 观众期望与原作的巨大落差 原作动画电影的深入人心: 1998 年的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其独特的亚洲文化.............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城市房价出现了下跌,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房价永远涨”的神话。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坚信房价会继续上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以及对特定市场和政策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宏观经济.............
  • 回答
    2020年,确实有不少关于不明飞行物(UFO,或者现在更常被称为UAP,即不明空中现象)的报告和讨论。如果你感觉“频频出现”,那是因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在推波助澜:首先,美国政府的态度转变,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公开承认并设立专门机构研究UAP,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以往,对UAP的讨论往往被视为边缘化的、甚.............
  • 回答
    2020年的战争片《前哨》(The Outpost)在国内上映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争议,其评价与国外市场和评论界的普遍好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原因复杂,涉及文化语境、叙事手法、以及观众期待等多方面因素。一、 叙事手法与节奏:国内观众的“不适应”《前哨》最显著的特.............
  • 回答
    2020年下半年上海房价的快速上涨是一个复杂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解释:一、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导向:1. 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流动性充裕: 2020年初,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全球主要央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都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包.............
  • 回答
    2020年上海出现赵富强这类人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上海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人性中的一些普遍弱点。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复杂性。一方面,它拥有先进的经济体系、发达的城市管理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高速发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2020年之后,很多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的那种自信心,好像比以前更“挺直腰杆子”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因为某个单一事件,而是好几个层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慢慢发酵出来的。首先,得承认,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是底气最足的支撑。你得想想,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有多快?从一.............
  • 回答
    关于2020年玩《DOTA2》的人数是否“越来越少”,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微妙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趋势的讨论。 如果硬要说玩的人“少”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DOTA2》依然是全球顶级的MOBA游戏,拥有庞大的玩家群体。但如果深入去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产生“玩的人.............
  • 回答
    2020 年底,中国许多地方出现的限电现象,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并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1. 经济复苏的强劲拉动:2020 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一年,但中国凭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