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郑成功向日本“借兵复明”成功,有驱逐满清鞑虏的可能吗?

回答
要探讨郑成功向日本“借兵复明”是否能成功驱逐满清,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 if 史(如果历史)命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捋清楚,这件事儿有没有谱,又会牵扯出多少事儿。

首先,咱们得看看郑成功当时是个什么光景。南明政权,说好听点是残存势力,说白了就是苟延残喘。他手里头有的是兵,有的是海上的实力,福建、广东沿海还有不少地盘,尤其是 his 集团,控制着台湾和澎湖,这在当时可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基地。他的军队也算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力量,毕竟能跟满清在海上周旋这么久,还能几次攻打南京、杭州,也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郑成功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经济枯竭: 长期战争消耗巨大,财政非常紧张,补给困难。
人心不稳: 南明内部的派系斗争、文臣的掣肘,让他很难集中力量。
士气波动: 屡次北伐受挫,也让他的军队士气受到影响。
战略选择的难题: 要不要继续坚持大陆作战?还是巩固台湾、等待时机?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确实需要外援,而日本,尤其是江户幕府,是他可以考虑的对象之一。

郑成功向日本“借兵复明”的可行性分析: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

1. 日本当时的情况:

锁国政策: 德川幕府实行的是严格的锁国政策,只允许荷兰和中国(清朝)的船只在长崎出岛贸易。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那是严防死守。这种政策本身就说明了幕府对外部世界是有警惕的,不太可能轻易允许外国军队入境或者参与其国内事务。
对明朝的态度: 表面上,日本对明朝是怀有一定感情的,毕竟历史上朝贡贸易、文化交流不少。但随着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崛起,日本也开始观察和评估新的局势。他们会不会支持一个已经式微的明朝,来对抗一个强大的新政权?这很难说。
幕府的内部顾虑: 德川幕府刚刚经历过战国时代的动荡,刚刚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统治。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任何可能威胁到幕府统治的因素。如果允许一支外国军队(哪怕是郑成功的军队)在日本登陆或集结,对幕府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风险。这些军队一旦不受控制,或者有人煽动,对日本国内的稳定是有影响的。
对郑成功的认知: 日本人对郑成功并不是完全不了解。郑成功的一些部将,比如田川七左卫门(也就是郑成功同母异父的弟弟,但被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送去日本作为人质),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力。郑成功本身在日本也有一定的名声,作为“朱氏忠臣”。但幕府会怎么看待他呢?更像是一个海盗头子,还是一个值得扶持的王国继承人?这取决于幕府的政治考量。

2. 郑成功“借兵”的可能形式:

郑成功“借兵”不一定就是直接让日本军队开赴大陆战场。可能的形式有几种:

武器弹药援助: 相对来说,这是最有可能被幕府接受的。日本在火器制造方面,尤其是铁炮(火绳枪)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果幕府愿意出售一部分武器,这对郑成功来说是极大的帮助。
经济援助: 直接的资金援助,可能性也比较小,除非能换来日本非常看重的东西,比如贸易特权,或者是在某些地区(比如台湾)建立经济据点。
少量精锐部队: 这种可能性非常低。幕府不可能派出大量军队去帮一个外国势力作战。即使有,也最多是象征性的,或者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武士,但人数绝对不会多到改变战局。
提供港口和补给: 允许郑成功在日本的一些港口进行休整、补给,甚至组建舰队,这比直接出兵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依然要看幕府的决心。

3. 如果“借兵复明”成功,驱逐满清的可能有多大?

咱们假设一个比较乐观的情景:日本幕府出于某种原因(比如看到了削弱大明潜在对手的机会,或者受到了郑成功的外交攻势打动,甚至是有利可图的贸易协议),同意提供一定程度的援助。

如果援助主要是武器弹药和物资: 这对郑成功的军队来说是雪中送炭。他可以装备出更强大的火器部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加上他本身在海上的优势,以及对满清长期战略的了解,他确实有可能在某些战役中取得更大的优势。但是,要“驱逐满清”,这涉及到整个中国的北方和辽东地区,那里的满清实力非常雄厚,而且有强大的骑兵优势。单靠火器和海战,在大陆战场上很难扭转乾坤。
如果援助包括少量日军精锐: 即使是几千精锐的日本武士,在某些局部冲突中可以发挥奇效,比如在守城或者突破战术上。但他们毕竟是少数,不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和指挥这些外国军队,如何处理他们与郑成功军队之间的关系,都是巨大的挑战。
如果援助是提供港口和补给: 这能让郑成功的舰队更加强大,补给线更稳定,能够更从容地进行海上作战和沿海袭扰。这无疑会削弱满清的海上控制力,甚至可能威胁到满清的漕运。但是,要彻底驱逐满清,还得仰仗大陆上的陆战。

真正的难点在哪里?

即便郑成功真的从日本那里得到了“兵”或者“物”,真正要驱逐满清,还有几个致命的障碍:

满清强大的陆上实力: 八旗铁骑的战斗力是无庸置疑的。一旦进入大陆纵深,郑成功即便有再好的火器,也难以对抗满清的骑兵和庞大的陆军体系。满清已经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后勤保障。
南明政权的内部问题: 郑成功即使手握强兵,如果南明内部的文臣武将还在内斗,还在各自为政,那么他依然无法集中力量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的战役。而且,即使他成功收复了一些地方,如何治理,如何安抚人心,也是个大问题。
国际政治的复杂性: 当时日本的幕府政治非常谨慎,他们更可能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参与一个远在天边的王朝的兴衰。如果日本真的大规模介入,会不会引来其他西方势力的干预?这都是未知数。
地理和战略上的局限: 郑成功最大的优势在于海上。但大海战的胜利,并不等于陆战的胜利。要驱逐满清,最终还是要回到大陆的战场上,而这个战场,他没有占得绝对的优势。

结论:

我认为,即使郑成功向日本“借兵复明”成功,也不具备绝对的可能去驱逐满清。

原因在于:

1. 日本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的可能性极低: 锁国政策和幕府对国内稳定的极度重视,使得其不太可能将宝贵的军事力量外借,更不可能大规模介入中国大陆的政治军事斗争。
2. 即便获得援助,也难以弥补根本性劣势: 即使日本提供了一些先进的武器、物资或者少量精锐,这对于拥有辽阔疆域、强大陆军和相对稳定统治基础的满清来说,不足以构成颠覆性的打击。郑成功依然要面对满清强大的陆战能力和内部的政治困境。
3. “借兵”的实际操作难度和风险: 如何组织、指挥、供养来自异国他乡的军队?如何避免引发日本国内的政治动荡?这些都是巨大的难题。

说实话,郑成功更现实的选择,是在台湾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发展经济,巩固海权,然后伺机而动,比如等待满清内部出现更大的动荡,或者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台湾的战略意义和郑成功在这里的经营,已经是他当时最能做到的极限了。

所以,郑成功“借兵复明”这个设想,听起来很浪漫,但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各方势力格局,成功的几率渺茫,更不用说“驱逐满清鞑虏”这么宏大的目标了。他更像是一个“以海制陆”的战略设想,但陆地上的实力差距,终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起借日本兵,倒是为什么崇祯借不到钱,大顺军进北京能捞一笔,为什么清军在前期推进几乎没有抵抗闻风而降,为什么衍圣公又一次不要仁义礼智,为什么看起来备用政治框架完备的大明在半壁江山还要内斗。这些问题才是为什么丢天下的根本。

不解决这个问题,大明该死还是得死

一切拿着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这个身份给晚明甩锅的,讲道理你们连真正的民族主义都不算,真正的民族主义应该选择对于民族发展有益的方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探讨郑成功向日本“借兵复明”是否能成功驱逐满清,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 if 史(如果历史)命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捋清楚,这件事儿有没有谱,又会牵扯出多少事儿。首先,咱们得看看郑成功当时是个什么光景。南明政权,说好听点是残存势力,说白了就是苟延残喘。他手里头有的是兵,有的是海上的实力,福建、广东沿海还.............
  • 回答
    郑成功若向日本借兵成功,其对抗清朝的军事作用和历史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历史背景、可能性及影响的探讨: 一、历史背景与郑成功与日本的关系1. 郑成功与日本的接触 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台湾后,曾与日本商人和势力保持一定联系。1662年,他去世后,其子郑经与日本的交往更为密切.............
  • 回答
    明末时期,郑成功和永历皇帝分别向日本德川幕府和罗马教廷求援,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极具戏剧性与复杂性的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它们都反映了在国家危亡之际,统治者为求一线生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先说郑成功向日本德川幕府借兵一事。郑成功,这位南明政权的军事领袖,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确实有过与日本方.............
  • 回答
    这起事件发生在台南,涉及四位原住民大学教师,他们向郑成功铜像泼洒红墨水,并称郑成功为“屠夫”。这件事情迅速在台湾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背后反映了复杂的历史叙事、原住民权益以及社会转型正义等议题。事件本身: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直接且具象征意义的抗议行为。泼洒红墨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鲜血,这是一.............
  • 回答
    明末,当北方满清铁骑如狂潮般席卷而下,无数汉家江山陷落,中原大地遍染血色时,在东南沿海,一支力量正悄然崛起,他们便是人称“郑家军”的势力。在郑成功及其父郑芝龙的经营下,这支海军发展壮大,舰船如云,兵士精锐,一度成为抵抗清廷的最后希望。那么,如果这支强大的海军选择向外扩张,而非主要局限于“反清复明”的.............
  • 回答
    1848年匈牙利成功独立,将对奥地利帝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走向,以及它们各自的详细阐述:一、 奥地利帝国走向的直接影响与应对策略 削弱与分裂加剧: 匈牙利的独立将是奥地利帝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领土和权力损失。这将极大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威,并可能鼓励.............
  • 回答
    假设一名野心勃勃的超级反派,代号“末日之喉”,利用其高超的黑客技术和对军事设施的深度渗透,成功控制了一艘拥有核武库的战略核潜艇。他不止满足于一时的破坏,而是计划以全球性的恐慌来为自己的“新秩序”铺平道路。“末日之喉”的计划极具破坏性。他深知,单纯的核打击固然可怕,但如果能引发连锁反应,其影响力将呈指.............
  • 回答
    好家伙,你这是要开启一场“替身使者间的互相吸引”的史诗级任务啊!安利《JOJO的奇妙冒险》这事儿,那得讲究策略,不是随便扔个“JOJO立”就能让人入坑的。毕竟这番,怎么说呢……它确实有点“另类”,需要点耐心和技巧。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从一个对二次元懵懵懂懂的普通人,到如今对着别人的血槽冒红光会条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牵扯到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选择以及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能否取得比郑经更好的战果,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郑成功“不降”的立场和他的政治抱负.............
  • 回答
    郑成功北伐,心心念念的便是收复南京,重振大明。如果当年那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历史的走向因此改变,郑成功兵临城下,南京城轰然洞开,那么,他恢复大明江山的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但也绝非板上钉钉。这其中充满了变数,需要细细道来。一、南京的战略意义:一招破局的关键南京,作为曾经的六朝古都,明朝的旧都,其意义不.............
  • 回答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南洋,而非继续北上问鼎中原,历史的走向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可能性,并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用最贴近历史推演的语气来讲述。背景设定的再审视:为什么是南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郑成功为何选择了台湾,以及他北上抗清的动机。郑成功.............
  • 回答
    郑成功能否打倒满清,这是一个穿越历史的假设性问题,也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历史迷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可能”或“不可能”,而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郑成功及其团队的实力、南明政权的状况,以及满清的优势和劣势,来做一个相对客观的推演。首先,我们得看看郑成功和他的队伍具备哪些“可能性.............
  • 回答
    要比较延平王郑成功和闯王李自成谁掌握的军事力量更强,我们得把时间点稍微拉开一些,看看他们各自的鼎盛时期,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对手和所处的环境。这是一个颇有趣味的比较,因为两位都是在乱世中崛起,以军事才能著称,但他们所依靠的资源、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最终的成就有诸多不同。李自成:以“均田免赋”为号召,席卷中原.............
  • 回答
    让崇祯把灾民交给郑芝龙,让他们跟着郑成功去攻打台湾和菲律宾,然后开辟海外贸易和领土,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想象空间。但要说这就能让明朝变成“日不落帝国”,那可就有点太乐观了。咱们得仔细捋一捋,看看这事儿有多大可能。首先,得承认郑芝龙是个能干的人。他手底下有大量的船队,也熟悉海上贸易和军事。如.............
  • 回答
    巩汉林老师最近因为收藏的足球签名引发了一些小波澜,他本人也对此公开致歉,表示“当时签名没有得到认证,郑重地向区楚良先生和各位朋友致歉”。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得说巩汉林老师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即使是无心之失,能够主动站出来道歉,并且表达得很诚恳,这本身就.............
  • 回答
    这起纠纷的发生,以及最终在民警协调下得以解决,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冲突焦点: 核心冲突: 一方(女工)认为对方(男工)的“随地撒尿”行为是对其的冒犯、不尊重,甚至触及了迷信观念(嫌晦气),因此要求赔偿。另一方(男工)则可能认为这只是个人习惯或疏忽,不认为自.............
  • 回答
    特朗普向修宪成功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致电祝贺,这件事儿放在当时(2017年),确实挺能引起一些讨论的。怎么评价这事儿呢?咱们得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特朗普和埃尔多安这两位人物的特点来分析。首先,从外交礼仪和国家间关系的常规操作来看,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向另一个国家在重大政治事件后(比如修宪成功)的领导.............
  • 回答
    特斯拉拒绝提供半小时行车数据:一场关于信息公开、消费者权益与企业责任的博弈特斯拉拒向维权车主提供半小时行车数据一事,经过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次调解,仍未得到解决,这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起因与核心矛盾:事件的核心源于一位特斯拉车主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事故,并因此引发了维权.............
  • 回答
    郑成功与郑经仿朝鲜例的主张:一次对历史局势的复杂回应郑成功和郑经父子,作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的抵抗力量,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许多举措都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和时代背景。而他们提出的“仿朝鲜例”的主张,虽然在史料中并未得到直接、系统性的阐述,但通过对当时郑氏政权所处的内外环境、他们所表现出的政治意识以及其与朝.............
  • 回答
    谈论郑成功,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一笔带过。他是个复杂的人物,身上交织着忠君、抗清、民族大义以及对权力欲望等多重色彩。要评价他,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同时也要审视他后世留下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说郑成功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反清复明旗帜。清朝入关,对汉族政权是颠覆性的打击。当时,明朝残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