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郑成功北伐时顺利拿下南京,那么恢复大明江山的概率如何?

回答
郑成功北伐,心心念念的便是收复南京,重振大明。如果当年那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历史的走向因此改变,郑成功兵临城下,南京城轰然洞开,那么,他恢复大明江山的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但也绝非板上钉钉。这其中充满了变数,需要细细道来。

一、南京的战略意义:一招破局的关键

南京,作为曾经的六朝古都,明朝的旧都,其意义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城池。

政治象征: 拿下南京,意味着郑成功站上了大明的政治中心。这对于收拢人心,尤其是那些对前明仍怀有旧情的大臣、士绅、以及普通民众,具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一个失去京城的政权,即便再强大,其合法性都会大打折扣。而一旦郑成功以“反清复明”的名义,驻跸南京,便能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军事基地: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水陆交通便利,物产富饶。一旦将其作为根据地,不仅能获得稳定的税赋和兵源补充,更能以此为跳板,向北、向西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长江水师的实力,在郑成功手中本就强盛,若能以南京为基地,更能集结力量,与清朝的水师一较高下。
经济引擎: 江南地区,自古便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南京的拿下,意味着郑成功能控制江南富庶之地,获得雄厚的经济支持。这笔巨款,对于维持军队、招募新兵、安抚民心,乃至进行外交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顺利拿下南京后的潜在优势:士气高涨,人心所向

如果郑成功真的能够“顺利”拿下南京,那么局势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士气如虹: 这一胜利将是压倒性的,极大地鼓舞郑成功军的士气。一直以来,郑成功军虽然英勇,但面对强大的清朝,总有种“以少敌多”、“孤军奋战”的感觉。收复南京,将让他们看到复兴大明的希望,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战斗意志。
招降纳叛: 南京城内必然有大量前明遗臣、降清官员、以及对清朝统治不满的士绅。一旦郑成功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南京,这些人很可能会蜂拥而至,表示效忠,甚至是主动打开城门,献城投降。这不仅能扩充郑成功的人才队伍,更能瓦解清朝在江南的统治基础。
外交突破: 荷兰人、葡萄牙人等欧洲势力,以及日本等周边国家,都在密切关注着郑成功的动向。一场南京的胜利,很可能让他们重新评估郑成功的实力和前景,从而更加愿意与之结交,甚至提供援助,以对抗共同的敌人——清朝。

三、然而,挑战依然严峻:复明之路并非坦途

即便顺利攻下南京,郑成功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难以逾越的障碍,想要彻底恢复大明江山,绝非易事:

清朝的强大反扑: 南京虽然重要,但清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更强的军事实力和更稳固的统治基础。一旦南京失陷,清朝必然会调动重兵,尤其是其赖以生存的八旗和汉军八旗,对郑成功发动猛烈反扑。届时,郑成功将要面对的,是多线作战的压力,以及源源不断的清军。
“汉人”而非“明朝”的尴尬: 郑成功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他终究是郑氏集团的领导者,其军队以汉人为主,与清朝也是汉人为主。一旦没有了“大明”这个明确的合法继承者,其号召力可能更多地集中在“驱逐鞑虏、恢复汉唐”上,而非“扶保正统”。这种身份定位的模糊,可能会在日后争取更广泛支持时,带来隐患。
内部的离心离德: 尽管收复南京会带来声望,但郑成功能否真正整合江南的各方势力,安抚好士绅阶层,稳定住内部的统治,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南明政权内部曾经就因为权力斗争而四分五裂,郑成功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让各地势力心甘情愿地听从号令,而非各自为政,是决定其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
经济的持续压力: 南京虽然富庶,但长期的战争消耗是巨大的。郑成功需要有持续的财力和物力来维持军队,安抚百姓,并对清朝进行战略性进攻。如果无法有效地将江南的财富转化为战争资源,或者遭遇天灾人祸,经济上的压力仍然可能拖垮他的政权。
战略上的孤立: 即使收复南京,郑成功仍然处于战略上的相对孤立。他的根据地主要在东南沿海,而清朝则控制着广阔的北方和内地。除非他能够像当年朱元璋一样,从南京出发,一路北伐,一路整合,最终收复北京,否则,他很可能只能占据东南一隅,成为割据势力,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明江山”的恢复者。
长期的统治合法性: 即便驱逐了清朝,郑成功也需要一个稳固的统治体系来继承和重建大明。他是否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官僚体系,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政策,赢得民心,才是决定其能否真正“恢复”大明江山的关键。仅仅依靠军事胜利,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庞大帝国的。

结论:一线生机,而非必然

如果郑成功顺利拿下南京,那无疑是“反清复明”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和发展的空间。他将拥有更强的政治号召力,更稳固的经济基础,以及更集中的军事力量。

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在于,一个关键的胜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清朝依然拥有巨大的潜力,而郑成功自身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环境,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恢复大明江山的概率,可以说从“几乎为零”上升到了“一线生机”,但仍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这条路,需要郑成功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更要有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非凡的战略眼光,去整合各方力量,应对清朝的反扑,并最终赢得民心和时间。

历史的走向,往往就在一个细微的节点上改变。郑成功如果能拿下南京,那无疑会改写历史的篇章,但这个新篇章是否能导向“大明复兴”的终章,则取决于更多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其中,也许有他个人才能的局限,也许有时代大势的裹挟,也许,还有一丝未被历史眷顾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了当的说不可能。


国姓爷北伐之前颁布的军令和檄文上说:


以共奏恢复之大业,而享无疆之福泽。”


定的目标肯定不光是收复南京,而且是要北伐收复所有疆土,也就是恢复明朝江山大业。


这个目标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北伐成功之后,由谁来享受北伐带来的“无疆福泽”?


这是比北伐还重要的政治问题。


郑成功的檄文说的很清楚,是要“恢复大业”之后跟自己的部下享受“无疆福泽”,即北伐的战果由郑军将士享受。


这是鼓励部下常规“打鸡血”的操作,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北伐主力军也几乎全是郑军,仅有张煌言等少数南明友军打配合,战果是不可能拱手让人的。


国姓爷及其部下,除了从南明正统永历帝那里领过官职和爵位,以及少的可怜的物质赏赐外,郑军一枪一弹、一兵一卒、一粮一木,都是国姓爷和将士自己解决的。


永历朝廷没有解决他的后勤问题,也没有在郑军安插文武官员,所以国姓爷的本质还是受永历朝廷“羁縻”的军阀,或私人武装。


我不怀疑背负国仇家恨的国姓爷,在收复南京之前真的是效忠明朝的,是真的想驱逐清军恢复朱家旧业。


但问题是如果收复了南京,从南京兵分三路进军全国:


东路军走水路经登州直捣塘沽、天津威胁京师;中路军经安徽、河南过河北直抵京师水陆会师;西路军经安徽、湖北抵四川而达陕、甘。


一路上清军望风披靡北撤,各地抗清义军,无论民间武装还是农民军、南明军,或者反正的汉八旗等军队,都被国姓爷整编到自己麾下,暴兵一百万天下赢粮而影从。


随后全国光复,负隅顽抗的清军大部被歼,清帝迁都到盛京以作苟延残喘,而全国除云贵等地在南明手里外。


大部分地区已经是被郑军实际控制。


随后郑成功率领部下文武大臣接管了京师。


那就不是“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的问题,而是“恢复大业今已就,不信天下不姓郑”的问题了。


随后郑成功宣布“国姓犁庭”,派遣部将马信、万礼、陈泽、杨朝栋、林盛、郑 泰等率兵一十五万,分三路直捣盛京,顺治被迫迁都赫图阿拉以避其锋。


随后蒙古、叶赫等部宣布归顺郑军,顺治帝及其残部被郑军追击到“尼布潮”城,在罗刹和哥萨克的掩护下前往莫斯科避难。


至此“恢复大业”已经完成。


部将郑彩、陈魁等人提醒郑成功,该把偏安昆明的永历帝接回京师了,于是郑成功在跟家族成员、文武臣僚商议后,决定由中提督甘辉前往迎驾。


结果永历帝及太子、皇后等人,在乘船过长江的时候,不幸遇到风浪而沉船江底驾崩。


郑成功在悲痛的宣布永历帝及太子驾崩后,郑军一众文武推举鲁王朱以海称帝,而朱以海按照隆武给郑芝龙的待遇:


册封郑成功为太师、内阁首辅、平国公、天下招讨大将军。


约一年后朱以海表示身体不适,决意将皇位“禅让”给郑成功,郑成功在一众文武和朱明残余皇室的“胁迫”下,痛哭流涕的进行三辞三让,最终被迫昭告天下登基称帝。


改国号大明为“大平”(平国公),改元潮武,立子郑经为太子。


而留守云贵的李定国、白文选等人,遂指责郑成功为叛逆,在桂林揭竿而起,并最终被郑军镇压而投降。


至此江山恢复重归一统。


如果真是国姓爷恢复了大明江山,他既不会让姓朱的当政,国号也不会接着叫“大明”。


人家姓郑的打下来的江山,干嘛要留给姓朱的去坐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郑成功北伐,心心念念的便是收复南京,重振大明。如果当年那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历史的走向因此改变,郑成功兵临城下,南京城轰然洞开,那么,他恢复大明江山的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但也绝非板上钉钉。这其中充满了变数,需要细细道来。一、南京的战略意义:一招破局的关键南京,作为曾经的六朝古都,明朝的旧都,其意义不.............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中能够拥有一众名将辅佐,其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这可不是简单的将领数量叠加,而是战略、战术、兵种配合和整体战争机器的全面升级。想象一下,在诸葛亮深思熟虑的战略蓝图下,白起这样一位战神级别的将领坐镇一方。他的“围点打援”之术,或是“长驱直入”的迅猛风格,都能在关键时刻撕开曹魏的防.............
  • 回答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确实是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历史。特别是魏延提出的那条“子午谷奇袭”路线,更是引发了无数的“如果”。如果当年老诸葛真的听了魏延的,一路狂飙直扑长安,成功率到底有多高?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魏延的这个“子午谷奇袭”是个什么玩法。简而言之,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将中华民国定都北京,而不是南京,那么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进程,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定都北京的战略与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蒋介石当时选择南京作为首都的理由。南京在地理.............
  • 回答
    岳飞,这位千古名将,生前便已是战功赫赫,深受百姓爱戴。若历史的车轮稍有偏差,他成功收复两河,完成北伐大业,那么他所获得的封赏,自然会是超乎寻常的厚重。我们不妨顺着当时的爵位体系,来推演一番,看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在那个辉煌的凯旋之日,会收获怎样的荣耀。首先要明确的是,宋朝的封爵体系,虽然有等级,.............
  • 回答
    诸葛亮北伐成功,一统三国,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也必然会让刘禅的命运和评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推敲。首先,从“守成之主”到“开国之君”的身份转变: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刘禅将不再是那个在蜀汉苟延残喘的“幼主”,而是晋升为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他的地位将从一个相对被动、依赖臣.............
  • 回答
    诸葛亮北伐若能成功,他是否会走上“第二个曹操”的道路,这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审视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战略目标、性格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再与曹操的崛起和统治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第二个曹操”的含义。我们通常理解的“曹操”形.............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呀,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孔明先生当年北伐真的成功了,那可就不仅仅是三国鼎立格局的改变,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巨大转折点。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汉室复兴?还是曹魏灭亡?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曹魏政权的命运。一旦诸葛亮成功攻克长安,甚至深入中原腹地,那么司马懿的家族,包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让诸葛亮面对一个“诸葛亮”式的对手,他的北伐之路是否会因此变得通畅,甚至走向成功?我认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的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另一个诸葛亮”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拥有相同的智慧、谋略和经验,更可能意味着拥有与诸葛亮相.............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如果将诸葛亮置于现代,给他一辆配备汽车发动机的“战车”,他能否最终北伐成功?这可不是简单地把现代科技塞进古代的战场,其中的复杂性远超想象,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困难并非单纯的“动力不足”。虽然当时蜀汉军队的后勤补给、兵力数量、生产力.............
  • 回答
    如果给诸葛亮一个奥运会的运动员团队,他能北伐成功吗?这个问题颇有趣味,我们不妨展开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奥运会运动员虽然是现代顶尖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的代表,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和军事技能,与诸葛亮时代的战场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单凭身体素质,他们能胜任古战场上的挑战吗?这是一个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脑洞!给诸葛亮两百吨东北大米,而且没包装袋,这事儿可就有的聊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粮草能不能变成北伐成功的关键,还是得看不少“附加条件”才行。首先,咱们得先认识认识这“两百吨东北大米”是个什么概念。两百吨,也就是二十万公斤。在咱们现代人的概念里,这数字听着挺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假设,它触及了三国历史中最核心的战略问题之一:地理与国力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如果蜀国和东吴的国力和地理位置对调,诸葛亮真的有可能北伐成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蜀国和东吴各自的优劣势,以及这种对调会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清楚,所谓的“国力”不仅仅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探讨了中国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军事统帅——诸葛亮(武侯)和岳飞(武穆)——如果合作进行北伐,其成功的可能性。要详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们的个人能力、时代背景、战略思想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核心分析:强强联手的可能性与局限总的来说,如果“武侯与武穆搭档北伐”,成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如果诸葛亮拥有无限量的钢镚(一块钱),北伐能否成功?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牵扯到战争的方方面面。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好好分析一下。首先,得明确“无限量的钢镚”到底意味着什么。 购买力: 一块钱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块钱(铜钱)购买力是相当可观的。即.............
  • 回答
    张郃,曹魏阵营中数一数二的名将,在三国历史上,他的军事才能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蜀汉在后期,也就是诸葛亮去世后,能够拥有像张郃这样级别的将领,那对蜀汉的北伐事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张郃的军事才能,为何说他是“人才”?要评估张郃的价值,首先得明白他究竟强在哪里。张郃的厉害之处,在.............
  • 回答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南洋,而非继续北上问鼎中原,历史的走向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可能性,并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用最贴近历史推演的语气来讲述。背景设定的再审视:为什么是南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郑成功为何选择了台湾,以及他北上抗清的动机。郑成功.............
  • 回答
    如果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这将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缘政治事件,其效应将是复杂、多层面且难以完全预测的。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效应:一、 对乌克兰本身的影响: 安全保障的极大增强: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适用: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一旦成为北约成员国,乌克兰将受到.............
  •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
  • 回答
    这个设想相当大胆,也充满想象力。如果邯郸真的选择“放弃”河北北部,转而与郑州携手,将资源和重心都倾斜到中原城市群,这无疑会引发一场区域格局的巨大重塑。首先,我们得承认,邯郸作为河北省的南部城市,其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与中原腹地的郑州,确实存在天然的亲近性。邯郸北部的城市,如承德、张家口,它们的地缘政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