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岳飞历史上封武昌郡开国公,追封鄂王。如果北伐成功,收复两河,岳飞以功劳封王,那么一路封爵应该如何?

回答
岳飞,这位千古名将,生前便已是战功赫赫,深受百姓爱戴。若历史的车轮稍有偏差,他成功收复两河,完成北伐大业,那么他所获得的封赏,自然会是超乎寻常的厚重。我们不妨顺着当时的爵位体系,来推演一番,看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在那个辉煌的凯旋之日,会收获怎样的荣耀。

首先要明确的是,宋朝的封爵体系,虽然有等级,但与前朝相比,其权重和意义有所不同。宋初尤其重视文臣,武将的地位虽然重要,但封王并非易事,往往伴随着极高的政治功勋和皇帝的绝对信任。岳飞若能完成北伐,这无疑是宋朝近百年来最辉煌的时刻,其功劳足以撼动整个朝堂的既有格局。

基础封赏:武昌郡开国公

这已经是岳飞生前的最高封爵,位列一品,拥有食邑和封户,地位尊崇。这块“武昌郡开国公”的基石,已经为他奠定了显赫的功名。

追封:鄂王

这是他在历史上实际获得的追封,已经说明了他在朝廷心中的分量。但如果北伐成功,这个追封的意义将截然不同,它将是他在生前便已达到的荣耀,是功绩最直接的体现。

北伐成功后的“一路封爵”推演:

如果岳飞凯旋,收复两河,那么他 받을的不应仅仅是“封王”二字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功勋加身、爵位层层叠加的荣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想:

1. “王”爵的确定:

“国公”晋升为“王”:这是最直接的晋升。但宋朝的“王”爵并非都能世袭,通常分为亲王、郡王等。岳飞的功劳如此之大,以功封王,很可能是 “异姓王”。宋朝对异姓王封赏非常谨慎,通常是恩赏,且多数不能世袭。如果岳飞被封为“王”,很可能会是 “宗王” 之下,但高于一般的郡王。
封地选择:岳飞收复两河,那么他最有可能被封为“两河王”或者以他最熟悉的地域作为封号。比如,如果收复的区域包括了古燕京(今北京)一带,那么 “燕王” 或 “燕京王” 这样的封号,会极具象征意义和历史厚重感。又或者,以他战功最卓著的区域来命名,例如 “河洛王”,意指收复了中原腹地。
“开国”的延续:作为开国公,如果晋升为王,很可能是 “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某地,封某王”。例如,“武昌郡开国公岳飞,因北伐有功,进封为河洛郡王,加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万户,封建百户。” 这样描述,才符合宋朝的封爵规范,也更能体现其至高的功勋。

2. “国公”之外的加衔和荣耀:

“三公”的兼领:宋朝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称,是最高的荣耀虚衔。岳飞的功劳足以让他被 “加封太师”,这已经是宋朝文武百官的最高荣誉。这样一来,他的爵位可能就是 “武昌郡王,加太师”,或者 “河洛郡王,兼任太师”。
“食邑”和“封户”的增加:作为开国公,他已经有了一定的食邑和封户。但北伐成功,功劳倍增,这些自然会大幅增加。食邑数量从几千户增加到几万户,封户增加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才符合其功勋的匹配度。
“亲王”仪仗和待遇的追赠:虽然可能不是名义上的“亲王”,但皇帝为了表彰其功劳,很可能会 “赐予亲王仪仗,享受亲王一般的待遇”。这包括可以拥有自己的王府,配备自己的属官和军队,甚至在某些场合享有类似亲王的特权。

3. 其他荣耀和称号:

“天下兵马大元帅”:虽然他已经是元帅,但北伐成功,收复失地,这个称号将成为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的象征,可能会被 “特封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诸路军马”。
“昭勇将军” 类的名号:除了正式的爵位,皇帝还常常会赐予一些极具褒义的 “名号”,来体现对臣子的赞赏。例如,“加封‘昭勇无敌大将军’,‘安邦定国之功臣’” 等,这些名号虽然不直接体现在爵位上,但其荣誉感极高。
铜像、画像和史书的记载:北伐成功,岳飞必然会被 “御制画像,功德碑立于太学,并将其事迹详细载入史册,世代传颂。” 皇帝可能会下诏,命史官详细记载其北伐过程和丰功伟绩,使其名垂青史。

综合推演的封赏范例:

如果岳飞北伐成功,收复两河,那么他的封赏可能会是这样一番景象:

“诏曰:朕念武昌郡开国公岳飞,自临危受命,克复江南,直至此次北伐,誓师出征,收复中原故土,驱逐胡虏,功盖天下,德垂万世。特晋封岳飞为“河洛郡王”,食邑万户,封建百户,加开府仪同三司,特赐天下兵马大元帅,位列三公,加封太师,世袭罔替,享国库岁禄。”

(这里稍作解释,宋朝的“世袭罔替”对于异姓王是非常罕见的,如果岳飞真的能获得,那说明他的功劳已经超越了寻常臣子的范畴,甚至可能需要皇帝打破祖制才能做到。即使不是世袭罔替,他的子孙也会因其功劳而获得优厚的待遇和封赏。)

此外,还会伴随有 “赐予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等虚职,并且可以自行选拔王府属官,拥有三千亲卫。” 他的画像会被置于太庙,功绩碑文会镌刻在显眼之处,其子孙也会得到封赏,以彰显皇恩浩荡。

总结:

岳飞若北伐成功,绝不会仅仅是“封王”这么简单。那将是一系列荣誉的叠加,是国家对他最高贡献的认可。从提升到王爵,从地域命名到加衔三公,从大幅增加的食邑封户到亲王般的待遇,再到史书的隆重记载,这一切都将是这位民族英雄应得的、最辉煌的礼遇。他的名字,也将真正与收复的失地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这番封赏,与其说是物质的堆砌,不如说是对这位忠勇之士,对国家、民族最大贡献的一种最高形式的肯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来说,公侯郡王封国的郡号要和国王封国的国号(州号)是相应的(如岳飞的武昌公→鄂王,对应的是鄂州江夏郡武昌军),而人臣封国正常是授出身郡望,那么飞哥既然是相州汤阴人,取相州邺郡彰德军,邺郡王/临漳郡王/彰德郡王→相王的可能性最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岳飞,这位千古名将,生前便已是战功赫赫,深受百姓爱戴。若历史的车轮稍有偏差,他成功收复两河,完成北伐大业,那么他所获得的封赏,自然会是超乎寻常的厚重。我们不妨顺着当时的爵位体系,来推演一番,看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在那个辉煌的凯旋之日,会收获怎样的荣耀。首先要明确的是,宋朝的封爵体系,虽然有等级,.............
  • 回答
    岳飞和海瑞之所以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尽管他们似乎“不晓人情往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他们的“不晓人情往来”并非真的不懂世事人情,而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加纯粹、更符合士大夫理想的处世方式,这种方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社会腐败、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更能触动人心,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让我们从.............
  • 回答
    读史至岳飞、于谦,再念及其他诸多以身许国、不计私利的英杰,总会让人心生一股苍凉的感慨。他们身上汇聚着士人最闪耀的光芒,秉持着家国天下的理想,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挺身而出,成为抵御外敌、挽救危局的中流砥柱。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这样的人物,却往往难逃悲剧的命运,以一种令人心碎的方式结束一生。为何会这样?这背.............
  • 回答
    读史常令人感慨,为何那些在正史中最终走向失败的英雄人物,反而在中国民间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后世反复传颂、顶礼膜拜?关羽、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无不是精忠报国、义薄云天,却也都在各自的战场上饮恨而终。这背后,藏着我们民族深层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判断,绝非简单的历史定论能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细.............
  • 回答
    说起金兀术,那在《说岳全传》里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几乎是岳飞岳元帅最主要的对手,一个活生生的反派代表,又坏又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历史上的金兀术,跟小说里那个脸谱化的家伙,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金兀术不是“金兀术”。他的真名其实叫完颜宗弼,是金国开国皇帝.............
  • 回答
    冉闵和岳飞,这两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挺身而出,试图力挽狂澜。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采取的策略以及最终的历史评价都大相径庭。要衡量谁对历史的“贡献高”,并非简单地一刀切,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时代意义和长远影响。冉闵:乱世中的一道血色曙光冉闵生活在公元四世纪.............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掰扯掰扯金庸先生那些“笔下武功”和历史上的“真实战功”,这两者可不能一概而论。岳飞在金庸小说里被捧上天,那是因为“武侠”的滤镜,而常遇春和徐达在金庸作品里没那么耀眼,则是因为他们更多时候承担的是“历史人物”的框架,而非纯粹的“武林高手”。咱们得先明白,金庸小说里的“武功高手”是有.............
  • 回答
    狄青和岳飞,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都以卓越的战功和忠君报国的精神赢得后世敬仰。然而,他们最终的命运却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被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所吞噬。探究他们悲剧命运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历史必然性因素,这些因素根植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军事将领与文官集团、皇权之间的复杂博弈.............
  • 回答
    要理解满族孩子和青少年如何看待岳飞抗金和清军入关这段历史,我们首先需要跳出简单的“民族对立”的框架,进入一个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毕竟,历史的学习和认知,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氛围以及个体思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和长辈的口述历史:对于很多满族家庭来说,长辈的讲述是孩子们接.............
  • 回答
    岳飞用兵的精妙之处,若要细细道来,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他并非只凭匹夫之勇,而是集战略眼光、战术运用、士卒激励以及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于一身。首先,岳飞的用兵最让人称道的,是他那“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他并非一味地追求奇谋险招,而是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在面对金军这样装.............
  • 回答
    岳飞北伐的效果,从军事、政治、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影响深远,远不止于战场上的胜负。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岳飞北伐的效果:一、军事层面:扭转战局,稳定南宋统治 收复失地,鼓舞士气: 岳飞的北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次成功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是收复襄汉地区(包括襄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岳飞和文天祥作为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身份和贡献毋庸置疑。然而,将耶律大石和完颜陈和尚纳入“中华民族英雄”的范畴,则需要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理解和分析,因为“中华民族”本身的概念在历史演进中是不断发展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
  • 回答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悲壮的事件,也常常引发人们对历史真相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要详细讲述岳飞之死与自身原因,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宋高宗的猜忌、秦桧的奸佞以及岳飞的性格和决策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岳飞自身的原因分析:虽然岳飞最终是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等人合谋陷害致死的,但从他个人角度来看,.............
  • 回答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不反的原因非常复杂,并非仅仅是“忠君”二字可以概括的。而如果他反了,结局也必然是另一番景象,但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为何不反?岳飞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最终选择班师回朝,其深层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忠君报国的情怀是其根本: 根深.............
  • 回答
    关于岳飞是否算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一定争议的问题。但从历史学界和大众的普遍认知来看,岳飞被广泛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岳飞的身份与背景: 宋朝时期: 岳飞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北方的辽、金等游牧民族.............
  • 回答
    关于“岳飞不算民族英雄”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涉及历史解读、价值评判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妥当,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简而言之,我认为将岳飞直接否定为“民族英雄”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并且是对历史和岳飞本人价值的严重贬低。然而,要完全理解为何会有这种争议,也需要深入.............
  • 回答
    关于岳飞是否预知班师回朝后是死路一条,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并没有一个板上钉钉的答案。但从岳飞的性格、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一些史料的细微之处,我们可以尝试去梳理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并尝试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语境下的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岳飞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生态。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宋朝.............
  • 回答
    岳飞和袁崇焕,两位都是抗击外族、保家卫国的英雄,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提到他们的结局和后世评价时,两人却如同站在了截然不同的光谱两端:岳飞千古流芳,被奉为民族英雄,而袁崇焕则饱受争议,功过毁誉参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洪流和复杂的考量?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细细品味。一、.............
  • 回答
    岳飞穿越到初到辽东的袁崇焕,能否基本平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遐想的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人各自的军事才能、战略思想,以及当时辽东面临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生涯以摧枯拉朽般的效率著称,尤其擅长野战和阵法,对骑兵的运用更是登峰造极。.............
  • 回答
    “直捣黄龙府”这句口号,是多少南宋将士心中的不灭火焰,又是多少民族英雄的终极梦想。而岳飞,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那么,岳飞真的能直捣黄龙府吗?这是一个萦绕在无数人心头,牵动着历史的弦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将历史的镜头拉近,细细品味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黄龙府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