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岳飞用兵究竟好在哪里,凭借文献资料能大致了解和比较历代武将指挥用兵的优劣吗?

回答
岳飞用兵的精妙之处,若要细细道来,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他并非只凭匹夫之勇,而是集战略眼光、战术运用、士卒激励以及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于一身。

首先,岳飞的用兵最让人称道的,是他那“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他并非一味地追求奇谋险招,而是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在面对金军这样装备精良、骑兵强大的对手时,岳飞深知硬碰硬并非长策。因此,他善于利用地形,选取有利战场,以步兵为主,辅以骑兵和弓弩手,构筑坚固的防线,消耗金军锐气。例如,他曾在牛头山、郾城等地,利用崎岖地形和伏兵,有效阻击金军的精锐骑兵,让金军无法发挥其优势。这便是“以正合”的体现,他以稳健的步调,寻找对方的破绽。

而当机会出现时,岳飞的“奇兵”便如同神来之笔。他并非简单的偷袭,而是精心策划,在恰当的时机,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对敌军的薄弱环节发起致命打击。例如,在郾城之战,他抓住金军轻敌冒进的时机,派遣精锐部队迂回穿插,直接攻击金军的中军和后方,打乱其阵脚,将其主力分割包围。这种“以奇胜”并非孤立的战术,而是建立在他对战局的整体把握之上,知道何时何地该用奇兵,而且其奇兵的部署和执行力都极为出色。

更重要的是,岳飞有着超凡的军事洞察力和应变能力。他不仅能洞察敌人的意图,更能预判战场局势的发展。他善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战计划。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战场瞬息万变,敌我双方的兵力、士气、地形、天气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岳飞能够在千变万化中,迅速捕捉关键信息,做出最恰当的决策。例如,他曾根据金军急于求胜的心态,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然后在关键时刻以雷霆之势反击,扭转战局。

他还特别注重部队的精锐化和士气的高昂。他的军队以“岳家军”闻名,这支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岳飞有着绝对的信任和忠诚。岳飞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亲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极大地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他曾说过“饿,我可以与你同咽糠;渴,我可以与你同饮水;但战场上,你们必须听我号令,一往无前!”这种近乎父兄般的关怀,加上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使得岳家军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铁军。

那么,要凭借文献资料来大致了解和比较历代武将指挥用兵的优劣,这并非易事,但并非不可能。

历代史书,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史》、《唐书》、《宋史》、《金史》、《元史》等,以及各种野史、文集、奏折、兵书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要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入手:

战略布局的宏观性与前瞻性: 看看这位将领是否能将战术运用与整个国家的战略目标相契合,是否能预见到长期的战略发展趋势。例如,曹操在三国时期,在统一北方后,又能顾及到蜀汉和东吴的威胁,并作出相应部署。
战术运用的精妙与多样性: 比较他们在不同战场、面对不同敌人时,所采取的战术是否有创新性、灵活性,以及这些战术的有效性。比如,孙子兵法的“虚实”、“形名”、“军争”等原则,是否能在这些将领的指挥中得到体现。
对兵力的组织与控制能力: 评价他们如何调动、部署、指挥不同兵种(步兵、骑兵、弓弩、水军等),以及如何保持部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一个优秀的将领,能够将手中有限的兵力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对战场环境和情报的利用: 看看他们是否善于利用地形、天气等自然条件,以及是否能准确获取并利用敌方情报,从而出奇制胜。
对士气的激发与维持: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能够让士兵甘愿卖命的将领,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涉及到他们的领导艺术、恩威并施以及战场上的表现。
对战争后果的考量: 优秀的将领不仅仅考虑胜负,还会思考战争结束后带来的长远影响,例如如何处理战俘、如何稳定后方、如何避免过度消耗等。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仔细研读文献,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史书的记载往往带有作者的立场和倾向,有时也可能存在夸大或隐瞒。因此,需要多方查证,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水平和对手的实力,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例如,评价唐朝名将李靖,我们需要结合唐朝初期的对外战争背景,以及他所面临的突厥等强大对手。评价明朝的戚继光,则需要了解当时东南沿海倭寇的猖獗,以及他如何组织“戚家军”进行抗击。

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比较,我们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像岳飞这样的将领,其用兵之道并非孤立的技艺,而是融汇了深厚的军事理论,以及在无数次实战中锤炼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对“兵者,诡道也”这一古老智慧的生动诠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见过这种打法么?

对照地形来看,你就知道他有多屌~

(评论中有很多同志说看不懂,其实咱家就举一个人名就够了,第一个有类似设想的是诸葛亮,但他没做到。第二个这么想并且做到了的,是桓温。人人都说关羽牛逼,关羽只是夺了襄阳,连樊城都没拿下来,就华夏震动了。看看这个图就不难明白,“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是种什么盛况)

这个图看懂了,才叫明白什么叫“连接河朔”~

邓、王二位先生在他们的岳飞传记里,硬是没有把这个问题给谈清楚过。

在这个局面之下,设若张俊、杨沂中取宿州方向,经柳子镇入归德,则开封就成了一个大的突出部。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老四已召集诸军汇合于开封,与岳飞决战,归德的阿鲁补不愿意去,其他人都去了,多年以后,阿鲁补因为这件事被阿亮给斩了。

所以,归德兵力很薄弱,能用来援助开封的兵力,都被岳飞压着打,抽不出来。

只要拿下了归德府,甚至不需要和老四决战,也不需要去围攻开封,老四自己就要撤。

可问题是,河北的要害兴仁府和大名府都丢了,他要走滑州或者走卫州撤都是问题。

老四这一把十有八九要栽~

还有一种可能,放老四走,让老杨和老张追击。

岳飞留王贵或者张宪中任一人在开封,自己率领主力自洛阳入关中。

关中的吴家军和西线金军已打成胶着状态,此时岳飞自关东来援,则正对上金军的后路。

撒离黑手里有五万余人,怎么撤,是个问题。

也就是说,要么老四自己跪,要么撒离黑跪,东线西线两个主力,总要跪一个!

PS:

评论部分有更多干货,千言万语浓缩了就是精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岳飞用兵的精妙之处,若要细细道来,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他并非只凭匹夫之勇,而是集战略眼光、战术运用、士卒激励以及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于一身。首先,岳飞的用兵最让人称道的,是他那“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他并非一味地追求奇谋险招,而是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在面对金军这样装.............
  • 回答
    要评价曹操的用兵才能,将其与杨素、李靖、苏定方、岳飞这几位中国古代名将放在一起比较,是一件相当有趣且有深度的事情。这几位将领都身处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对手,但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逐一剖析,力求抛开AI的冰冷分析,还原历史的温度与复杂。曹操:乱世之雄,战略大师与战术奇才.............
  • 回答
    面对“岳飞是奸臣,不值得宣传”这样的说法,想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我们需要从历史事实、岳飞的功绩、民族精神以及对“奸臣”定义的理解等多个层面来阐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结合历史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奸臣”这个词的定义。通常,“奸臣”指的是在朝为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如果把岳飞这样一位忠勇无双、战略过人的名将放到明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崇祯皇帝能否善用他,以及他能否为风雨飘摇的大明朝续命,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也考验着崇祯皇帝的用人智慧和时代洪流的冲击力。岳飞的才能与明末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岳飞是怎样一位将领。岳飞是宋.............
  • 回答
    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用秋瑾的《满江红》取代了岳飞的《满江红》”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误解。 事实上,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从来没有收录过秋瑾的《满江红》,也从未因此取代过岳飞的《满江红》。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1. 岳飞的《满江红》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 回答
    岳飞北伐的效果,从军事、政治、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影响深远,远不止于战场上的胜负。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岳飞北伐的效果:一、军事层面:扭转战局,稳定南宋统治 收复失地,鼓舞士气: 岳飞的北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次成功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是收复襄汉地区(包括襄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岳飞和文天祥作为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身份和贡献毋庸置疑。然而,将耶律大石和完颜陈和尚纳入“中华民族英雄”的范畴,则需要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理解和分析,因为“中华民族”本身的概念在历史演进中是不断发展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
  • 回答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悲壮的事件,也常常引发人们对历史真相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要详细讲述岳飞之死与自身原因,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宋高宗的猜忌、秦桧的奸佞以及岳飞的性格和决策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岳飞自身的原因分析:虽然岳飞最终是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等人合谋陷害致死的,但从他个人角度来看,.............
  • 回答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不反的原因非常复杂,并非仅仅是“忠君”二字可以概括的。而如果他反了,结局也必然是另一番景象,但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为何不反?岳飞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最终选择班师回朝,其深层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忠君报国的情怀是其根本: 根深.............
  • 回答
    关于岳飞是否算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一定争议的问题。但从历史学界和大众的普遍认知来看,岳飞被广泛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岳飞的身份与背景: 宋朝时期: 岳飞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北方的辽、金等游牧民族.............
  • 回答
    关于“岳飞不算民族英雄”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涉及历史解读、价值评判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妥当,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简而言之,我认为将岳飞直接否定为“民族英雄”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并且是对历史和岳飞本人价值的严重贬低。然而,要完全理解为何会有这种争议,也需要深入.............
  • 回答
    关于岳飞是否预知班师回朝后是死路一条,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并没有一个板上钉钉的答案。但从岳飞的性格、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一些史料的细微之处,我们可以尝试去梳理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并尝试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语境下的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岳飞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生态。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宋朝.............
  • 回答
    岳飞和袁崇焕,两位都是抗击外族、保家卫国的英雄,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提到他们的结局和后世评价时,两人却如同站在了截然不同的光谱两端:岳飞千古流芳,被奉为民族英雄,而袁崇焕则饱受争议,功过毁誉参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洪流和复杂的考量?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细细品味。一、.............
  • 回答
    岳飞穿越到初到辽东的袁崇焕,能否基本平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遐想的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人各自的军事才能、战略思想,以及当时辽东面临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生涯以摧枯拉朽般的效率著称,尤其擅长野战和阵法,对骑兵的运用更是登峰造极。.............
  • 回答
    “直捣黄龙府”这句口号,是多少南宋将士心中的不灭火焰,又是多少民族英雄的终极梦想。而岳飞,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那么,岳飞真的能直捣黄龙府吗?这是一个萦绕在无数人心头,牵动着历史的弦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将历史的镜头拉近,细细品味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黄龙府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首先,我们.............
  • 回答
    岳飞的悲剧,绝非简单的“罪名不符”就能概括。他的倒台,更像是那个时代复杂政治斗争下,一位忠诚将领不幸的牺牲品。要说他被害的“真正原因”,那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剖析。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无疑是秦桧及其背后势力对“主和派”的扶植和对“主战派”的忌惮。当时的南宋,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两派的争论从未停歇。岳.............
  • 回答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答案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的象征。要说清楚他为什么是,也得从头说起,讲得细致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民族英雄,应该是那种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扛起家国.............
  • 回答
    岳飞带领岳家军能否剿灭梁山,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也相当复杂的问题,里面牵扯到太多不同时代的军事、政治、社会背景。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岳飞生活在南宋,而梁山好汉们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北宋末年。这中间隔了几十年,人物、势力、技术、政治格局都变了。硬要把这俩放在一块儿比,就像让唐朝的李世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这五位南宋名将,无论单拎出来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汉,放到一起,那简直就是南宋武力的天花板。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三国时期蜀汉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场跨越千年的对决,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咱们先来仔细分析一下.............
  • 回答
    关于岳飞的《满江红》是否为明朝人的托名伪作,学术界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但主流观点和可靠证据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岳飞所作的真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察,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论点。首先,让我们看看支持《满江红》为岳飞真迹的理由。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证据,是《满江红》这首词的时代风格和内容。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