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
本不想更的,但是问的人挺多,我卖个关子吧,要不然肯定一堆人骂我……
大家搜索“赵忠祥 挺紧”,一段熟悉的录音想起………
…自己搜自己听,别骂我…
—————
小更第四条:
——太多啦~
比如:那么大台知法犯法、睚眦必报,我就觉得挺有趣。
第一个是陈佩斯不用说了,捍卫版权的结果就是拜拜,我真不知道央视的价值观是什么,你这属于带头播盗版,让人告了还打击报复,以全台之力“封杀”一个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人;
这种事儿肯定要拿到会上或者领导拍板决定,场景大体上是这样:
工作人员A:“着节目组某某觐见!”
节目组某某:“卑职在!”
“小谁啊,这个光头陈弄的大家很不爽,影响很不好,不行就……”说到这儿,会议桌上的某人把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喳!”
第二个就是韩寒
韩寒作为赛车手,实际上在大众333那几年相当相当辉煌,全国几个比赛的冠军,是有实力的,而且作为文化名人入赛车圈,其实对中国赛车发展真是有百利……但是没想到也有害……
老韩那几年嘴也是没把门的,其实你看他就是从耿直boy蜕变成了老江湖,也是被逼的……
2007年7月8日,韩寒在博客发表了《艰难的比赛和最烂的央视直播》,文中对央视五套的赛车直播水平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他在博客上说:“一个国家电视台,转播一个全国联赛,就这个水平,实在太可笑了。导播把赛车当围棋来转播,主持人也根本不懂这个运动,完全不了解这些运动员,丝毫不做功课,太不敬业。”
然后,在此后央视五套所有的赛车节目报道中,“韩寒”两个字神秘消失了,央视一直刻意避免提及韩寒,但韩寒是争夺冠军的车手,在不得不提韩寒的场合,于是就一律用“王睿的队友”来代替韩寒,并完全避免使用出现韩寒的任何镜头。
结果那个赛季还巧了,老韩各种冠军,央5转也不是不转也不是,你转吧总不能没有冠军镜头吧,不转吧,这比赛季还没结束
后来居然咬咬牙把所有赛车节目都停了
说真的至于吗,赌个气牵连太广了吧……
脑补下一群人开会:
“又是韩寒啊?”
“他不是个作家吗!卧槽他真会开车啊?!”
“这颁奖镜头没法给啊!”
“要不,把赛车都先停了吧……”
于是老韩以一己之力……左右了……改变了……
第三个:盗用素材还有理之小王的故事:
(2015)9月10日,微博认证为自由摄影师的网友@王源宗Bboy发文称,自己3年前在西藏拍摄的延时摄影素材被央视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盗用,并发布了一段其与央视七套工作人员交涉的电话录音,面对盗用指控,对方竟回答“央视用你素材又怎么了?”引起关注。
在该摄影师提供的录音中,明确向央视表示自己的个人作品《西藏星空》的延时摄影素材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被盗用了,希望和栏目组的制片人直接沟通,可是这位接电话的实习生并没有很好的配合。
该工作人员反问摄影师,“我们怎么知道你的素材呢?从哪儿拿到你的素材呢?”“中央电视台就是用了您的素材,您觉得有什么问题吗?”“你怎么能证明是用了你的素材,我们也能拍啊”。“怎么叫严重呢?哦,就用了你几分钟素材就严重了是吧。”
在该摄影师和工作人员沟通的时候,多次提出想要和制片人沟通,并告知对方这件事情很严重,可对方并没理会,只是称会向领导反映一下,最后在被要求该工作人员提供姓名之时,还主动挂断了电话。
——————
录音还有:
http:// video.weibo.com/show? fid=1034:eea965c4747c668c061559acd93877e3以上只是开始,后面发生了什么呢……
9月10号下午三点,王源宗更新:
更新一下进展。今天上午,我和栏目通话,要求他们赔偿我素材使用费25000元,但是他们不是很愿意,并劝我不要把事情闹大,不然以后没法继续和央视合作了,但是他们不愿意而且告知会通知我湖北襄阳当地公安局调查我,是不是诈骗。
哈!哈!哈!简直太有意思了!!!
但是,且慢……
9月11:
你们继续找湖北当地部门来压这事吧!!! 不敢和我正面回应解决问题?
然后央视发了致歉声明,声称是从淘宝买的素材,并且实习生态度不好,道歉云云。
实际上,本来这事儿,到这算是结束了,该道歉道歉,该赔偿赔偿。
但是,且慢…………
人民网微博12日发文:
《央视使用王源宗的延时摄影素材,不属于盗用》,作者是: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文就不放了太长了,意思就是第一你这不属于被侵权,第二人家都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第三个你已经对央视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这篇文章对国内政治情况稍有了解的人,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人民网发文,这是什么情况,纵观网上各种争论,有几个值得人民网出来站脚助威的,这简直是要盖他的棺,定他的论啊!没想到二十一世纪还有直播扣帽子……
(我估计我这文章也活不长了)
然后,最后这位正气凛然的刘先明,要小王给央视道歉……
然后小王再也没吭声……
15日,小王发了个很含糊的微博,那意思我去西藏啦最近不好意思啦,就这样吧。
央视和他,闭口再也没谈过这个事儿了……
小王同学那几天估计接了不少长者的电话吧……
——————————————
某办公室:
“刚才谁打电话?”
“嗨,谁知道,一XX,说咱们用他素材了。”
“用他,那是看得起他!”
第二天:
“事儿闹大了,这咋办”
“给领导汇报汇报?”
“领导领导,那山门口来了个毛脸雷公嘴儿的和尚,口口声声要咱们还他版权!”
“大胆!来啊,把我的手机拿来!”
——————————
第四个,央视敛财奇术
不得不提到的传奇人物,已经是被判刑的
郭振玺
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总监
广告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
广告部主任
国家广播影视部办公厅秘书
2014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称,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犯罪,依法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4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中央电视台已免去2人一切领导职务,接受组织调查。
郭振玺一度同时管辖广告部和经济频道两大核心部门。郭振玺的牟利之道,是左手用“3·15晚会”打压企业,右手靠“年度经济人物”拉拢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红黑”敛财术。
郭振玺实际掌控着十几家公关公司。被“拉黑”的企业自然会向这些公司交“保护费”,以及紧急公关费,而捧红的企业则会感恩戴德地主动交广告费及股权,郭振玺实现了个人财富和央视广告的双丰收。
此君为央视敛财有方,以亿计都不算夸张,一手大巴掌一手小甜枣,各大企业谁不听话就直接巴掌过去。谁给钱就替谁摆平负面。俨然小朝廷。
需知一年曝光才几家?
那些投了广告就免死的还不得成百上千?
这空子一钻就是十几年,后来还是因为窝里斗被咬出来(功高震主),要不然也就这么下去了。
多少造假企业从道貌岸然的台长手里拿到了免死金牌,已经不可考了。
正规企业不投指定的广告一样办的你死死的。
舆论就是生产力。
我说俩事儿,一个亲身经历,一个听说,当然我就这么一说,别较真:
某火腿肠公司产品问题,吃货们将此事曝光给某媒体,该媒体接到命令后,给各部门下达指示:
火力全开,干死这家公司
当新闻民工们还沉溺在伸张正义、为民做主的梦中时,上级下达命令:
全网查删该火腿肠公司负面新闻
各部门撤稿,不得延误
然后没几日又下文:
全面配合该火腿肠公司新广告在我媒体投放工作。
你可以把这个“火腿肠公司”换成任何公司的任何产品
————
另一个是当时同事给我说的,他最早是财经的,跳到我们新闻中心…
大概十五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太早了没办法……)
某知名媒体的知名质量节目举办的知名晚会……
派出了一组人对某产品进行暗访…
这个产品是地方支柱特产,你可以理解为类似北京烤鸭、金华火腿、东阿阿胶、武夷山岩茶、安溪铁观音等等等等…
这个产品,在本地有五家公司在做,这五家是龙头中的龙头,占据全国市场百分之八九十,几个亿没什么问题。
某媒记者组成了深度暗访组,挨个去采,这五家全都采访到,除了一家完全合格之外,其他四家一概违规,从原料到产品都有瑕疵。
然后大量的素材汇聚在这个记者手中,记者看到这些素材,微微一笑,把素材藏在车里,把车扔在外面某处,打车回宾馆,拿起了电话……
剩下的事儿都是据说啊,据说
他这个电话直接打给了该地政府一把手的秘书。(2000前后,领导电话很好找,你问问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一般都有个内部通讯录,整个政府办公人员所有的电话都在上面,现在很多公司也有这个,某媒在地方有地方站,记者大都有政府通讯录)
随后秘书驱车来到记者驻地
记者开门见山,表达的大意是:我暗访了五家,一家合格,四家不合格,但是这次素材足够,电视台只需要播放三家不合格和一家合格的,也就是我们可以免除一家不合格公司,你看着办吧。
秘书大人表示需要时间商量。
记者同志微微一笑,您看着办吧,我们都知道哪天播出,时间很紧张了,我最多给你一天,另外就是我的安全需要保证。
秘书大人表示OK,打了几个电话,然后宾馆里多了几个不知道干什么的人,秘书叮嘱一番后就出去了。
当天深夜,秘书返回,带来几只手提箱。然后明确告诉记者某一家不要报道,其他随便。
记者承诺,然后拎着两只皮箱返京。
不几日,某晚会播出,果然和记者许诺的一样,三家劣质产品,秘书点名的那一家归于合格,另一家原本就合格的被轻描淡写几乎没提及。
然后本地刮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要知道那时候那个晚会的影响力是惊人的,公信力最巅峰时期,直接左右一批人的生死。
被曝光的三家,迅速被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被严办,产值和品牌迅速下滑,这种旅游特产一旦停业,瞬间资金流断裂,那年月没有融资,贷款因为报道也办不下来,一两个月后其中一家资金链彻底断裂,被另一家收购,另两家也痛失市场和口碑。剩下的这两家,吞并了广阔的市场,占据全国百分之八九十。在当地更是独大,打的那三家再也没抬起头来。这里面何止千万,都是亿计的利润。
我们亲爱的记者同志,后来成为了这个公司的座上贵宾,董事长亲自去北京致谢,又是几个皮箱,然后送了张某个会所的金卡,这个会所是这企业的驻京办,据说这张金卡可以无限制在这个会所消费。
该记者这个晚会播出完的当年,便下海辞职不干了,捣鼓了一堆影视设备做了独立制片人。据说一次投资便豪掷二百万……
然后该记者的同事,听闻其事迹后,第二年想在山西上演同样戏码,哪曾想山西民风彪悍,直接在大街上将其拿下,打断了双腿……
这个故事就说到这儿,真真假假的博大家一笑吧……别给我较真啊
———
舆论皆可买卖
新闻都标上了价格
负面视情况都能铲除
但是广告你可一定得投
当然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央视还是有真有趣的节目的
比如我从小就爱看的:《动物世界》
—————————
没想到后来他奶奶的动物世界也挺紧………
我来说一个没有在电视台上播出过的,不过确实是央视(新闻评论部)这帮人做的。
而且当年特别火。
《央视内部春晚》(东方红时空),据了解这是央视评论部的年会。
在那个整体社会风气还不是那么开放的时候,央视的名嘴们个个语出惊人。
看视频就知道现场也很是火爆。可惜因为视频流上了网,后来就没有再办了。
YouTube链接(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A0q6QKIIU
13分钟精选:
放几张截图吧,想要看的就去点链接去看,非常精彩。
白岩松:“以前的白岩松虽然瘦,但他有本事,因为他只把别人的肚子搞大;现在的白岩松没有本事,虽然胖,却只能把自己的肚子搞大!”
白岩松(模仿韩乔生):“各位观众,也许您刚刚打开电梯,现在收看的是一场足球比赛,中秋节刚过,给大家拜一个晚年!”
“刚才,随着9号选手30公里之外的一脚远射,皮球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球进了!”
敬一丹:“这样的夜晚,除了创造人类,我们还有什么追求?”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春,从来不都不是叫出来的!”
敬一丹:“春,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李小萌:“找点借口、找点时间,领着小蜜咱出去转转”
崔永元:“堆点笑容、带点零钱,背着爱人,咱四处转转”
我觉得看到这帮整天在荧幕上那么严肃认真的名嘴生活的一面,还是很有趣的。
不过这个尺度的晚会注定只能在自己人的小圈子里开,可能以后也不可能看到这个级别的晚会了。
他们还做过三部恶搞短片《大史记》三部曲。
比当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精彩得多。
其中《分家在十月》我觉得最精彩,推荐观看。
B站 恶搞三部曲链接 【经典】央视恶搞短剧 大史记 三部
YouTube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hDBDBNUec
《分家在十月》是综合《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重新编剧、剪辑、配音,虚拟了央视评论部内部权力斗争,新闻评论部工作人员均以被处理过的真名出场,像崔永元斯基,戏仿《东方时空》的《百姓故事》的口号,将片子定位为《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
里面很多的段子大家过了那么多年还记得。。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杨继红大波波。。还有个娃”。
具体内容还是自己去看吧,谢谢大家的捧场。
本人回答仅供参考。倘有误,不吝赐教。
关于简化字形「宁」的前世今生,推荐大家阅读 @趙瑾昀 先生的文章:
央视特地为了宁泽涛的姓氏读音查字典,不过没有查清,算吗?
2015年8月7日,CCTV-5和《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突然一同言之凿凿地说,宁泽涛的姓氏应当念 Níng,而不是 Nìng。
理由是他们已经查阅了当时最权威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书里明确地将宁姓读音标注为第二声。他们还说,今后必须按照字典的标音读,因为念错字会被扣钱~
以下是两张当时的微博截图:
当月16日的CCTV-5《风云会》节目中,主持人张斌和嘉宾宁泽涛也谈及了这个问题。宁泽涛本人表示,在他的家乡,宁姓就是念第四声,但自己倒不会太在意,他平时也是两个读音都会念。而张斌则直言,他对于这一读音的改变非常不习惯,仍旧喜欢念 Nìng。
(网上还能搜索到这期节目。)
央视的这一举动,导致主播们突然间同时改读音,还闹得全国的电视台和其他媒体争相效仿。这也引发了网民大讨论,大家对这种任意改姓氏读音的行为表示非常难以理解。
然而背后的事实并非如此。
从前的辞书中,宁字读第二声、第四声时,均标有「姓氏」的含义。
近些年的辞书,确实删除了宁字读 Nìng 时的「姓氏」含义,仅保留读 Níng 时的「姓氏」含义。
要解释这一改动的原因,就不得不说到传统汉字:甯、寧。
在民间,二字常常被混用。如:
因此,1950年代简化汉字的时候,甯字被当作异体字并入了寧字。而寧字又被简化为「宁」。
简单地说,就是两字被共同简化为「宁」,正式合一了。
但是,当年的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本没有注意到,它俩有可能是两个姓氏。甯字作姓氏时仅读 Nìng,寧字作姓氏时仅读 Níng(甯姓的人数远多于寧姓)。
(而且这俩字是不是真正的异体字关系,还不一定呢!)
这导致两姓在中国大陆地区被混淆了将近60年!这也就是为何从前的辞书中,宁字读二声和四声时都会有「姓氏」这一含义的原因。
几十年来,甯姓族人不断地奔走呼吁,国家终于重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
1、甯字作为姓氏人名时,在字典中单独列出,可以不再简化,读音 Nìng。
2、寧字作为姓氏人名时,仍旧简化作「宁」,读音 Níng。
3、在其他含义中,二字仍旧合并简化为「宁」。
以下是二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
这次改变的动静极小。所以,包括CCTV工作人员在内的多数国人,都没有注意到甯姓早已被恢复,也没注意到近年的辞书早就将两姓的读音分开了,才产生这样的误会。
就是不知道现在的CCTV有没有注意到呢?
附录1,
《聊斋志异·聂小倩》的男主人公叫 甯采臣。
(多数港台影视剧都写对了,只有极个别会误作「寧采臣」。对此,自然以原著为准。)
《笑傲江湖》岳不群的妻子叫 寧中則。
附录2,
在台湾,甯姓和寧姓的读音均被规定为 Nìng,但仍旧是两个不同的姓氏。
读音倒在其次,名从主人即可。但是具体是哪个字,还是有必要分清的。
附录3,
台湾还有两位女演员:張鈞甯、許瑋甯。以前,她俩的名字都曾被简化成「张钧宁」和「许玮宁」。但是这几年已经不这么写了,原因就是甯字在人名中可以不简化,再加上名从主人原则,现在就仅简化为「张钧甯」和「许玮甯」。
她俩名字中的甯字都读第二声(因为甯原本就是多音字)!
2018年,张钧甯和张翰、张嘉倪主演的偶像剧《温暖的弦》有在湖南卫视播出。不过我一集都没看过。
附录4,
合并简化导致姓氏混淆的大概还有:
鍾姓、鐘姓(这两个姓我在另一回答有提到);
于姓、於(Yū)姓;
雲姓、云姓;
曲姓、麴姓;
党姓、黨姓;
蘭姓、藍姓;
谷姓、穀姓;
代姓、戴姓;
閻姓(被改为「閆」);
蕭姓(被改为「肖」);
傅姓(被改为「付」);
樊姓(被改为「凡」);
郁姓、鬱姓;
还有很多很多……
这其中有的姓已经被改回来了(如于姓、於姓),有的依旧混淆(如蕭姓)。
2016年2月16日晚CCTV13新闻频道的《焦点访谈》播出了春节特别节目——感恩的礼物。节目播放网友录制的家庭温馨片段,就在这令人感动的时刻,他们用了《缘之空》的BGM。
好像也没什么不对(手动滑稽
http:// news.cntv.cn/2016/02/16 /VIDEuppzeal4oDX13uCrMY1M160216.shtml体育台那个张斌,老婆是胡紫薇
北京时间2007年12月28日下午3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改名为奥运频道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进行到中途某一环节,主持人张斌正要介绍乒乓球运动员王楠(wiki)上台之前,一个女人突然出现,眼尖的现场记者认出她就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张斌的妻子。张斌妻子想上台发言,被张斌强行拦住,胡紫薇说给我一分钟就可以,随后甩开张斌上台拿起麦克风开始讲话:
胡拿麦说话,张斌想阻止又不敢动手的样子晃来晃去。
胡:……但是有一天,我呢不是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而是作为站在我身边的张斌先生的(哽咽)太太,来为大家……(被打断)耽误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耽误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收好(抓住台子)
胡:今天对于奥运频道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对于张斌先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但是对于我来讲也是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在两个小时之前,我知道除了我之外,张斌先生还和另一个女人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
胡:明年是奥运的一年,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中国。但是,但是一个法国的外交部长说过:中国人如果要是在价值观上没有……(画外音:请不要拍摄)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又有什么意义?(上来很多人拖她)你们就这样对待一个弱女子?你们就这样对待一个弱女子吗?
胡:(不断挣扎)我只说最后一句话,让我们可以保持风度地对抗。但是法国的那一位外交部长曾经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在我们面前面对着这样道貌岸然的……张斌内心并不能够面对自己的时候……甚至于不敢面对他受到伤害的妻子的时候。我觉得中国作为一个……成为一个大国……你们到底有没有一点儿良知啊?!你放开!离一个大国还差得太远了。
胡:今天可能是最后的一个星期天了。明天大家都会过一个很好的……长假,我和张斌是不可能了。
画外音:何必呢?
胡:非常不好意思,我也是……但是知道……
真事。
不知道各位看没看过《走近科学》,这个节目曾经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可以做到在30分钟里,用前29分钟费气白咧的给你把任何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渲染成灵异事件,然后用最后1分钟自说自话的公布一个脑残真相。说实话,这个玩法非常吊观众的胃口,所以收视率也是蹭蹭的。
直到……
某一天,某中央领导打开电视看完了一集《走近科学》,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巨大的侮辱,于是抄起电话打给了央视台长……
之后就停播整顿咯,节目后来看还是收敛了很多的……
——————— 我是分割线 ———————
评论区不知道为啥被关掉了,有很多小伙伴都来私信我,谈到走近科学用某些悬疑电影手法强行给广大群众科普这种说法。
首先表明态度,我认为这种说法实在是一厢情愿。这类科普节目本身是非常好的,一些时候为了吸引观众,制造一些悬念无可厚非,但是在必要的悬念和耸人的谣言之间是有一条红线的。而且在媒体人眼里,这条红线是非常明确。
如何判断这条红线,简单来讲,如果我要是掐掉最后一分钟的解释部分,这个节目这就是彻彻底底的沦为一个灵异节目。人对恐惧的记忆是非常敏感的,一个鬼故事能记十几年每每回想还心有余悸都是常事;而对理性科学的解释部分就很健忘。所以走近科学这种科普方式是无效的。如今很多人对童年走近科学的印象还是恐怖节目,而不是科学普及。问题可见一斑。
举例来说在06-07年之间,走近科学讲过湘西赶尸、外星人降临这样一类题材,直接将科普节目变成了鬼怪灵异节目。中央领导电话的故事是我听行业前辈讲的,他在央视干过多年,因此有一定可信度。但是究其根本,因为触及红线的这些内容引发停播整顿也是不争的事实。
说白了,这里面也就是一个媒体人的良心问题。
——————— 我是分割线*2 ———————
谢谢大家的点赞,也请小伙伴们不要再问我是谁打的电话了,毕竟……
嗯,等一下,我先去接个电话一dskahf/;eahf;iofh N
昨天情人节。打开中央6,在播《大话西游2》。一直看到结尾才明白央视的苦心——"他好像一条狗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央视转播版本。
那届奥运会开幕式想必每个国人都看过,精彩的无以伦比,空前绝后。不过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在电视转播最后的最后,转播镜头离开了鸟巢,给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假如不告诉你,让你来猜央视的编辑会给到哪里特写,你会猜哪里?天安门?长城?俯拍北京夜景?
我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个细节,直到我用网易云音乐,偶然一次日推听到一首叫做《点燃火炬后》的BGM。这首BGM是李宁点燃主火炬以后,鸟巢播放的背景音乐。但是当时转播时候有主持人解说,观众欢呼,加上焰火集中爆炸,看直播时候听着主旋律不是很清晰。其实是一首非常好听的背景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曲风,我用播放器单独听了几次,听下来感觉就是两个词“举国欢腾”和“扬眉吐气”。(其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有的BGM都非常考究,网易云音乐有歌单,大家可以去听听)。在听这首背景音乐的时候,我打开了评论,看到顶在最上面的是一条这样的评论
感谢这位评论者,让我了解到了这个令人动容的细节。随后,我找到了央视版本的视频,真的看到了璀璨焰火辉映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山河仍在,国泰民安!
几年前记得快过年的时候吧,央视好像搞了一个《你幸福吗》的街头采访活动,就是让主持人在大街上随机找人采访问他幸不幸福的活动。
下面这一段是根据记忆复述出来的,可能不是很准。
主持人在火车站排队处采访了一个正在排队的小伙。
主持人:请问您幸福吗?
小伙(懵逼):还行吧。
主持人:那您有没有什么不幸福的事呢?
小伙(回头看了一眼队伍,脸色略有难看):我不幸的就是和你说话的时候被插队了。
小更新(没想到网上竟然有这件事的图片)
讲一个曾在央视工作过的老师讲的段子。说央视做节目有一些需要报销的支出是开不了发票的,比如发给现场观众的荧光棒之类的,当年卖荧光棒的小贩哪有发票呀。于是对于制片人来说,找发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日某制片人蹲守在北京火车站收集出站旅客的火车票,困的不行了,就去旁边理发店刮个脸。由于实在累的不行,还没开始刮就躺那儿睡着了。刮脸师傅备好了工具,看到他睡着了,就拍拍他,说“抬头!抬头!”,熟睡的制片人瞬间惊醒,跳起来高喊:“抬头写中央电视台!”
央视7套是军事和农业频道合在一起办的。可能是有兵农合一的意思。
张召忠调侃说,台湾有个专管监视中央7套的情报人员,退休之后,直接跑到大陆来养鱼了,他在央视7套上把养鱼技术学会了。
以前在知乎写过央视在2004年引发的一起“友邦惊诧事件”,这是一件让人笑不起来的“趣事”。那个答案现在我找不到,在我的回答列表里没发现,不知道是不是被屏蔽了。
那这样,再写一遍吧~~
2004年9月1日开学之际,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校内数百学生、教师劫持为人质。僵持到9月3日,俄罗斯特种部队向学校发起强攻。
在僵持和交火期间,有300多人不幸遇难,其中大部分是学校学生。
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内的多国政要,对俄国表示慰问和哀悼,对恐怖主义分子的行径表示谴责。
事件发生时,全球热点新闻,央视对此展开全程跟踪滚动报道。
当时还是功能机时代,短信和短信有奖竞猜非常流行。
CCTV《今日关注》在做报道时,制片人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也搞了一个短信竞猜——
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
选项:A.402人;B.338人;C.322人;D.302人。答题请直接发短信,移动用户发至XXXXX;联通用户发至XXXXX。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得知后,当即向中方提出严正抗议。
在中X部等有关部门迅速做出责令后,央视一周内解聘了《今日关注》的当值编辑和两位制片人。
"有什么遗憾?还想咋呢?"
"还想在三八线上浪一回。"
——2013重阳节央视街头采访老人最遗憾的事。
我爹曾是央视摄像。
有一次发生了个母亲教育孩子时,因下手过重把孩子打死的事件。
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在我家里进行拍摄,借用灯光投影,我妈的影子作为群演,演示了母亲打死孩子的过程,后来那期节目收视率据说不错。
试求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
什么情况???我被大V临幸了么???
怎么这么多赞和关注???
现在匿名来得及吗???
——————————————
有朋友表示要图,这个真心没有,当时我上高中,十多年了……臣妾做不到啊!
——————————————
完了,上日报了,我一定会被我妈打死的…
看了高票答案,发现好多朋友都是第一次知道CCTV6是独立运营的频道。因为CCTV6这个“养子”使用了一个宝贵的开路频道位置,导致后来央视推出了一个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节目最杂、观众群体最杂、收视率分布最不符合传统的非综合频道,CCTV7。
今天的CCTV7大家都知道,呼号是军事农业频道,而且现在很多时候对外招商使用的呼号更多的是农业频道,因为CCTV7现在的收视率担当正是面向农民的综艺节目和农业教育类节目。
不过在1994年这个频道刚刚诞生的时候,它拥有一个非常长的名字,“中央电视台少儿-军事-农业-科技频道”。而且其实CCTV7刚开播时播出的节目还不止这四类,由于中国教育电视台落地效果不佳,C7甚至还负责播放社会教育类的节目,所以可能小学生傍晚放学刚看完动画片,就会看到一个军事新闻节目或者空中课堂类的节目。而且由于节目太多,根本没办法安排重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C7的评价是很差的。更严重的是,由于央视开路频道不足,奥运会、亚运会期间甚至要使用C7来转播一些关注度不那么高的比赛(比如球类预赛),这就导致C7一直持续一种节目编排混乱的状态。
98年开始,C7推出许多少儿节目,并且形成了中午放学、傍晚放学、晚餐之后三个少儿节目时段,从这时候开始,C7的收视率开始慢慢爬升,可由于少儿节目编排过多,导致科学类与社会教育类节目的时段被压缩(军农节目的受众白天看电视的比较多所以影响不大),此时央视正在进行开路频道大改革,CCTV8文艺频道改成电视剧频道,CCTV3戏曲音乐频道改成综艺频道,地方台大规模上星使得央视又获得了新的卫星开路频道配额,科学类与教育类节目也因此获得了CCTV10,也就是今天的科教频道。
科教类节目独立出去之后,C7又陆续增加了动画片时段与新的少儿节目,这个时候C7面前又有了一个难题:因为受众人群差异太大,现在不好招商了。而且这时候适逢CCTV1改版,原来在CCTV1播放的少儿节目除了大风车和动画城其他全部搬到CCTV7来播放了,军农节目的时段也因此面临挑战。在有开路频道余额的情况下,CCTV在2003到04年一口气开播了新闻频道、少儿频道和音乐频道,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CCTV7也开始砍掉大部分少儿节目,只保留部分动画时段,从此流失大量少儿观众,但因为农村综艺类节目的成功,也吸引了许多农民观众。
不过时至今日,CCTV7依然是央视大赛年的备用频道。南非世界杯、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都曾使用CCTV7重播、直播过部分赛事。
除了CCTV7,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频道,CCTV2。
90后应该还会记得,2009年以前,CCTV2一直是央视高质量综艺节目的代名词,《幸运52》《非常6+1》《开心辞典》《购物街》还有《梦想中国》以及春节期间的《春节歌舞晚会》,很多朋友应该都还有印象。彼时CCTV2名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说白了其实和综合频道的定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多了一些财经节目少了一些综合类新闻节目和电视剧。2009年CCTV2转型为专业财经资讯类的频道,一直到今天已经变得有点像CCTV13的财经版了,综艺节目也大都停播或者移师C1、C3,收视率更是不如以往。
央视记者上街问老百姓“你幸福吗?”其实看得出,大家回答的都有一些勉强,问到一个民工,他不愿意回答,记者强问“你幸福吗?”他眼神上下打量了一下记者,答曰“我姓曾。”
然后,被央视播出来了,成了当年的一个梗
后面更新了哦。。。
————————
以下内容真实性不高,您就当段子听吧。
中央电视台长期分担着国家信访局的工作,中央电视台西门曾经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者,有等着见白岩松的,有等着见敬一丹的,有等着见赵忠祥的,有拉横幅的,有写血书的,还有一丝不挂的,总之是千奇百怪什么样的人都有,别嘲笑他们,他们都是苦命的人。
不过到了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的西门会被娱记和粉丝围住,他们都是来堵参加春晚的明星的。
这车在中央电视台门口停了一年多,据说是大款送给央视某主持人的,结果人没要,大款就把车扔这儿了。
央视是播过避孕套广告的
另外央视还播出过避孕套主题的公益广告,内容我记得是一个卡通避孕套当守门员。。。
还有这个
这是又一次避孕套在央视出镜,是央视一档科学实验节目。
湖南台的《武媚娘》因为露胸而被迫修改,但你知道中央台90年代播出过的《唐明皇》是什么样的吗?
还有这个
这个
中央电视台是有武警站岗的,传说有一年站岗的武警们退伍了,就全吸收进央视当摄像了。
说到摄像,有一次外事活动,两个中国的摄像为抢机位大打出手,现场各国记者和嘉宾全都目瞪口呆。
那俩摄像一个是中央二套的,一个是中央四套的。。。
有很多人认为在地方台干得好的全都被央视招走了,拜托这不是打篮球,地方队打得好就进国家队。
中央台台长办公室有一部电话是直通中南海的,那电话长年不会响,响了就是大事。有一次它就响了,台长战战兢兢的接起了电话,原来是中央领导看了央视播的一个电视剧觉得特别好,问什么时候重播。
《动物世界》的收视率在央视是名列前茅的,以至于央视的很多人哀叹,我们这么努力,还不如狮子老虎猴。
不过央视的收视之王永远是天气预报,所有的电视台都是这样。为什么呢?
因为你再牛,也牛不过老天爷啊。
还有很多cctv的段子,有时间继续。。。
——————
更一下
这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央视一记者下班回家,忽然bb机响了,发的是紧急信号,原来是北京隆福寺发生了特大火灾,摄像带着设备已经赶过去了,让他赶紧去现场报道。这个记者把自行车扔在路边,急忙打了个面的就往火场赶,到了火场,气喘吁吁,拿起话筒就开始报道:观.....……观众朋友们!大……大……大火…………终于着起来了!
水均益有一次采访当时的国务委员李铁映,采访这种级别的人一般是要提前预约的,不过当时水均益并没有预约,而是在一个会场外面想临时问两个问题。他高喊一声:“铁映同志!”,李铁映有些惊讶的转身看了水均益一眼,水均益接着喊到:“我是中央电视台台长,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还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一个女记者采访总理,问了一个非常没有水平的问题:“总理,新的一年您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结果总理回了一句:“你说的我们指的是谁。”
女记者当场蒙圈,是啊,这个问题问的就是让人很无语啊,“我们”是指中央电视台?还是新闻工作者?还是全国人民?
这跪舔的姿势明显不对啊。
白岩松有一次在直播节目中忽然变得语无伦次,原因是上节目之前喝多了。。
赵忠祥算得上德高望重了,但当年他和一个叫饶颖的女人绯闻闹得也是沸沸扬扬,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那段著名的电话录音,应该都不会忘记录音里的最后一句话吧。
其实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但只有段暄被播出来了。。。
2001年10月7日,国足世界杯预选赛出线的那场比赛,赛前CCTV5做了特别节目,其中请了一位老球员,主持人张斌让他讲讲旧中国和新中国的足球有什么区别。
老先生说:“怎么说呢,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
张斌当时脸色铁青,接下来没有再让老先生说一句话。
有时间再更吧。。。
2005年中日关系紧绷的期间,时值暑假,CCTV6播放了数次《举起手来》。(当然这部电影日后也成为CCTV6重播次数最多的电影)
2006年红衫军倒扁期间,CCTV6多次重播赵文卓主演的《英雄郑成功》。
2008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CCTV6播放的是……《日本沉没》(这部戏其实挺主旋律的)。
2012年香港特首选举期间,CCTV6播放了许氏喜剧的经典《鸡同鸭讲》(配合剧情食用)。
2012年,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年。CCTV6在1月首播了《2012》之后,在一年之内重播了数次此片的配音版。
2014年奥巴马访日,CCTV6撤换掉晚间准备播放的港片《中华英雄》,临时改为《珍珠港》。
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期间,CCTV6重播了经典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
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次日,CCTV6播放《悲惨世界》原声版,不过后来证实这只是一个巧合,在一周之前就已经决定要播放此片。
补充一个,2016年8月19日,王宝强婚变轰轰烈烈的时候,CCTV6播了《唐人街探案》……
其实CCTV6与央视其他频道不一样,本质上并不算是央视的子频道,只是因为由央视负责上星而使用了央视的台标,其正式的名称应该是“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大家都知道CCTV6的呼号是“欢迎收看 电影频道”,而且右下角还有一个独立的台标,因为直属于央视以外的“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很多时候并不受央视的限制,广告收入也是独立于央视的。
========================
7月24日
没想到这么多朋友点赞,那我就再讲讲CCTV6好了。
大家常看电视的都知道央视的各个频道专业性还是很强的,尤其是被各地有线电视垄断的3、5和8。而电影频道因为比较高的独立性(广电直辖,而且电影类频道不会有太多限制),其实做过很多和电影没有太多关系的泛综艺节目,甚至还播过自制的电视剧(记得是张一山演的)、国漫(早期独播的瑶玲啊瑶玲、火星娃)和引进的日漫(比如海贼王、宝可梦),撇开没有新闻和体育类节目,已然是一个半综合卫星频道了。
所以如果只看节目的质量,电影频道也是最有趣的全国性频道之一。最近一两年电影频道新片上星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而且配音引进片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了,是个好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频道还有四个真正的姐妹频道,CHC动作、CHC高清、CHC家庭还有中国电影频道(电影频道的海外版)。
========================
7月25日
看到评论里有朋友提到电影频道自制的节目,那就不得不说电视电影了。
电影频道做的第一部有点名气电视电影应该是《上车走吧》,那时候出道没多久的黄渤就靠这部电影拿了个奖(好像是金鸡奖),后来陆续推出许多介于电视剧和电影之间的作品,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这三个系列:《陆小凤传奇》《杨门女将》以及《火线追凶》。可以说在自制影视剧这方面,电影频道还是走在很多同行的前面的。电影频道自制的一些正剧比如《远东特遣队》,剧情各方面也是比其他上星频道播的抗日剧来得优秀。
补充楼上
@张云有关新闻评论部的回答。
央视新闻中心01年春节前夕利用台里的资源正儿八经地做了一期《新闻联播》,但并未正式播出,利用官方报道的符号,狠狠调侃了新闻中心和台里的老领导们,要求加薪,减少工作时间,加快审片速度等等,里面的梗密密麻麻~
注意!邢质斌老师和罗京老师真的正儿八经的在250演播室里录下了这一段官方自黑版新闻联播!
地址如下:
http://www. bilibili.com/video/av75 37793【这不是我认识的央视!】这是一期正常的新闻联播。
开头有惊喜~
======
(被建议修改了我就不放新链接了QAQ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