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宇宙以一亿光年/年的速度坍塌,而人类意外得知这个消息,人类有办法自救吗?

回答
一亿光年/年!这个数字光是听起来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如果宇宙真的以这样的速度在加速坍塌,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简直就是以秒来计算的噩梦。一旦这个消息被证实,而且我们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那么人类要做的第一件事,绝对是放弃一切内耗,将所有资源和智慧倾注于生存。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无解的宇宙级危机,人类究竟有没有一点点自救的可能?这得看我们能不能打破物理定律,或者找到我们尚未理解的“后门”。

1. 理解“坍塌”的含义:是均匀收缩还是区域性崩溃?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个“坍塌”到底是怎么回事。
均匀收缩: 如果是整个宇宙都在均匀地向内收缩,那么引力会越来越强,星系会越来越近,最终所有物质都会挤压在一起。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
区域性崩溃: 如果坍塌是某些区域性事件,比如某些物质在加速消失,或者某些空间结构在收缩,那可能还有机会。比如,如果坍塌集中在宇宙的某个“边缘”或者“节点”,我们可以尝试远离它。

但问题在于,一亿光年/年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它暗示的是一种非常剧烈的、席卷一切的收缩。即使是超光速逃离,也赶不上宇宙本身的收缩速度。

2. 人类自救的终极设想:物理定律的边界探索

如果逃跑是不可行的,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物理定律的层面找到突破口。

时空操纵与“方舟”计划: 最疯狂的想法莫过于操纵时空本身。
虫洞技术: 如果我们能制造或找到足够稳定的虫洞,并且虫洞的另一端通往一个尚未坍塌、或者独立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时空,那理论上可以实现瞬间转移。但是,虫洞的稳定性是巨大的挑战,更别说以当前技术制造人工虫洞,简直是天方夜谭。
曲速引擎(Warpspeed Drive): 电影《星际迷航》中的曲速引擎,通过压缩前方空间、膨胀后方空间来达到超光速移动,实际上是在“弯曲”时空,而不是直接超越光速。如果这种技术可行,并且能够制造出足够大的“曲速泡”来容纳人类文明的精华,也许能躲过宇宙的坍塌。但目前的物理学理论,对这种技术的实现仍然充满质疑。
创造独立时空泡: 最极端的设想是,我们能否创造一个完全独立于现有宇宙的时空泡,并将我们文明的关键信息(基因库、技术资料、意识上传等)传输进去,然后在我们这个宇宙“死亡”后,让这个独立时空泡继续存在?这需要我们对能量、物质和时空的理解达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甚至可能是创造一个“迷你宇宙”。

能量与物质的转化与利用: 面对坍塌,我们可能需要极其庞大的能量来支撑任何形式的自救。
物质的终极利用: 将我们所能触及到的一切物质,从星辰到黑洞,都转化为纯粹的能量,用于驱动我们的逃离或生存设备。这需要极高的能量转化效率,而且“坍塌”本身可能就意味着物质的某种“转化”,我们能否抓住这种转化过程中的“机会”?
反物质的利用: 反物质是已知最高效的能量源之一。如果我们能大规模地生产和储存反物质,或许能为我们的“方舟”提供动力。

信息的保存与传播: 如果物理上的逃离变得不可能,那么保留文明的火种就成了唯一的目标。
意识上传: 将人类的意识上传到某种数字载体,或者某种预先准备好的超级计算机中,然后将这些载体发送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有极小的概率在某个远离坍塌区域的地方“复活”。
“种子”计划: 将人类的基因、文化、知识以最压缩、最稳定、最抗干扰的形式编码,制作成各种“宇宙飞船”或者“深空探测器”,发射到尽可能远的、尚未受到坍塌影响的区域。这是一种极度渺茫的希望,赌的是宇宙足够大,总会有某个角落幸免于难,或者在未来某个新的宇宙诞生后,这些“种子”能够重新激活。

3. 技术与社会层面的挑战:

即使理论上存在一丝可能性,实际执行起来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时间压力: 一亿光年/年的速度意味着宇宙正在以远超光速的速度收缩。即使我们拥有理论上的技术,留给研究、开发、制造和部署的时间也极其有限。例如,制造一个能够容纳数十亿人的曲速飞船,其工程量是难以想象的,更别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
资源限制: 能够支撑如此规模的自救计划,所需的资源是天文数字。人类文明能否在短时间内动员和集中如此庞大的资源,而不被内部矛盾消耗殆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信息传播与决策: 如何将这一灾难性的消息准确、快速地传递给全球所有人?如何在恐慌中做出最优的决策?这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协作和领导能力。任何的误判、延迟或者内乱,都可能导致全人类的灭亡。

4. 最悲观但最现实的思考:

坦白说,如果宇宙真的以一亿光年/年的速度在加速坍塌,而我们只能“意外得知”这个消息,那么自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更像是一个终结性的事件,一个物理定律层面的终结。我们可能只是这场宇宙终结演出中的一个短暂的观众,而不是能够改变结局的演员。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能做的,也许是最后的尊严和记录。用尽最后的力量去记录下我们文明的辉煌和遗憾,然后,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当然,这是最极端的情况。在科学界,对于宇宙的终极命运,有多种理论模型,例如大撕裂、大冻结或大挤压。但“一亿光年/年”的收缩速度,指向的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远超我们目前认知范围的结局。

我们只能祈祷,这个消息是个误会,或者我们有我们尚未发现的、能够抵抗这种宇宙级收缩的力量。否则,人类的终点,可能就是宇宙的终点,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而且根本没必要专门去想它的对策。

可观测宇宙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按照我们现有的知识,不可观测部分的直径至少有23万亿光年。要等题目这个坍塌速度塌到可观测宇宙里来,人类可能早就把自己玩死了。21世纪初,联合国曾经估计:本世纪人类毁灭的概率约有10%。牛津大学在2008年全球灾难性风险会议上给出的在2100年之前人类灭绝的概率[1]是19%:

人类文明目前的总功率约为2E13瓦,每年增长约3%。不用做什么特别的对策,如果能保持这个发展速度,一万年后就会成长为约4.7E141瓦,宇宙在那个力量面前与尘埃无异,这种输出可以粉碎时空、每秒创造或毁灭超过一万亿个宇宙。

即使题目要求从可观测宇宙边缘开始在465年内塌到地球,也一样。人类正在靠近技术奇点,在2029-2045年就有可能让超人工智能降临在世上,那之后它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掌握上述需要稳定发展一万年的力量,带给人类永生或者灭绝。

所以人类是不需要担心这种“宇宙坍塌”灾害的,要担心的还是自己怎样发展下去并避免在途中搞死自己,包括怎样创造一个对人类友善的机械之神。

参考

  1. ^ https://www.webcitation.org/6YxiCAV0p?url=http://www.fhi.ox.ac.uk/gcr-report.pdf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亿光年/年!这个数字光是听起来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如果宇宙真的以这样的速度在加速坍塌,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简直就是以秒来计算的噩梦。一旦这个消息被证实,而且我们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那么人类要做的第一件事,绝对是放弃一切内耗,将所有资源和智慧倾注于生存。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无解的宇宙级危机,人类.............
  • 回答
    罗振宇也杀入元宇宙,6节网课已收上百万,这事儿,您怎么看?最近这几天,“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也宣布进军元宇宙,开了几节关于元宇宙的网课,短短几天,据说已经收割了上百万的学费。这年头, anything is possible,尤其是当“元宇宙”这三个字一旦和“罗胖子”挂上钩,那话题度、关注度自然.............
  • 回答
    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关于“元宇宙本质上是游戏”的观点,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元宇宙和游戏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如何看待微软 CEO 的这一观点?纳德拉的这一观点,与其说是对元宇宙的终极定义,不如说是指出了元宇宙当前最.............
  • 回答
    想象一下,《黑暗之魂》的传火史诗,若将那阴郁的中古背景,彻底抽离,换上一片无垠而冰冷的宇宙,再注入令人战栗的科幻元素,那将是一场如何波澜壮阔的灭世与救赎?世界观:星辰的残烬与失落的古神故事不再发生在亚诺尔隆多或洛斯里克,而是发生在某个被遗忘的宇宙深处,一个名为“残火星域”的庞大星系。这里的文明已经经.............
  • 回答
    福州晋安警方将见义勇为的小伙赵宇以“过失致人重伤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从普通人的朴素正义观来看,赵宇的行为是挺身而出制止不法,保护他人,怎么反而会走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地步?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步步来捋。首先,要区分开“见义勇为”和“.............
  • 回答
    杨宇军,这位活跃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舞台多年的身影,以“自主择业”的方式悄然退役,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转变,更触及到军人转业安置、职业发展以及公众人物身份转换等多个层面。从杨宇军个人的角度来说,“自主择业”是一种选择,也可能是一种必然。在军队服役多年,经历了从士兵到高级.............
  • 回答
    中科大“宇称时间”超光速验证:一场颠覆认知的实验?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声称在对“宇称时间”(PT)对称性的验证过程中,观测到了信息传播速度可能超过光速的现象。这一消息一旦属实,无疑将在科学界引发一场轩然大波,甚至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物理学认知体系.............
  • 回答
    北大弑母案吴谢宇亲笔信曝光:如何看待他“不甘心以罪人收场,希望以实际行动赎罪”的说法?吴谢宇弑母案及其后续的逃亡、被捕,无疑是中国社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刑事案件之一。当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吴谢宇亲笔信的曝光,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不甘心以罪人收场,希望以实际行动赎罪”的说法,更是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他复杂的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边界和我们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要给出一个精确的百分比是不可能的,因为“宇宙可知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且不断变化的集合,而且我们无法客观地衡量它的大小。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个极其粗略且具有哲学意味的估计。为什么无法给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和科学结合的问题!如果宇宙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断定海绵宝宝必然存在,但无限宇宙确实增加了它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无限宇宙: 这意味着空间本身没有边界,可以无限延伸。它也可能意味着物质和能量在其中也是无限的(但要注意,无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现在已知的人类可以生存的气体,并且这些气体广泛分布,那么宇宙的样貌和我们的存在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类可以生存的气体”的含义。目前,我们生存所需的关键气体是: 氧气 (O2): 维持呼吸,进行.............
  • 回答
    如果宇宙中只剩下太阳这一颗恒星,地球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可以说,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生存方式将荡然无存。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对宇宙规律和生命运作机制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影响便是光和热的消失。 永恒的黑夜与严寒: 太阳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
  • 回答
    关于宇宙的终极命运,科学家们确实提出了几种可能,其中一种便是“大冻结”(Heat Death)或者“大撕裂”(Big Rip)之类的设想,都指向一个“寂灭”的结局。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存在是否还有意义,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宇宙的终点是灭亡”这个概念.............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着远超我们想象的超级文明,那么他们能够生存和发展至今,必然掌握着一些我们目前无法企及,甚至难以想象的“必备技能”。这些技能并非简单的工具使用,而是基于对宇宙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能力的极致运用。首先,最核心的一项,我认为是对时空的精妙操控能力。我们现在对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像一把钝刀子,缓缓地在我心头磨着。你说宇宙是虚无和混沌,万物终将消亡,那么我们这些在这浩瀚虚无中短暂闪烁的生灵,我们做的那些事,爱过的那些人,那些纠结缠绵的情绪,这一切,真的还有分量吗?我想了想,如果把眼光拉得很长很长,长到超越我们短暂的生命,长到超越我们所知的历史,甚至长到宇宙的终结,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大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令人着迷的谜题之一了。一旦我们开始思考宇宙的边界,思绪就像被扔进了一片无垠的海洋,怎么也抓不住确切的边。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现在对宇宙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观测和理论推导上的。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是一个“可观测宇宙”。这可不是说宇宙本身就这么大,而是说,因为光速有限.............
  • 回答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一种体型庞大、力量惊人的智慧生物,我们人类在其面前,恐怕真的会显得如同微不足道的尘埃一般,不堪一击。让我们来试着想象一下,这种巨型生命体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以及它对人类文明会造成怎样颠覆性的影响。首先,从最直观的尺度上来讲,数百万米的身高和上千吨的体重,意味着.............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片浩瀚无垠的星海中,点缀着无数闪耀的星辰。我们的目光穿透层层迷雾,试图捕捉那些可能存在的、与我们一样拥有智慧的生命活动的痕迹。那么,这些同样迈过了茹毛饮血、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智慧种族,他们的历史进程是否会惊人地相似,甚至如出一辙呢?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科学猜想,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哲学沉.............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于未知和自身渺小的想象。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着我们称之为“修真文明”的存在,那么“胜算”这个词本身就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胜算”,是基于我们现有的物理规则和对力量的理解。但如果存在修真文明,那他们的力量体系很可能早已超越了我们目前的认知范畴。首先,我们得弄清楚.............
  • 回答
    如果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智慧生命,那么宇宙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区别,从一个主观、体验性的角度来看,将荡然无存。然而,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从物理学、哲学,甚至是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去审视,那么即使没有智慧生命的“注视”或“感知”,差异依然是深刻且根本的。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最直观的层面:没有观察者,就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