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有反精英倾向?

回答
马克思主义确实可以被认为具有一种深刻的“反精英”倾向,但这是一种建立在特定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基础上的反精英,与我们日常理解的“反精英”有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马克思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的“精英”概念。在马克思看来,“精英”并非简单指代那些聪明、有才华、或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的人。他所批判的“精英”,更多的是指在特定社会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剥削性的阶级。这个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例如工厂、土地、资本),进而控制了社会的经济命脉,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法律、文化和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个主要的“精英”阶级就是资产阶级。他们是资本的所有者,通过雇佣劳动来榨取剩余价值,从而积累财富并维持其统治地位。与此相对的是无产阶级,即那些不拥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身劳动力来维持生计的工人阶级。

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何具有“反精英”倾向呢?

1. 阶级剥削是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断是“阶级社会即是剥削社会”。资产阶级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正是因为他们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而积累了财富和权力。这种精英地位并非基于其个人才能或贡献,而是建立在对他人劳动的占有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剥削是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因此,其“反精英”的立场,首先是对这种基于剥削的精英地位的否定。

2. 意识形态的颠覆: 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即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思想。这些思想,比如关于自由市场、个人奋斗、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往往被用来合理化当前的社会秩序,并将剥削描绘成自然合理的。马克思主义指出,所谓的“精英”所宣扬的观点和价值观,其实是服务于其阶级利益的工具,旨在麻痹和蒙蔽被统治阶级。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批判和颠覆这些维护精英统治的意识形态,揭示其虚伪性。

3. 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将历史视为阶级斗争的历史。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斗争推动的。在这种框架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精英的反抗,是历史前进的必要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并非出于某种普遍的嫉妒或仇恨,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解放性的力量,是对不公正社会结构的必然挑战。

4. 目标是消灭阶级,而非取代精英: 这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反精英”与一般“反精英”最重要的区别点。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然后由另一个新的“精英”阶级(比如所谓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或革命领导者)取而代之。它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本身,实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劳动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某个阶级的利润。因此,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不存在剥削性的“精英阶级”或被剥削的“大众”,只有平等的社会成员。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反精英”倾向,可以理解为:

对基于剥削的权力结构的批判: 它挑战的是权力、财富和特权分配的合理性,尤其当这种分配是通过压迫和剥削来实现时。
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解构: 它揭示了精英阶级如何通过思想和话语来巩固其地位。
对阶级压迫的反抗呼唤: 它号召被压迫者联合起来,推翻压迫者的统治,实现自身的解放。
对最终消除一切压迫性分工的向往: 它指向的是一个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历史上的实践和解读可能带来的误解。历史上,一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在夺取政权后,可能形成了新的特权阶层或官僚体系,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意有所偏离。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被压迫阶级”的代表者如何避免自身成为新的压迫者,也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反精英”倾向,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不公和阶级剥削的根本性批判所内生的一种倾向。它不是对个人才能或成就的否定,而是对那些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特殊地位而获得的,并以剥削他人为基础的统治权力和财富分配的系统性反对。其最终指向,是消灭阶级,实现一个更为普遍的解放与平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错了,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精英主义,马克思的精英主义,跟资产阶级的精英主义不一样。

首先,你认为无产阶级都是弱者麽?

也许在一般人的眼里,没有财产,没有钱的人,毫无用途的人,都可以被称呼为无产阶级。但实际上,这种人在马克思哪里,也是不受待见滴。在马克思的眼里,真正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十分强大的群体。

马克思眼里的无产阶级,是现代工人,是经过现代工业洗礼的一群人,不是什么都不会的流氓。现代工人组织有序,训练有素,是一个弱的群体么?在《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克思就明确的指出了“无产者”的定义,现代的无产者,是被动的被资本家组织起来的一个群体。

资本在自我运动的过程里,会不断的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也会不断的训练工人。只有这种经过被反复“训练”的工人,才是马克思眼里的“无产者”。

知乎上有一些小天真,很傻很傻的那种,以为自己一个月能有几千块的工资,有一处房产,就觉得自己是“资产阶级”了,这才是最大的荒缪。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就算你年薪百万,本质上也是一个“无产者”。

如果真的要区分什么是“资产积极”和"无产阶级",越是发达的国家,生产资料越集中,无产者越多。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产资料都是空前的集中的,别以为自己买了几手股票,有了一点股权分红,就是小资产阶级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私有产权”这四个字,对于社会绝大多数人而言,早就被消灭了。

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精英主义,只不过他的精英主义,跟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在马克思的眼里,社会的进步阶层,绝对不是资本家,而是工人群体。就已苏联为例子,苏联前期待遇最好的,是工程师,科学家,教师,是那些真正能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现在的资产阶级社会,有多少的混吃等死的猪猡?

有些人继承了财产,就什么都不用干,混吃等死,这叫精英?有一些人,就靠几个房子收租,靠剥削工人过活,这叫社会精英么?在资产阶级社会,劳而不获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那些什么都不干的人,就算社会精英,你不觉得这个社会病了麽?

马克思是最最精英主义的人,是想让真正的社会精英,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

“按劳分配”,这四个字还不够精英主义么?干的多,拿的多,干的少,拿的少。

马克思反精英?从来不存在的事情,马克思反是一些“食利阶层”,一些社会蛀虫。

我就说几个荒唐绝伦的例子,三星这一家韩国公司,完全是韩国人自己打拼出来的,他们雇佣的人,几乎每一个都是韩国人吧?这个没有意见吧?但可悲的是,韩国三星集团的股权构成里,50%以上属于外资。

韩国学者曾经形容,一场经融危机,韩国人二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韩国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别人的打工仔。外国人什么也不干,就可以获得50%以上的收益。

在前几年,瑞士的一家公司做了一个调查,他们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是属于少数几百个人的。只不过这些人通过周密的代理,把自己隐藏了起来。

马克思要做的,就是要让真正的社会劳动阶层,获得自己应得的收入。马克思曾经称呼,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奴隶制”,社会上极其少数的人,通过“资本”这个怪物,就可以侵占社会大多数人的劳动所得。

“按资分配”这四个字,如果也能被称呼为精英主义的话,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病了。如果一个社会采取“按资分配”的模式,而不是让真正的劳动者获得自己真正的收入,这个社会算精英主义的麽?

中国古代搞科举,都知道谁考的好,谁去当官。而没有什么谁爹有钱,就可以当官的吧?

谁是精英?这在马列主义者看来,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user avatar

如果精英是指社会地位,那马克思主义确是反精英的。

如果精英是指能力、尤其是创造财富而非聚敛财富的能力,那马克思主义是极其精英主义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数百万农民家庭出身,一无所有离家打拼,十余年后在一二线城市背上几十万房贷天天和老婆为要不要照顾老家亲戚吵闹的猥琐中年油腻凤凰男,比之国民老公,谁更像精英?

嘴里说着高大上的精英主义,心里想着靠妈逼(实指非脏话)的贵族传承,大多如此。

user avatar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精英是宋美龄,是张学良,是王思聪,是川普这种人。

社会主义民主专政的精英是加加林,是钱学森,是王进喜,是焦裕禄这种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克思主义确实可以被认为具有一种深刻的“反精英”倾向,但这是一种建立在特定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基础上的反精英,与我们日常理解的“反精英”有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马克思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的“精英”概念。在马克思看来,“精英”并非简单指代那些聪明、.............
  • 回答
    在日常的讨论中,有一些观点或说法,虽然常常被扣上“马克思主义”的帽子,但实际上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完全相反。理解这些误解,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主义就是平均主义,劫富济贫。”这是最常见也最根深蒂固的误解之一。 误解的来源: 很多人简单地将“消灭私有制.............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为我们理解日本社会曾经盛行的女性专职主妇制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一制度是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合理性问题。唯物史观下的女性专职主妇制度分析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
  • 回答
    要准确回答“马克思对中国是否了解,有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马克思的著作和生平。坦白说,马克思对于中国的了解,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那种基于实地考察和广泛文献研究的深入了解。他的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于当时欧洲普遍流传的关于中国的二手资料,以及一些旅华西方人的著作。即便如此,马克思在一.............
  • 回答
    马克思与其女仆海伦·德穆特之间的关系,在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和他个人生活时,是一个常被提起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海伦·德穆特本人的处境来分析。首先,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来看,剥削的核心在于占有生.............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应用于一个亏损的工厂场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反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价值如何创造、如何转移以及在工厂亏损时,这种关系的复杂体现。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里.............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阻碍”或“促进”来概括。它既带来了深刻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以下我将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研究进步中扮演的角色:一、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积极影响:1. 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 回答
    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有点像拎着个精致的漆器盒,里面却装着一堆旧报纸,你还得装模作样地对别人说:“瞧,这是我祖传的宝贝,价值连城!” 别说,这种体验还挺… 复杂的。首先,得说说这个“小布尔乔亚”的身份。 你可能在一家不大的公司里有点小职位,每月能拿到一份说得过去但绝算不上丰厚的薪水,租着一间比自己想象.............
  • 回答
    马克思主义,说白了,就是一套关于世界怎么运作,尤其是社会怎么运作的分析方法和指导思想。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更像是一副眼镜,让你看到平时看不见的社会结构和力量。咱们得从它的创始人说起: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两位德国思想家,生活在19世纪,那个时候欧洲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常常被人们拿来与宗教相提并论,尤其是在讨论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信徒的虔诚度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承诺时。然而,将它们简单地定义为“宗教”可能过于简化,并且忽略了它们核心的哲学基础和目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辨析。首先,从宗教的经典定义来看,宗教通常包含一套超自然的.............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特别是欧洲大陆,可以说是一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叙事,很难简单地说“受欢迎”或“不受欢迎”。它的影响力不是一种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随着历史进程、社会条件以及特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起伏。历史上的辉煌与挑战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的地位,必须回到它的起源地——欧洲。 19世纪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是很多人关心和讨论的焦点。要回答中学教育是否“妖魔化”马克思主义,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所谓“妖魔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它描绘成一个极其负面的、非黑即白的怪物,忽略它原本复杂的内涵和历史背景。首先,咱们得承认,在中国的中学教育体系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作为政治课的核心内.............
  • 回答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核心,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首先,我们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社会并非由原子化的个人组成,而是由具有不同.............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否具有排他性,以及马克思是否能包容其他思想理论信仰主义,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定义、其核心理论以及历史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的“排他性”:从理论核心与实践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排他性.............
  • 回答
    中国公民是否“一定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的核心,也关系到个人思想自由的边界。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官方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立场从官方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奉为指导思想,并且是立国之本。这是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
  • 回答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课题,要说它是否算得上“世界一流”,这本身就带着一些主观判断,而且“世界一流”的标准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同的人、不同的评价体系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尽量讲得细致些,也希望能避免那些刻板的AI腔调。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马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而且是很普遍的一个困惑,很多人初次接触剩余价值理论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咱们不妨把这个理论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它是怎么解释“剥削”这个概念的,以及为什么它认为剥削的方向是从资本家到工人,而不是反过来。核心在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得明白.............
  • 回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与其他流派相比,有着鲜明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分析方法。理解其核心观点,并辨析其对错之处,需要深入探讨其理论基础以及历史和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政治经济学流派的主要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主流经济学流派(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等.............
  • 回答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实践却呈现出多样甚至矛盾的面貌。我们来逐一审视那些真实发生过的行为,并探讨它们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初衷,以及如何在实施过程中趋利避害。一、真实发生过的行为及其是.............
  • 回答
    成都女孩弃港大68万奖学金,选择北大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事儿一出来,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网上也是议论纷纷。要说怎么看,这事儿吧,得拆开了揉碎了说,因为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学校”和“好专业”的选择题。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反常规”的选择。在很多人眼里,港大是国际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