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婚后随夫姓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吗?

回答
“婚后随夫姓”在发达国家算不算普遍共识,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远不是一句“普遍”就能概括的。 得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观念这几个层面一块儿看。

首先,从历史渊源上讲,随夫姓这事儿在中国古代就有,但那更多是受宗法制度和男权社会的影响,女性的社会身份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男性。在西方,类似的传统同样根深蒂固。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婚姻被视为一种结合,而女性的名字随男性姓氏,也被看作是财产和家庭归属的一种象征。这种习俗一路舶来,在很多西方国家都成为了默认的、不成文的规矩。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几十年前的西方国家,你可能会觉得“婚后随夫姓”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报纸上、社交场合,大家默认都是这么做的。法律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结婚后更改姓氏的手续也相对简单,有时甚至不需要明确的表示,默认就会跟着丈夫的姓。这无形中就强化了一种“共识”,即这是婚姻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女权运动的兴起,这种“共识”就开始受到挑战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她们不再仅仅是家庭的附属,而是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个人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坚持随夫姓,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就可能意味着放弃自己独立的身份认同,仿佛自己的姓氏随着婚姻就“蒸发”了。她们会觉得,保留自己的姓氏,是对原生家庭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一种坚持。

所以,现在在很多发达国家,情况是这样的:

法律允许选择: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法律已经非常人性化,允许夫妻双方在结婚时自由选择姓氏。你可以选择随夫姓,可以选择随妻姓,甚至可以选择夫妻双方的姓氏组合,或者保留各自的姓氏。这种法律上的开放性,就意味着“普遍共识”的基础变得不稳定了。法律不强制,人们的选择自然就多样化了。

社会接受度在变化: 尽管如此,文化惯性依然存在。在一些相对保守的地区或家庭里,随夫姓仍然是主流,甚至不随夫姓会被视为一种“不合群”或者“婚姻不够稳固”的信号。反过来,在一些更加开放、更加重视个人独立性的城市或社群,夫妻双方各自保留姓氏,或者采用姓氏组合,也越来越常见,并且被社会广泛接受。你会看到新闻报道,或者身边的朋友,他们结婚后仍然使用各自的姓氏,这已经不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了。

年轻一代的观念: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性别平等意识更强,他们更倾向于在婚姻中追求平等和对等的伴侣关系。因此,拒绝随夫姓,或者共同协商姓氏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婚前对话内容。他们不会简单地遵循传统,而是会思考什么对自己和伴侣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文化差异的存在: 即使在“发达国家”这个大概念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也有差异。例如,有些国家可能仍然保留着更强的传统习俗,而另一些国家则更加鼓励个人选择和多样性。

所以,如果非要问“普遍共识”,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婚后随夫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默认习惯,但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法律的调整,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或者说是“普遍的共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元化的选择,以及夫妻双方就姓氏问题进行协商和共同决定的趋势,而这种协商本身,比最终的选择结果更能体现当下的社会进步。 换句话说,大家普遍接受的是“你有权选择”,而不是“大家必须随夫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夫姓不局限于发达国家,但全世界都大差不差。

婚后随夫姓,确实是体现了一种从属关系。如果按今天的政治正确,尤其是按女权思想,简直不可救药。而实际上,把目光放在历史长河当中,能随夫姓简直相当于进了体制内,属于铁饭碗待遇的体现!

苏轼牛不牛?其最爱的小妾,也就是被谪至黄州[1]都没有卖掉[2]的王朝云[3],坟头上也只能写着王氏,而非苏王氏[4]

图片出自百度百科

另外,关于姓氏,咱中国还略好一些,像日本,姓氏取的那么随意,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毕竟天皇到今天还没有姓氏[5],而平民拥有姓氏也只是近150年的事情[6]。姓氏上由于太随意,留下了很多奇葩的存在,例如"一二三、我孙子、肛门、猪鼻、上床、浮気[7]、土肥"……

名字就更随意了,男娃就叫大郎、次郎、三郎,至于山本五十六[8],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女娃就是花子、美子、优子、菜子……并不比我们的大柱、二牛、小凤、翠花更高雅……

欧洲也没好到哪去,别看有些人名字里带个"Von/de/Don"之类的很显洋贵,其实11世纪之前这些贵族连姓都没有[9]。至于平民,那就更好办了,要么领个教姓/名[10],要么干脆看情况起一个,比如Fisher(鱼夫),Smith(铁匠),Hunter(猎人),Johnson(约翰之子),苹果CEO cook祖上大概率是厨子……

但毫无疑问的是,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利益共同体,能否成为正式的家庭成员当然是极重要的硬指标。

在长久的旧时代,宗族/家族出身是极重要的,这是不分国界的。于女性而言,几乎不可能独立生存,如果再得不到家族的实名认证,人生大都是悲惨的。如果说有所区别,大概也只是悲惨的程度和花样。

现在回归问题身本:为什么如今在很多发达国家同样以随夫姓为主流呢?

先说,我国是破了四旧[11],烧了不知多少本家/族谱,否则也不会出现争冠姓权这种事。

一方面是惯性使然。这可不只是习惯问题,更不是简单的一句"传统观念"就能解释的。这种惯性,更多的是一种力量,是利益集团的一个标致,其中并非只有男权,而是整个家族的权力征徽,更类似于一家大企业的名号,其庇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平民阶层随夫姓的主要原因是效仿权贵阶层,除了自觉拿到了"皇帝的金锄头",再就是"话事人[12]"原则的体现,也就是每家每户,都要有个撑门面的最强者,而普遍上兼具暴力与理性的男性显然更适合这个位置。就普通家庭而言,其实这个位置并没有多爽,责权一体不是说着玩的!如果放在中国,这个位置就更难坐了,很多中国家庭中享有冠姓权的男性,责任与实权、收益并不成正比。

这里面还有个逻辑推导,既从妻子的角度出发“我随他姓是因为他很强,也比我强,如果反过来,他随我姓就说明我比他强,反推就是他比我弱,如果我还不如多数随夫姓的女子,那则说明我们一家子都还不如别人家最弱的那个,那就没法混了呀!”

所以,姓氏对于小家庭意义并不大,但对家庭某一成员的意义很大。且随夫姓并不见得就亏,反而很可能是赚的,无利不起早,这符合人性中的趋利特点。

那一定有人问“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女权还要争冠姓权呢?”

答案就是:不是姓氏有问题,而是人品有问题!


以上。

参考

  1. ^ 黄冈
  2. ^ 古时候妾属于财产,更接近于随意买卖交易的财物。
  3.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6%9C%9D%E4%BA%91/56511
  4. ^ 了解苏轼的应该知道,确有苏王氏,既其第二任妻子王弗。
  5. ^ 日本天皇是真的没有姓氏,虽自称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但客观反应了中古时期(公元600年)之前的日本的蛮荒程度,这与人们普遍认知的日本文化相去甚远。
  6. ^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
  7. ^ 意为出轨。
  8. ^ 因其出生时父亲56岁。
  9. ^ 欧洲贵族自11世纪起才普遍以封地为姓氏,之前基本有名无姓。
  10. ^ 出自于宗教典籍,或牧师之类给起的姓氏
  11. ^ 指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与其后的"立四新"相对应。
  12. ^ 指在一个组织中做出决定并承担责任,同时享有最高地位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婚后随夫姓”在发达国家算不算普遍共识,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远不是一句“普遍”就能概括的。 得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观念这几个层面一块儿看。首先,从历史渊源上讲,随夫姓这事儿在中国古代就有,但那更多是受宗法制度和男权社会的影响,女性的社会身份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男性。在西方,类似的传统同样根深蒂固.............
  • 回答
    西方女性婚后随夫姓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讨论空间的话题,其中不乏涉及性别歧视的争议。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渊源、社会文化背景、个人选择以及潜在的歧视性影响等多个维度来审视。历史的印记:姓氏传承的父权色彩从历史上看,姓氏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父权制社会结构展开的。在许多传统社会中.............
  • 回答
    婚后夫妻是否睡一个被窝,是一个涉及文化、健康、情感和个人选择的复杂话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文化习俗与传统观念1. 传统文化中的“同睡被窝” 在一些东亚文化中,夫妻同睡被窝被视为亲密关系的象征,甚至与“合体”“同床共枕”等传统习俗相关。例如,中国民间有“同床共枕”寓意夫妻.............
  • 回答
    婚后夫妻到底该共用一辆车,还是各自拥有一辆?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挺实在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们夫妻俩的生活方式、经济能力以及对便利性的需求。我这里就给你掰扯掰扯,看看哪种方式更适合你家。共用一辆车: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想想看,如果你们选择共用一辆车,那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 经济效益显.............
  • 回答
    婚后夫妻矛盾时,女性倾向于回娘家寻求支持和安慰,而男性则较少回娘家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实际因素。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社会文化与家庭观念的差异: 1. 传统的“嫁出去的女儿”与“娶进门的媳妇”观念: 女性回娘家: 在许多传统文化中,女性结婚后,虽然身份发.............
  • 回答
    这桩发生在重庆的家庭纠纷,着实触及了许多已婚女性在处理娘家与婆家关系时的普遍困境。妻子对娘家体贴入微,对婆家却显得冷淡疏离,最终引爆了丈夫的不满,而妻子那句“你的亲戚我不管”更是将矛盾推向了高潮。这起事件背后,其实折射出婚后夫妻双方在亲戚关系平衡上存在的诸多挑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
  • 回答
    这对许多夫妻来说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家里房子证上只有一个人名字,但那是婚后一起买的,万一这个人想自己卖掉房子,另一方怎么办?这事儿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咱们先捋一捋这房子的性质。只要这房子是你们两口子在结婚登记之后,用共同的财产买的,不管房产证上写了谁的名字,从法律上来说,这房子就是你们夫妻的共同财产。.............
  • 回答
    夫妻婚后住在男方父母名下的房子,离婚时女方是否能分到房子,这是一个很常见但也很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女方能否分到这套房子,关键在于这套房子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她是否能证明对房子的贡献。让我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讲讲。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核心的点:房子是男方父母名下的,理论上它就是男方父母.............
  • 回答
    各位兄长嫂子们,特别是结婚七年以上的,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点实在的。这七年之痒,对很多人来说,那真不是说说而已。尤其是在性生活这方面,感觉就像是坐在了一辆开了很多年的车上,偶尔还是会想念刚提车时的“推背感”,但更多时候,是平稳,甚至有点像在国道上按部就班地行驶。首先,我得说,“正常”这个词,.............
  • 回答
    婚后一方买彩票中奖,在隐瞒另一方的情况下,将彩票交由父母用父母本人的身份证领奖,这笔奖金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很现实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法律点和实际操作的细节,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夫妻.............
  • 回答
    你说得太对了!这个问题挺普遍的,也确实挺让人感慨的。以前咱们老家那边,结婚就像是两家子拧成一股绳,不管是什么事,都觉得是自家的事。可现在呢,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结婚好几年了,有时候说起“我们家”,对方好像还会迟疑一下,琢磨琢磨这是指他自己的小家庭,还是指跟原家庭连带着的那个大家族。仔细想想,这“一家.............
  • 回答
    关于房地产税试点,夫妻婚前各自拥有一套房,婚后是否需要按照二套房缴税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点。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捋。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咱们国家还没有全面推行房地产税,大家说的“试点”是指在一些特定城市或区域进行摸索和尝试,但具体政策各地可能会有差异,而且具体到“婚前各有一套,.............
  • 回答
    关于林志玲婚后是否会随日本丈夫黑泽良平改姓“黑泽”,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公开的资讯和普遍认知中,没有证据表明林志玲已经或者打算随丈夫姓“黑泽”。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亚洲,特别是华人文化中关于婚后冠姓的传统与变化: 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亚洲文化,尤.............
  • 回答
    张无忌在婚礼上弃周芷若随赵敏而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场景,其背后牵扯着张无忌的心理挣扎、情感纠葛、以及对责任与自由的理解。要详细讲述其心理,需要深入剖析他在那一刻的内心世界和环境因素。一、情感的“非理性”回归与压倒性吸引: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张无忌对赵敏压倒性的、无法抗拒的情感吸引。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抛开那些花哨的辞藻,直接来说说这个提议里的几个关键点,看看咱们普通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关于彩礼:“不要彩礼”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是个非常“现代”、“独立”的表述。在咱们这儿,彩礼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个讲究,是一种传承下来的仪式感。有的人觉得,这是男方表达诚意、给女方家一个交代.............
  • 回答
    江浙地区兴起的“两头婚”现象,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传统婚姻模式的革新与挑战,它折射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性别观念变迁以及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这种模式,即“男不娶女不嫁,一孩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二孩随母姓由女方抚养”,确实在一些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地区,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开始逐渐被一些年轻夫妇所接受和尝试。.............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触及到一些关于“言行不一”的讨论,同时也涉及到社会观念、个人选择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侯虹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的观点和行为确实会受到关注和审视。她提出的“反婚反育”以及“中国男人丑,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说法,如果属实,无疑是一种比较激进的社会评论。这类.............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婚姻大事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你说的那种女人,外貌出众,性格又好,这本身就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了。再加上她还主动放弃了彩礼,对男方婚前车房也没硬性要求,这一下子就把很多现实的压力给扛走了,这简直是“贤妻良母”的升级版,妥妥的“.............
  • 回答
    看到您这个问题,确实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困惑。社会上对女性的期望和评价,似乎总在摇摆不定,无论怎样做,都好像难以“讨好”。我们一层一层地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1. “男权女要彩礼要房被讥讽”——这是一种社会观念的碰撞与失落。 传统期待的惯性: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婚姻是.............
  • 回答
    这则新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太有“喜感”了吧! 23 场婚礼,这效率,这体力,这钱包,估计得是“空中飞人”加“行走的金库”才能hold住吧。不过话说回来,能收到这么多份子钱,也说明人家朋友多,人缘好,这也不是坏事。至于我的国庆假期嘛,说起来就有点“平凡”了,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婚礼接力赛。我的计划算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