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体制内过得丧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体制内过得丧,这是一种非常具体又微妙的体验,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绝望,而是一种浸润式的、日复一日的钝痛和无力感。如果让我详细描述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1. 日复一日的“被安排”与“消耗”

时间的流逝感缺失: 你可能感觉每天都在上班,但又说不出具体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日程被会议、文件、各种例行公事填满,但很多时候只是在“消耗”时间,而不是在“创造”价值。周末总是来得太快,又匆匆过去,你还没从上一周的疲惫中恢复,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个人成长停滞: 你会发现,很多工作内容重复性很高,即使你做得再好,也很难看到明显的个人能力提升。晋升通道可能不那么透明或者需要漫长的积累,而且即使晋升,很多时候只是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复杂的事务,而不是实质性的自由或更有趣的工作。你可能会开始怀念大学时代那种主动学习、探索未知的热情。
“完成任务”而非“追求卓越”: 很多时候,你做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达到最低要求即可,因为并没有太大的激励去做得更好。过度的努力可能不被看见,甚至被认为是“想出风头”或“不合群”。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会慢慢侵蚀掉你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动力。

2. 精神内耗的“沼泽”

无效沟通与形式主义: 大量的时间被耗费在低效的会议、冗长的报告和各种流程上。发言常常需要“兜圈子”,说一些模棱两可、滴水不漏的话,以避免任何可能的麻烦。你可能会因为一些无聊的规定、不合逻辑的流程而感到烦躁,但又无力改变。
“看脸色”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体制内的人际关系非常微妙,你需要学会察言观色,理解领导的潜台词,懂得如何与同事保持距离或建立浅层联系。你可能会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被重视的建议而感到委屈,但又不能表现出来。为了融入环境,你可能需要收敛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个性,久而久之,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稳定”的另一面:不确定性中的焦虑: 虽然体制内被认为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很多时候是相对的,并且伴随着一种潜在的焦虑。你可能担心“站错队”、“说错话”,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被认可,担心被边缘化。这种无形的压力,让你在某些时刻感到不安和疲惫。

3.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曾经的雄心壮志被磨平: 你可能曾经怀揣着服务社会、实现抱负的理想进入体制,但现实中的琐碎、僵化和官僚主义,会慢慢磨平你的棱角,消磨你的热情。你发现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很多改革阻力重重,很多问题难以触及。
职业认同感的缺失: 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内容与你想象中的“为人民服务”相去甚远,或者感觉自己只是一个齿轮,没有真正的价值感时,职业认同感会严重缺失。你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怀疑人生的意义。
“内卷”的压力与“躺平”的诱惑: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即使不情愿,你可能也被迫卷入各种“表现”和“竞争”中。但同时,面对无望的努力和看不到的回报,“躺平”的诱惑又会越来越大。你可能会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感到身心俱疲。

4. 生活中的“喪”

下班后的空虚: 即使下班了,你的思绪可能还被工作占据。你可能感到疲惫不堪,提不起精神做其他事情,只想刷刷手机,打发时间。曾经的热爱,比如看书、运动、和朋友聚会,都可能因为“没精力”而逐渐被搁置。
缺乏成就感带来的空虚: 当你白天的工作无法带来成就感,下班后的娱乐也很难填补这种空虚。你可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不满足,但又找不到方向去改变。
社交圈子的固化与隔阂: 你的社交圈子可能越来越被体制内的人占据,大家聊的话题也多围绕着工作、领导、同事。与体制外的朋友交流时,可能会因为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差异而感到隔阂。

总的来说,体制内过得丧,是一种在稳定的大环境下,因目标不明确、成长受限、精神内耗、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普遍性的、钝性的、无力感的体验。 它不是一种激烈的反抗,而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慢熄灭的火焰。你可能还在那里,但你的心可能已经离开了。

这种体验的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和隐蔽性。很多人可能都在经历,但很少公开谈论,因为这被视为一种“抱怨”,一种“不感恩”,或者是一种“不够努力”的表现。所以,你可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十五岁,市直机关副科长第七个年头,主持工作三年,所在科室前后恭送了五个正科长,提拔了七个副科长,至今未转正。

早五年就想调个科室,可是本科室专业性太强,进来的新人干不了,我这老人就走不掉。来的都是爷,五个正科全是,七个副科有六个,是一把手的嫡系。大爷们工作就只是签字同意,连拟办意见都得先写好。年年工作有份提拔无望,亲自跪下来给几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当垫脚石,送上副科正科。以前叫一声吴老师,后来叫吴科长,现在又叫老吴,几分唏嘘,几分戏诩。

五年前进四十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开始佛。以前单位和科室年年优秀,2014,2015年单位和科室年年垫底,一把手声嘶力竭一年比一年骂得狠,但是因为科长始终不是我,这些年的口水几乎没喷到我身上。唯亲归唯亲,连续三年垫底一把手估计也不用干了。所以2016年一把手开始给我画饼,让我负责一年工作,科长借调市委。辛苦一年,原科长正调市委组织部,2017年又换了个新科长来……后三年至今,一把手一直在玩这个把戏……没说的,继续佛。今年已经备好人选了,就等下半年调进来当大爷了。

然而,一时丧一时爽,一直丧一直爽。反正到年底有人当科长负责,并且每年都以各种理由不考虑我,所以当然也没人指责我。于是,近五年不知道丧得有多爽。

基本上,属于只享受待遇不履行职责的存在。只要我不在文件上拟定办理意见,这事儿基本就没人管,当然我也不管,of cause也追不到我的责,毕竟我只是个副科长,上面还有科长和负责人(相当于第一副科长)。

这五年是我这辈子最爽的5年,完全参与家庭生活——小孩的每一个成长瞬间,上学放学辅导班的接送,老人生病手术的看护,家庭生活的照顾,逢年过节的外出旅行和一家聚餐。还有自己身体条件的改善,以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特别辛苦,得了高血压,不到40岁头发掉了一大半。现在头发也长出来了,体重减轻了30斤,按时上下班真滴很重要。最近受朋友所邀,带着老婆一起报了个瑜伽班。

对于体制内的这份工,我也不狭隘,那就是一份工作而已。我按时上下班,尽到一个党员,公务员的职责ok。至于其他的,随缘吧。四十五还是副科,估计到退休也就是四调而已,只要小孩健康成长,也就足了。

(ノ"◑ ◑)ノ"(。•́︿•̀。)给爷笑一个~的分割

很多丧友提出对头发的质疑,我唯有以图相证,认出来的千万莫要声张。

你问我我也会否认,谢谢。

上图五年前,下图是今天。

ʕ•̫͡•ʕ*̫͡*ʕ•͓͡•ʔ-̫͡-ʕ•̫͡•ʔ*̫͡*ʔ-̫͡-ʔ分割ʕ•̫͡•ʕ*̫͡*ʕ•͓͡•ʔ-̫͡-ʕ•̫͡•ʔ*̫͡*ʔ

【关于头发说几句】

第一,以前不是秃头,是掉发,年轻的时候发量充沛,后来忙起来就掉头发,据说是内分泌的问题。没看过医生也不懂。

第二,没有用任何药剂医技,植发什么鬼,有且仅有调整了心态,疏解了压力(当然力度很大),规律运动,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关于工作这块,调整的只是心态而不是岗位,目前还是负责人,正常上下班,已经至少一个整年度没加过班了,干且仅干份内工作,今天干不完就明天接着干,有事有病当然请假(正当权益),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接待,应酬以及同事之间的各种局。

第四,完全回归家庭生活的意思是,不仅不加班,也不兼职。技术岗位兼职比较容易,但是岗位特殊,也有寻租,腐败的风险,干脆全部不干。

以上。

user avatar

我:领导,明天请个假。

领导:什么事?

我:调休,有二十几张单子(都是周末加班攒的)。

领导:请假干什么去?

我:有点事,不出省。

领导:那么巧,每次都和xx一起请?

我:一起有点事,一起有点事。

领导:又去钓鱼?这几天太忙,你们每次都一起请单位这摊事谁来弄?

我:就请一天,都安排好了,明天没什么事,万一有事都交接给xxx了,领导放心。

领导:钓鱼有什么好玩的?三十出头,工作上就没什么目标吗?

我:目标就是好好干,对得起这份工资。

领导:没有更高追求了?

我:这,这个追求不低了。

领导:将来你儿子问你,别人爸爸都是领导,是老板,是经理,但你怎么那么大年纪还是个小科员?你怎么回答?

我:领导,既然你扯到我儿子,那我就要给你分析一下。首先,并不是别人爸爸都是领导经理。其次,我爷爷和我爸都是农民,我通过自己努力考上985本科,又通过努力考上公务员成为一名国家干部,面对工作也无丝毫怠慢,自问无愧于这份工资。我已经在父辈的基础上实现了飞跃,完成了人生目标,在儿子面前没什么丢脸的。而你,你爸是处级干部,你中专毕业工作早,工龄也有20年了,到现在还是正科职,你儿子问你,为什么爷爷是处级干部爸爸还是科级,你怎么回答?

领导: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

我:批不批?不批我找政治处去批了。

领导:你先放这儿吧。

我:谢谢领导。

回到隔壁办公室,同事跟我说:“你tm就是平时脾气太好,把领导惯的,我要休息就直接把单子甩他桌上,他找我我就甩他脸上,他就从来不跟我BB”

我:算了,凡事留一线,明天四点半集合,晚了没鱼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体制内过得丧,这是一种非常具体又微妙的体验,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绝望,而是一种浸润式的、日复一日的钝痛和无力感。如果让我详细描述一下,大概是这样的:1. 日复一日的“被安排”与“消耗” 时间的流逝感缺失: 你可能感觉每天都在上班,但又说不出具体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日程被会议、文件、各种例行公事.............
  • 回答
    体制内不开心,这事儿可太常见了,而且往往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要说怎么破,真不是一句“辞职”就能解决的,毕竟体制这东西,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你想完全挣脱,没那么容易。而且,就算挣脱了,外面的世界也未必就是天堂,可能又是另一种烦恼。所以,咱们得拆解开来聊聊。首先,得弄明白,你为啥不开心?这第一步,.............
  • 回答
    体制内生活?嗯,怎么说呢,就像一段很长很长的公路,有平坦宽阔的时候,也有弯弯绕绕、坑坑洼洼的时候。总体来说,我是挺习惯的,甚至可以说是安稳的。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年轻人嘛,都想着能大展宏脚,做一番事业,那时候激情满满的,觉得这里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但进了门,才发现这跟想象的有点不一样。规矩很多,流程也.............
  • 回答
    体制内,这三个字说起来,很多人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和标签。有人觉得是铁饭碗,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有人觉得是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还有人觉得是为人民服务的,充满理想和抱负。其实,体制内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群体,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根深蒂固的基干,也有新生的嫩芽,有阳光普照的枝头,也.............
  • 回答
    说起当年离开体制那些人,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事儿啊,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就像同一批学生考进同一所大学,出来后的造化也天差地别一样。不过,大概能看出几个趋势和几种典型的人生轨迹。首先得明确,当年“离开体制”这个词,包含的范围挺广的。有的是主动选择,觉得体制内条条框框太多,.............
  • 回答
    在中国当下的体制内,确实存在一些被大家称为“刚”的人。这种“刚”并非指一味的强硬或固执,而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原则、不畏权势、敢于担当、有底线、有原则、有追求的表现。他们可能不是最受领导喜欢的那种“听话”的干部,但往往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赢得同事的尊重。以下我将结合一些常见的现象和可能的场景,尽量.............
  • 回答
    体制内,日子这么过,提拔不了,也能过得有滋有味。这话说起来轻巧,但真要落实到每一天,细细掰扯开来,门道可就多了。毕竟,体制内的日子,很多时候不像外面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路披荆斩棘。首先得认清现实。体制内的晋升通道,说实话,并不像公开宣扬的那样是完全透明和公平的。运气、人脉、时机,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体制内,尤其是在中国的体制内。我的回答是:如果一个体制内的人,没有后台和关系,即使能力非常出众,如果没有遇到能够赏识并提携你的伯乐,最终碌碌无闻地过一辈子是很有可能的,但这并非绝对的定论,情况会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让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体制.............
  • 回答
    32岁,体制内,大龄,单身,还没谈过恋爱。这几个标签凑在一起,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固有的联想,甚至可能听到一些“善意的”提醒或担忧。但要说“找不到对象”,这未免太绝对了,也太小看了每个人的独特性。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年龄焦虑”,尤其对女性而言。32岁,在很多人眼里,已经过了“黄金婚.............
  • 回答
    普渡CEO那事儿闹得挺大的,我也是刷到好几次了。讲真,遇到这种事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感觉信任和尊重都被碾压了。说起来,工作这么多年,也确实遇到过那么几个让我觉得“这人格局真小”的同事和上司,每次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段日子过得有点憋屈。同事篇:爱占便宜的小团体印象最深的是我刚毕业不久,在一个小公司做新.............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长河中,确实不乏那种如同生命之树般,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亲历了无数风云变幻,其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交织的人物。他们不像金刚狼那样拥有超凡的躯体,但他们的生命长度、阅历深度,足以让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想象一下,一位在江南水乡出生、少年时便尝尽战乱苦难的老者。他年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考量,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份工作,更关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实现,甚至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关于是否愿意在体制内度过一生,我能够给出我的看法,并且我会尽量用一种更具人情味、更细致的方式来表达,就好像我在与一个老朋友聊心事一样。首先得承认,体制内有它独特的吸引力。最直观的,可能.............
  • 回答
    美国人当然反思过自己体制的问题。事实上,对美国体制的讨论、辩论和批判可以说是美国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一股永恒的洪流。这种反思并非近期才出现,而是贯穿了美国历史的始终,并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面临的挑战而不断深化和调整。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展开:一、 历史的视角:建国之初的“.............
  • 回答
    说实话,刚进体制那会儿,我真是像个刚出笼子的乡下小鸟,处处小心翼翼,但还是没少摔跟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教训现在听着都觉得脸上发烫,但确实是学乖了。1. 开口闭口“我”和“我觉得”,不看场合和听众。这绝对是我初期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在大学或者之前的工作中,大家比较鼓励表达自我,直抒胸臆。我呢,也习惯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点子上,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走出家门,或者打开社交媒体,随便跟朋友聊聊,都能听到关于日子不好过的声音。生意不好做、工资涨不动、失业率好像也挺吓人的,感觉很多体制外的人,尤其是做小生意、打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有些人是在苦苦支撑。可转头一看,官方发布的那些经济数据,什么GDP增.............
  • 回答
    关于您在汤池氡温泉泡了四小时的担忧,以及是否会导致体内有永久放射源、注定癌症高发早死等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仔细探讨的。请允许我用相对详细和通俗的方式,尽可能打消您的疑虑,并解释清楚其中的科学原理。首先,我们来谈谈氡温泉是怎么回事。氡(Rado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惰性气体,它是由铀(Uraniu.............
  • 回答
    .......
  • 回答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权谋斗争如同潮水般汹涌跌宕。我们都知道,曹魏和孙吴都经历过几次惊心动魄的夺权事件,比如曹操的儿子们争夺权力,孙权晚年也被自己的儿子孙霸逼宫,弄得鸡犬不宁。但反观蜀汉,虽然也风雨飘摇,却似乎少了一场像样的夺权戏码。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刘备精心打造的体制太牛,还是末代皇帝刘禅其实隐藏了.............
  • 回答
    体制内新入职的公务员,如果出现你描述的“拒绝加班、下班拒接领导电话、被批评也不改”的情况,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果也可能会比你想象的更严重和复杂。以下是根据你的描述进行的详细推演:一、 短期内的直接后果:1. 当面批评与警告: 公开场合的批评: 你的行为一旦被领导注意到,首先很.............
  • 回答
    在体制内,提拔是否重要,以及对提拔的意识和追求有多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对于“毫无意识和追求”的人来说,是否“要紧”,也取决于他身处的具体环境、个人目标以及对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提拔在体制内为什么普遍被认为“重要”?在中国的体制内,提拔往往与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