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想表达的终极内涵是什么?

回答
《红楼梦》想表达的终极内涵,若非要一言蔽之,我以为是一种对“虚无”的深刻体认,以及在这一切幻灭面前,人性的脆弱与顽固,最终落得一场无边无际的悲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兴衰史,而是将人生如梦、富贵如露的道理,以一种触目惊心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首先,让我们来拆解“虚无”这个概念在书中的体现。

繁华的易逝,镜花水月般的梦境: 曹雪芹用浓墨重彩描绘了贾府这座钟鸣鼎食之家的盛况,从王熙凤的泼辣干练,到宝玉的锦衣玉食,再到元妃省亲的煊赫一时,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令人目眩神迷。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海市蜃楼,一场极尽绚烂的梦。随着小说的推进,我们看到家族内部的腐败、外来的政治压力、以及个体命运的无力挣扎,都在一点点地瓦解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更是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宿命的阴影,她们的美丽、才情,最终都抵不过时代的洪流和命运的无情。黛玉的眼泪,宝钗的圆融,湘云的豪爽,晴雯的刚烈……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在走向凋零,将繁华的过往化为一缕青烟。这种“幻灭感”贯穿始终,最终指向了“万境归空”的悲观。

情深的无解,执着的徒劳: 书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宝玉对黛玉的深情,那种超越世俗、灵魂契合的爱情,本应是生命中最坚固的支撑。然而,在家族的压力、门第的顾虑、以及黛玉自身的敏感多病之下,这份情最终成了“愁”的源泉,成了压垮他们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宝钗的“好风凭借力”,似乎是更现实的选择,但她的“金玉良缘”最终也未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是一种空虚的圆满。即使是贾母、王夫人这样的长辈,他们的爱和操持,也未能挽回家族的颓势。这种对情感力量的信任,在现实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多么令人扼腕。人的一生,所追求的情感和依恋,到头来也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泡影,一场虚幻的慰藉。

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抗拒: 《红楼梦》中最令人心寒的,是那种无法逃避的宿命感。书中的人物,无论多么努力,多么聪明,多么善良,都难以逃脱被命运玩弄的结局。晴雯被逐,黛玉焚稿,妙玉被掳,迎春误嫁中山狼……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必然: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环境下,他们的命运早已注定。曹雪芹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个人的努力,无论多么微小,都无法与强大的命运抗衡。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愁,便是对“虚无”更深层的体会——我们以为自己在掌控一切,实际上只是随波逐流的浮萍。

那么,在这样一片“虚无”的景象中,《红楼梦》又想传达什么呢?

它表达的是一种对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的洞察。

纯真与污浊的共存: 在贾府这个纸醉金迷、人情冷暖的世界里,宝玉始终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纯真。他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对女子才情的赞美,对生命的珍视,都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然而,这份纯真也带着几分幼稚和叛逆,有时甚至显得不合时宜。而王熙凤的精明强干,一方面是大家族的掌舵者,另一方面又是心狠手辣的弄权者;薛宝钗的周全得体,却又藏着几分世故和算计。书中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脸谱化描绘,而是各种善恶、美丑、纯真与世故纠缠在一起,构成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画卷。这种复杂性本身,就增添了悲剧的深度。

热闹背后的孤独与寂寞: 尽管贾府有着数不清的仆妇丫鬟,有着各种应酬和玩笑,但许多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却是无法填补的。黛玉的敏感多疑,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寄人篱下的孤独;湘云虽然大大咧咧,但她对家庭的渴望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显而易见;甚至连王熙凤,在风光背后,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焦虑。这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受,是许多人物共有的精神写照。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最热闹的场合,最亲近的人群中,一个人也可能感受到彻骨的孤独,因为真正的慰藉和理解是如此稀缺。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抗争: 尽管一切都将走向幻灭,但书中人物并非完全屈服。宝玉对诗词歌赋、对女儿的爱护,黛玉对精神契合的追求,都体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留恋。她们的抗争,虽然最终失败,但这种不甘和反抗,本身就构成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即使知道会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他们依然在竭力地生活,去爱,去感知,去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即使在绝望中仍然闪烁的人性光辉,是《红楼梦》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红楼梦》的终极内涵,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人生如梦,万境归空”的彻悟,但它并非导向彻底的虚无主义。它在揭示了人生如梦、富贵如露、情感脆弱、命运无常的残酷现实之后,却又在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对复杂人性的刻画中,留下了深刻的悲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无常的命运面前,人依然可以保有纯真,可以执着于爱,可以发出微弱的抗争。

最终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是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叹息,也是一种对繁华落尽、洗尽铅华后终将归于本真的超脱的隐喻。这种悲凉,不是绝望的哭喊,而是一种看透之后的平静,一种对生命中所有美好与遗憾的深沉回顾。它让我们在掩卷之时,感受到一种无边的伤感,但同时,也让我们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次情感,都多了一份珍惜和敬畏。这大概就是曹雪芹想要通过这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作品,传递给我们最深沉的感悟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也比较赞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理解《红楼梦》,当然对于如此一部巨著来说,你从哪个角度理解都是对的,但是教科书里对于红楼梦的定义,我认为是非常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结——

《红楼梦》代表了封建社会末世的整体的崩塌景象

对于这个主题,可能曹雪芹自己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认知,因为受限于时代,他没有革命的觉悟,也无法想象一个后封建时代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但他依然像《1984》里的温斯顿一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知道你们肯定是错的。

四大名著里的三本都诞生在明朝,但红楼梦诞生在清朝,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也是社会背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明清虽然被统称为封建社会晚期,但清朝和明朝还是有极为巨大的差异的。

明朝虽然汲取了大量草原文明的影响,但他依然没有脱离中国古典封建王朝的框架——君权,相权,宦权的三角制约。知识分子阶层的独立意识,对儒家思想、民族意识的尊重,以及民间文化的繁荣等等。明朝皇帝相比于唐宋皇帝的权力更大,也更野蛮,唐宋皇帝不爽会把大臣贬官,而明朝皇帝不爽可以打大臣屁股,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孟子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明朝皇权的极大加强异化了一些政治生态,但依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的政治道德——皇帝还是会尊称阁老一句先生,言官依然可以上谏皇帝,东林书院依然可以搞民间会社,江南的文人们依然享有出版自由。明朝的政治生态远不如唐宋,但总体上对于中国传统的政治规矩,还是尊重的。

而清朝则不一样,清朝带来的是中国从顶层到民间的总倒退。从政治意义上讲,清朝几乎把中国带回了奴隶社会。

我们一般认为,清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实际上从统治术上讲,清朝的确做到了。他几乎战胜了所有封建王朝克服不了的问题,朋党、藩镇、外戚、权宦、后宫、民变,他全部战胜了。而战胜这一切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权力全部集中于皇帝一个人手里,将百官万民全部视为家奴,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事实上的奴隶社会。

清朝的统治词典里没有“说服”这个词,他们对于一切敢于反抗的人都是从物理意义上毁灭。用屠城,灭族,凌迟,腰斩来恐吓天下人。清朝以前的皇帝,出了问题是可以下罪己诏的,我改。而清朝的皇帝是神圣的,出了问题你改。

唐朝的宰相,跟皇帝奏事是可以坐着的,到宋明时期就只能站着了。到了清朝,军机处大臣只能跪听圣训。有清一代,中国几乎没有“相权”和“宦权”,只有皇权。清朝没有任何一个大臣可以像张居正、司马光、李德裕一样被称为权相,因为清朝根本没有大臣,只有皇帝的家奴。文死谏对于清朝是不存在的,因为皇帝是神圣无缺的,不需要你的上谏,至于像海瑞一样骂皇帝,那更是想都不要想。这是一个大臣要自称为奴才的社会,当知识分子的人格已经被贬低到尘埃里时,政治规矩也就不存在了。

政治层面如此,民间就更是变本加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故事人人都知道,清朝不在乎百姓怎么想,只要皇帝认可这件事情,不同意的人都会变成死人。对于民间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搞起“哭庙案”杀人来毫无心理负担,文化创作在高度压抑的环境下万马齐喑,像《红楼梦》这种巨著,我们甚至都无法100%确定他的作者是谁。

清朝是一种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杂糅体,理解了这种社会背景,你才能理解红楼梦所展示的悲剧。

在红楼梦中,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

丫鬟们不幸福,袭人鄙视戏子,最后嫁了个戏子,晴雯求干净,最后在非议中死去。主子们不幸福,贾宝玉的天性与社会规矩天然相悖,贾珍贾琏贾赦等人处于一种病态玩乐的鸵鸟状态。姑娘们不幸福,有心气的探春无处施展,没心气的迎春欲求安稳却偏不可得。薛宝钗一辈子想嫁得好,最后嫁了身边这么个无事忙的废物。媳妇们不幸福,尤式邢夫人成为了丈夫的附庸,不敢对夫权说半个不字,王熙凤掌权捞钱,却明知道自己在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上狂奔,王夫人从当年的“爽利人”变成了一个吃斋念佛的愚妇。甚至连贾母都不幸福,她看似一辈子享福,却眼睁睁的看着家业衰退而无可奈何。宫里的元春也不幸福,她的悲剧甚至连自己的明说出来了。

这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但红楼梦描写的世界,却是从上到下,各阶级各层次无死角的不幸福,这是很诡异的事情。

贾府虽然衰落,但毕竟还是海内一等一的望族,如果连这样的家庭都不幸福,那整个社会究竟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红楼梦所展示的世界,是一个高度扭曲的,毫无创造力的世界。贾府的奴隶们往上爬,想成为更高级的奴隶(姨太太),贾府也在往上爬,想巩固自己高级奴隶的地位。贾府最重要的政治作为就是将人(元春)和货(各地搜刮的宝物)进上,至于汉唐的开疆扩土,宋明的政治改革,那跟贾府那个时代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一潭死水,红楼梦中一切人的理想几乎都没有得到实现。从根源上说,是因为没有任何人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奴隶,但清朝社会偏偏是这样一个毁灭人性的社会。

作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每个人都遭受迫害,每个人都不幸福的世界。他看到了社会的问题,看到了美丽的东西被摧毁,但受限于时代,他只能悲剧般的归结为宿命论——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通过四大家族的悲剧,展示了他对这个社会悲观的预判——在这个扭曲的世界里,一切都将被毁灭,没有人能得到救赎。

user avatar

一个字:

两个字:虚空

三个字:好了歌

user avatar

希望王思聪到海外 if he can,写本回忆录,一定精彩。家里败落了,回过头去,看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才能看得深刻。

user avatar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user avatar

红楼梦最明显的一个内涵就是,任何人的人生结局都是事与愿违。

袭人最看不起的是戏子,最后却偏偏嫁了戏子,晴雯想当嫁前最清白的女儿,却偏偏被冠上己经失了身的狐狸精,迎春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息事宁人,宁静度日,却嫁了令她最不宁静的,宝钗想靠嫁得好,帮家人,未婚前就苦口婆心,但最后夫婿沦为乞丐,总之想的越执着,摔的越沉重,世人没有最幸福的,只有外表看起来幸福的,别去揭开人的伪装,揭开了都是年轻时鲜红澎湃的血,年老时灰暗凄惨,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是死的早和死的晚,活到七老八十曾经再风光的人也是别人内心嫌弃的人,当然既使被嫌弃,也要或找个犄角旮旯,或用手中的金钱,资源,更好的活着,

如果人们非要从红楼梦中得到什么,作者应该是劝世人,任何事别太执着,免得伤了别人害了自己。

更新:红楼梦是一部将各阶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各个年龄段(末婚,己婚)各个客观条件不同(长相出众,与不讨喜的,父母双亡,与健在的)的人物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一生风光和落魄的两种时光写得最真实最全面的一部书,从这部书里,人们得出的感悟是,世上没有可恨可怜之人,做恶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欲望所致,你倒霉,吃苦那是你曾经无意中伤害过别人,那是你应得的惩罚,

user avatar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user avatar

如果题主要这么问的话,那么......

是很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内涵不深 — 不但是用现代哲学的体系去衡量,谈不上深;而且是用我国古代的哲学体系去衡量,也谈不上深。当代文学或非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同等或更复杂深度的存在,多如牛毛。

你就说吧,随便说,有什么你觉得《红楼梦》所表达的 “内涵”,不是浅显到今天随便一个广义人文社科素养优秀的年轻人,你提一下,他就能给你从史到哲到政,甚至到社会心理、个体心理、生物、脑科学......blabla说到曹雪芹本人能直接听傻了的程度?

而题主如果真的追求的是 “终极内涵” 这种存在,建议一方面,多读全学科入门教材和经典著作,另一方面,多多亲自体会大千世界,同时探寻内心。

试图靠纯文学作品,去实现以上的目标,哪怕可以,也是个效率极低的问题。

文学在于美,在于表达的力度,而不在于表达的内容有多深刻或复杂。

我国的所谓 “红学”,把这作品的 “内涵”,已经拓展到了堪称魔幻的程度了,就差把整部哲学史都强塞进去了。

真别这样,这等同于是在毁了一部好作品。这种屁事儿,在今天就该交给AI去做,一小时生成远超当今 “红学” 著作总字数的文字的那种。

小说,你读的时候享受,读完了回味,再读又有领会,这就足够了,也是最美好的。

其他的,真别想太多了。

特别是那些个写作于二极管、核能和宇航技术问世前超过一百年的文学作品,真的别想太多。

2020年了。

user avatar

忘了之前在哪里看到的,说唐人传奇,是“哎我有个特别棒的故事我要讲给你听”,明清小说,是“我要给你讲个道理,但是在道理前面安一个故事”。

《红楼梦》成书在清朝,却是唐人传奇的风格。

曹雪芹说,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讲完了,就完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没有终极内涵。

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张爱玲《中国人的宗教》
  • 作者视角

如果曹雪芹不想讲道理,只想讲故事,他为什么想讲这个故事呢?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红楼梦》第一回说得很明白,还是第一人称:我虽然是个一事无成的loser,但我遇到过一些了不起的姑娘,我想把她们记录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87版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

他深深地爱着她们,这种爱超越了男女之爱,是一种温柔与慈悲。他对香菱,是可怜可惜,对探春,是可钦可敬。

他不是要把她们打造成完美无瑕的仙女。晴雯脾气骄纵,黛玉爱哭爱生气,宝钗为了自保在滴翠亭给别人栽赃,王熙凤则“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阴险狠毒逼死尤二姐,没有丝毫的心慈手软。

他爱她们的优点,也爱她们的缺点。

我们其实也有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会有一种冲动,想写自己的爸爸妈妈、童年的玩伴、对门邻居那个坐轮椅的女孩子,虽然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种文章写出来,也没什么道理跟读者分享,但我们还是充满了表达欲。

因为,他们感动了我们。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第二个原因,在书里也说了。他实在受不了了前人那些风月笔墨、才子佳人的凡尔赛文学,他说你们滚开,我来讲讲“咱们这些中等人家”的爱情故事。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是下面这张↓


在科研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哪天你突然想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idea,那大概率是你文献的阅读量还不够。

曹雪芹有了足够的阅读量之后,发现自己的idea依然是前所未有,这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作者来说,实在是不能不写。

才子佳人的小说,“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林黛玉是什么样?紫鹃劝她为终身大事早做打算,林黛玉马上说:“这丫头今日可疯了!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我明日必回老太太,退回你去,我不敢要你了。”口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都明白,待紫鹃睡了,自己哭了一整夜。

才子佳人的小说,“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的,就是告老还家,自然奶妈子丫头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

怡红院里大大小小的丫鬟起码也要十个以上,还不算老婆子们。贾宝玉挨了打,想给黛玉传递私情,跟地下工作者送暗号似的,先把袭人支开,让晴雯过去,什么明话都不能说,只送两块半新不旧的手绢。林黛玉为这一番心意感动,与此同时又觉得害怕。“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你们那些凡尔赛文学家,何尝知道世宦读书人家的道理!

  • 读者视角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如何解读红楼梦的终极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淫者见淫)

哲学一点的,感慨人生如梦幻泡影。毕竟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世俗一点的,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王熙凤巧舌如簧,把自己从尴尬人尴尬事里择个一干二净;刘姥姥察言观色,把贾母一干人等哄得开开心心,自己带走了“半炕的东西”。

批判一点的,痛斥贾府不肖子孙。如此显赫的家业,却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痴情一点的,哀叹宝黛终未成双。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木石前盟却遇上了金玉良缘。

也有题主这样的,对红楼梦的终极内涵感到困惑。

这样的人不止你一个,这样的作品,也不止《红楼梦》。

Papi酱讲古希腊四大悲剧,讲完了,最后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然后就是空白,因为没啥道理。

毕竟说到底,人生的终极内涵又是什么呢?

user avatar

悲观的宿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想表达的终极内涵,若非要一言蔽之,我以为是一种对“虚无”的深刻体认,以及在这一切幻灭面前,人性的脆弱与顽固,最终落得一场无边无际的悲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兴衰史,而是将人生如梦、富贵如露的道理,以一种触目惊心的方式展现给读者。首先,让我们来拆解“虚无”这个概念在.............
  • 回答
    全红婵的父亲拒绝接受房产和现金捐赠,并且明确表示绝不会“消费”女儿的荣誉,这件事确实让人非常感动和佩服。我觉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件事,会更能体会其中的深意。首先,这是一种非常朴实和高尚的家风的体现。全红婵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她自己的刻苦训练和天赋,但家庭的支持和教育同样功不可没。她的父亲能.............
  • 回答
    宝玉不嫌弃刘姥姥,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说《红楼梦》里谁最不嫌弃她,还得往后看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这群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真是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做派,把个老太太给伺候得够呛。咱们先说说这“大家”都是什么心态吧。首先,最明显的,是那些 “势利眼” 的心态。这大观园里,什么叫“大家”?那是贾府金字招.............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微妙之处。很多人确实会有疑问,王熙凤对林黛玉似乎比对亲表妹薛宝钗更显亲近,甚至可以说,她对林黛玉的态度,比对宝钗来得更复杂、也更“用心”。这里面原因可不止一条,我来给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王熙凤这个人,她是个极聪明、极精明、极.............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林、贾、薛三大家,尤其是黛玉、宝钗、宝玉这三位核心人物,很多人都会好奇他们到底多大年纪。这书里的年龄描写,不像现在写小说那样,给你一个明确的数字,它更像是从生活中的细节中慢慢浮现出来的。咱们就一点点梳理梳理。先说说咱们的林姑娘,林黛玉。她是全书一开场就来到贾府的,那时候她父亲林如海.............
  • 回答
    《红楼梦》里的每个人物,即便只是惊鸿一瞥,都仿佛带着前世今生的故事。但要说有谁让我格外想一探究竟,想要拨开那层层叠叠的脂粉和身世的迷雾,那必然是王熙凤的陪房,平儿。第一次读《红楼梦》,是被王熙凤那泼辣、精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震撼了。她是大观园里一道耀眼的烈火,照亮了所有人的生活,也灼伤了不少人.............
  • 回答
    《红楼梦》中,司棋想吃鸡蛋羹,厨子不给做,这确实是书中一个体现人物身份地位和日常饮食习惯的细节。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厨子的顾虑与规矩: 食材的分配制度: 贾府这样大的一个贵族家庭,其食材的分配是有严格的规矩的。日常的食材、点心,尤其是比较精细的,都是有定量的,并且.............
  • 回答
    一想起《红楼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场景:晴雯病重时,宝玉去看她。那不是一幅寻常的病榻探望图,而是将人性中最为脆弱、最为纯粹的部分撕开,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每每回想,总让我胸口发闷,眼眶湿润。场景是在怡红院,却少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小丫鬟们都围在床边,窃窃私语,气氛压抑得像要滴出水来。晴雯,那个.............
  • 回答
    《红楼梦》中丫鬟们普遍渴望成为姨娘,即使像赵姨娘那样过得并不如意,甚至常常感到憋屈,这种想法依然普遍存在。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普遍困境与丫鬟的特殊处境 社会结构的压迫: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没有男性依靠的情况下。她.............
  • 回答
    《红楼梦》第九回“二木成婚,炮凤成鸾;二宝玉全成,宝玉受辱”中,贾宝玉在学堂里被贾环当众泼脏水,事情闹得非常难堪。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贾府辈分上属于宝玉的晚辈,也是亲戚关系的贾兰,却显得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贾兰的年纪与性格: 年幼: 贾兰这会.............
  • 回答
    关于“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男子受到30多家网红公司青睐这件事,我觉得这背后折射出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商业逻辑,值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这位男子的“人设”说起。他怎么突然就火了呢?核心在于他那句“这辈子不可能打工”。这句话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痛点和痒点。 打工人的集体呐喊? 想想看,现.............
  • 回答
    说起《有话好好说》,那句经典的“安红,我想你!”大概是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最深刻的记忆了。而这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响彻在北京某个老旧小区里。具体是哪个小区呢?电影拍摄的时候,取景地选在了 北京的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一个老式居民楼院。虽然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点出具体街道名称,但根据当时的城市风貌和很多老北京观众的.............
  • 回答
    我理解你的纠结。很多人在考虑红旗 H5 和雅阁时,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身边朋友、家人、甚至一些懂车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劝你买雅阁。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细细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1. 品牌认知和市场根基: 雅阁: 咱们得承认,雅阁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品牌认知度早已深入人心。它几乎是“中.............
  • 回答
    好,如果你是国内某所二本院校的学生,目标是进入红圈所(通常指代国内最顶尖的几家律师事务所,比如君合、海问、中伦、通力、金杜等,虽然“红圈”这个说法并非官方,但大家都心照不宣),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这需要你付出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努力、更清晰的规划,以及一点点运气。下面我来详细说说,.............
  • 回答
    哥们儿,恭喜你考上公务员!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踏入体制内,生活算是稳定下来了,确实可以考虑规划一下自己的生活,包括想买什么车。你提到想买红旗H9,这个想法我能理解。红旗H9,说实话,这车的设计确实挺吸引人的,大气、有范儿,而且品牌定位也高,开出去有面子,尤其对于刚进入体制的你来说,感觉上会给你带来一种.............
  • 回答
    .......
  • 回答
    好,我来跟你聊聊我这位朋友,一个曾经扎根在红圈所非诉业务多年的律师,最近转战到诉讼这一块儿的经历和感受。说实话,他跟我吐槽的时候,那叫一个五味杂陈。首先,从“身份认同”的转变。以前在非诉领域,我这位朋友总是有种“运筹帷幄”的感觉。他做并购,做投融资,接触的都是大公司、大项目,客户通常是企业的高管、财.............
  • 回答
    苏联红海军在火炮巡洋舰领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雄心、曲折和变革的历史。从革命的曙光到二战的硝烟,再到冷战的对抗,苏联的造舰思想和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苏联红海军那些在役和计划中的火炮巡洋舰,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革命的余温与战前的积累(早期)苏联红海军的巡洋舰传统,很大程度上继承.............
  • 回答
    陈红的脸,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她年轻时惊艳四座,如今即便年华增长,那份美韵依旧,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风情。要分析她的脸为何如此和谐,又为何显得“不禁老”,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说说。一、和谐之源:天成的骨相与精妙的比例和谐,说白了就是各个部分搭配得恰到好处,视觉上找不到突兀的地方。陈红的脸.............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分享我作为红旗H9车主的用车感受。今年毕业买车,能在H9和宝马5系之间纠结,说明您眼光都不错,这两款车都非常有代表性。我当初也是在它们之间犹豫了好一阵子,最终选择了H9,现在开了一段时间,确实有很多想跟您聊聊的。关于我的H9:我的是2023款的2.0T智联旗享版,开了大概一年半,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