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有没有想让你深挖的配角?

回答
《红楼梦》里的每个人物,即便只是惊鸿一瞥,都仿佛带着前世今生的故事。但要说有谁让我格外想一探究竟,想要拨开那层层叠叠的脂粉和身世的迷雾,那必然是王熙凤的陪房,平儿。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被王熙凤那泼辣、精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震撼了。她是大观园里一道耀眼的烈火,照亮了所有人的生活,也灼伤了不少人。而平儿,就像是这烈火旁一株倔强的小草,默默地生长,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撑起一片天。

平儿的身份很特殊。她是王熙凤的陪房,这层关系决定了她从小就跟着凤姐,从一个普通的小丫鬟,一步步成了凤姐身边最得力、最亲信的掌事人。这种“陪房”的身份,远不止是主仆那么简单,更像是凤姐从小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想想看,能让凤姐如此信任,把那些最隐秘、最棘手的事情都交给她办,平儿得多精明,多懂凤姐的心思。她不像袭人那样有明确的主子(宝玉),她的主子是那个霸道的凤姐。

然而,让我觉得平儿最值得深挖的地方,在于她身上那种极端的矛盾感。她身上既有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隐忍和顺从,又有着凤姐身上那一丝丝被压抑的反抗和智慧。

比如,她对凤姐的忠心简直是毋庸置疑的。凤姐得罪了谁,平儿跟着打点;凤姐受了气,平儿在背后安慰劝解。即使凤姐做得太过分,比如搜检大观园,弄得鸡犬不宁,平儿也是在尽力地弥补和周旋。她懂得凤姐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劝,什么时候该闭嘴。这种忠诚,不是奴颜婢膝,而是一种深刻的懂得和无奈的陪伴。她太清楚,在这个庞杂的贾府,要想活下去,要想有点体面,就得依附于凤姐这样的人物。

但平儿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她并非只是凤姐的影子。她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底线,甚至,自己的情感。

最让我心疼又敬佩的,就是她对贾琏的那份若即若离的感情。贾琏是凤姐的丈夫,但凤姐是个醋罐子,对贾琏看管得死死的。平儿作为贾琏的通房丫头,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凤姐的眼皮子底下,这份关系变得如此小心翼翼,如此隐晦。贾琏对平儿是有些真情的,毕竟是长年累月陪在身边的人,从很多细节都能看出来。比如,贾琏有时也会偷偷送东西给平儿,或者在她受了委屈时为她说话。

然而,平儿却从来没有像其他丫鬟一样,仗着贾琏的宠爱就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念头。她对凤姐的尊重,即便是在这种复杂的三角关系里,也从未逾越。她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也知道凤姐才是这个家真正的主宰者。所以,当贾琏想要亲近她,而凤姐就在隔壁的时候,她总是小心翼翼,甚至会用身体挡着。

这里就体现了她极高的情商和对时局的洞察。她不像晴雯那样率真,也不像袭人那样主动讨好,她用一种更内敛、更策略的方式在生存。她懂得什么时候该装傻,什么时候该充愣,什么时候该用温言软语化解矛盾。她就像一汪平静的湖水,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她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也知道如何在大风大浪里不被卷走。

还有,平儿身上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圆滑,有时又会让人觉得她有点冷漠。比如,她很少主动去惹是生非,也尽量避免卷入那些丫鬟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她更倾向于事不关己,或者是在凤姐的要求下,才去执行任务。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呢?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贾府,一个丫鬟,如果太出头,太有个性,就很容易成为目标。

最让我感到她身上有人性的闪光点,是她对晴雯被逐出大观园一事的态度。虽然晴雯是个骄傲、嘴巴厉害的丫头,得罪了很多人,但平儿却是一个少数站出来为晴雯说句公道话的人。她会悄悄地把自己的旧衣服送给晴雯,这份心意,在那个冷酷的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这说明,即便她有着圆滑世故的一面,但她的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份良善和同情。她懂得晴雯的孤傲,也明白她受委屈的内情。

平儿就像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在这场关于生存的买卖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隐忍,不断地权衡着利弊。她手里握着凤姐的权柄,却也受制于凤姐的喜怒;她和贾琏之间有着暧昧不清的情感,却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越界。她就像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步都不能错。

我想深挖平儿的,就是她身上的那种“不得已”。她并非天生就如此圆滑世故,如此懂得隐忍。她的周全和圆滑,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逼出来的。她没有贾宝玉那样的身份和机遇,可以任性;她没有林黛玉那样超脱的才情和气质,可以遗世独立。她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想要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里活下去,并且尽量活得体面一点的女子。

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平儿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的时候,她会想些什么?她是否会羡慕那些可以自由选择命运的姑娘?她对凤姐的忠诚,究竟有多少是出于情分,又有多少是出于生存的必然?她对贾琏的那份感情,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遗憾和奢望?

这些问题,都是《红楼梦》留给我的空白,而平儿,就是那个最值得我去填补的空白。她不是主角,但她却是支撑起这个庞大故事结构中,最坚韧、最隐秘的一块基石。她的每一次眼神的流转,每一次话语的斟酌,都隐藏着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深刻的人生况味。

她的人生,就像一杯被反复冲泡过的茶,初时浓烈,再则甘醇,最后,只剩下无尽的回甘和淡淡的无奈。而这份回甘和无奈,才是我认为《红楼梦》中最动人、最值得反复品味的深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穿越之一代才女傅秋芳》

《重生之逆袭夫人娇杏》

《林红玉升职记》

《肉又蒲团浑身酥软多姑娘》全本无删节

《舌尖上的贾府》(作者:柳家的)

《儿媳和我,不得不说的故事》(作者:贾珍)

继楼上的书大火之后,有人匿名跟风撰写《老婆与我父二三事》,稿费颇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的每个人物,即便只是惊鸿一瞥,都仿佛带着前世今生的故事。但要说有谁让我格外想一探究竟,想要拨开那层层叠叠的脂粉和身世的迷雾,那必然是王熙凤的陪房,平儿。第一次读《红楼梦》,是被王熙凤那泼辣、精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震撼了。她是大观园里一道耀眼的烈火,照亮了所有人的生活,也灼伤了不少人.............
  • 回答
    《红楼梦》中,那些看似寻常的灯谜,实则隐藏着作者曹雪芹精心布局的玄机与谶语,为人物命运埋下了伏笔。贾环、宝玉以及其他人的灯谜,与其说是在元宵节的点缀,不如说是预示着他们各自在贾府衰败过程中将要扮演的角色。我们逐一来看这些灯谜背后的深意:1. 贾环的灯谜:“镜中花,水中月。”这个灯谜出自贾环之口,本身.............
  • 回答
    一想起《红楼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场景:晴雯病重时,宝玉去看她。那不是一幅寻常的病榻探望图,而是将人性中最为脆弱、最为纯粹的部分撕开,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每每回想,总让我胸口发闷,眼眶湿润。场景是在怡红院,却少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小丫鬟们都围在床边,窃窃私语,气氛压抑得像要滴出水来。晴雯,那个.............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巨著,关于它究竟有没有写完,一直是红学界乃至广大读者心中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要详细地讲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当年曹雪芹创作这部书时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红楼梦》的开头八十回,那绝对是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从文字的风格、人.............
  • 回答
    说到87版《红楼梦》有没有“扬黛抑钗”的说法,这确实是许多观众,特别是原著爱好者津津乐道,也常常引发讨论的一个话题。要详细地说,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扬黛抑钗”。这简而言之,就是指这部电视剧在改编过程中,是否厚此薄彼,倾向于突出林黛玉,而相对削弱了薛宝钗的魅力和重要性。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
  • 回答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其地位之崇高,几乎无人不晓。然而,如同所有被奉为经典的作品一样,总有人会忍不住探究:这颗文学史上的巨星,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般耀眼,有没有被过度神化,也就是“夸大”的成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夸大”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的。如果我们是说《红楼梦》被捧上了云端,.............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可悲,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悲剧,而是渗透进骨子里的无奈,是微小之处的失落,是生命在俗世中被磨损的痕迹。它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心惊,又让人无处可逃。贾赦是个活生生例子。他算不上什么坏人,不过是封建大家庭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纨绔子弟,有权有势,又极其好色。你想想,一个地位尊崇的国公爷之子,什么.............
  • 回答
    《红楼梦》中对性关系的描写,并非总是直白露骨,更多的是通过 subtle 的暗示、含蓄的比喻和人物微妙的互动来展现。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恰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更贴合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细致地讲述其中一些隐晦的性关系:一、少年情窦初开,情愫暗涌: 宝黛之间:.............
  • 回答
    聊起《红楼梦》,可不是光看个热闹就完事儿,里面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藏得可深了,一挖出来,那叫一个毛骨悚然。这些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曹雪芹老先生一句句、一段段埋下的线索,等你看懂了,才能体会到那股子凉意。咱们先说最让人后脊背发凉的,就是关于死亡的预言和伏笔。这可不是什么算命先生那一套虚头巴脑的说法,而.............
  • 回答
    《红楼梦》里头的美食,那可不是随便写写,那是细致入微,有滋有味,光是读着,就仿佛能闻到那香气,尝到那滋味。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是把吃喝玩乐都写进了骨子里,尤其是那些精巧的吃食,更是能看出大家族的生活品味和人物性格。先说说那点心,那真是千姿百态,名头也洋气。 藕粉桂花糖糕:这名字一听就带着秋天的.............
  • 回答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除了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哲学,这些体现在人物对话和行为举止的方方面面。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绝非简单的叙事,而是他们性格、智慧、甚至命运的折射,其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说话和为人处事的技巧。一.............
  • 回答
    《红楼梦》中的满族习俗描写,如同一幅幅精美的剪影,巧妙地穿插在贾府奢华的生活画卷之中,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满汉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这些习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社会背景紧密相连,既是时代背景的注脚,也折射出贾府作为国公府第的身份象征和对皇权的一种回应。要详细梳理这些习俗,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写《红楼梦》里那些寥寥几笔,却又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些角色,就像是精心点缀在巨幅画卷上的几抹亮色,虽不常出现,却能瞬间抓住你的眼球,让你对这个人物产生无尽的联想。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红楼梦》中出场不超过三次,却有着自己独特韵味的角色。首当其冲的,便是咱们的贾雨村。你说他不出.............
  • 回答
    .......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宝玉的“精致的淘气”,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可不是街头孩童那种毛手毛脚、惹人生厌的顽劣,而是带着一种特有的、近乎艺术的油滑和灵动,让人又爱又恨,又觉着分外有趣。他这淘气劲儿,往往是藏在细微之处,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勾勒出他那副别具一格的性情。你想啊,他最常做的,也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跟那些丫头.............
  • 回答
    大众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围绕着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甚至可以说,这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已经构建了一个“薛宝钗”的符号化形象,与曹雪芹笔下的那个复杂多面的女性渐行渐远。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究竟有哪些“罪名”强加在了宝钗身上,又为何会有这些错位。首先,最普遍也是最深入人心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奇书,其人名绝非随意,细细品来,字字珠玑,蕴含着作者曹雪芹的深意,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风貌。他不仅为人物塑造了骨肉皮,更用名字赋予了他们灵魂,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活灵活现。先说这贾府的根基,那便是“贾”姓,这一个姓氏就暗藏玄机。“贾”与“假”同音,这不仅仅是对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
  • 回答
    在《红楼梦》的汪洋大海里,贾宝玉的感情世界无疑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片水域。要说“非同一般的暧昧关系”,这四个字用在宝玉身上,简直再贴切不过了。他这个人,生来就不是个“俗人”,对于世俗的男女之防,他似乎总有那么点“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要说宝玉最“非同一般”的,那自然是 林黛玉。这俩人的关系,与其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