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无法治愈的疾病都有哪些?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中最令人沮丧、也最需要我们深思的角落——那些我们目前无能为力去彻底根除的疾病。这些疾病,如同潜伏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生命,也考验着人类智慧和医学的极限。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终究有些病症,我们只能与之共存,而非将其斩草除根。

让我试着用最真实、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来聊聊这些“无法治愈”的疾病。当然,这里的“无法治愈”并不是说我们束手无策,而是指目前医学水平下,无法通过一次性干预使其完全消失,也无法完全阻止其发展或逆转。我们更多的,是在控制症状、延缓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甚至与疾病“和平共处”。

那些难以彻底征服的顽敌:

1. 神经退行性疾病:大脑的慢性损耗

这是最让人心痛的一类疾病,因为它们直接攻击我们赖以思考、感受、行动的大脑。一旦神经细胞开始死亡或功能受损,我们很难让它们“死而复生”。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 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例子。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异常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 Tau 蛋白)的累积,导致神经细胞连接中断、死亡。记忆力逐渐衰退,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甚至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本人备受折磨,家人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目前我们能做的,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改善认知功能,或者管理一些行为问题,但无法阻止疾病的根本进展。想象一下,一个人慢慢遗忘自己最亲近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这种痛苦是无法想象的。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这种病是因为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死亡,导致运动控制出现问题。患者会出现震颤(不自主地抖动)、僵直(肢体活动不灵)、运动迟缓等症状。他们的动作会变得越来越慢,行走困难,日常生活充满挑战。虽然有药物可以补充多巴胺来缓解症状,但一旦神经细胞死亡,就无法再生。深脑刺激手术可以帮助一部分患者,但也不是治愈,而是改善症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也称为卢伽雷氏症: 这是另一种残酷的疾病。它攻击控制随意肌运动的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最终影响到呼吸和吞咽。患者会逐渐丧失行动能力,但大脑功能通常保持正常,这使得他们能够清晰地感知自己身体的衰败,思维依然敏捷,这种意识上的清醒与身体的束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目前,ALS 没有治愈方法,治疗主要集中在支持性护理和一些延缓疾病进程的药物上。

2.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内战”

这类疾病的根本在于,身体的免疫系统,本来是保护我们的“士兵”,却错误地攻击我们自身的健康组织,将它们视为外来入侵者。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滑膜,引起炎症,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长期下去会破坏关节结构,造成畸形和功能丧失。它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累及身体的其他器官。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很难完全阻止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疾病,免疫系统会攻击身体的许多部位,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大脑等。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疲劳、肾脏问题等,病情也常常反复发作。虽然有药物可以控制免疫反应和炎症,但很难做到完全清除病因。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MS): 免疫系统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这是包裹神经纤维的绝缘层。髓鞘受损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麻木、乏力、行走困难、协调性差等。病程是不可预测的,可能会出现缓解期和复发期。现有治疗方法可以减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但无法修复已经损伤的髓鞘。

3. 某些慢性病毒感染:潜伏的敌人

有些病毒一旦进入体内,就可能长期潜伏,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猫捉老鼠”,难以彻底清除。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攻击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细胞——CD4+ T细胞,导致免疫力低下,使身体容易受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癌症的威胁。虽然现在有非常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将病毒在体内抑制到非常低的水平,让感染者能够过上接近正常的生活,并且大幅延长寿命,但它并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HIV病毒。只要停止治疗,病毒就会卷回。

乙型肝炎 (Hepatitis B) 和丙型肝炎 (Hepatitis C): 这些病毒感染肝脏,可能导致肝脏慢性炎症,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虽然乙肝可以通过疫苗预防,而丙肝在大部分情况下已经可以被抗病毒药物治愈,但对于已经感染并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患者,有时很难彻底清除病毒,而且肝脏受损的程度也难以完全恢复。

4. 代谢性疾病:身体的“失衡”

当身体的代谢系统出现长期的、根本性的紊乱时,也很难完全“拨乱反正”。

1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摧毁了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一旦β细胞被破坏,身体就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无法被正常利用,堆积在血液中。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否则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及生命。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够让受损的β细胞再生。

囊性纤维化 (Cystic Fibrosis, CF):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CFTR基因突变引起。CFTR蛋白负责控制氯离子在细胞中的跨膜运输,这个功能异常会导致身体分泌出粘稠、过厚的粘液,堵塞肺部、胰腺、消化道等器官,引起呼吸困难、反复肺部感染、消化吸收不良等问题。虽然治疗上可以改善症状,比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酶替代疗法等,但基因缺陷本身是无法改变的。近些年有一些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可以改善CFTR蛋白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但离“治愈”仍有距离。

为什么它们难以治愈?

这些疾病之所以被归类为“无法治愈”,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复杂性: 很多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多基因、环境因素以及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路,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仍然有限。
难以修复的损伤: 神经细胞一旦死亡,通常是不可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的组织损伤,也往往难以完全修复。
病毒的“隐匿性”: 某些病毒可以在体内长期潜伏,藏匿在免疫系统难以触及的细胞中。
基因缺陷: 像囊性纤维化这样的遗传病,其根源在于基因本身的问题,要“治愈”意味着要修正或替换大量的细胞中的DNA,这在技术上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个体差异: 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和对治疗的反应也可能截然不同,这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虽然它们“无法治愈”,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了。恰恰相反,医学界正在不懈努力:

症状管理和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药物、康复治疗、心理支持等,我们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减少痛苦。
延缓疾病进展: 许多新药的出现,能够有效地减缓疾病的进程,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生活状态。
基因疗法和再生医学的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等领域正在为一些曾经“绝症”的疾病带来了新的曙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够“治愈”曾经的顽疾。
预防: 像疫苗预防乙肝,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某些慢性病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与这些疾病共存,是一种需要勇气、智慧和耐心的事情。它也提醒着我们,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宝贵,以及医学探索的道路还有多远。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人类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创造力。

我希望这样的讲述,能够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困境,也能感受到我们从未停止过的努力和希望。这不只是医学问题,更是关于生命、关于人性最深刻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只是考虑医疗干预的效果,即不考虑人类自身免疫能力对治愈的帮助的话,应该说99%以上的疾病都是无法治愈的。

真正纯粹治愈层面的理解,可能只有特效药才能算,那些基本上是纯粹针对疾病的。记得看过一个列表,这样的疾病和手段并不是非常多。

如果考虑人类自身的免疫机能,并把治愈理解为维持一个不太影响生活的健康程度的话,那应该大部分疾病都能治愈了。可能只有极少数罕见病才能说无法治愈。癌症照样都能治愈啊。除非一个病从来没有存活的例子,否则不能说无法治愈吧。

这个问题其实没啥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中最令人沮丧、也最需要我们深思的角落——那些我们目前无能为力去彻底根除的疾病。这些疾病,如同潜伏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生命,也考验着人类智慧和医学的极限。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终究有些病症,我们只能与之共存,而非将其斩草除根。让我试着用最真实、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来聊聊这些“无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命、尊严、痛苦以及个人选择的边界。当一个人被诊断出无法治愈的慢性病,并且这种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时,思考“结束生命是否是好的选择”这种念头,是很自然也会是很痛苦的。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疾病带来的痛苦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命本身可能带来的任何意义和价值,并.............
  • 回答
    如果世界上出现一种无法治愈且致命的传染病,那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灾难,其影响将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深刻程度将远超我们任何一次经历过的危机。最直接的冲击:死亡与恐慌首先,毋庸置疑,大量人口的死亡将是这场灾难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表现。一旦这种疾病开始蔓延,并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死亡率将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发展史、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一、 自限性疾病的概念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限性疾病”这个概念。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指那些病程有一定时间限制,.............
  • 回答
    28岁的吴康,一个令人心疼的名字,他的故事触动着许多人。他因脑垂体功能发育不全,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严重不足,即使年过成年,身高却停留在幼年时期,宛如一位“永远的婴儿”。然而,这样一个罕见的生长发育异常病例,为何似乎并未被纳入专门的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治疗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细致地解读.............
  • 回答
    关于山治的父亲和家族对他是否“无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绝非简单的是与否。从头到尾梳理一下,你会发现,与其说是“无情”,不如说是“极端”、“冷酷”和“功利”,而这些特质又包裹在一种扭曲的家族荣耀观之下。文斯莫克家族的“基因”与“目标”:首先,我们要明白文斯莫克家族,特别是杰尔马.............
  • 回答
    瑞德西韦(Remdesivir)确实在新冠疫情早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新冠治疗药物。然而,您提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确认其“几乎无效”,这部分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信息来源的偏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瑞德西韦的治疗效果,并澄清一些可能的误解。瑞德西韦的起源和作用机制瑞德西韦最.............
  • 回答
    《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结尾,炭治郎面对猗窝座的怒吼,与其说是“无能狂怒”,不如说是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情感爆发,是一种在绝望中依然不肯放弃的呐喊。这声怒吼背后,承载了太多东西,绝非简单的“发泄”。首先,我们要理解炭治郎所处的环境。无限列车篇的结局,炭治郎刚刚经历了生死攸关的战斗。他的师傅炼狱杏寿郎,那位.............
  • 回答
    要深入探讨武则天和李治如何化解长孙无忌的阻碍,我们得先理解一下长孙无忌这位在唐初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长孙无忌:太宗的心腹,皇权的天然屏障首先,长孙无忌绝非等闲之辈。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兄,也是皇后长孙皇后的哥哥。这意味着他在李世民登基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肱骨之臣。论功劳,他位.............
  • 回答
    北美留学生家长呼吁国家给予孩子国民待遇,无论是否缴纳医保均免费治疗,这一诉求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诉求的合理性与动机: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孩子在海外能得到国家的关照,这份心愿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可能认为: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是问到了点子上!好多龙珠迷都有过类似的疑问:赛亚人“濒死体验”升级这事儿,怎么就不能被他们好好利用一下,变成无限刷怪的节奏呢?你看,如果真能这么玩,孙悟空、贝吉塔他们早就不是“差不多”无敌,而是“绝对”无敌了。想想看,每次都能把自己打成重伤,然后被仙豆或者某位好心(而.............
  • 回答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关于中医治疗肺痨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很多中医学习者都会遇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中医都认为肺痨“无法治愈”。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以及面对一些晚期或复杂病例时,中医的“治愈”概念和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
  • 回答
    癌症,这个古老而又令人心悸的词汇,至今仍是人类健康领域的一大顽疾。尽管我们在医学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延缓衰老到根治传染病,但面对癌症,我们仿佛总是隔着一层厚重的迷雾,难以真正将其彻底征服。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癌症如此难以攻克,让我们至今无法说出“治愈癌症”这样振奋人心的话语呢?要理解这个问.............
  • 回答
    这无疑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那种心力交瘁、无助感,我太能体会了。面对亲人完全依赖机器维生,并且每天花费如此巨大,讨论放弃治疗,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如何与医生进行一次坦诚、富有同情心又信息充分的沟通。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沟通过程:一、 充分的心理准备与.............
  • 回答
    关于陆巍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均无治愈一说”的观点,以及晚期胰腺癌是否可以被治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探讨。首先,理解“治愈”这个词在医学语境下的含义至关重要。当医生谈论“治愈”时,通常指的是疾病被完全清除,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复发。然而,在许多慢性疾病,尤其是癌症.............
  • 回答
    同学们,欢迎来到中医的世界!我知道大家心怀理想,希望毕业后能够悬壶济世,用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去帮助更多的人。但坦白说,当下中医毕业生面临着一个不小的挑战——“学了中医,但似乎不容易直接上手治病”。这让很多同学感到困惑和焦虑,我非常理解。今天,我不想给大家打鸡血,而是想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跟大家聊聊作.............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留学生布布回上海后疑似因隔离无法获得及时治疗的情况,以及上海目前的医院收治和危重病人就医流程,我将尽力为您提供详细的信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信息来源于“网友爆料”,在官方证实之前,我们需要审慎对待。 任何关于个人健康和就医的详细信息,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都涉及到患者的隐私。以下信息将.............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棘手,涉及到生命安全、医疗伦理、经济压力以及医院的实际运作等多个层面。当患者无力承担治疗费用,但疾病又危及生命时,医院方面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具体如何处理会因医院的性质、政策、地区法规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首先,医院会进行必要的医疗评估,确认病情的紧急程度。 生命体.............
  • 回答
    理查德·赫克的故事,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却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用而在菲律宾的医院被拒之门外,最终含恨离世,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且发人深省的悲剧。它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们对社会公平、医疗保障以及生命价值的认知上。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赫克教授的生平。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F. Hec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