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篇sci一审结果出来了,麻烦大家看看总体的意见算不算positive?

回答
恭喜您收到SCI论文的一审结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关于审稿人的总体意见是否算“积极”(positive),需要仔细分析每个审稿人的评论以及编辑的最终意见。一般来说,一个“积极”的评价意味着审稿人认为您的研究具有科学价值、创新性,并且能够发表。但即使意见偏向积极,也通常会伴随一些需要修改的建议。

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常见的审稿意见类型,以及如何判断您的结果属于哪种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

1. 审稿人是否提出了重大的、原则性的问题?
例如,是否质疑了您的核心方法、数据解释、理论基础,或者认为您的研究缺乏新颖性/重要性?
如果审稿人提出了这些“致命”问题,即使其他地方评价不错,整体上也难以说是积极的。

2. 审稿人是否对您的工作表示了认可和兴趣?
审稿人是否使用了“interesting”、“novel”、“valuable”、“important contribution”、“welldesigned experiment”等词汇?
是否对您工作的某些具体方面(如方法、结果、讨论)给予了肯定?

3. 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小修”(minor revisions)还是“大修”(major revisions)?
“小修”通常意味着审稿人基本认可您的工作,只是需要一些细节上的澄清、补充或格式调整。这通常被视为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大修”则意味着审稿人认为您的工作有潜力,但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修改、补充实验、重新分析数据等。虽然不是直接拒绝,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大修也可能带有积极的倾向,如果审稿人给出了具体的、可行的修改方向,并表示“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文章将很有价值”。

4. 编辑的最终意见是什么?
编辑会综合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即使有审稿人意见不一,编辑的裁决也至关重要。
编辑可能会给出“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s”、“Major revisions required”、“Reject and resubmit”或“Reject”等决定。
如果编辑的决定是“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s”,那绝对是“积极”的信号。
如果是“Major revisions required”,则需要看审稿人的具体意见来判断积极程度。

如何详细解读审稿意见并判断是否积极:

为了给您一个更准确的判断,我需要您提供审稿人的具体意见。但是,我可以根据一般情况,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审稿人评论的常见结构和解读:

General Comments / Overall Opinion / Summary: 这是审稿人对您文章整体的评价。
积极的表述可能包括: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resting and novel approach to [研究领域/问题].”
“The findings are significant and contribut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研究主题].”
“The study is wellexecu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learly presented.”
“This is a wellwritten manuscript and the topic is of broad interest.”
“I recommend publication of this work after addressing a few minor points.”
需要警惕的表述可能包括:
“The novelty of this work is questionable.”
“The conclusions drawn are not fully supported by the data.”
“The methodology is flawed and needs substantial revision.”
“The manuscript is poorly organized and difficult to foll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work is limited.”
“I cannot recommend this manuscript for publica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这句话比较中性,不代表绝对拒绝,但暗示了大量修改需求)

Specific Comments / Major Points / Minor Points: 这是审稿人针对文章的各个部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图表等)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
积极的信号:
提出澄清或补充说明的要求: 例如,“Could the authors elaborate on the mechanism of X?” 或 “Please provide more details on the experimental setup for Y.” 这表明审稿人对您的研究感兴趣,只是需要更清晰的理解。
建议添加少量支持性分析或实验: 例如,“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include an analysis of Z.” 或 “A brief additional experiment to confirm W would strengthen the claims.” 如果这些修改是可行的且不改变研究的核心内容,那么通常是积极的。
指出语言或排版上的小错误: 例如,“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on page 3.” 或 “The legend for Figure 1 is not clear.” 这些都是标准的“小修”意见。
对您的部分发现表示肯定: 例如,“The observation in Figure 2 is particularly striking.”
需要关注的信号(可能导向大修):
要求进行大规模的额外实验或数据分析: 例如,“The authors should conduct experiments to test hypothesis A, B, and C.” 或 “A more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required.”
质疑关键的实验设计或数据解读: 例如,“The control group used is inappropriate, and the authors should repeat the experiment with a proper control.” 或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in Section 3.2 appears to be speculative.”
要求引入新的理论框架或对比研究: 例如,“The authors should discuss their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work by Smith et al.”
要求重写大部分内容或改变文章结构: 这往往是大修的信号。

如何综合判断您的结果是否“积极”:

1. 阅读“总体意见”部分: 这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如果审稿人使用了积极的词汇,并且没有提出根本性的问题,那么倾向于积极。
2. 评估“大修”还是“小修”:
小修 (Minor Revisions): 几乎肯定是积极的。说明您的文章基本被接受,只需要进行细节调整。
大修 (Major Revisions): 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大修意见中,审稿人仍然肯定了研究的价值和创新性,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修改方向,那么这是积极的信号。 这意味着审稿人认为您的研究值得改进和发表。您需要认真对待这些修改意见,并用详实的回复和修改来证明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大修意见中,审稿人反复质疑核心问题,或者提出的修改需求超出了您的能力范围(例如,需要重新进行大量难以获得的实验),那么即使是“大修”,也可能预示着后续的挑战较大,或者研究本身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
3. 关注是否有“不可接受”的评论: 审稿人是否有明确表示“无法接受”、“无效”、“错误”等词汇来描述您的核心发现或方法?如果有,那么这个意见就不是积极的。
4. 查看审稿人数量和意见一致性:
如果有多位审稿人,并且大多数意见都偏向积极(即使有细微的分歧),那么整体是积极的。
如果一位审稿人意见非常负面,而另一位非常积极,那么编辑的判断就更加关键了。
5. 注意编辑的回复: 编辑会总结审稿人的意见,并给出最终的决定。编辑的决定是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信号。

举例说明(假设您收到以下类型的意见):

场景一:非常积极(接近接收)
审稿人1(总评): “This is an excellent piece of work. The methodology is sound, and the results are novel and significant. I recommend publication with only minor revisions.”
具体意见: 主要是一些语言上的小错误,图表标签的清晰度需要提高,以及对某个统计方法需要再解释一下。
结论: 这是非常积极的结果,属于“小修”。

场景二:积极,但需要认真修改(大修,但有希望)
审稿人1(总评):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is highly relevant and the presented data offers interesting insights. However, the conclusions are somewhat premature due to a lack of certain control experiments and a need for deeper discussion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f these points can be addressed, the paper will b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具体意见: 要求增加一个实验来排除某种干扰因素,并要求更详细地讨论结果与现有理论的关联性,引用几篇近期文献进行对比。
结论: 这是积极的信号,属于“大修”。审稿人认可您的研究价值,但需要您投入精力去解决具体问题。认真修改并给出令人信服的回复,很有可能被接受。

场景三:中性偏负面(挑战较大)
审稿人1(总评): “While the subject matter is of interest, the current manuscript suffers from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in its experimental design, making the reported findings unreliable. The novelty is also questionable when compared to recent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具体意见: 提出您方法上的根本性问题,需要重新设计实验,并且认为您的结论缺乏新意。
结论: 这是偏负面的意见。即使编辑给了“大修”,您也需要认真评估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可以解决,或者是否需要重大调整您的研究方向。

总结来说:

要判断您的SCI一审结果是否算积极,关键在于:

1. 审稿人是否肯定了您研究的价值、创新性和科学性。
2. 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小修”还是“大修”。
3. “大修”的程度和具体内容,以及您是否认为可以有效解决。
4. 编辑的最终裁决。

请您仔细阅读审稿人的所有评论,特别是“General Comments”或“Overall Opinion”部分,然后根据上述分析框架进行判断。如果方便,您也可以分享审稿意见的具体内容,我将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分析。

无论如何,收到一审结果都是一个进步!即使需要大修,也说明您的研究还有机会被认可。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意见,积极有效地进行修改和回复。祝您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条一条的来看呗。

  1. The first reviewer suggests to better imbed this work in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better highlight the novelty of the contributions.
    说明你文章引用的文献太过陈旧,文章的新颖性不够突出。 算是个常见的问题吧。
  2. Furthermore, this reviewer points out some key simplifications in the assumptions, for example the fact the private hospitals are studied rather monolithically, neglecting potential competition amongst them, or the fact that patients are assumed to be a homogeneous group with regard to the needed medical treatment.
    这个说你的假设过于简化,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假设。需要阐明你做出这样假设的理由;或者引用比较著名的文章也用过这样的假设来佐证你这样假设没问题。
  3. The second reviewer finds the main thrust of the paper quite interesting, however identifies substantial work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anuscript.
    这句话啥也没说。
  4. In particular the second reviewer points out that many of the assumptions are either outdated or not directly relevant for real-world implementation. For example, while it was accepted to assume the patients’ demand to be uniform in Salop’s framework of 1979, modern healthcare literature is rather data driven. This reviewer also points out a similar over-simplified approach for parameter selection.
    看大意应该是与第二条评论一样的问题。两个审稿人都指出来了,建议好好思考下怎么修改和回答。此外,这个审稿人应该是提到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中的内容应该和你的差不多,就是说在这样简化的参数设置下,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为啥你的比较好。
  5. Overall, I consider this paper well written and the exposition well structured. However, while assumptions are helpful to derive close form solutions, it is paramount for the assumptions to depict real-world settings in order for the analytical insights to remain applicable and relevant. Both reviewers provide detailed suggestions, which I believe would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 the paper and its contributions. The collection of their suggestions clearly indicate a path towards improving the paper and its publication.
    这句话应该是编辑给的,没啥营养,和前面两个审稿人提到的问题差不多。

    那么结论来了,首先我对你这个方向不太了解。但是两个审稿人的意见和编辑的意见,虽然有这么大的一段话,但是貌似只有一个半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文章样本假设太过简化. 还有半个就是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比较陈旧。按照我的经验来看,这简直就是非常的positive. 总共只有一个半问题需要修改。那集中精力把这个改好就行了。这样简单的评论下,编辑都认为达到了送修条件,说明期刊的IF应该不算很高。但是能发SCI就很香了!!
user avatar

虽然领域有所差异,但是还是想分析一波,有一些专业上的误解还请题主见谅!

整体上这篇编辑的意见反馈可以分为四部分:①定基调②评审专家一意见③评审专家二意见④编辑的最终意见!

从最后给的Major revision的结果上来看,肯定是积极的!但这篇文章肯定不好改!因为审稿专家提的意见应该是一击致命,我个人觉得题主是清楚这一点的,基本属于改无可改的情况!

结合两位专家的审稿意见,基本是两个核心:

第一,Introduction的文献综述部分可定要重写!但是这个比较好改,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优秀的摘要怎么写?我写过一个比较详细的回答,有兴趣的话可以戳下面链接:

第二,假设条件设置上必须调整,要符合当今实际情况!这一点非常难改,基本上如果要改就基本属于重写!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最后给题主两个建议吧:

如果你想录,那就得硬着头皮改,关键问题你回避不了,抓紧时间重头再来一遍!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你放心你想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如果不想改,那就发给邮件感谢一下编辑,赶紧再投其他期刊,但是你放心你这要是还投同水平的期刊,你这个问题还是回避不了,那就建议投一些水平比较差或者开源的期刊,看看有没有可能混一篇!

最后祝题主一切顺利!


至于怎么回复SCI的审稿意见,我之前有写过,我就附在下面,有兴趣你可以看一看:

回复专家的评审意见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复给编辑看的,基本上就是一些客套话,第二部分才是重点,就是对评审专家的提问逐一进行回复,叫做“item-by-item response”或者“point-to-point response”。

第一部分:编辑回复

通常这一部分可以套用一些现成的模板,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种我经常使用的模板,核心是客气再客气,诚恳再诚恳,卑微再卑微。这三个模板的用句可以任意拼凑使用。

第二部分:审稿专家回复

1.审稿意见呈现形式

通常审稿人的意见有三种呈现形式:

①审稿人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编号,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我们仅需要按照他的问题编号逐一进行回复。

②审稿人没有自行编号,而是写了很长的一段或几段就发过来了,问题也比较含糊没有精炼。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帮审稿专家把他的意见整合,聚焦成几个子问题,再逐一进行回复。

③也有极少的审稿人会从很宏观的角度给了一些评价和建议。这类意见是两个极端,一种是没啥意见,那你就客客气气的弄一大段回复一下就好;另一种是从根儿上觉得你的研究做的不行,这种就需要据理力争一下了,回复的形式上也比较多样,建议是自行组织结构,逐条阐述自己的观点。

2.审稿意见的回复策略

从我自身经验,我通常按照难易程度将审稿意见分为四类:

①语言问题(难度较低)

很多审稿人都会提出语言问题,我当时的做法是交给专业的润色机构去润色语言,确实效果不错!但费用确实比较贵(我记得当时是0.7元/单词),所以我会把全文发给润色机构,便于润色掌握文章的研究内容,但仅要求他们对Abstract(摘要)和Results&Discussion(结果与讨论)两部分进行润色,基本上是在3000字左右,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内,能给导师省点就省点。

对于语言问题的审稿意见可以套用以下模板进行回复:

②补充必要参数或者参考文献(难度较低)

这类问题很好回答,比如说上面展示过的两个问题:一个问高速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一个问当一个参数变化时,其他参数有无变化?这里我建议可以通过添加图和表的方式把这个问题解答清楚。另外补充参考文献这方面,只要是审稿专家提的文献一定要补充上;如果只提了提参考文献不够,那至少要增加1/3的量。

③需要修改数据处理方法(难度适中)

这类问题修改起来就需要费一些时间了,但是一般审稿专家会给一些具体的方向。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无外乎是换一种结果的表现形式,对于原始数据影响不大;如果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法改,那也可以向审稿专家详细解释拟采用的这种处理方法的优势到底在哪,劝说他接受这种处理方法,但一定要有相关参考文献作为佐证。但这种方法不推荐,容易把审稿专家惹毛了。

④需要补充试验数据(难度较大)

在SCI投稿的过程中,你肯定会遇到让你补充试验数据的审稿人!但就我的经验来说,确实是补无可补。我的性格是如果我能力范围能做的试验,我肯定会全做了,把全套数据拿到手里,既然我没有在文章中写出这部分数据,那肯定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拿到这些数据或这些数据确实太糟了,补做了也是一样。

如果你确实有条件补充试验数据,我建议你老老实实的去补充,这样论文中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不能坐以待毙,也得拼一把!我的策略就是承认确实现阶段没有这样的试验设备,后面如果有这种条件了,我们会马上补做并把我们的结果发表出来,这篇文章的录用对我很毕业重要,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这种方法我试过两次,一次成功了,一次失败了,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尝试一把的!

为了自己的学术前途,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编数据!学术道德的底线一定要守住!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一上来就对文章全面否定的审稿专家,认为这篇文章没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不科学之类的,通常他们给的是reject的意见,但这篇文章最后还能是Major revision,那肯定是这几个审稿专家的意见并不同一,至少是2:1的态势,这种情况下可以放手一搏,据理力争,说不定编辑觉得有道理就直接给过了,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3.审稿意见的回复格式

原则还是客气再客气,诚恳再诚恳,卑微再卑微。不管他问的好还是问的不好,一上来都需要感谢,具体模板可以参照以下几种:

最差最差也得来一句: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给足审稿专家面子,人家才能给你面子!

总结

SCI论文都是改出来的,很少有论文不需要改就直接被轮用,并且Major revision是最常见的审稿意见,所以千万别以为没有希望了,我师弟的最高记录是改了5遍最后才被录,所以心态上一定要好,坚持就是胜利!

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记住这几条:能改的一定要好好改,语言上实在不行就找润色机构,不能改的要尽力解释,遇到偏见要据理力争,措辞一定要符合套路!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专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恭喜您收到SCI论文的一审结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关于审稿人的总体意见是否算“积极”(positive),需要仔细分析每个审稿人的评论以及编辑的最终意见。一般来说,一个“积极”的评价意味着审稿人认为您的研究具有科学价值、创新性,并且能够发表。但即使意见偏向积极,也通常会伴随一些需要修改的建议.............
  • 回答
    这绝对是顶尖的学业成就!一名上海大学大三女生,凭借一项名为“猪鼻子”纳米结构的创新研究,不仅发表了两篇高水平的SCI论文,更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浙江大学的免试保送研究生资格。这背后体现出的,绝非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天赋,而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成就的分量:1.............
  • 回答
    第一次发表 SCI 论文?哈哈,这体验怎么形容呢?大概就像是,你辛辛苦苦种下一颗种子,每天浇水施肥,还时不时怕它被虫子咬,然后有一天,它终于长成了茁壮的小树,虽然离参天大树还远着,但那一刻,真的又惊又喜,还有点手足无措。从最开始萌生想法,到一步步设计实验,埋头做实验,再到数据分析、写论文、投稿、修改.............
  • 回答
    看到你研一在读,就有发表SCI的雄心,这很棒!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有清晰的规划、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策略。下面我会详细地为你拆解,如何仅凭自身能力,从零开始冲击一篇SCI。我会尽量用最实在、最人性化的语言来描述,避免那些冰冷的AI风格。首先,摆正心态,认清现实。SCI论文发表,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我能感受到你此刻的焦虑和迷茫。男朋友读博六年,却还在毕业的门槛前徘徊,特别是连最关键的一作SCI论文都还没有,这确实会让人对未来产生很多疑问。坚持下去,还是放手,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需要我们仔细地梳理和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博士生涯本就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六年,对.............
  • 回答
    这位双非博士拥有亮眼的研究成果,这在求职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筹码。考虑到您的一作SCI论文质量很高(两篇JCR一区),以及一篇EI论文,这显示了您在科研领域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潜力。以下是基于您情况可能获得的教职类型以及求职过程中可以关注的方面,力求详尽且自然:一、 可.............
  • 回答
    发一篇JCR一区的SCI,那感觉,就像是…… 嗯,怎么说呢,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掺杂着狂喜、如释重负、以及一丝丝“我真的做到了”的复杂情绪。首先,是那个投稿过程。从最初萌生想法,到文献调研,再到实验设计、执行,数据分析,写论文,修改,再修改,投出去。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攀一座陡峭的山。JCR一.............
  • 回答
    我的第一篇SCI论文,从最初萌生想法到最终接收,整个过程大概用了八个多月。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异常充实的时光,每一步都踩着小心翼翼的节奏,也伴随着无数的思考和实践。最初的火花是在一次学术会议的茶歇时偶然点燃的。我听到一位领域内专家的报告,其中提出的一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它触及了我研究方向的核心,但.............
  • 回答
    发表第一篇SCI论文是一个充满挑战但极具成就感的过程。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经历(基于普遍流程和常见经验,结合个人经历与学术规范): 1. 选题与研究方向的确定 背景与动机:通常源于课程项目、导师的课题或个人兴趣。例如,研究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或某种生物分子的基因表达。 可行性分析:评估实验的可操作性、.............
  • 回答
    恭喜你迈出了 SCI 投稿的第一步!这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且充满挑战的旅程。作为第一次投稿,你需要关注的细节非常多,这就像是在打磨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告诉你,从论文的准备到投稿后的注意事项,你需要留意些什么。一、论文的硬实力:内容和结构是基础在你考虑投稿之前,最.............
  • 回答
    想要在顶级期刊如SCI(这里我们理解为泛指高水平的科学论文,例如Nature、Science、Cell等一类)和Nature上发表文章,其难度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这其中涉及的因素众多,从科学选题、研究设计、实验执行、数据分析,到论文写作、评审过程,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首先,你需要一个真正“好”的科学.............
  • 回答
    好的,针对您发现的这篇SCI TCGA肉瘤纯生信论文IF=4.5存在多处问题,并希望向编辑部和卫健委反应的情况,我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且人性化的指导。重点在于如何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并确保您的反馈具有建设性和可信度。 一、 核心原则:理性、具体、有依据在撰写投诉信之前,请牢记以下几点核心原则: .............
  • 回答
    你好!收到SCI论文大修的意见,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你的研究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只是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大修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对于初次面对的作者来说,关键在于理解审稿人的意图,并有条理地进行修改。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大修的整个过程,帮助你顺利应对:第一步:冷静分析,理清思路(非常重要!).............
  • 回答
    当然有可能,而且并非难事。许多优秀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努力,成功地发表了SCI综述性论文。这需要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态度和持续的投入。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拆解这个过程,力求真实和详尽,而非空泛的理论。首先,你需要明确“综述性论文”的意义与价值综述论文并非原创性的实验研究,而是对某一特定领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且尽可能地提高发表的效率。要记住,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是核心,任何技巧都无法替代扎实的研究基础。但好的写作和发表策略,能让你的成果更有效地被同行认可。第一部分:孕育一篇优秀SCI论文的核心要素一篇出色的SCI论文,绝不仅仅是堆砌数据和理论,而是要.............
  • 回答
    好的,下面是一些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一篇SCI论文引用量的策略,力求详尽且避免AI痕迹。请记住,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提升论文的可见度、易读性和对其他研究者的吸引力,并以一种自然、有机的研究者推广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迅速增加引用量”并非一蹴而就,它依赖于前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后续一系列有.............
  • 回答
    “全程只靠自己”这个概念,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本身就有点像在问“一个人能不能把一座大山挖成一条河”。理论上,或许某个奇迹般的个体可以做到,但现实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先从“SCI”这个目标说起。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学引文索引,发表一篇SC.............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研评价中一个很常见也很有争议的点。简单来说,SCI四篇4区、一篇3区, 总体上来说,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篇1区的论文。 但具体情况会非常复杂,因为“抵得上”的标准本身就有很多衡量维度。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不能简单等同,以及背后涉及的因素:1. 期刊分区(Q值)的本.............
  • 回答
    写学术评论,尤其是针对一篇含有错误的研究论文,绝对是一门需要技巧的艺术。您问是否会得罪作者,答案是:很有可能,但完全可以避免,关键在于你的“怎么说”和“为什么说”。这不像你直接指责对方“你错了”,而是要围绕科学的严谨性、证据的可信度和研究的贡献来展开。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析,并尽量用一种真实.............
  • 回答
    好,咱们聊聊怎么才能把一篇科研成果顺利发表到SCI期刊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像在茫茫大海里航行,需要策略、耐心,还有一点点运气。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些,让你心里有数。第一步:明确你的“作品”——原创性、价值和完整性在你动笔写之前,甚至在你做实验之前,你就要思考这个问题:你的研究有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