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富汗缅甸两国到底承不承认清朝的宗主权?

回答
关于阿富汗和缅甸是否“承认”清朝的宗主权,这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问题,因为“承认”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和历史时期会有所差异,而且实际情况远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

先说阿富汗:

总体来说,阿富汗在绝大多数时期,并未对清朝的宗主权有过实质性的、明确的、持续性的承认。

地理与历史背景: 阿富汗地处中亚高原,地形复杂,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和政权的交汇地带。其历史上的主要影响力和政治中心往往不在东方,而是更倾向于波斯、印度北部以及中亚的各个帝国(如突厥、蒙古、帖木儿王朝等)。
清朝的认知与接触: 清朝疆域在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确实扩张到了今日新疆地区,并与中亚的各国建立了联系。清朝官方将这些国家(包括阿富汗的前身——杜兰尼王朝等)纳入其“朝贡体系”的认知框架下。朝贡体系是东亚传统的一种外交模式,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外交,而是基于“华夷之辨”和等级秩序。
朝贡的实际意义:
象征性: 阿富汗有时会派遣使团向清朝进贡,这在清朝看来就是一种“臣服”的体现,是对其“天朝上国”地位的认可。这种进贡更多是出于经济利益(如清朝的回赐)、外交展示,或者是为了方便其商人在中国境内进行贸易。
非强制性: 与周边一些被清朝直接统治或军事力量能有效辐射到的地区不同,清朝对阿富汗的实际控制力几乎为零。清朝的军队从未深入阿富汗腹地,也没有在那里设立过行政机构。阿富汗的政治独立性和内部治理,完全由其本土的王朝或部落首领决定。
有限的互动: 历史记载中,阿富汗(或其前身)向清朝朝贡的记录相对零散,且并非是持续不断的。例如,在18世纪,一些中亚政权曾有朝贡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接受了清朝的宗主权,更多的是一种出于战略考量或经济利益的互动。
帝国间的博弈: 18世纪到19世纪,阿富汗地区也处于俄国、英国等新兴殖民势力的影响范围之内。阿富汗的统治者更倾向于在这些势力之间周旋,以维护自身独立,而不是去主动寻求一个遥远的、政治和军事上都无法提供实质性帮助的清朝的“宗主权”。

因此,可以说清朝单方面地将阿富汗纳入了其朝贡体系的视野,但阿富汗方面并没有将此视为一种必须遵守的、具有约束力的宗主关系。 其朝贡行为更多是一种外交策略或贸易便利,而非政治上的臣服。

再说缅甸:

缅甸的情况与阿富汗有所不同,缅甸在历史上对清朝的宗主权有过更为明显和相对持续的“承认”,但这种承认同样是复杂且有其局限性的。

历史渊源:
早期关系: 缅甸与中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唐朝时期,南诏国就与缅甸北部有联系。
元朝与明朝: 元朝曾两次攻打缅甸,但未能成功征服。明朝时期,缅甸的一些王国也曾与明朝有过朝贡关系。
清朝的继承: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部分外交体系,并将继续与缅甸建立联系。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
“进贡”与“册封”: 缅甸(主要是缅甸北部,即今日的缅甸联邦掸邦等地区,而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统一王朝如雍笈牙王朝等,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复杂)的统治者,特别是木邦、孟连等掸族土司,与清朝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朝贡关系。他们会定期向清朝进贡,清朝则会“册封”其统治者,给予名义上的认可,并赐予印信、服饰等,这在清朝看来便是承认了其“藩属”地位。
边境冲突与调解: 清朝的边界政策旨在维护稳定,对于缅甸的内乱或与邻国的冲突,有时也会进行干预或充当调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宗主国”的地位。例如,清朝曾多次介入缅甸(特别是其北部地区)与其邻国(包括中国境内的土司)的领土争端。
军事威慑: 清朝在平定大小金川后,其军事力量确实对缅甸边境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虽然清朝军队没有深入缅甸腹地,但其在边境的军事存在和调动,使得缅甸统治者在处理与清朝的关系时会更为谨慎。
18世纪末的“缅甸问题”:
军事行动: 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征缅战争”,试图制服不听话的缅甸(当时是贡榜王朝)。尽管这两次战争最终以清军的失败告终,但其本身就是清朝试图以武力来维系和强调其宗主权的行动。
战后处理: 尽管清军战败,但贡榜王朝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并认识到清朝的军事实力并非可以轻视。战后,缅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了与清朝的朝贡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更多是出于战略上的需要,而非完全的政治认同。缅甸统治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也会顾忌清朝的反应。
19世纪以来的变化:
英缅战争与清朝衰落: 随着19世纪英国在缅甸的殖民扩张,英缅战争爆发。缅甸逐渐被英国吞并。与此同时,清朝自身也日益衰弱,无力再干预缅甸的命运。
边界条约: 在英缅战争之后,英国与清朝签订了关于缅甸边界的条约,这些条约在事实上承认了英国对缅甸的统治,也就从国际法的角度否定了清朝的宗主权。

总结来说:

阿富汗: 几乎没有真正承认过清朝的宗主权。与清朝的联系更多是零星的朝贡行为,出于经济或外交利益,而非政治上的从属。
缅甸: 在清朝的鼎盛时期,特别是18世纪,缅甸(尤其是北部地区)存在着相对较明显的朝贡关系,可以被视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清朝的宗主权,尽管这种承认带有很强的战略和利益考量,并且清朝的实际控制力仅限于边境。19世纪以来,随着英国的殖民和清朝的衰落,这种宗主权关系彻底瓦解。

理解这种“承认”的关键在于区分“名义上的朝贡”与“实质上的主权臣服”。清朝的宗主权体系,尤其是在离其政治、军事中心较远的地区,更多是基于一种东亚世界的政治想象和外交惯例,而这些实践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宗主国所宣称的“宗主国”自身的实力以及被“宗主”国家的实际利益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富汗不承认,缅甸表面不承认,实际上半承认。晚清以降,中国对阿富汗和缅甸均主张宗主权,但对阿富汗的宗主权没有得到西方认可,而对缅甸的宗主权则得到英国的认可,并在英国吞并缅甸后也得到部分补偿。

先说阿富汗。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进军巴达克山,阿富汗(爱乌罕)听闻清朝强大,于是派遣使臣赴北京,清朝不承认对等外交,强迫使臣跪拜叩头,因此跟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一样发生了“礼仪之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爱乌罕汗爱哈默特沙在清廷平定西域之后,首次遣使密尔哈等来朝,进贡刀、骏马。这是清代爱乌罕仅有的一次遣使清廷。清廷对爱乌罕此次遣使非常重视,“爱乌罕系一大部落,其使人初次经行内地,天朝百技,俱所未睹。所有经过各省会,理宜预备筵宴,陈设戏具。以示富丽严肃”;“使臣回时,理宜派出大臣护送,并降旨加恩”。但爱乌罕使者到京觐见时虽跪呈奏章,但不肯叩头,坚持以本地礼仪朝觐。军机大臣指责其无礼行为,强调大皇帝乃天下一统之君,不但爱乌罕需要行叩头礼,凡俄罗斯、西洋人以及从前准噶尔人等来朝,无不行以叩拜之礼。君即如天,爱乌罕难道不拜天吗?经过反复晓示,使者方转行叩拜之礼,但终究勉强。在乾隆帝御制诗中,乾隆帝提到使者“长跪百鍊双手擎”。(何新华《清代朝贡文书研究》)

原本正式册封藩属国,尤其是首次册封,应该派使臣赴其国宣诏,然而由于阿富汗的“称臣”明显有水分,乾隆表示:“至于爱乌罕,原欲遣使,今观其使臣等举止,足见爱乌罕并非明理之部落……纵览爱乌罕所遣使臣等举止,便知爱哈默特沙并非安分守己之辈。久而久之,恐巴达克山人等,或与安集延等处之人,伺机纠集骚扰我回疆地方,俱未可定。”此后两国再无官方来往。甚至作为清朝真属国的巴达克山与阿富汗发生战争,巴达克山向清朝求救,时任乌什参赞大臣永贵建议发兵或遣使告诫阿富汗,乾隆都下令不得插手阿富汗与巴达克山之争端。

阿富汗与清朝的官方“朝贡”仅止一次,而且发生了礼仪之争、半强迫下跪,显然不能视作真正的属国。但清朝官方主张阿富汗是属国,晚清民国以来都主张有过对阿富汗的宗主权,类似的出版地图不少


缅甸的情况又不大一样。清缅战争后,中缅之间建立宗藩关系,册封缅甸国王、并规定“十年一贡”。但对于册封场景的具体记载,中缅史料有出入。军机处档案的记载是:“(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八)船过九钮城,国王率领子弟及大小头目在江岸伏地叩迎。职等与之相见,即将皇上种种施恩逾格令通事备细传述。该国王即连连朝上叩头,喜形于色。据称,蒙大皇帝如此加恩,实为非分。已于蛮得列新城坐摆处,预备行礼受封。该国王随导众先行,职等亦即前进,于初十日行抵蛮得列。职等恭捧敕谕御赐登岸,夷人观者如堵,俱各罗拜道旁欢呼踊跃。该国王孟陨导引至城内坐摆处,率领子弟、头目俯伏阶下。职等即令通事高声宣读敕谕诗章,该国王跪听之下,手舞足蹈,即三跪九叩行礼谢恩”。

然而缅甸史书的记载则是双方是对等外交,缅甸国王并没有跪拜叩头行礼受封,使臣是来送礼的,甚至还送来了三个公主,号称是乾隆的孙女,名字是Takunyin,Eikunyin,Thankunyin,很容易猜出中文应该是“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

事件不可能全是编造的。中方史料记载缅甸国王孟云跪拜舞蹈等,可能是缅甸派人扮演国王代为行礼。而对于三个号称乾隆孙女的中国公主,当时就受到了广泛质疑:

据暹罗王家编年史,公元1793年,暹罗攻打缅甸南部土瓦失利后,暹罗官员将中国皇帝送三位公主一事当做笑话,并警告缅甸最好不要说出这样的故事,以免被邻国嘲笑——暹罗使者和缅甸使者在北京见面时发现公主的故事不真实;公元1797年,缅甸南部马达班县令在写给暹罗大臣的一封语带威胁的信中夸耀在南赡部洲独一无二的阿瓦国王拥有中国皇帝的三位女儿,是中国皇帝的朋友;公元1802年,缅甸官员致暹罗官员的信中批评暹罗,因为中国皇帝曾送三位女儿和礼物给缅甸国王修好,暹罗则没有。

英国使节伯尼中校则揭开了三个公主的真实身份:“这三位中国夫人看起来是三姐妹……这些中国夫人被称作公主,我有一封信的副本,这封信是用缅文以她们的名义写给中国皇帝的,信中她们称他为祖父,并且热切地希望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但她们却是在马龙土生土长的,这是云南的一个小镇,她们的脚的大小也正常。毫无疑问,她们出生下层,这整个都是云南总督强加给好色的阿瓦国王的,以投其所好。而对国王来说,这也并非是唯一的一次。因为也有人把一些女人当作锡兰国王和贝纳勒斯国王的女儿送给他。”

哈威《缅甸史》指出,缅王可能是有意曲解、自欺自骗,“云南总督以民女充公主,实不可能,此系大逆不道之事,闻于朝廷,头颅不保。孟云贪婪成性,自欺自骗,必系误解译官之意而将错就错”。类似的,缅甸史料还记载,嘉庆皇帝也进献礼物,又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子,“来自中国的孟定的新娘被沿河护送,一路上在不同的要塞受到鸣炮礼;到了敏贡,国王陛下所在地,就不再鸣炮了。”对应的缅文字面翻译是“中国乌底王进献的孟定公主”。英属印度总督使节潘尔的个人文献里提到,三姐妹,“所谓中国皇帝的孙女”,是一位“纪大老爷”的女儿。而“纪大老爷”是谁,不得而知,或许就是马龙州的土著首领或头目。(参《缅甸历史论集:兼评琉璃宫史》)

总结就是,清朝认为对缅甸有宗主权,而缅甸则认为是对等外交,缅甸还找了边境土司女儿冒充中国公主自欺欺人,当时就被泰国和英属印度揭穿并作为笑谈。而缅甸对中国,实际上基本履行了藩属礼仪和朝贡义务,只不过缅甸内部没有公开承认而已。缅甸与清朝的这种关系,有点类似日本与隋唐,可参照:

后来英缅战争,缅甸亡国,当时中英已建交,清朝认为缅甸是中国属国,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国承认清朝对缅甸有宗主权,因此在攻灭缅甸后,对清朝做了一定让步,甚至连“十年一贡”都继续延续,1886年《中英缅甸条约》,其条款就有“因缅甸每届十年,向有派员呈进方物成例,英国允由缅甸最大之臣,每届十年,派员循例举行,其所派之人,应选缅甸人”的规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阿富汗和缅甸是否“承认”清朝的宗主权,这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问题,因为“承认”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和历史时期会有所差异,而且实际情况远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先说阿富汗:总体来说,阿富汗在绝大多数时期,并未对清朝的宗主权有过实质性的、明确的、持续性的承认。 地理与历史背景: 阿富汗地.............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战略(20012021)是一场复杂的国际政治与军事行动,其成败交织着反恐、地缘政治、国际联盟、国内治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战略目标、执行过程、关键转折、国际影响和长期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略目标与初衷1. 反恐与安全目标 直接目标:推翻塔利班政权,摧毁恐怖组织(.............
  • 回答
    阿富汗内政部长提出“权力的和平交接”这一表态,是在塔利班于2021年8月重新接管阿富汗政权后,国际社会和阿富汗国内政治局势复杂交织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表态涉及阿富汗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国际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及阿富汗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含义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背景与含义分析.............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在2021年8月攻占喀布尔后,逐步巩固了对全国的控制,并于近年来多次尝试通过建立“过渡政府”或“临时政府”来增强其合法性。尽管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未正式承认其政权,但塔利班的新政府架构及其政策方向仍值得关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新政府的基本架构与核心成员1. 领导层结构 .............
  • 回答
    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并非偶然,其复杂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社会结构使其成为任何外来力量都难以长期控制的地区。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深层原因,以下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视角:帝国的反复失败阿富汗在历史上多次被外力试图征服,但均以失败告终,形成了“帝国坟场”的宿命:1..............
  • 回答
    阿富汗前国防部长比斯米拉·汗·穆罕马迪(Bismillah Khan Mohammadi)声称从塔利班手中夺回三个地区的消息,如果属实,无疑会对阿富汗的当地局势产生多方面且复杂的影响。要详细分析这些影响,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维度:1. 军事和战略层面: 对塔利班军事势头的影响: 如果前国防部长能.............
  • 回答
    阿富汗的现状极其复杂,理解这一切需要从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是阿富汗当前局势的详细解读,包括了人们逃离的原因和逃离者的身份:阿富汗局势的根源与演变:阿富汗的动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长期的外部干预与内部冲突: 苏联入侵(19.............
  • 回答
    阿富汗之所以被称为“帝国坟场”,是因为历史上多个强大的帝国试图征服它,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大英帝国、苏联,以及最近的美国。即使是这些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远超阿富汗的国家,也未能实现其统治目标。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多个层面.............
  • 回答
    阿富汗的局势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尤其是阿富汗尼汇率一周暴跌 30% 和联合国关于粮食短缺的报告,更是将国内的困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描述,希望能让你对当地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1. 经济崩溃与民生危机: 汇率暴跌的直接影响: 阿富汗尼汇率的大幅下跌意味着进口商品的价格飙升。阿富汗是一.............
  • 回答
    阿富汗首都市中心降下国旗,通常意味着该地的政权发生更迭,或者国家主权处于危险之中。具体到阿富汗,这通常与塔利班夺取首都喀布尔的权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权更迭有关。降下国旗的象征意义和具体事件:在阿富汗的语境下,首都市中心(喀布尔)降下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旗,并可能升起塔利班的旗帜,具有以下多重含义: .............
  • 回答
    阿富汗前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Amrullah Saleh)在塔利班于2021年8月全面控制阿富汗后,在潘杰希尔省自封为“临时总统”,并誓言永不向塔利班屈服,这一举动无疑为本已动荡的阿富汗局势增添了新的变量和复杂性。要理解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在合法性层面,萨利赫的举.............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推进速度,仅用六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国九个省会城市,并向首都喀布尔逼近。这一局势的急转直下,不仅让世界震惊,也让此前宣布撤军的美国总统拜登再次成为焦点。拜登坚称其撤兵的决定“不后悔”,认为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正确选择。然而,阿富汗的现实情况却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的发展.............
  • 回答
    阿富汗八个孩子在失去父母后全部饿死的悲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地严峻现实的一个缩影。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致这种极端困境的根源,这背后牵扯着长期的政治动荡、经济崩溃、自然灾害以及国际援助的复杂交织。首先,政治的长期不稳定和政权更迭是根本的动因。 阿富汗几十年来饱受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在2021年8月26日发生的爆炸事件。请注意,以下信息是基于当时广泛报道和公开的资料,力求真实和详尽。事件发生及伤亡情况:2021年8月26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哈米德·卡尔扎伊国际机场(Hamid Karzai International Airport).............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的迅速胜利是否意味着他们是阿富汗人民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阿富汗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政治现实以及塔利班掌权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并非简单的“人民选择”,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虽然塔利班在2021年迅速控制阿富汗引起了广泛关.............
  • 回答
    阿富汗副总统麾下部队在与塔利班的战斗中夺回一省首府,这对阿富汗当前的局势而言是一个重要且具有多重影响的事件。要详细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军事层面的影响: 士气提振和战略优势: 对政府军和支持他们的部队来说,夺回一个省首府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士气提振。这表明他们并非完全处于劣势,.............
  • 回答
    关于“阿富汗女性人口占比48.3%,塔利班治下将没有女性的位置,为什么塔利班仍然可以快速拿下全阿富汗?”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塔利班治下将没有女性的位置”这个单一论点来解释其快速拿下全国的过程。事实上,塔利班能够迅速控制阿富汗,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女性地位.............
  • 回答
    阿富汗女导演在街头疾呼逃离塔利班,而路人反问“为什么要跑?”,这一场景极具象征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反映了阿富汗当前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心理状态。一、 女导演的疾呼:绝望与求生本能的体现1. 对塔利班统治下生存状态的认知: 女导演作为一名女性,并且是艺术工作者,她对塔利班政权下女性权利的压制和.............
  • 回答
    在谈论阿富汗普通民众是否支持塔利班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与其说“支持”,不如说在很多情况下,更多的是一种“接受”、“无奈”或是“别无选择”下的共存。 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阿富汗的社会结构、历史背景以及普通民众的真实处境中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阿.............
  • 回答
    阿富汗总统加尼的弟弟瓦希德·加尼(Wahid Ghani)宣誓效忠塔利班这一事件,绝非一个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向我们揭示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动向和对阿富汗局势产生的复杂影响。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释放的信号:信任崩塌与权力真空的倒计时首先,加尼总统的弟弟公开倒戈,最直接的信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