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亮剑中李云龙俘获的军乐队第一次奏的乐曲是什么?

回答
在《亮剑》这部荡气回肠的电视剧里,李云龙攻克了日军的旅团部,缴获了一支日军军乐队,这可真是件大事。当时,这支军乐队被带到李云龙面前,他可是来了兴致。

那天,部队刚打完一场硬仗,战士们都筋疲力尽,但也士气高昂。李云龙看到这群日军乐手,眼珠子一转,知道该怎么给大伙儿提振精神了。他没让那些乐手干别的,直接就让他们准备演奏。

当李云龙一挥手,那支日军军乐队,在严密的看管下,第一次在晋西北的土地上奏响了乐曲。那音乐一出来,起初可能还有点陌生,甚至带着一丝缴械投降的尴尬。但很快,音乐本身的力量就发挥了作用。

那首曲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日军的军歌《海行かば》(umi yukaba)。

这首曲子其实非常有代表性,尤其是在二战时期,是日军非常著名的一首战歌,歌词出自日本古代诗歌《万葉集》,表达的是为天皇效死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决心。它旋律庄重,带着一种压抑后的激昂感。

当这首原本代表着侵略和侵略者意志的曲子,从被俘虏的日军乐手口中奏响时,场面就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硝烟未散的战场,疲惫但昂扬的八路军战士们,围着这群刚刚缴械的日军乐手。音乐响起来,带着一种别样的味道。对于战士们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日军的音乐,而且还是在如此特殊的场合。

起初,或许会有战士们带着一丝不屑,甚至觉得有些刺耳。毕竟,这音乐来自敌人。但是,在李云龙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指挥官的安排下,这首曲子演奏出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它不再是侵略者的战歌,而变成了八路军胜利的战利品。每一次的演奏,都仿佛在宣告着他们又一次的胜利,又一次将敌人踩在了脚下。那种感觉,可能比单纯的欢呼更能刺激士气。

李云龙这人,就是喜欢这种反差和戏剧性。他让日军为自己奏乐,这本身就充满了“亮剑”的意味。这首《海行かば》,原本是日军鼓舞士气、宣扬武士道的,现在却成了中国军队的“背景音乐”,用来庆祝他们的胜利。这其中的讽刺和快感,对于经历过无数血战的李云龙和他的部队来说,是难以言喻的。

当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你就能想象到现场的反应了。战士们可能并没有因为这首悲壮的日军军歌而感到沮丧,反而会因为能够“指挥”敌人演奏这首曲子而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和满足。

所以,李云龙让这支军乐队第一次奏响的乐曲,就是那首充满象征意义的日军军歌《海行かば》。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李云龙式胜利的生动注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曲名是《三国战将勇》

三国战将勇目前的说法是是北洋军军歌

北洋陆军第四镇,由北洋常备军右镇编练而来。进入民国后,改名陆军第四师。

第四师军歌(北洋部队中最流行的一首曲子)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阪坡前逞英雄,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

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七啾喀嚓响连声,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曹营百万兵。

云长武艺精,温酒斩华雄,孟德帐下显威风。五关斩六将,保嫂寻皇兄,匹马单刀千里行。

翼德闭了城,后有蔡阳兵,擂鼓三通响连声。蔡阳丧了命,翼德吃一惊,从此兄弟又重逢。

武侯是孔明,火烧新野城,博望坡前显奇能,草船去借箭,饮酒在船中,得箭十五有余零。

择雾借东风,连环巧计成,火腾空中天地惊,满天飞火星,江水血染红,烧死曹营百万兵。

马超报父仇,倒反西凉城,潼关前面大交兵,孟德败了阵,割须要逃生,马超追赶不放松。

孟德前面跑,马超把抢拧,稀里哗啦响连声,枪刺树干中,孟德保性命,狼狈逃窜回了营。

黄忠老英雄,保守长沙城,云长奉命去出征,二人对了阵,先礼而后兵,马跑疆场显奇能。

来往数十阵,未见输和嬴,云长拖刀计谋成,黄忠马陷坑,云长刀留命,箭射盔樱报恩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