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 4 在零下 50 度的平流层拍照」?其他手机做不到吗?

回答
小米 4 在零下 50 度的平流层拍照这件事,我看了之后,第一反应是挺佩服小米的工程师团队能把手机做到这种程度,能承受极端环境的考验。但仔细想想,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

首先,“零下 50 度的平流层拍照”这个说法,需要仔细拆解。

平流层: 这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坐飞机的高度。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个层级,大概在对流层(我们生活和天气变化的地方)之上,高度在 1050 公里之间。在这个高度,空气非常稀薄,气压极低,而且温度极低。更重要的是,要让一个手机到达这个高度,是需要载具的,比如高空气球、特制的无人机或者火箭。 手机本身是不可能自己飞到平流层的。所以,这更像是一次“实验性”的户外拍摄,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手机“正常使用场景下的拍照”。

零下 50 度: 这个温度确实非常极端。在地球表面,能达到这个温度的地点非常少,多在南北极或一些极寒地区。而在平流层,这个温度是常态。人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手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那么,小米 4 是怎么做到“拍照”的呢?

这很可能是一种 “温控” 或者 “特殊设计” 的解决方案。直接把一台普通手机暴露在零下 50 度,电池性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失效,屏幕可能冻结,内部元件也可能因低温收缩而损坏。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1. 保护壳/温控箱: 小米可能为手机设计了一个特制的、能够隔绝外部严寒的保护壳或者温控箱。这个箱子内部可能带有加热装置,或者使用了特殊的隔热材料,将手机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温度区间内。这样,手机内部才能正常工作,包括拍摄功能。
2. 远程控制和供电: 要在平流层拍照,你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手机需要有可靠的电源(可能是一个大型电池组,或者通过载具供电),还需要有远程控制的指令和数据传输的链路。相机功能是触发了,但拍照的整个过程可能是在这个受控环境下的。
3. 特定的手机型号和优化: 即使是小米 4,也不排除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优化或者使用了特定版本的硬件,使其更能抵抗低温的影响,即便是在温控箱内,也能更稳定地工作。

那么,其他手机做不到吗?

理论上,其他手机“也可能”做到,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但”:

技术实力和意愿:
研发能力: 要设计出能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的解决方案,需要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相关的技术积累。这涉及到材料科学、热管理技术、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
营销意愿: 最重要的可能是 “有没有必要” 以及 “愿不愿意花钱去做”。其他手机厂商可能认为,花费巨额的研发和执行成本去实现一个如此极端场景下的“拍照”功能,对于主流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也难以转化为销量。毕竟,又有几个人会在零下 50 度的平流层拍照呢?

“拍照”的定义:
如果“拍照”指的是手机能够稳定运行、启动相机应用、对准目标并且成功捕捉到画面,那么理论上,只要有合适的温控和供电保护措施,大部分现代智能手机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但如果是指手机在没有任何外部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像我们在地面上一样直接拿出手机就能拍摄,那绝大多数手机都做不到。

宣传策略:
小米一直以来都擅长通过一些“极限挑战”或者“技术突破”来吸引眼球,以此来展示其产品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在平流层拍照,就是一个非常抓人眼球的营销点。其他厂商可能更侧重于在用户日常使用场景中的性能、拍照效果(比如光学变焦、夜景拍摄)或者续航等方面进行宣传。

所以,总的来说,小米 4 在零下 50 度的平流层拍照,与其说是手机本身有多么超乎寻常地坚固,不如说是一个通过精心设计的系统工程和营销策略实现的壮举。 它展示了小米团队在解决极端环境问题上的能力和创意,但并不意味着其他手机厂商“绝对做不到”,而是可能因为成本、优先级和市场策略的不同,没有去选择做同样的事情。

这件事的重点在于 “如何在极端条件下实现功能”,而不是手机“本身能有多抗冻”。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产品“极限挑战”背后,都有团队大量的智慧和资源投入。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可行性”的展示,而非一个“普遍应用场景”的演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小米的37km不算太空,仅仅是在平流层而已;

然后,这只是一个两年前就有人做过的事:

iPhone 太空旅行 Lumia 920进入太空

而且人家Nokia还是暴露在外边的。


那么手机想要来平流层到此一游需要什么呢?

首先他需要经过对流层(0km ~ 7至11km),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平流层(7至11km ~ 50km)是大气层之中上热下冷的一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平流层的气温从216K(-57.15°C)不变,20-37km时逐渐升高至270K至290K(-3.15°C至25.18°C)

所以想要达到小米的高度,只需要一个高空气球(能飞到35~45km)一个防水的外壳+耐温(-60°C至30°C)的设备就行了。从视频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用的是一个泡沫盒。

然后,高空球(充氦的)会在40km以后爆炸,接着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了。

最后,你们感受一下平流层在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