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哈尔滨工业大学回应「宿管感恩节送糖果」,称双方都是好心,但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回答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期因“宿管感恩节送糖果”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校方对此的官方回应也引来不少讨论。整体来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处理方式,即肯定宿管“好心”的同时,明确“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展现了一种在现实考量下,试图寻求平衡的姿态。要理解这个回应,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

首先,“宿管感恩节送糖果”事件本身以及其背后的意涵。感恩节是一个源于西方的节日,虽然在中国日益流行,但其宗教色彩是无法回避的。在高校环境中,尤其是在一个以培养国家栋梁为己任的工科强校,如何看待和处理带有宗教背景的节日活动,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这次事件,无论宿管是出于真心想表达祝福,还是受节日氛围影响,其行为都无意中触碰了校园管理中关于宗教活动管理的界限。学生们对此的反应也可能复杂多样,有些可能仅仅是接受了糖果,感受到了温暖;有些则可能意识到了其潜在的宗教意味,并可能将其解读为一种“渗透”。

其次,哈尔滨工业大学“双方都是好心”的定性。校方在回应中首先肯定了宿管人员的出发点,认为其行为是出于善意。这是一种人情化的处理方式,旨在缓和可能出现的对宿管人员的批评,也表明了学校承认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关怀。这种表述可以看作是一种“润滑剂”,避免了直接否定基层员工的善举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和群体性抵触。它承认了日常管理中的温情,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规则。

再者,“但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的底线划定。这是整个事件中,也是学校回应中最关键、最需要解读的部分。这句话明确表达了学校在宗教事务上的立场。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大学,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下,必须对校园内的宗教活动保持警惕和规范。这里的“宗教活动”可能不仅仅指正式的宗教仪式,也可能涵盖了带有明显宗教象征或宣传性质的行为。校方将宿管送糖果的行为,即使初衷是善意的,也将其归类在需要规范或禁止的“宗教活动进校园”范畴内,这显示了学校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管理上的严格要求。

为何要如此强调“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遵循:中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同时也规定了宗教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和婚姻。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更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宗教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价值观念产生不当影响。
意识形态的阵地作用:高校被视为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必须审慎对待任何可能引入异质意识形态的行为,尤其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以维护校园思想的纯洁性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维护校园秩序和公平:如果允许某种宗教活动在校园内传播,可能会引发其他宗教或无宗教信仰学生的不满或不适,甚至可能导致校园内出现宗教间的摩擦或不平等。统一的管理和界限的划定,有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和所有学生的公平待遇。
避免“圣化”或“政治化”:对于像感恩节这样原本带有宗教背景的节日,即使在中国很多场合下已经逐渐世俗化,但学校的官方立场可能需要更加审慎。一旦被过度解读或与特定宗教联系起来,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政治或社会影响。

如何看待这种平衡姿态?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回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在现实复杂性面前的“两难选择”和“中间路线”的体现。

一方面,它 体现了学校对基层员工的理解和对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视。简单粗暴地处罚宿管,或者将所有带有节日色彩的行为一概而论,都可能失之偏颇,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肯定“好心”是出于一种人本主义的考量。

另一方面,它 坚守了学校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管理上的原则底线。通过明确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学校向外界传递了其立场和管理决心,也为今后的校园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是一种“划红线”的策略,意在防患于未然。

可能的争议和讨论点:

界定模糊性:对于什么是“宗教活动”,其界限的模糊性一直是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送糖果这种行为是否能算作“宗教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学校的回应,虽然划定了底线,但对边界的解释可能不足以完全说服所有人。
“一刀切”的担忧: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将宿管的善意行为与“宗教活动”挂钩,是一种“一刀切”的简单化处理,忽视了节日文化在中国日益融合和世俗化的现实。过度敏感可能会扼杀一些原本无害的文化交流和人际互动。
教育方式的反思:也有声音会质疑,与其简单禁止,不如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

总而言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回应是一种谨慎而明确的表态。它在肯定人情味和关怀的同时,也坚守了国家对校园宗教管理的原则。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在平衡多元文化影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履行教育职责时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这既是具体事件的回应,也是对校园管理方向的一种宣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这戏码看的真是即视感爆棚,强制实行的「不许过洋节」是什么?不就是「禁止拜偶像」「禁止以物配主」的翻版么?

至于这所谓的「他是好心」就更眼熟了,如此恶劣下作的威胁,只因喊的口号是「不许过洋节」(不许拜偶像)能落一个「他是好心」,这不就是「因信称义」嘛。

大家不要误会了,哈工大官方所谓的「他是好心」从来不是说他的动机是对阿姨好,或者对同学好。

哈工大官博那意思是,他听我的,听上头的,积极落实「抵制洋节」,所以他是「好心」,好心的乖宝宝。

好心?好恶心。

反对宗教本来是为了崇尚科学理性,而不是把历史上宗教的愚昧盲从集于一身,把自己搞成一个信众最多、最狂热、最愚昧、最盲从的新宗教。

我想这位博士不懂这一点,相关领导也不懂,或者不想懂。

user avatar

工大宣传的行政楼

同学眼中的行政楼

user avatar

这则回应有两个错误。

一是:双方都是好心。

二是: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关于第一点,我只知道这位楼管阿姨是真的好心,至于那个学生,我没觉得他有啥好心。

第二点,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但是,但是感恩节跟宗教活动没关系。

user avatar

反对校方的表态,应该正面支持王同学,而不是和稀泥!

王同学在繁忙的科研过程中,还能抽出时间来关心节日的问题,这种家国情怀难能可贵,值得鼓励!另外也充分说明导师给的任务量和难度都太小,配不上王同学的才华!导师可以考虑加大难度,加重任务量!让王同学再没有任何闲暇时间管这些小事,优秀的王同学将来肯定是要干大事担大任的,现在必须先苦其心志,连其筋骨,从严对待!

王同学提出的问题很中肯!

众所周知,这些年,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方节日入侵,我国人民群众消极抵抗,将这些节日变成了吃货节,购物节,玩乐节,完全没有体会到一点这些洋节日的内涵意义

王同学适时的指出了这个问题,并表明这些是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势力试图在搞文化渗透,这对爱吃瓜的群众来说,是很重要!

王同学的觉悟高度,令作为资深群众的笔者叹为观止,感恩上天让华夏有这样的青年才俊,这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user avatar

我觉得真的需要警惕意识形态斗争泛化导致的“撕裂”。特别是在改革时期。

我和朋友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个想法,这个事情本质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类似于学生和阿姨吵架。这种理解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说到底就是管理的阿姨干了学生不满的事情。

但是一般只是不满的事情是不会说向学校举报的。

借助拥有巨大权力的平台的“举报”利器,再结合哈工大的回复,就明白了。且不论这个回复是不是和稀泥……至少它传达了这样一种意思:中国人过外国人的节日确实是不好的,至少在哈工大是不被提倡的。

说不该过外国人的节日当然有很多理由,也有一些人根本不过所谓“洋节”,国家也不会为“洋节”放假。然而哈工大真的不过洋节吗?毫无疑问,过去哈工大是不抵制的。现在它如果要抵制,那就应该出一份说明,直接告诉大家抵制的理由,呼吁它的学生不过洋节。

哈工大干了吗?没有。

直到这个感恩节事件出现,哈工大才说出这种回复。学生暗自揣度了个上级精神,然后哈工大就反向响应了!?

那我就要猜了:很明显,在哈工大的立场上,至少目前看来,他们做不到对这起突发事件里的学生持批评态度。

没错,做不到。

所以才说学生是出于善意,轻飘飘一句话想把事情带过去,可惜舆情更差。

因为如果说这个学生干的不对,从校方立场上看可就麻烦了。哈工大学校内还有多少激进抵制洋节的学生?沉默的过着洋节的学生是不会闹事的。激进者可不一样。今天可以向学校举报宿管,明天就可以举报学校领导部门,用赞同者的话说:“斗争”。

那为什么官方可以容许这种“斗争”呢?

因为这种事情其实一点都不敏感(至少比起学生在自习室猝死这种悲剧,或者是升学造假之类),偏偏它占据了意识形态的高点,可以挥舞大旗。抵制美国,反对外国文化入侵,宣扬本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安很多象征性的帽子,或者,至少说一句:哈工大被美国制裁,代表官方的宿舍管理者为什么要过美国的节日?

事实上,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对外来的文化产品严加审查,防止入侵和不利影响。

只是如果这种激进对抗逐渐全民扩大化,那就很尴尬了。

激进者其实总是人群中的一小撮人,在大部分时期是没有什么大影响的。但是在巨大变革的年代,影响将会非常大。因为会有动作,有声音,互联网会进一步夸大这种动作,这种声音。如果某种声音利用了所谓的意识形态的高点,就会有巨大作用。而目前来看,至少从这则官方回复看,我们居然没什么办法,只能和稀泥。

这二者在变革时代将会撕扯中间人群,如果对立明显,社会将会割裂。美国就是一个例子。我就问一个问题:在哈工大发了这则回复后,无数的哈工大学子之后的圣诞节是过还是不过?至少各院校学生会的活动是不是得取消?最糟糕的发展(大概率不会有)当然就是每个学生必须站队表态:我过圣诞节,或者不过圣诞节。

哈工大抵制,那其他学校要不要抵制呢?其他学校的学生能不能举报校方(任何学生干部团体,任何学校组织,甚至可扩大到任何社团或者班级)的“洋节”活动呢?再进一步,学校可以抵制,那国企呢?事业单位呢?再进一步,为什么私企可以过洋节?美国对中国恶意如此明显,为什么不全民抵制?对任何过洋节的组织都可以举报?

到这个程度,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你都需要站队。你不是甲,就是B,不是支持,就是反对,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左,就是右。

好在我们应该不会变成那样。因为但凡真正的敏感话题,都不会被广泛讨论。

但是这就导致,所有的争议都被堆到了广泛的文化领域。

文化之斗争,是一切之开始,亦然会是一切之终结。

user avatar

宿管阿姨:啊,大家每天好辛苦的样子,还有学生每周帮忙搞卫生...

看朋友圈说马上就到感恩节了,要不要给学生搞一个感恩回馈呢?

emmmm那买些巧克力送出去,顺便发个朋友圈纪念一下好了

留言学生:什么时候了,还搞这些形式主义

难道不知道感恩节是宗教节日?这样搞很好吗?

我怀疑别有用心,肯定是为了宣传宗教,先警告一个,到时候要是不处理就举报

学校:啊这,我的宿管和我的学生搞起来了,我该帮哪一边呢?

宿管吧,肯定是无心的,人家也不会特意去查感恩节来历啊,况且开了这次先例,以后情人 节圣诞节父母亲节到底过不过呢...

啊这,查了一下历史记录,咱官博好像还发过这些洋节的帖...怎么办,唉我好难...

user avatar

知道这事儿为啥群情这么激烈吗?

有些人觉得这不过就是个屁大点儿事,何必这么激动要对王同学口诛笔伐。

何必?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身边是不是会突然冒出来个王同学对你开炮。


其实本次事件和彭宇案有着相似的情绪逻辑。

你可能只是想对周围人表达一下善意,想和大家互换一下笑脸。

平时生活如此艰难,压力大到说不定哪天就会猝死。这时候你送我一颗糖,我还你一句谢谢,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分享短暂的幸福轻松……一切都是那么的符合常识。

然后突然有个猴子蹦出来说“你这是在宣传宗教”,拿的还是“举报”和“意识形态”这两把AK。

你懵不懵?

你害不害怕?

你有没有觉得兔死狐悲?

生活中那么多小事,往认真了说都是可以上升到路线争端的。

恐怖游戏,神鬼小说,你和你室友偷偷分享的小刘备,基层扶贫的干部直面骂我党的村民……

想象一下:

身为打工人的你,和你朋友喝酒打屁时说了个荤段子,然后他以公共场合传播淫秽色情的罪名通知了保安;

身为大学生的你,送了个淘宝上买的手机符纸贴给即将考试的同学,祝他好运,然后他以传播封建迷信的罪名威胁你把手给爷缩回去,还要举报那家淘宝店;

身为医生的你,给你感冒的办公室朋友送了两袋板蓝根,回头人家以非法行医的罪名嚷嚷着要举报你……

而上述这些事件,无一例外,没有人愿意、或者说能够为你名堂响亮地主持公道。

什么算大事?什么算小事?

在所谓的“制高点”面前,个人的善良与温柔卑微得不堪一击。

而我们每一个人,恰恰在大多时候,都并不站在制高点。

你永远不知道你对别人的某一个善意,会不会表述有所不妥;

你也永远不知道面对的那群人中,是不是隐藏着一个王同学。

太上纲上线?何必口诛笔伐?

对不起,在明晃晃的“威胁”面前,道德和理性不起作用


这种事情在心理上,和彭宇案一样,都是在损耗社会的信度

而在法理上,又和227一样,属于典型的“责权体量严重不匹配下的对冲”。

问题的发生是系统性的,造成的结果也是系统性,这苦果却要我们所有人去品尝。

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也好,念念有词的中庸者们也好,不满的哈工大学子也好,糟糕而无奈的公关团队也好,从小写着批判洋节作文长大的年轻人们也好……

这些我统统觉得是表象罢了。

更多的,我看到的是一群焦虑的社会人,在彼此的呲牙和低吼声中,警惕地盯视着对方……

害怕突如其来的短刀。

又总觉得不敢置信。

user avatar
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看来赵秀才和钱洋鬼子也是“好心”咯?

================

“请立刻停止活动,否则我将向有关部门举报”,这叫好心,对吧。

懂了,这就去举报哈尔滨工业大学违规使用经费违反八项规定问题,使用劣质装修材料导致在校学生猝死问题,刻意模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对抗“四个自信”问题,校长进门先迈右脚问题。

我可是好心

user avatar

这稀泥和的,还不如清华呢。

一、洋节不能过,送礼找其他时间。

别扯什么“宗教”、“好心”,搞搞清楚,感恩节是美国节日,欧洲等地都不过的美国节日,宗教你个大头鬼啊?不能上知乎上百度一下吗?感恩节是北美匪帮自己发明的节日,本来感谢的是印第安人,后来匪帮把印第安人屠杀了,这节日感恩的对象就变得虚无了,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扯什么宗教呢,这是国家文化的入侵好吗?

另外,说阿姨是“好心”就算了?哪个喊你借着洋节吃饭喝酒的不是“好心”?怎么,对方是“好心”,洋节就能过?阿姨是好心,可也是好心办坏事可以表扬她与同学搞好关系的初衷,但是时机选择上要改进。就这么简单点事情聊不明白?

二、那个威胁举报的学生,你有个狗屁的“善意”。

阿姨借感恩节送东西不合适,阿姨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也不合适吗?你读这么多年书,咋说人话不会?

首先,感谢阿姨的问候。阿姨用辛勤的工作,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此表示衷心感谢!

中央多次明确指示不过洋节,因此,我建议阿姨可以在 考试复习周 的时候择时发放巧克力,这样既没有违反规定,又可以在同学压力最大的时候送去温暖与祝福。

最后,再次感谢阿姨一直以来的辛勤工作,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这不就完事了吗?你这点事干不了?要我说也不是干不了,就是一开始就憋着踩对方,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觉悟高素质硬。

三、学校这稀泥,原来的矛盾没化解,还扯进新的事情。

某些学校,我看从来就没想过把道理讲明白,就在那往下压。你把道理讲明白了,大家都心服口服,有什么矛盾呢?就怕这种和事佬,看着两边讨好,其实根本没说到点子上。就算以上道理不便对外细说,你还把宗教这事扯进来?越搅越糊咯。

感恩节就是个美国洋节,和宗教卵关系没有,你扯宗教做什么?讲真阿姨真是个基督徒,就在圣诞节这天发东西,你能拦着吗?宗教活动好像指的是宗教信徒的集体活动,人家一个人愿意发礼品,也不传教,你咋算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