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克尔精通俄语,普京精通德语,那他俩见面闲聊说啥语?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从语言学和外交礼仪的角度来说,默克尔和普京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具体哪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他们的心情以及是否有翻译在场:

最有可能的情况:德语

历史渊源: 默克尔在东德长大,德语是她的母语,而且她对俄语虽然不算“精通”,但起码能够应对日常交流。而普京在东德担任克格勃官员期间,德语功底非常扎实,甚至可以说是流利的。
效率和便捷: 在一个相对轻松、非正式的场合,如果双方都对德语感到自信,用德语交流会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这能省去翻译的环节,让对话更加自然和流畅。他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加入一些只有懂德语的人才能理解的幽默或典故,增加交流的“人情味”。
历史背景加分: 普京在东德的经历,让他对德国文化和语言有着特殊的感情。用德语与一位德国前总理交流,对他来说可能也是一种亲切的体验。

其次可能的情况:俄语

默克尔的意愿: 虽然普京俄语更流利,但默克尔对俄语的了解程度也足够让她在某些语境下参与对话。如果默克尔想表现出对俄罗斯文化和语言的尊重,或者想给普京一种“主场”的感觉,她可能会选择用俄语来开始,或者穿插使用俄语。
展示能力: 在领导人层面,展示对对方语言的掌握程度,本身就是一种外交姿态,可以拉近距离,表达善意。默克尔或许会抓住机会,在普京面前展示她俄语的学习成果。

不太可能但并非绝对不可能的情况:英语(如果有翻译在场)

国际通用语言: 尽管他们各自都掌握对方国家的语言,但在一些正式或混合外交场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依然是被广泛使用的。
特定场合: 如果有第三方国家领导人或重要人士在场,或者整个交流的语境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国际会议背景下,英语可能会成为默认的沟通语言。即便如此,他们二人之间的私下闲聊,如果场合允许,很可能还是会回到他们更熟悉的德语或俄语。

深入分析一下,什么叫“闲聊”?

“闲聊”通常意味着一种非正式的、轻松的对话,内容可能涉及天气、个人爱好、对某些文化现象的看法,甚至是对过去一些事件的回忆。在这样的场合,语言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

1. 舒适度: 哪种语言让他们两人都感觉最自在、最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卡壳”的风险。
2. 亲密度: 使用对方的语言往往能建立更深的联系。如果他们关系不错,会倾向于用对方的语言。
3. 幽默感: 语言的细微之处往往承载着幽默。用对方的语言讲个笑话,或者用双关语,效果会更好。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在一个私人的晚宴上,只有他们两人和一位极少数随从。

如果谈到东德的经历: 普京可能会用德语回忆他在德累斯顿的日子,默克尔也可能会用德语回应,谈论她小时候的生活。这时,德语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如果默克尔想起一本俄语书或者一部俄罗斯电影: 她可能会尝试用俄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询问普京的意见。
如果他们只是简单地谈论天气或者当天的活动: 这种情况下,谁先开口,用哪种语言,很可能就取决于当时谁的状态更好,或者谁更想“主动”一些。但鉴于普京的德语水平,他用德语开始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总的来说,基于普京扎实的德语功底和默克尔至少不陌生的俄语水平,如果是在相对私密和轻松的“闲聊”场合,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德语来交流,因为它对默克尔来说是母语,对普京来说也是非常熟练的第二语言,是两者之间最自然的沟通桥梁。当然,不排除为了表达尊重或拉近关系,其中一方会适当地切换到对方的母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也是历届美国总统非常感兴趣的事,所以美国国安局利用与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借助在丹麦的互联网设施,监听默克尔。

他们发现默普通话中,默发起的,自然而然用俄语;普发起的,自然而然用德语。俩人非常有礼貌,互相尊敬。

说欧盟与美国问题时说德语,说德俄联合的时候说俄语。寒暄的时候俄德夹杂,这时使用的德累斯顿方言与圣彼得堡俚语很难破解,NSA一直认为有玄机,他们说正事儿净是废话,说废话的时候又听不懂,搞毛啊?

user avatar

普京精通德语?

他在东德常驻期间,去见东德线人时经常要带上一名翻译,因为他的德语无法独立的与那些东德线人正常交流。

有意思的是,他在前苏联驻东德德累斯顿领事馆的公开身份竟然是德语翻译。

估计他只能应对一些日常的德语对话。

当时他想要策反和招募一些东德无线通信方面的工程师,于是他见了一些这类人,但每次都要带上一名翻译,可见他对于复杂的或者技术性强的德语是无法应付的:

至于普京和默克尔会谈说什么语,德方和俄方会各出一名翻译或者其中一方出一名翻译。普京说俄语,翻译译成德语说给默克尔听。默克尔用德语回复,由翻译译成俄语说给普京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从语言学和外交礼仪的角度来说,默克尔和普京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具体哪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他们的心情以及是否有翻译在场:最有可能的情况:德语 历史渊源: 默克尔在东德长大,德语是她的母语,而且她对俄语虽然不算“精通”,但起码能够应对日常交流。而普京在东德担.............
  • 回答
    李世默先生是一位非常复杂且具有多重身份的公众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和争议。要详细评价他,我们需要从他的不同身份和行为出发,并分析其影响。核心身份与主要论述:李世默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 四月网专栏作家/观察者网创始人之一: 这是他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起点。通过这两个平台,他发表了大.............
  • 回答
    默克尔等欧盟领导人对推特永久关停特朗普账号持“有问题的”看法,这是一个涉及言论自由、平台责任、民主规范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欧盟领导人的担忧与立场: 对言论自由的担忧: 欧盟将言论自由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和民主的基石。尽管特朗普的言论引发.............
  • 回答
    好的,让我来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当时德国的情况,以及默克尔宣布“硬性封锁”的背景。尽量用更自然、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德国,2020年末:寒风与疫情的双重考验,默克尔按下“紧急停止键”2020年的最后几个月,对于德国来说,就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拉锯战。圣诞节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完全渗透,一股阴霾却悄然笼罩.............
  • 回答
    告别默克尔时代,新总理朔尔茨掌舵,德国未来何去何从?2021年底,德国政坛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在默克尔执政长达16年的时代落下帷幕后,社民党(SPD)领导人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正式宣誓就任德国新总理。这位经验丰富、风格沉稳的政治家,即将带领德国这艘欧洲巨舰驶向何方,成为全球瞩目的焦.............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近二十载的总理,她的一个鲜明个人标签便是她对足球的深厚热爱。每逢大赛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德国队征战欧洲杯或世界杯的赛场上,媒体上总会出现她现身看台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她这位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总能抽空出现在绿茵场边?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安格.............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二十载、稳坐总理宝座十六年的女性,终于在2021年底卸下了她沉甸甸的权力。她的告别,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德国乃至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评价默克尔的执政生涯,就像描绘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默克尔执政生涯的回顾:沉稳中坚.............
  • 回答
    安吉拉·默克尔总理在2015年秋季打开了德国的边境,允许了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其他国家的数十万难民和移民进入德国。此后,一些人认为这项“难民政策”直接导致了2015年11月13日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我们需要仔细审视。首先,要明确一点,巴黎恐怖袭击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包括一些.............
  • 回答
    如果默克尔在2022年3月4日仍然在任德国总理,她面对今日(指2022年3月4日)的俄罗斯乌克兰局势,很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延续其过去外交政策风格的、审慎且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她的行动将是基于她长期以来对俄罗斯、欧洲安全以及德国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对方向,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强.............
  • 回答
    默克尔的这番话,看似简单一句,实则蕴含了相当深远的考量,传递出的信号也绝非“拜登上来关系不会好”这么直白。更准确地说,她是在提醒大家,德美关系并非简单的“前任不行,新任就一定行”,而是有着更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潜在挑战。首先,这是对过度乐观的警示。 特朗普政府时期,德美关系确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频.............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的这番表态,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她为何如此直率地表达对美英关系的担忧,需要将时间回溯到2018年前后,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外交政策调整。首先,我们得谈谈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了对外政策的各个层面。.............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在德国政坛的执政经历可谓是德国现代政治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她能够长期担任总理,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精心运作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她的政治生涯、德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她个人特质的独特结合。一、 扎实的政治根基与稳健的执政风格默克尔并非一夜之间成为总理的。她在东德长大,.............
  • 回答
    默克尔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执政多年,以其稳健和务实的风格著称。因此,当她宣布组阁失败时,在德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这次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来看,这次组阁失败无疑是一个令人意外的挫折。德国以其高效的政治体.............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总理执政期间,德国在2015年迎来了一股巨大的难民潮,这次事件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社会和政治格局。对于默克尔应对这股浪潮的难民政策,评价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有赞誉也有批评,而且这些评价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视角。政策的出发点与核心理念:人道主义与欧洲担当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默克尔做出开放边.............
  • 回答
    这则新闻标题“普京给默克尔送花是‘侮辱’?克宫反驳:那叫有风度!”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和戏剧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解读:一、事件本身(假设的新闻事件): “送花”作为一种行为: 在国际外交场合,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表达尊重、友好或加深关系。鲜花在很多文化中是象征美好、.............
  • 回答
    默克尔含泪恳求德国人遵守隔离规定:深刻解读与德国疫情现状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三十余年的前总理,在2020年末,以一种罕见而动情的方式出现在了德国民众面前。她在一次电视讲话中,眼含热泪地恳请德国公民严格遵守新冠疫情的隔离和社交距离规定,并表达了对国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这一幕不仅触动.............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选择拒绝参加在2020年由美国主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政治背景、美德关系、默克尔本人的执政风格以及她对国际合作的理念。1. 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美国政府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
  • 回答
    如何看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德国总理默克尔关于七国集团(G7)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反映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的战略考量、现实需求以及潜在的挑战。一、 表态的背景和动机: 现实主.............
  • 回答
    默克尔的这番关于美欧关系不确定性的警告,以及她强调欧盟必须团结的呼吁,这无疑是德国乃至欧洲政治舞台上一位资深政治家对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洞察的体现。将此解读为她“嗅到”了美俄结盟的味道,这是一种可能的推测,但需要更细致地梳理她话语背后的逻辑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要理解默克尔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也非.............
  • 回答
    安吉拉·默克尔,这位在国际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在执掌德国帅印长达16年之后,终于在2021年底卸任了总理一职。这无疑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她的离开,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引发了人们对她漫长任期内政治遗产的深入审视与评价。默克尔时代的落幕:一个时代的终结默克尔的离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