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克尔正式卸任总理,如何评价其执政生涯?这将对国际政坛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二十载、稳坐总理宝座十六年的女性,终于在2021年底卸下了她沉甸甸的权力。她的告别,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德国乃至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评价默克尔的执政生涯,就像描绘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默克尔执政生涯的回顾:沉稳中坚,危机四伏

默克尔的执政生涯,可以用“沉稳”和“坚韧”来形容。她并非一位煽动性的演说家,也不是一位喜欢高调改革的政治家。相反,她的风格是内敛、务实,甚至是有些“闷”。在媒体眼中,她是一位“面无表情”的领导人,但正是这种不动声色的冷静,让她在历次危机中,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定海神针。

经济上的“德国模式”的延续与挑战: 默克尔上任时,德国经济正经历“老迈”的批评,失业率高企。她延续了前任施罗德政府的“Agenda 2010”改革,虽然在德国国内引起过不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改革为德国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其在欧洲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她成功地带领德国走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审慎的财政政策和有效的产业扶持,让德国经济迅速复苏。然而,对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以及日益激化的全球贸易摩擦,也给德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默克尔政府在这些领域的决策,也常被诟病过于保守或步调迟缓。

欧洲一体化的守护者与改革者: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默克尔执政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之一。在欧元区面临解体的边缘,默克尔坚持“危难时刻,团结一致”,但同时也强硬推行紧缩政策,这在一些南欧国家引发了巨大的民怨。她试图在维持欧元区稳定和要求成员国负责之间找到平衡,但这种平衡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在英国脱欧问题上,她也展现了坚定的立场,强调维护欧洲的完整性。她对欧洲一体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她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影响力,维系了欧洲的和平与繁荣,但与此同时,欧洲内部的分裂和民族主义的抬头,也让她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

人道主义的担当与“欢迎文化”的争议: 2015年,面对席卷欧洲的难民潮,默克尔做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Wir schaffen das”(我们能做到)。她打开了德国的大门,接纳了超过一百万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等国的难民。这一决定,无疑展现了德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默克尔个人的道德勇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也正是这一决定,在德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分裂,极右翼势力的崛起、社会融合的挑战、以及对国家安全和文化认同的担忧,都成为了默克尔政府后期面临的棘手问题。

外交上的“战略模糊”与“务实伙伴关系”: 默克尔的外交风格同样是务实而低调。她善于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与俄罗斯、中国等大国打交道时,她更倾向于“战略模糊”,通过对话和合作来缓和紧张关系。她主张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G7、G20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推动者。她与美国历届政府都有着良好的关系,但也并非盲目追随,在涉及德国国家利益时,她也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默克尔卸任对国际政坛的影响:一个时代的“变数”

默克尔的卸任,不仅仅是德国政坛的一次人事更迭,她所代表的“默克尔时代”的结束,对全球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的“稳定器”的缺位: 默克尔是欧洲最坚定的捍卫者之一,她用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在欧元区危机、英国脱欧等关键时刻,维系了欧洲的团结。她的离开,无疑让欧盟失去了一位举足轻重的“稳定器”。继任者如何填补她留下的政治空白,如何应对欧盟内部日益增长的分歧和外部的地缘政治挑战,将是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在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姿态、美国新一届政府对跨大西洋关系的重新评估、以及全球民粹主义的蔓延时,欧盟能否保持内部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德美关系的“新常态”: 尽管默克尔与特朗普政府有过不少摩擦,但她一直努力维持德美关系的稳定。随着拜登政府的上台,跨大西洋关系有所缓和,但德国与美国在贸易、气候变化、对华政策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默克尔的卸任,意味着德国将在全球舞台上扮演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角色,她对欧洲的强调,也预示着未来德国的外交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欧盟的整体利益,而非仅仅是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中德关系的“不确定性”: 默克尔政府时期,中德关系发展迅速,中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同时,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在人权、地缘政治等问题上的立场,德国国内对华政策也出现了分歧。默克尔本人虽然采取了务实的接触政策,但也并未回避对中国存在问题的批评。她的卸任,为未来中德关系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新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或者继续保持默克尔式的务实与制衡,将值得关注。

全球治理的“微妙变化”: 默克尔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她的离开,可能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微妙的影响。一方面,新一代欧洲领导人能否继承她对多边主义的承诺,将是关键。另一方面,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和影响力,是否会因领导人的更迭而发生变化,也值得观察。

女性领导力的“标杆”: 默克尔作为一位女性领导人,在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她以自己的方式打破了玻璃天花板,成为了全球无数女性的榜样。她的卸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女性领导力的“标杆”的消失。未来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否会出现更多像默克尔一样有影响力的女性领导人,将是历史的答案。

总而言之,安格拉·默克尔的执政生涯,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担当的史诗。她以其沉稳的风格,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为德国和欧洲带来了长久的稳定。她的离开,无疑是国际政治版图上的一个“巨变”,她留下的政治遗产和她所代表的政治风格,将继续被后人研究和解读,并将对未来的世界格局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而这个新时代,是否还能寻觅到“默克尔式”的沉稳与远见,将是后人需要审视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用你的偏见说什么人家不喜欢强势领导人。这事和强势与否没关系。

政治家可以类比医生。假设你不舒服,找大夫看病,第一个医生

你一看就想起来,上周他家书架上都是什么《母猪的产后护理》之类的。

一看就不专业。

再换个医生

这个……应该靠谱多了吧?

我再次强调,我不是让默克尔强势,是让她能表现出专业性,让大家信任她,而不是任由她哭鼻子都不搭理她。)


默克尔是个地位类似于勃列日涅夫的人物。

也就是在位时间长,但领导的国家没有任何进步,甚至退步了。

秉德意志十几年,所作所为依据只有一条……民调。只要民调好看,事情正确与否根本不在意。

默克尔从2005年起,紧盯民调,只要民调数据好看,可以做任何朝秦暮楚的事,把有奶就是娘发挥的淋漓尽致。

就问一个非常典型和简单的事——大家对默克尔最大印象是什么?

默克尔给大家最大的印象居然是——难民的母亲。

默克尔为相十几年,只给德国留下一个“政治正确”、“难民遍地”、“白左横行”的场面。

经济?新兴产业有吗?德国以欧盟经济领袖的身份,在新兴产业上有什么成绩?

或者说:你提一个默克尔在位的十几年,德国有啥进步?甚至说中性的改变?

——————

一个任期短暂的政治家,可以说自己威望不够,只能顺从民意去做基本的事。

然而,一个长期在位的领导人,所应该做的,是积累威望,凭借自己的威望引导和带领大家做出改革和进步。

默克尔呢?十几年下来,在群众中的威信依旧和在位一两年领导人差不多。

2016年特朗普赢得大选,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仅仅在位三四年的特朗普,口嗨了一句:“喝消毒液可解毒。”美国还真有人去喝了。

这件事很魔幻,很让人痛心。但是侧面证明了特朗普说话真的好使——虽然效果是相反的。

默克尔2005年赢得大选,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默克尔的防疫工作怎么做呢?

在位十五年的德国首相默克尔,居然用哭,对,你没听错。

默克尔在媒体面前哭着求德国人配合疫情防疫工作。

————

也就是说,默克尔十五年,没有特朗普三四年积累的威望高。

默克尔当了十五年德国首相,说话都不好使,而特朗普只做了三年美国总统,就已经说话特别好使了。

评价默克尔,切记去夸奖她能长期当选。长期当选不见得高明。因为政治家是要完成历史使命的,而不是占据高位,尸位素餐的。


什么叫领导?领导人民的才叫领导,给人民群众指明方向才叫领导。

你是职业政治家,政治的事情你比群众在行,比群众专业,所以你来做。

而不是以服从民意的理由甩锅给民众,自己只顾拿选票。

这就不是从善如流,而是傀儡塑像,是蛀虫了。

(能长期把持朝政,并不能说你做出贡献了,只能说明你弄权有术。)

——————

做一个对比:普京。

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是一个寡头资本主义的体制。普京从2000年到如今二十年,确实没给俄罗斯带来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也份额越来越少。俄罗斯也越来越像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沙特。

然而,普京接手的俄罗斯是经济崩溃,社会结构崩溃的烂摊子。他能让俄罗斯获得基本的和平,也算是做出一定贡献了。

普京的功劳是拨乱反正,把崩溃的俄罗斯拯救到可以和平发展的俄罗斯。

如果普京在2008年选择一个靠谱的人做总统,自己做总理,到2012年就退休。那么普京的历史使命就圆满完成了。

2012以后的八年时间,普京就几乎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实质的进步。


领导人的使命有两个:完成自己要做好的,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普京完成了自己要做的。选接班人用了十来年,既不能做新的历史使命也没找到能做新使命的人。

默克尔呢?历史使命不知道做了什么。接班人到找到了——合格不合格不知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二十载、稳坐总理宝座十六年的女性,终于在2021年底卸下了她沉甸甸的权力。她的告别,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德国乃至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评价默克尔的执政生涯,就像描绘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默克尔执政生涯的回顾:沉稳中坚.............
  • 回答
    告别默克尔时代,新总理朔尔茨掌舵,德国未来何去何从?2021年底,德国政坛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在默克尔执政长达16年的时代落下帷幕后,社民党(SPD)领导人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正式宣誓就任德国新总理。这位经验丰富、风格沉稳的政治家,即将带领德国这艘欧洲巨舰驶向何方,成为全球瞩目的焦.............
  • 回答
    《最后一舞》一经首播,就如同当年芝加哥公牛王朝横扫联盟一样,席卷了全球的体育迷和流行文化爱好者。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篮球的纪录片,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将我们拉回那个属于迈克尔·乔丹和公牛王朝的辉煌年代。老实说,当我点开第一集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丝期待,也有一点点“是不是又在炒冷饭”的顾虑。毕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到了学习科学的核心——理解事物的演进和适用范围。你提出的“默认相对论为正确的话,高中学的经典物理学就是有瑕疵的”这个前提是成立的,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有瑕疵”并不等于“没用”或“错误”。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为什么在高中仍然要学习“有瑕疵”的经典物理学: 1. 经典物理学是.............
  • 回答
    默克尔等欧盟领导人对推特永久关停特朗普账号持“有问题的”看法,这是一个涉及言论自由、平台责任、民主规范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欧盟领导人的担忧与立场: 对言论自由的担忧: 欧盟将言论自由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和民主的基石。尽管特朗普的言论引发.............
  • 回答
    好的,让我来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当时德国的情况,以及默克尔宣布“硬性封锁”的背景。尽量用更自然、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德国,2020年末:寒风与疫情的双重考验,默克尔按下“紧急停止键”2020年的最后几个月,对于德国来说,就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拉锯战。圣诞节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完全渗透,一股阴霾却悄然笼罩.............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从语言学和外交礼仪的角度来说,默克尔和普京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具体哪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他们的心情以及是否有翻译在场:最有可能的情况:德语 历史渊源: 默克尔在东德长大,德语是她的母语,而且她对俄语虽然不算“精通”,但起码能够应对日常交流。而普京在东德担.............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近二十载的总理,她的一个鲜明个人标签便是她对足球的深厚热爱。每逢大赛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德国队征战欧洲杯或世界杯的赛场上,媒体上总会出现她现身看台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她这位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总能抽空出现在绿茵场边?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安格.............
  • 回答
    安吉拉·默克尔总理在2015年秋季打开了德国的边境,允许了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其他国家的数十万难民和移民进入德国。此后,一些人认为这项“难民政策”直接导致了2015年11月13日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我们需要仔细审视。首先,要明确一点,巴黎恐怖袭击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包括一些.............
  • 回答
    如果默克尔在2022年3月4日仍然在任德国总理,她面对今日(指2022年3月4日)的俄罗斯乌克兰局势,很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延续其过去外交政策风格的、审慎且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她的行动将是基于她长期以来对俄罗斯、欧洲安全以及德国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对方向,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强.............
  • 回答
    默克尔的这番话,看似简单一句,实则蕴含了相当深远的考量,传递出的信号也绝非“拜登上来关系不会好”这么直白。更准确地说,她是在提醒大家,德美关系并非简单的“前任不行,新任就一定行”,而是有着更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潜在挑战。首先,这是对过度乐观的警示。 特朗普政府时期,德美关系确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频.............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的这番表态,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她为何如此直率地表达对美英关系的担忧,需要将时间回溯到2018年前后,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外交政策调整。首先,我们得谈谈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了对外政策的各个层面。.............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在德国政坛的执政经历可谓是德国现代政治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她能够长期担任总理,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精心运作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她的政治生涯、德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她个人特质的独特结合。一、 扎实的政治根基与稳健的执政风格默克尔并非一夜之间成为总理的。她在东德长大,.............
  • 回答
    默克尔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执政多年,以其稳健和务实的风格著称。因此,当她宣布组阁失败时,在德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这次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来看,这次组阁失败无疑是一个令人意外的挫折。德国以其高效的政治体.............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总理执政期间,德国在2015年迎来了一股巨大的难民潮,这次事件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社会和政治格局。对于默克尔应对这股浪潮的难民政策,评价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有赞誉也有批评,而且这些评价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视角。政策的出发点与核心理念:人道主义与欧洲担当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默克尔做出开放边.............
  • 回答
    这则新闻标题“普京给默克尔送花是‘侮辱’?克宫反驳:那叫有风度!”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和戏剧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解读:一、事件本身(假设的新闻事件): “送花”作为一种行为: 在国际外交场合,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表达尊重、友好或加深关系。鲜花在很多文化中是象征美好、.............
  • 回答
    默克尔含泪恳求德国人遵守隔离规定:深刻解读与德国疫情现状安格拉·默克尔,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三十余年的前总理,在2020年末,以一种罕见而动情的方式出现在了德国民众面前。她在一次电视讲话中,眼含热泪地恳请德国公民严格遵守新冠疫情的隔离和社交距离规定,并表达了对国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这一幕不仅触动.............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选择拒绝参加在2020年由美国主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政治背景、美德关系、默克尔本人的执政风格以及她对国际合作的理念。1. 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美国政府的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
  • 回答
    如何看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德国总理默克尔关于七国集团(G7)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反映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的战略考量、现实需求以及潜在的挑战。一、 表态的背景和动机: 现实主.............
  • 回答
    默克尔的这番关于美欧关系不确定性的警告,以及她强调欧盟必须团结的呼吁,这无疑是德国乃至欧洲政治舞台上一位资深政治家对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洞察的体现。将此解读为她“嗅到”了美俄结盟的味道,这是一种可能的推测,但需要更细致地梳理她话语背后的逻辑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要理解默克尔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也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