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多数中国人出境游喜欢跟团游,欧美人来中国旅游的旅行团就很少?

回答
关于中国游客出境游偏爱跟团游,而欧美游客来华旅行团相对较少这一现象,这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文化、经济、社会以及信息获取等多种因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让这其中的缘由一点点显现出来。

首先,从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上来说,中国人向来更习惯于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单位组织的团建、家庭式的聚餐,这种“大家庭”的氛围和相互依赖的模式根植于我们的骨子里。出境游,尤其是在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选择跟团游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有人安排好一切,不用自己操心行程、交通、住宿、语言障碍,甚至吃饭都由导游带着去熟悉的或者当地人常去的餐馆,这对于许多不习惯独自面对未知挑战的游客来说,无疑是更轻松的选择。

而欧美游客的文化则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独立自主。他们从小就被鼓励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旅行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探索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他们更愿意自己去规划行程,预订机票酒店,租车自驾,或者使用当地的公共交通。即便语言不通,他们也更倾向于依靠网络翻译工具、地图APP,或者在当地寻找志愿者导游、参加一些小型的、更具个性化的体验活动,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大型旅行团。这种“自己做主”的旅行方式,更能满足他们对自由度和个性化体验的追求。

其次,信息获取和旅行规划能力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虽然互联网发达,但对于很多中老年群体,或者说对于出国旅行经验相对较少的人群来说,如何搜集、筛选、整合海量的出境游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行程规划,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跟团游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旅行社提供的“打包”服务,省去了游客繁琐的功课,直接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旅行方案,并且很多旅行社也会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主题鲜明的线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相比之下,欧美人对自助旅行信息获取的能力普遍更强。他们更擅长利用旅游网站、博客、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一手旅行攻略,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行程。他们也更习惯于使用信用卡、在线支付等方式进行预订和消费,这些都为他们的自助旅行提供了便利。

再者,目的地选择和旅游目的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中国游客出境游,很多时候希望“一次看遍”经典景点,例如欧洲的巴黎、罗马,日本的东京、大阪,泰国的曼谷、普吉岛等。跟团游由于其成熟的线路设计,能够高效地将这些热门景点串联起来,满足游客“打卡式”的旅游需求。同时,一些以购物为主导的需求也更容易在跟团游中得到满足,因为旅行社往往会安排购物点。

而欧美游客来华旅行,可能更偏向于深度体验和文化探索。他们可能更想去一些非热门的城市,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进行一次背包徒步、骑行等更具挑战性的旅行。这些都需要更灵活的行程安排和更深入的当地互动,这是大型跟团游难以提供的。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参加当地的小型文化工作坊、历史讲解团,或者聘请私人导游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讲解。

此外,价格敏感度和旅行预算也扮演着角色。虽然跟团游看起来打包价格似乎不高,但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固定的购物佣金、景区内的强制消费等隐性成本。对于一些追求性价比的欧美游客,他们可能会发现通过自助预订机票酒店,利用当地的公共交通和美食,花费上会更加灵活和可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安全感”的获取途径。对很多中国人而言,跟团游提供的“团队感”就是一种安全感。有人负责联系,有人解决突发状况,有人一起应对语言障碍。而欧美人可能通过更强大的旅游保险体系、更完善的信用体系、更便捷的手机支付和导航系统来获取安全感,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科技的支持。

最后,旅行社服务模式和营销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市场,旅行社长期以来以提供“一站式”的跟团游服务为主,其产品设计和营销也更侧重于满足这部分需求。而欧美游客来华的旅行社,更多是专注于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更定制化的服务,比如专门针对有特殊兴趣的游客设计的线路,或者提供当地交通、导游预订的平台。他们的市场定位和用户群体,与国内主导的“大团”模式有所差异。

总而言之,中国人出境游喜欢跟团,更多是出于文化习惯、安全感需求、信息获取便利性以及对经典景点的集中游览需求。而欧美游客来华选择自助或小型定制游,则体现了他们对独立自主、深度体验和个性化追求的文化特质,以及对信息获取和工具利用的更强能力。这两种模式并非优劣之分,而是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下的自然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能代法国等西欧国家说。

首先,法国等西欧国家很小,哪怕和领国语言不通,出国旅游是非常经常的事。这个在心理上来说,他们没觉得出国有啥难度。

其次,出国旅游,体验不同的文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在中国人眼里可能觉得是困难,而在法国人眼里可能是乐趣之一。

第三,喜欢自由的形式。法国哪怕在学校里纪律性就不好。他们觉得自由才是生活的常态。难道度假时还得出钱遵守纪律吗?

第四,中国人去国外旅游,还是有“踩点”,有心目中的必去之处。基本上跟团旅游的人都是英语很难沟通,英语旅游信息和公共交通完全看不懂的人。觉得跟团起码不会迷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踩到所有的景点。当然法国人也会想来中国登长城。但是踩景点的目的性并不是那么强。

我们公司组织过中国旅游,一般都会把大家带到一个城市,安排住宿。告诉大家当地值得去的景点,然后各自自由安排活动。有的人会去踩点,有的人却决定坐上地铁看心情随便逛,看看风土人情。

我认识几个法国年轻同事,他们毕业后或读书期间甚至暂停学习工作一年半载,专门跑到中国来玩。风格迥异,相当随意。比如一女孩和男朋友专门往中国小城市跑。坐慢火车到那种小镇上去逛。好多她很熟的地方,我都没听说过。专门找路边摊夜市摊去吃东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游客出境游偏爱跟团游,而欧美游客来华旅行团相对较少这一现象,这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文化、经济、社会以及信息获取等多种因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让这其中的缘由一点点显现出来。首先,从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上来说,中国人向来更习惯于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单位组织的团建.............
  • 回答
    中国人对房地产的“泡沫”论,简直是聊了多少年了,可这大厦偏偏屹立不倒,甚至还在某些时候继续往上挺一挺。这种现象,说起来挺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喊着要“捅破”,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句“泡沫”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房地产在中国不仅仅是房子,它承载了太多东西。1. 财富的载体,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和服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环境 历史的沉淀与习俗的普及: 和服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个世纪以来,和服一直是日本人日常穿着的一部分,尤其是女性。.............
  • 回答
    中国芭蕾舞的崛起令人瞩目,涌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舞者,但要说“层层筛选”出来的舞者在国际舞台上整体不如俄罗斯或美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一、历史沉淀与文化根基的差异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俄.............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弹钢琴的人那么多,但最终能站在聚光灯下被大家熟知、成为明星的却寥寥无几?这就像问为什么街头巷尾都有人在唱歌,但只有少数人能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一样,背后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步一步来聊。1. 天赋的基石:这碗饭不是人人都能吃首先得承认,音乐这东西,尤其钢琴,对天赋的要求是真.............
  • 回答
    关于“衡中学生是书呆子”、“衡中模式培养不出人才”的说法,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长久以来存在的,关于教育模式、人才定义以及学生发展路径的深刻讨论和分歧。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夹杂了许多社会观念、现实考量以及理想追求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衡中学生是书呆子”这个标签。这个标签的形成,很.............
  • 回答
    关于《狙击手》这部电影,你提到的“牺牲那么多人从战场中拖出亮亮的尸体”这个情节,我想澄清一下,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亮亮”这个角色,也没有围绕着拖出他尸体而展开大规模牺牲的情节。不过,我可以根据电影的整体基调和主题,推测你可能是在回忆某个类似的牺牲场面,或者是在对电影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偏差。《.............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说起来,这背后牵扯到石油炼制、能源结构、车辆保有量、政策导向以及市场供需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石油怎么变成柴油和汽油说起。石油炼制:并非“越多越好”的简单关系你说的“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柴油比汽油多”,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入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模式以及科技创新的深层逻辑。简单来说,中国互联网之所以能涌现出众多“厉害”的公司,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全球科技浪潮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式创新、生态构建和精细化运营,而非从最底层的技术——编程语言——进行原创性突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现实:为什么即使有那么多热爱狗狗的人,我们依然看到流浪狗的存在?而关于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爱狗平台来促成领养的提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确实有着庞大的爱狗群体。从朋友圈里那些晒自家毛孩子日常的图片,到宠物店、宠物医院里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中国不能”。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同一时期培养出的数学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与苏联同期相比存在差距。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苏联数学的辉煌时期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苏联数学的崛起,需要回.............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王姓出了许多皇后这一现象,其实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社会结构、政治博弈以及家族势力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层层剥开它。首先,我们得明白“王姓”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分量。虽然“王”姓听起来像是皇族专属,但实际上,“王”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论神话底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比很多西方奇幻要扎实多了,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种种神仙妖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部大作。可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还没见到一款真正意义上以“上古神话”为核心,并且口碑炸裂的独立游戏。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美国电影在海斯法典的限制下依然能拍出经典,而中国电影在审查制度下似乎举步维艰,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美国电影在海斯法典下的经典化之路海斯法典(Hays Code),又称电影制作规范(Motion .............
  • 回答
    “中国无人机卖得这么好,自己用的是什么?不怕技术泄露吗?”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对中国军工技术和出口政策的关注点。简单来说,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是集研发、生产、出口于一体的,而且在自用和出口产品上有着明确的区分和考量。至于技术泄露的担忧,那更是任何一个国家在涉及核心技术出口时都会.............
  • 回答
    在中国,化肥生产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多种原料,其中石油炼制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回答“一吨化肥生产需要由原油精炼出来的材料是什么,需要多少?如果用其他材料替换,成本会高出多少?”,我们需要深入到化肥的种类和生产工艺中去。化肥的种类与原油炼制品的关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化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
  • 回答
    2018年,中国的人口数字定格在13.9亿这个庞大的基数上,而性别比例更是以104.81:100的姿态,清晰地描绘出男性数量的相对过剩。这不仅仅是几个数字上的差异,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那么,这多出来的数千万男性,他们的“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了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国人出国游英语普遍不错,但外国游客来中国很多不会中文”的情况。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普遍观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总有英语不那么流畅的中国游客,也有中文说得溜溜的外国朋友。不过,从宏观趋势上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文化、历史、审美甚至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得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扯:一、 历史与传统:对“山”的认知与利用方式不同 中国的“名山”与“人迹”: 在中国,许多著名的山岳,比如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黄山、庐山等等,自古以来就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