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穿和服的时候没有人出来说穿和服行动不便,但是中国人穿汉服就这么多人出来说行动不便呢?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1. 和服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环境

历史的沉淀与习俗的普及: 和服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个世纪以来,和服一直是日本人日常穿着的一部分,尤其是女性。这种长期的普及使得日本人对和服的穿着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相关的礼仪都非常熟悉。尽管现代社会和服的穿着频率降低,但它作为一种象征,依然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认同之中。
穿着场合的特殊性与适应性: 在现代日本,和服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婚礼、葬礼、成人式、茶道、花道、传统节日庆典等。在这些场合,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神去准备和穿着和服,并且整体的活动节奏也相对舒缓。穿着和服参与这些仪式,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体验。
改良与适应的社会接受度: 尽管传统和服确实有其局限性,但日本人已经发展出许多改良的和服,或者在穿着方式上进行了一些适应性的调整。例如,现代和服的穿着可能更加注重易穿性,或者搭配了更方便的鞋履。此外,日本人从小就可能接触到和服,并且在家庭或学校中学习如何穿着和应对。这种社会整体的认知和接受度,使得“行动不便”这个说法并没有成为阻止人们穿着和服的主要理由。
社会对“不便”的容忍度: 在日本的某些文化语境下,为了保持传统或参加特定仪式,付出一些“不便”是可被理解和接受的。这种“不便”被视为一种仪式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阻碍。

2. 汉服与中国当代的文化环境

历史断层与现代复兴: 汉服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断层。在清朝及之后,满族服饰成为主流,汉服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直到近几十年,汉服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的华人社区中兴起一股复兴浪潮。这种“复兴”意味着许多人是第一次或重新开始接触汉服,并且它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和服在日本那样根深蒂固。
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 现代中国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学习、通勤等都需要极高的效率和行动便利性。汉服的设计,尤其是其层叠的衣襟、宽大的袖袍、腰带和裙摆等,与现代化的、需要频繁移动和工作的需求存在天然的冲突。很多款式的汉服,如果完全按照传统形制穿着,确实会限制大幅度的肢体活动,例如快速行走、爬楼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汉服的复杂性与穿着门槛: 与和服相比,许多汉服的穿着过程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层层叠穿、打理、系带等。即使是基础款的汉服,也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练习才能穿得体面。这使得汉服的穿着门槛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感受到行动上的不便。
网络舆论与公众讨论的特点: 汉服复兴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在互联网上展开的。当一种文化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时,各种声音都会被放大。其中,“行动不便”很容易成为一个直观且具有争议的焦点。持反对意见的人会抓住这一点来质疑汉服复兴的实用性,而支持者则会辩护说存在改良款或可以适应。这种公众层面的讨论,使得“行动不便”的声音显得更加突出和普遍。
对“复兴”的理解与争议: 对于汉服复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应该完全遵循古制,有些人则认为应该在保留传统神韵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合现代生活。这两种观点在讨论中常常碰撞,而“行动不便”正是这种碰撞的一个直接体现。有人认为,如果一件衣服不方便穿着,那它就没有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为了传承文化,付出一点不便也是值得的。

总结一下:

和服在日本之所以被普遍接受且“行动不便”的说法不那么突出,是因为它在日本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广泛的社会接受度,并且通常是在有时间、有场合限制的情况下穿着,同时日本人自身也发展出了适应性。

而汉服在中国,由于其历史断层、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强烈对比、穿着门槛以及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导致“行动不便”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问题,也反映了在文化复兴过程中,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挑战。这并非说汉服本身就一定比和服更不方便,而是它在当代的语境下,面临着不同的社会接受度和实用性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说一,虽然我也挺烦没事在中国穿和服的人,但穿和服的人基本比较简单,她就为了好看穿一下,顶多也就逛个街旅个游的时候穿一下,拍拍照片,拍拍视频,结束。既没有传到学校,公司等等场合,硬要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着装。也没有呼吁xx复兴,号召更多人来穿。

那问题就很简单了,既然人家没有硬把它作为生活着装来看待,本来就是特殊场合,小概率穿着,那麻不麻烦就不重要了,就像你不会嫌婚纱麻烦,你也不会嫌舞狮子套了那个头套麻烦,因为本来就是只在特定场合特殊时刻,小概率短时间穿着的,那麻烦就麻烦点儿,谁让你喜欢呢?

但汉服不一样,你天天叫嚣着要xxx复兴,天天要试图将学校的校服改成汉服,将公司的工作着装中加入汉服,要别人拿你当正常的生活服装所看待,那你就别怪人家嫌弃你不方便呀。不信你别成天喊这些,保准没人拿你方便不方便说事

user avatar

因为汉服始终做不到按场合穿衣。

汉服出现的场合,总是一般人穿着便装的场合。
比如,街头,公园,商场,学校,咖啡馆,游乐场,景区……

那么路人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这群人穿成这样不会觉得行动不便吗?

上面举例的场合里,也不是没有“行动不便”的服饰。
如果是商场里的表演嘉宾,景区里的古装摄影区,是不是就没人质疑了,因为场合对了
路人默认,表演服、摄影服这些不方便是合理的。


还有,我发现,知乎的提问者越是不了解和服的,越是喜欢拿汉服跟和服比较。

和服的行动不便,在我国几乎是个嘲点,哪里没人出来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和服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环境 历史的沉淀与习俗的普及: 和服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个世纪以来,和服一直是日本人日常穿着的一部分,尤其是女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疑问。要说为什么大家对JK制服的态度和对和服的态度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说起。 JK制服: 它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JK制服是日本学校特有的服装,它代表的是学生时代的青春、活力,甚至可以说是某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认同、社会接受度、政治因素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人穿和服受到普遍接受,而中国人穿汉服有时会受到诟病或嘲笑,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日本和服: .............
  • 回答
    在探究为什么日本的和服至今仍是街头巷尾常见的景象,而中国人在尝试重拾汉服时,却常常遭遇不理解甚至嘲笑的现象之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维度:历史变迁、文化自信、社会接受度以及时代语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比较,而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身份认同以及社会变迁的复杂故事。历史的积淀与断裂:和.............
  • 回答
    在《男人们的大和》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大和号上绝大多数的舰员都身着绿色的军服,这背后其实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的一种制式服装规定,不过,事情远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首先要明白的是,大和号上的绿色军服并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鲜绿色。在日本海军的语境下,这种颜色更准确地说是深青色(紺色),或者说是接近于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传承、社会变迁以及身份认同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好好聊一聊。要理解为什么日本老太太爱穿和服,韩国老太太爱穿韩服,而中国老太太相对不常穿汉服,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当下人们的心态等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和服和韩服在日本和韩国的国民文化中,扮演着一种相对更“生活.............
  • 回答
    说起日本的穿着习惯,和服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他们不仅在特定的节日,比如新年、成人礼、七五三节等重要时刻穿着,平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茶道、花道表演,甚至是某些传统旅馆和餐厅,也都能看到人们穿着和服。这种将传统服饰融入日常生活和特殊庆典的模式,确实很值得我们思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几个核心点。为什么和服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但汉服在国内却显得格格不入?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1. 和服在日本的“合法性”与“实用性”:首先,得承认和服在日本社会中,它不仅仅是一件“古装”,它是一种“活着的传统”。 历史的连续性: 日本的和服经过了.............
  • 回答
    在日本尚未出现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和服之前,女性的穿着风格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与自然更为贴近,衣物的设计也更多地受到实用性和当时社会等级的约束。在绳文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时期,人们主要依靠天然材料来制作衣物。最常见的应该是用动物的皮毛,比如鹿皮,经过鞣制后制成的简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历史演变以及民族认同的复杂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日本忍者穿中国夜行衣,用道士结印发忍术”这种说法,以及为什么韩国被指责“抄袭”,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日本忍者穿中国的夜行衣”的由来与文化传播:首先,要澄清一个重要的点:日本的忍者服饰.............
  • 回答
    说起日本妹子冬天穿短裙这件事,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焦点。尤其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看到她们依旧是裙摆飘飘,纤细的长腿露在外面,真让人忍不住多想:她们到底冷不冷啊?其实,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的“不怕冷”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挺多文化、时尚观念和一些实际考量在里面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的冬季,特别是像东京、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不少文化、审美以及消费习惯的微妙变化。并不是说中国女生“就一定”穿日本JK不穿韩式制服,而是在当下,JK制服确实在中国年轻人当中拥有了更高的辨识度和更广泛的拥趸。你想想看,JK制服之所以在中国流行开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亚文化圈”。它的风.............
  • 回答
    提起日本武士,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他们那身英姿飒爽的装束,宽袖长袍,腰间佩刀,透着一股沉稳而又危险的气质。其实,武士的服装可不是随便穿穿就能显出那股“范儿”来的,里面门道可不少。从内到外,层层叠叠的学问武士的服装,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大概就是“直垂”(ひたれ)和“羽織”(はおり)了。 直垂:这可以说是武.............
  • 回答
    谈到日本内阁成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我们通常会想到一种非常特定且具有代表性的服装,那就是 西装(スーツ)。但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角度,远不止“就是西装”这么简单。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在日本,内阁成员在日常工作和大多数官方场合穿着的,与国际上普遍认知的一样,是现代西式正装。这包括了深色(通常.............
  • 回答
    在日本和美国,刑事警察(通常被称为便衣警察)和制服警察在警衔和职责上并没有绝对的“级别高低”之分,他们的着装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工作性质和执法需求上。着装差异的根本原因:工作性质 制服警察(Patrol Officers/ uniformed officers): 职责: 主要负责巡逻、.............
  • 回答
    日本福冈部分学校关于学生着装的规定,特别是要求学生只能穿白色内衣,且存在以成绩要挟学生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规定的背景与目的(官方或学校可能提出的理由):尽管这一规定极具争议,但学校或教育部门在制定此类规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语言结构以及国际化战略等多个层面。日本人名、品牌名在国际化时倾向于使用罗马音转写,而中国人名、品牌名则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单词,其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日本名、品牌名使用罗马音转写的逻辑: 1. 语言结构的内在性与独特性: 日语句子结.............
  • 回答
    日本人名字直译成中文之所以经常显得好看又好听,这背后涉及语言、文化以及名字本身的构词特点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汉字文化的深厚渊源与共通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日语中的汉字(Kanji)直接来源于中国,很多字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就十分优美。即使经过长期的演变,很多汉字的书写和基本含义在.............
  • 回答
    日本人是否“不在乎血统”,并将家业传给女婿,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确实存在一些家族选择女婿继承家业的情况,但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在乎血统”。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的传统观念中,“血统”和“家名”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上,男性作为家业的直接继承人,被认为是“家”的代表.............
  • 回答
    关于日本人为何如此效忠天皇,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现象。它并非源于单一的理由,而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探讨:一、 神话、宗教与天皇的“神性”起源日本民族和天皇制有着一段极其古老的神话起源。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古典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