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暇才有消费。必须保障绝大多数受雇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这是保内需、保就业、保增长的最佳途径。近两年经济增长放缓,在确保重点方向产业升级、战略性科研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降低全社会的积累率,向群众多释放一些实惠。
以住房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上升已经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破坏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因素。一线城市宁可出现砸盘、断贷,也要降低群众尤其是新市民群体的居住成本。建议发扬人民币进上海时狙击“两白一黑”的先进经验,启动以“居住权、产权剥离”为特征,恢复住房单纯居住属性的新一轮城市房改。采取各种途径增加城市公租房供应。
2050年全国老龄人口超过5亿、赡养人口总量超过劳动人口总量已成定局。应尽快考虑如何“软着落”,跌一跤是早晚的,应做好准备别跌的太疼。保障劳动生产率提升,提高各行各业的自动化水平,把劳动者从枯燥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保证本世纪在劳动人口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全球生产中心地位不动摇。尽快完善社会保险增加照护保险险种,促进和推动居家养老与各类养老照护服务的完善。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产业界在生活服务机器人、老年人住宅与家居等领域创新。适应启动以基本医疗服务免费及象征性收费为特征的新一轮深化医改。通过完善疾病预防措施和慢性病管理的方式,延长人民的健康寿命。
通过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国产业布局调整,实现沿海与内陆、东中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地域均衡发展。避免出现单体规模过大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应组团式发展,缩短市民日常生活的交通距离。继续推动城市群、城市带建设,建成一批充满活力与青年人创业发展机会,宜居的中小城市和功能性园区城市,人口以三十万到五十万为宜。结合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布局下县,在县城和较大的镇通过产业布局,实现农村劳动力“市民化”。
我希望可以增加法定假期。
理由如下:
公共假期对消费的促进有目共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多给一些假期,让大家去消费呢?
恢复五一黄金周(+2天),春节假期延长(放在年前,+2天)。4天而已,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
我从投资的角度,对两会做一下前瞻。
一、日程安排
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3月4日开幕,3月10日闭幕,会议时间为6天半。
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将在3月5日开幕。按照惯例,人大的闭幕时间应该是3月11日。
人大会议需要重点关注内容:1. 政府工作报告。2. 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3.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4. 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重点是第1、2两条。
二、宏观指标
1. 对经济增速
去年由于疫情,没有设定GDP的增速,今年预计会设定目标,且在6%以上,原因如下:首先,去年是历次两会唯一一次没有设定经济增速目标,背景大家也都清楚,主要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年,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为设定目标提供了可能性。我们虽然一直在强调要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减少对增长速度的关注,但是不代表不关注,现阶段,经济的增长仍然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实,为什么要设定在6%以上?由于去年的低基数,今年GDP保持在8%~9%应该问题不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经济增速的最新预测也是8.2%,但是不宜设定过高,一是保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今年的高增主要是因为基数的原因。二是参考历史情况,2019年地方两会的GDP在7%左右,当年的设定目标就是6%以上,而今年地方两会已经完毕,GDP目标也是7%,所以今年设定6%也非常合理。第三,设定一个比较保守的目标,可以为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
那么,设定到6%,会对资本市场有大的影响吗?答案是不会。首先,目前资本市场对6%的目标设定有充足的预期,其实,设定到6%,实际也可以大幅超过6%,以2007年为例,当年的GDP增速高达14.2%,但是目标设定也只有8%。所以市场不会按照这一目标值进行交易,这是今年的特殊性。
2. 货币政策
关于货币政策,整体上应该还是坚持之前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在不急转弯的背景下,不太可能会进行加息,因为一方面加息的动力不足,目前国内的通胀预期是温和通胀,不足以触发加息,而去年以来人民币快速升值,加息会给出口再来压力。
所以后续政策利率会保持稳定,市场利率在货币边际收紧前期、经济还处于上行时,会持续上行,目前已经处于这一过程中,随后经济回落,市场利率下行,整体围绕政策利率宽幅波动。
对于社融增速,我之前进行过测算,今年的增速应该会在11.5%左右,比去年下行约2个百分点。
3. 财政政策
2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两会应该也会延续这一措辞。
关于赤字率,2019年是2.8%,而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设定为3.6%,年终全口径的宏观杠杆率上行到了270%。
今年要稳杠杆,所以今年的财政支出比去年肯定是要小的。具体数值方面,财政赤字率可能回落到3.1%左右,新增专项债3.7万亿。
4. 失业率
去年由于疫情,政府将失业率设定为6%,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数据,随着经济的复苏,以及支持就业的政策发力,到12月份,调查失业率已经下行到了5.2%,所以,今年的失业率目标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预计设定为5.5%,如果小于这一值,可以认为是超预期的利好,因为设定了这一目标,对政府来说就是强约束性条件,一旦失业率接近,政策层面将会采取积极措施。
三、政府今年主要工作内容(投资主线)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地方两会的内容进行探索。
1. 碳中和
关于碳中和,这个是很多省两会确定的重点工作内容,资本市场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碳中和相关概念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过讨论,可以按照这三条主线来进行分析 :1. 使用替代能源减少碳排放。2.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减少碳排放。3. 通过环保和循环再生来减少碳排放。
这其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关注,要进行取舍。
比如,前期已经有过充分预期,经过一轮大涨的板块,可能参与的价值不高,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
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估值仍然比较合理,能共同覆盖其他概念的板块。比如,钢铁,这是典型的周期股,目前估值相对合理,周期股处于盈利回升期,且由于钢铁是碳排放大户,后续有两个方向对钢铁龙头股有利,一是新产能扩张会受限,相当于进行供给侧改革,另外是提高对钢铁冶炼技术的要求,单位钢产量所消耗的能量、产生的碳排放要更少,这无疑对拥有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产生利好,这也是近两天钢铁板块的上行逻辑。
其它相关的板块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的比较详细一些,大家可以回看。
2. 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我们分开来讲。
关于消费,很多省都提出要在三个层次上面发力,一是传统的线下消费,以大件可选消费为主,比如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二是新型消费,主要以网络直播带货为主,相关网红概念可能会受到追捧。三是扩大公共消费和乡镇消费,主要以养老、医疗等为主。
对于投资,也可以分为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由于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有众多的基建项目上马开工,主要还是涉及到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
新基建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其中5G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今年至少有14个省份提及5G基站建设,另外工业互联网的投资也被重点提及。
3. 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升级
科技创新一直是每年两会重点提及的内容,今年应该也不会例外,尤其是在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应的投资标的仍然是以芯片为主。
4. 国企改革
目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去年10月份下发了《国企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两会上有望对相关问题进行细化。
能心安理得的拒绝加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