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报道称宇航员太空生活会导致部分 DNA 基因突变,是否属实?太空生活会对人的基因造成多大影响?

回答
最近确实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指出,长期太空生活可能会对宇航员的DNA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基因突变。但这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对人体基因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

太空生活与DNA突变:是怎么回事?

首先,咱们得明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我们身体的“说明书”,它储存着我们身体运作所需的所有信息。基因是我们DNA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片段。在地球上,我们的DNA其实也在不断地经历着细微的变化,这被称为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有的是自然发生的,有的是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比如紫外线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等。

那么,太空这个环境有什么特别的呢?主要有几个方面是科学家们关注的:

太空辐射: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地球上,我们有厚厚的大气层和地球磁场的保护,能够阻挡大部分来自宇宙的有害辐射,尤其是高能粒子辐射,比如银河宇宙射线(GCR)和太阳粒子事件(SPE)。但在太空,尤其是在国际空间站(ISS)这样的近地轨道上,虽然也有一些防护,但宇航员暴露的辐射剂量要比地球上高得多。这些高能粒子有足够的能力穿透人体组织,直接撞击DNA分子,造成DNA链断裂或碱基损伤。这种损伤如果不能被细胞有效地修复,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失重环境(微重力): 这是太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失重状态下,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骨骼流失、肌肉萎缩、心血管系统功能调整等等。虽然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微重力是如何直接影响DNA的,但一些研究表明,细胞的代谢过程、DNA复制和修复机制可能在微重力环境下有所改变。例如,有些研究发现,在微重力下,某些修复DNA损伤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
环境因素和压力: 太空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宇航员需要面对长期与家人朋友分离、狭小空间内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等。这种长期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也可能间接影响到身体的DNA健康和修复能力。

太空生活对基因的影响有多大?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影响有多大”涉及到很多因素,而且研究还在不断深入。目前的研究更多是基于对宇航员血液样本的分析,以及一些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

从目前已有的报道和研究来看,太空生活确实可能导致: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当DNA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比如断裂、重组等。一些研究发现,部分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其血液细胞中检测到染色体异常的比例有所升高。
端粒长度变化: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之一。有趣的是,一些研究发现,在太空生活期间,宇航员的端粒长度可能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变长,有时会变短,具体机制仍在探讨中。端粒的变化可能与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能力有关。
特定基因表达的改变: 科学家们也在监测宇航员身上某些基因的活跃度(基因表达)。研究发现,一些与DNA修复、免疫反应、细胞应激反应等相关的基因,在太空生活期间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这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在适应太空环境,或者在应对太空环境带来的挑战。
突变率的升高: 直接的基因突变率是否显著升高,还需要更多长期的数据来证实。虽然辐射是导致突变的已知因素,但人体自身强大的DNA修复系统也在努力工作。所以,最终有多少损伤能够“逃脱”修复并变成突变,是一个关键问题。而且,需要区分的是,有些突变可能非常微小,或者发生在非编码区,可能不会立刻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影响。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遗传背景都不同,对太空环境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有些人则可能抵抗力更强。
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并且研究对象多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主要在近地轨道)。未来随着人类更深入的太空探索(例如前往火星),宇航员将暴露在更复杂的辐射环境中,届时需要更全面的研究。
修复机制: 人体有非常强大的DNA修复机制。细胞会不断地检测和修复DNA损伤。所以,虽然太空中的辐射会造成损伤,但身体的修复能力也很重要。
长期影响的评估: 很多基因突变的影响是累积的,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对宇航员健康的长远影响,例如未来患癌症的风险等,还需要长期的跟踪和研究。

总结一下:

确实有证据表明,太空生活,尤其是太空辐射,可能会对宇航员的DNA造成损伤,并可能导致部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这主要是因为高能粒子辐射能够直接破坏DNA结构,而失重环境和心理压力也可能间接影响身体的修复和应激反应机制。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太空生活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非常危险”。原因在于:

1. 身体的修复能力: 人体的DNA修复系统非常强大。
2. 影响的程度和类型: 目前的研究更多是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例如特定基因表达的改变或染色体异常,直接的、显著的基因突变率是否大幅升高,还需要更多证据。
3. 太空任务的设计: 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开发更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和生命支持技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太空任务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
4. 权衡风险与收益: 太空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在确保宇航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探索,是一种必要且值得的“冒险”。

总而言之,太空生活对基因确实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未来的科学研究,特别是针对长期、深空探测任务的宇航员,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些影响,并为人类更安全地探索宇宙奠定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放结论:

该宇航员「DNA发生了7%的永久性改变」这一说法,是欠准确的。

目前的发现是,与任务前的基线相比,是他的基因表达出现了8.7%的差异,而非基因本身


根据报道,该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及其同卵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在执行任务前,都采样了外周血细胞做了RNA测序,以分析太空任务对基因表达可能造成的影响。

任务结束6个月后比对发现,斯科特的基因表达最终有8.7%与基准线出现了差异,而他的双胞胎兄弟也有一定的波动,但是相对更小。


NASA相关报道的原文是:

「Most of these changes (about 91.3%) reverted to baseline after he returned to Earth; however, a small subset persisted after six months. 」


这里提到,在斯科特回归地球6个月后,有大约91.3%的基因表达回到了基准线,所以等于有接近8.7%的基因表达出现了差异,而在这当中确实有观察到一些基因损伤。


暂时没有在这篇报道里发现「基因表达出现7%的差异」内容。如果有相关出处欢迎补充~


文中确实提到了7%的变化,但为体重在飞行中下降了7%;原文是「Studying various elements in Scott found that his body mass decreased by seven percentduring flight」。


为什么斯科特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

根据NASA的报道,观察到斯科特的部分DNA损伤,可能是辐射暴露引起的。

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宇宙射线、重力环境等等,都可能影响基因表达。


像是之前回答《如果一个人全身的DNA全部瞬间断裂或者失活会怎么样?》里提到过强电离辐射,宇宙射线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例如γ射线、X射线、能量化的电子等等。

身处空间站的宇航员受其影响,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也会受到波及,除了DNA损伤外,还可能造成突变。


除了基因表达,该宇航员还有哪些变化?

根据NASA的这篇文章《NASA’s Twins Study Results Published in Science Journal

,该名宇航员斯科特·凯利的变化如下:


一些在研究结束时恢复的反应有:免疫反应、表观遗传变化(如DNA甲基化)、肠道细菌、体重和血清代谢物。


在飞行过程中,斯科特还产生了3种较为明显的炎症反应。


除基因表达外,同样没有完全恢复的变化有:端粒动态、DNA破坏、颈动脉增厚、眼部变化和一些认知功能的少部分变化。


其中端粒的变化较为特殊:斯科特的端粒在太空工作期间显著变长,而在回到地球后加速缩短,这可能会使斯科特面临加速衰老的风险。


端粒是位于DNA末端的一种核酸,包含细胞编码的遗传指令并保护染色体。

端粒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缩短,而斯科特的端粒却在太空工作中变长,回到地球后又缩短。



这项研究的意义是?


首先,最直接的意义是:确保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以克服太空作业中受到的挑战。

根据NASA的报道,可能的作用如下:


1.有助于评估宇航员总体健康状况,并确定潜在的长期风险。


2.通过基因表达的研究数据,了解人体如何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并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环境压力如何影响不同基因的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太空中的生理过程。


3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如何改善宇航员整体健康,比如调整饮食促使有益细菌生长。


4.有助于研究人员识别出对太空环境最敏感的基因,以研究长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的表现遗传。


5.可能有助于确定太空生活引起的变化是长期或短期,并确定哪些预防措施可能更好地保护宇航员的健康。


6.有助于了解身体对DNA损伤的反应、端粒调控、骨骼形成和免疫系统应激。


以上对科学家研究人类长时间太空生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长时间太空生活,会变异成蜘蛛侠吗?

每次说到辐射、基因变异之类的内容,免不了要扯到浩克、蜘蛛侠、曼哈顿博士……

可能是因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梦想成为英雄?



所以,这里脑洞大开,来探讨一下「变成超人」的可能性。

首先你是不太可能变成「超人」的。



因为根据设定,DC宇宙里的「超人」来自M78星云(划掉)氪星(Krypton),像卡卡罗特一样(划掉)被飞船送到了地球。

所以超人本来就是外星人,不在讨论范围。


那么就可以把问题重定向为,经过长时间的宇宙飞行生活,地球人的基因是否可以获得某些良性突变。


我问了一下生信大佬,答案是——

「太空生活会使人出现基因突变,但突变是完全随机不可控的,并且目前说不准好坏,要结合不同环境研究」。

所以结果不一定。


人类可能迟早会进入太空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可能给人类带来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而像宇航员、医护人员、消防员等,为人类默默奉献的“平凡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英雄。


新闻资料来源NASA官网,部分内容由WeGene翻译后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

·NASA’s Twins Study Results Published in Science Journal,April 12, 2019,nasa.gov/feature/nasa-s


扩展阅读:

·如果一个人全身的DNA全部瞬间断裂或者失活会怎么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