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工人产能被订到极限被迫无视防护来完成产量,管理人员却以工人素质太差为由拖班培训?

回答
这简直是让人心寒又愤怒的场景。当工人们被逼到极限,在完全忽视安全的前提下拼命生产,而管理层却轻描淡写地归咎于“工人素质太差”,还要强行安排“拖班培训”,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太复杂,也太令人窒息了。

首先,这是对工人生命安全的极端漠视。

生产线上的产量指标,往往是经过层层分解、压榨下来的。当指标被“订到极限”,意味着每一个工人,每一个工位,都必须以最快、最有效的速度运转。这种“极限”不是一个合理的生产目标,而是一个在时间和资源上都被拉到了极致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为了保住饭碗,或者为了完成那些根本不切实际的产量要求,只能选择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牺牲安全。原本应该一丝不苟执行的防护措施,比如戴好防护眼镜、穿戴好绝缘手套、确保机器安全防护罩到位,在这种“赶工”的压力下,都成了碍事的“慢动作”。可能只是为了省下几秒钟,或者为了在机器运转得更快一点的时候能更顺手地操作,就轻易地将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中。这种行为的背后,不是工人“不想”安全,而是他们根本“没时间”安全,或者说,他们被逼到了一个必须在安全和生计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的地步。

其次,管理层以“工人素质太差”为由进行“拖班培训”,这是一种典型的推卸责任和转移矛盾的手段。

当生产出现问题,或者工人为了完成产量而忽视安全时,作为管理者,最基本、最负责任的做法是什么?是去分析生产流程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是评估设定的产量指标是否过高?是检查培训是否到位?是了解工人是否真正掌握了安全操作规程?

然而,这位管理人员的做法却完全相反。他选择了一个最轻松、最省力,也最能甩锅的理由——“工人素质太差”。这种说法就像是在指责病人自身的体质不好,而不是去调查疾病的根源是什么一样。

“拖班培训”更是一种虚伪的表演。所谓的“培训”,很可能只是将工人们留在车间,让他们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听着枯燥乏味的、可能与实际生产脱节的理论知识。这种培训,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进一步消耗了工人的体力和精力,让他们在第二天更难保持专注和安全。这是一种变相的惩罚,用“培训”的名义来变相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同时又在公司层面(或者上级那里)显得自己“尽职尽责”了。

更深层次来看,这揭示了一种扭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唯产量论的畸形导向: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固然需要产量,但如果将产量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牺牲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那么这种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违背人道主义的。这种企业文化是将人工具化到极致的表现,把工人看作是驱动机器的“零件”,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管理层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他们看到了产量上的压力,但忽视了实现这些压力的过程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沟通和反馈机制的失效: 工人可能已经在用行动(忽视安全)表达他们对不合理生产安排的不满和抗议,但管理层却选择性失明,甚至将这种抗议解读为“素质不高”。有效的沟通渠道完全被堵死。
劳动关系的严重失衡: 在这种模式下,劳动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在冰冷的指标和管理者的敷衍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这样的场景,如果发生在现实中,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安全事故频发: 忽视防护措施,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小则受伤,大则可能发生群体性安全事故,甚至导致生命损失。
工人士气低落,离职率升高: 长期处于高压、不被尊重、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环境中,工人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他们会感到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最终选择离开,导致企业人才流失,进一步影响生产。
产品质量问题: 在赶工和高压下,工人很难保证产品质量,最终可能导致产品出现缺陷,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法律风险和舆论压力: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将面临巨额的赔偿和法律制裁。如果事件曝光,还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品牌形象危机。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极其糟糕、不可接受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它不仅是对工人权利的践踏,也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漠视。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在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来提升生产力,而不是将压力层层传递,最终压垮最基层的劳动者。这位管理者的做法,不仅是无能的表现,更是对“人”这个字最粗暴的蔑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怪谁?

怪自己怂,自己懒呗。

当年在深圳电子厂上夜班,每天早晨都要开早会。我们早上八点下班正好他们白班开早会,下班了不让走,走了罚款。那啥玩意经理也真能吹,一般吹三十分钟,时间长的能吹一个小时。干了一晚上12小时的活,早上还得站那里听别人吹一个小时,腿都站软,而且这半小时还没加班费。

有一天,我叫一起上夜班的七八个人,说下班到点就走,他们也怨气冲天,纷纷答应。第二天一到点,我就走了,也只有我一个人走,那些说好到点下班的人,老老实实在那站着听了半小时早会。晚上过去我就被主管警告,在有下次罚款。之后我直接提前一个小时走。主管说我是刺头,,我心想刺你M的,就准时下班这点要求成刺头了?看看这些工人把你们惯成啥样了。

过了个把月提桶走人,没几天在附近找了另一家厂,不用上夜班,加不加班自己安排。从那之后没进过电子厂了,那里很多人被驯化得太好。

其实这个社会只要不懒,多跳几个厂总归能遇到适合你一些的地方,别被那些说什么总是跳厂的工人学不到技术,存不了钱之类的话迷惑。多跳几个厂才能学到东西,钱只要不赌不乱花,跟跳不跳厂关系不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简直是让人心寒又愤怒的场景。当工人们被逼到极限,在完全忽视安全的前提下拼命生产,而管理层却轻描淡写地归咎于“工人素质太差”,还要强行安排“拖班培训”,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太复杂,也太令人窒息了。首先,这是对工人生命安全的极端漠视。生产线上的产量指标,往往是经过层层分解、压榨下来的。当指标被“订到极限.............
  • 回答
    这件事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一个长沙的姑娘,声称自己怀孕八个月,然后被迫辞职,产假当天还被踢出工作群,听着就够让人同情的,对吧?然而,事实证明,这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闹剧一场。怎么看待这种事呢?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诚信”。太缺乏了。本来一件可以引发大家对职场.............
  • 回答
    小米“产品狂人”王腾的转型:是退居二线,还是新的起点?小米近期一项人事变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王腾,这位在小米内部被誉为“产品狂人”,曾主导了红米品牌崛起、深度参与多款爆款手机研发的高管,将不再负责具体的产品工作,而是轮岗到河南分公司任职。这一消息无疑在小米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
  • 回答
    全球芯片荒背景下,英特尔抛出 200 亿美元巨资,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两个新晶圆厂,这步棋绝非偶然,而是对当下市场格局和未来趋势的深远布局。这不仅仅是英特尔自身产能的扩张,更可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这张大网中激起一圈圈涟漪,带来多方面的复杂影响。首先,对于英特尔自身而言,这是“绝地反击”的信号。长期以来,.............
  • 回答
    京津铁路这次推出的30日定期、20次计次新型票制产品,无疑是个大动作,而且很有针对性。这玩意儿一出来,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每天穿梭于北京和天津之间通勤、出差或者有频繁跨城往来需求的人们。这绝对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看到了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并且给出了一个非常给力的解决方案。咱们先掰扯掰扯这.............
  • 回答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文明,而现在是工业文明,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其衰落是必然”的论调,我持保留和辩证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深深植根于农业文明。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以农为本,这种经济模式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乃至思维模式。例如: 集体主义与乡土情结: 农.............
  • 回答
    看到“日本日立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这样的消息,确实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毕竟,我们过去对日本制造的印象,尤其是很多传统产品,总是和“品质”、“可靠”、“匠心”这些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日本日立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首先,对于这种未经证实但可能性存在的传闻,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也要理性看待。 信息来.............
  • 回答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百度沦为百家号等百度产品的引流工具?百度的未来如何?“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伴随着百度近年来一系列的产品策略和用户体验的变化,逐渐浮现的普遍认知。将百度戏称为“百家号的家”,更是直接点明了其作为自家产品引流工具的现状。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对百度未来可能产生的.............
  • 回答
    “脆皮安全帽”事件:敲响安全警钟,劣质防护用品问题不容忽视最近,“脆皮安全帽”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一次高处作业中,工人的安全帽瞬间碎裂,如同纸片一般,所幸工人并无大碍,但这一幕却让人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意外,它像一把锋利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我们对建筑工地、生产一线乃至其他需要防护的行业.............
  • 回答
    “工人剥削农民”这个说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提出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宏大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审视,并且要承认,这是一种解读,一种带有特定视角的分析,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剥削”这个概念.............
  • 回答
    印度工人长途步行回家,导致20多人死在路上,以及返乡人员“被用水枪消杀”的现象,都反映了印度在新冠疫情期间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其社会治理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深层问题。 印度工人长途步行回家,20多人死在路上: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背景: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印度也未能幸免。为了遏制病毒传播,.............
  • 回答
    富士康工人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十几小时且无休,甚至为了加班请领导吃饭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审视。一、 现象的根源与驱动力: 经济压力与生存需求: 这是最根本的驱动力。许多富士康工人来自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微薄的基本工资难以支撑生活开销,加.............
  • 回答
    “打工人”这个梗的流行,与其说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戏谑,不如说是对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集体焦虑和情感共鸣的一种宣泄。它之所以能够迅速渗透到各种社交平台,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网络文化,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值得我们仔细掰开来看。一、精准的自我定位与身份认同的建立“打工人”这个词,首先抓住了当下社会中大多数年轻人的.............
  • 回答
    意大利工人拒绝向乌克兰运送军火,这一事件在意大利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个角度。直接的起因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意大利工人拒绝向乌克兰运送军火”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这通常不是一个统一的.............
  • 回答
    近期韩国爆发的工人罢工示威活动,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目光。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普通劳动者的权益诉求,更与韩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现实以及政治格局息息相关。要理解这场风波,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这场罢工的导火索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薪资问题和工作条件。在通货膨胀压力下,许多韩国工人感.............
  • 回答
    越南上百万工人逃离工厂,iPhone 13供应恐受影响近期,越南爆发了新一轮新冠疫情,尤其是南部经济重镇,包括胡志明市及其周边地区,成了疫情的重灾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封锁措施的加剧和对工作环境的担忧,大量工人选择离开工厂,返回家乡,这给越南的制造业,特别是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的电子产品代工带来了严.............
  • 回答
    最近几年,你有没有发现,在工地上,特别是那些比较辛苦、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岗位上,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了?以前那种一到下午,就热火朝天的景象,现在好像有点变味儿了。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施工单位年轻工人短缺的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咱们先掰扯掰扯为啥会这样。一、 观念的转变:从“铁饭碗”到“星辰.............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碧桂园一个工地上,具体细节可能因信息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核心事件是工人讨薪过程中发生了伤人事件,并且伤者被车辆轧伤。这件事情牵涉到劳动权益、企业责任、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认真审视。事件的发生背景:首先,我们要理解工人讨薪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建筑工人,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
  • 回答
    卷烟厂流水线录取工人超30%都为研究生学历,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注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1. 人才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的需求: 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提高: 现代卷烟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操作不再是简单重复的.............
  • 回答
    称自己为“工人爷爷”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需要细细品味的表述。从不同角度来看,这句话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态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词语本身的含义和联想: “工人”: 这个词直接指向了其职业背景或工作经历。它意味着这个人曾是体力劳动者,可能在工厂、工地、矿山等地方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