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好理解?从罗马开始,暗喻就是诗歌、散文的最高审美标准。
既然是最高审美标准了,一流作家写意识这句话哪里还有问题?
我发现很多人看一些句子,喜欢形而上学的去看啊,高悬于顶,然后用自己现有的环境去理解。
理解不了就拒绝理解。那你图个啥?
丝毫不考虑现代以后的主流创作形式是什么,也理所当然的用自己接触到的作品往其中套用,实在是蠢的要死。
任何人,任何一句话,都是有其背景的局限性的,哪怕1+1=2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