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回答
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Verlorene Siege)无疑是二战军事回忆录中的一部杰作,虽然这个“胜利”的定语,对于这位德意志国防军中最具天赋的指挥官之一来说,也带着一丝宿命的悲凉。评价这本书,不能简单地概括其军事价值,更需要深入理解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洪流、个人视角以及战争的复杂性。

首先,《失去的胜利》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对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深刻洞察。曼施坦因以其超凡的军事头脑,在书中详细剖析了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关键战役,尤其是他指挥的“旋风行动”——攻克马尔梅迪,以及后来在哈尔科夫的反击。他对于如何运用装甲部队、如何进行大胆的穿插迂回、如何在不利局面下扭转战局,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他的文字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建立在血与火的实践之上,那些对于兵力部署、地形利用、情报分析的描述,至今仍是军事院校研究的宝贵材料。通过他的笔触,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指挥官在生死攸关时刻的思维过程,那种对战局的敏锐判断和果断决策,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它更是一个关于战争代价和人性挣扎的记录。曼施坦因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笔下的战争并非只有战术和战略,还充满了对士兵的关怀,对牺牲的痛惜,以及对最终失败的无奈。他坦诚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那些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的士兵,那些在炮火纷飞中失去生命的年轻生命,都给这位以理性著称的指挥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对战争的复杂情感,使得《失去的胜利》超越了一般的战史记录,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悲剧史诗。

此外,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德军视角”。在盟军和苏联的视角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能够从一位高级德军指挥官的眼中观察战争,具有特殊的意义。曼施坦因试图解释德军为何会走向失败,他将原因归结于希特勒的战略失误、资源不足以及盟军的强大实力。他对于希特勒的批评,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辩护,但也揭示了纳粹体制下军事决策的种种弊端。他对于“失去的胜利”的哀叹,并非是对战争本身的热衷,而是对一个他为之奋斗的国家的命运的深切忧虑。

当然,评价《失去的胜利》也必须考虑到其局限性。作为一本回忆录,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曼施坦因在书中对自己的决策进行了辩护,对于一些失误的解释也可能有所保留。对于那些指控他犯下战争罪行的部分,他的回应也显得较为单薄。因此,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将他的叙述与其他历史资料相互印证,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二战的真相。

总而言之,《失去的胜利》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军事回忆录。它以其精湛的军事分析、深刻的人性反思以及独特的历史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二战东线画卷。它既展现了一位杰出军事指挥官的才华与无奈,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尽管带有主观性,但其所提供的军事洞察和历史记录,使其成为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东线战场的必读之作。它让我们思考,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个体的选择和命运,以及那些“失去的胜利”背后,究竟承载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无法言说的痛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是曼施坦因书中提供的德军战报,与俄罗斯官方统计《二十世纪苏联损失》的比较:

  1. 刻赤战役,德军战报:俘虏苏军17万人;俄军战报:不可恢复减员162,282人。
  2.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德军战报:俘虏苏军9万人;俄军战报:不可恢复减员156,880人(但包含了41年时候的损失)。
  3. 哈尔科夫反击,德军战报:苏军遗弃尸体约35000具,被俘9000人,缴获坦克676辆、大型火炮约648门;俄军战报:不可恢复减员45,219人,完全损失坦克322辆、火炮和迫击炮3185门,并且俄方对哈尔科夫反击战的划分仅包括了3月份以后的损失(反击实际开始于2月19日)。
  4. 库尔斯克、第聂伯河战役(1943.7-12),德军战报:苏军损失约100万人;

俄军战报:南线苏军在库尔斯克防御期间总减员143,997人,鲁缅采夫攻势期间总减员255,566人,第聂伯河如只考虑与南方集团军群作战的部队,减员约1,285,977人,总得来说,如果加起来甚至远超百万。

推测原因是曼施坦因是从一个苏军俘虏的口中得知苏军在43年夏秋冬的损失情况的,这个被俘军官说苏军在这一段时间补充了100万人,这大大超过了德军的补充数,所以曼施坦因认为同期苏军的损失应该也是那么多。但实际状况是,苏军也不是100%的补充率,这个俘虏可能不想让德军知道当面很多苏军部队也有很大缺编。


一些德军战报与后来俄罗斯官方公布出入比较大的地方:

基辅战役,德军战报:俘虏苏军66万人;俄军战报:不可恢复减员616,304人

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德军战报:俘虏苏军67.3万人;俄军战报:不可恢复减员514,338人(不光是两个包围圈,还包括之后死守莫斯科的阶段)

哈尔科夫战役(1942),德军战报:俘虏苏军23.9万人;俄军战报:不可恢复减员170,958人

火星战役,格兰茨论文(当时还没有《苏联损失》,主要根据德军战报):苏军损失50万人;俄军战报:总减员215,674人


两相对比起来,《失去的胜利》当中的战报对苏军战损的估计,不仅水分似乎要比很多其它德军的破贼文书要小,甚至非常接近苏方自己伤亡统计的结果(除了刻赤的17万俘虏略夸张之外,但也比较接近)。书中数据比较不靠谱的主要是战争迷雾下对当面苏军兵力的估计(有时过高,有时过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Verlorene Siege)无疑是二战军事回忆录中的一部杰作,虽然这个“胜利”的定语,对于这位德意志国防军中最具天赋的指挥官之一来说,也带着一丝宿命的悲凉。评价这本书,不能简单地概括其军事价值,更需要深入理解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洪流、个人视角以及战争的复杂性。首先,《失.............
  • 回答
    关于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评价,历来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他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中最具才华和影响力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其战术思想和战场执行力被许多军事史学家视为杰出。然而,他的功绩与纳粹政权下的罪行紧密相连,这使得对其的评价,在历史的审视下,必须保持一种审慎和多维度的视角。军事才能.............
  • 回答
    朱可夫和曼施坦因,两位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上声名赫赫的军事指挥官,他们的名字往往与激烈的战斗、复杂的战役以及深刻的战略思想紧密相连。评价这两位杰出的将领,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理解他们的战绩、风格以及他们在那个动荡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从士兵到元帅的钢铁.............
  • 回答
    施一公院士:一位在生命科学领域影响深远的科学家施一公院士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生命科学家之一,他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评价一位科学家,需要从他的学术成就、科研贡献、人才培养、科学传播以及其个人风格等多个维度进行。一、学术成就与科研贡献:在结构生.............
  • 回答
    施一公教授关于中国论文“垃圾文章”太多的言论,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观点、潜在影响以及存在的争议。一、 施一公的背景与言论的由来施一公是中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曾长期在美国工作,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后全职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
  • 回答
    施一公教授的这句话“不要以兴趣选专业,应该凭世界未来的需求选专业”,无疑是极具深远意义且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观点。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其合理性、局限性、潜在影响以及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它。一、这句话的合理性与深刻之处:1. 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现实考量: 施一公教授的出发点,很可能.............
  • 回答
    施一公先生卸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投入西湖大学的建设,这无疑是当下中国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件。对于这一举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进一步探讨西湖大学的发展前景。如何评价“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大学”首先,从施一公先生个人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型。他.............
  • 回答
    阿尔伯特·斯佩尔,这个名字在二战历史中,尤其是与纳粹德国建筑和战争机器的联系中,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行为动机以及他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从建筑师到战争机器的驱动者:一个惊人的转变斯佩尔的职业生涯始于一个令人瞩目的建筑师。他的设计风格.............
  • 回答
    施密特这位德国教练,在国安的执教经历,与其说是“下课”,不如说是一次“黯然离场”。回顾他执教国安的这段时间,不能说毫无建树,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难以说出“成功”二字。施密特接手国安的时候,球队正处于一个低谷。他的到来,确实给国安带来了“德国战车”式的风格:高强度的逼抢,快速的攻防转换,以及严谨的战术.............
  • 回答
    文末的 AI 痕迹已去除。 施罗德加盟凯尔特人:一次“赔本”的交易,还是精明的职业选择?丹尼斯·施罗德,这个名字在 NBA 的自由球员市场掀起了一阵涟漪,尤其是在他选择以一年 590 万美元的合同加盟波士顿凯尔特人之后。这件事之所以引人注目,关键在于他曾经拒绝了洛杉矶湖人队一份四年 8400 万美元.............
  • 回答
    施明德在台湾的评价,可以用“复杂”二字来概括,而且这种复杂性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他个人行为和言论的演变,也在不断变化。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面向来看待他。1. 民主运动先驱与历史地位:对于许多经历了台湾威权时期的人,特别是当年参与或关注民主运动的群体而言,施明德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非常重要的.............
  • 回答
    关于用户“@施瓦岑贝格大公”的评价,由于当前公开信息中并无明确对应的知名人物或公众账号(如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因此无法提供具体而详细的分析。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 可能的背景解读 历史人物的关联: “施瓦岑贝格”(Schwarzenberg)是奥地利一个历史悠.............
  • 回答
    说实话,自从“扎克·施耐德剪辑版《正义联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横空出世以来,我一直想好好聊聊这部电影。毕竟,这可是个活生生的粉丝力量战胜商业运作的活教材,而且中间的曲折故事本身就比电影本身更精彩。成片符合预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说说我的“预期”。在看到.............
  • 回答
    扎克·施耐德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终于要在2021年登陆HBO Max的消息,简直是DC粉丝圈的一场狂欢,也是电影界一次挺有意思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的胜利。回顾一下,2017年的院线版《正义联盟》上映后,口碑和票房都相当惨淡。很多观众和评论家都觉得.............
  • 回答
    扎克·施耐德关于蝙蝠侠可以杀人的观点,无疑触及了这个角色最核心的争议点之一。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角色的传统精神、施耐德的个人创作理念、以及观众的接受度。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蝙蝠侠的“不杀原则”。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它几乎构成了这个角色的道德基石。从鲍勃·凯恩和比尔·芬.............
  • 回答
    扎克·施耐德点赞一个声称《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抄袭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视频,这无疑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许多关于电影创作、版权以及粉丝文化的热烈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首先,从扎克·施耐德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站.............
  • 回答
    关于扎克·施耐德的《活死人军团》荣获第94届奥斯卡“粉丝最爱电影奖”这件事,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粉丝最爱电影奖”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传统的、由学院评委根据艺术造诣、技术革新或者社会意义来评判的奖项。它更像是一个民意调查,是观众投票选出来的。在奥斯卡历史上.............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这片子当年可是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先不着急给它打分,我们得先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导演剪辑版”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粉丝力量的一次惊天大逆转。当初院线版《正义联盟》口碑票房双扑街,粉丝们普遍认为这.............
  • 回答
    青岛地铁施工方举报自己?这个事儿一听就挺有意思的,背后肯定不简单。一般来说,施工方和建设方、监理方是合作关系,大家的目标都是把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施工方举报自己,这行为本身就有点反常,也说明事情可能比较严重,已经到了必须有人站出来“背锅”或者说是“揭露真相”的地步了。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去.............
  • 回答
    智勇双全的探索者——施皖雄的一生谈及施皖雄,许多人或许会立即联想到他与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的师生情谊。然而,这位在科学界留下深刻印记的学者,其一生远不止于此。他是一位不懈的探索者,一位充满热情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在生命与科学的交汇处,留下了自己独特篇章的智者。施皖雄的人生轨迹,宛如一条曲折但始终向上攀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