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6 年发布的特斯拉 Model 3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特斯拉 Model 3,尤其是 2016 年发布那个版本。这车一出来,那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也算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了。

定位与愿景:触及大众的电动车

在 Model 3 出现之前,特斯拉已经有了 Model S 和 Model X,这两款车无疑是科技感爆棚、性能强悍的豪华电动车,但高昂的价格也让它们注定是少数人的玩物。Model 3 的出现,就是特斯拉野心勃勃想要将电动车带入寻常百姓家的决心。它的目标人群是那些追求环保、科技,但又不像买 Model S 那样需要倾家荡产的消费者。简单来说,Model 3 想做的,就是“人人都能拥有的特斯拉”。

外观设计:简约而具有辨识度

说实话,当年的 Model 3 外观亮相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惊艳的。特斯拉的设计语言一直都挺简约的,Model 3 也延续了这一风格。

前脸: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无格栅”设计。取消了传统燃油车需要散热格栅,让整个前脸看起来非常干净、流畅,有一种未来感。这种设计后来也成了电动车的一个标志性特征。
侧面线条: 轿跑式的溜背设计,让它看起来非常动感,也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车身比例也调整得很好,不会显得臃肿。
车尾: 和 Model S 有些相似,但更紧凑一些。整体来看,Model 3 的外观算不上什么惊世骇俗的创新,但绝对是耐看、舒服的类型,而且很有自己的辨识度,停在那里你就知道这是辆特斯拉。

内饰设计:极简主义的极致

如果说外观已经够简约了,那 Model 3 的内饰绝对是把“极简”推向了极致。

“大平板”: 这绝对是内饰最核心的亮点。一块巨大的中控触摸屏集成了几乎所有的功能,包括车辆的操控、导航、娱乐、空调等等。物理按键少得可怜,甚至连传统的仪表盘都没有,所有信息都集成在这块屏幕上。刚上手的时候,确实需要适应一下,有些人觉得科技感爆棚,有些人则觉得过于依赖触摸操作不够直观。
材质与氛围: 内饰的用料以简洁为主,大量运用了钢琴烤漆、人造皮革等材质,营造出一种高级感和科技感。方向盘的设计也很特别,没有传统的转向灯拨杆,转向灯是通过方向盘上的按钮来控制的。
空间: 作为一款紧凑型轿车,Model 3 的内部空间表现还算不错,得益于电动车的平台设计,没有传统发动机占用的空间,后排腿部空间还可以。但储物空间方面,后备箱可能不像一些同级别燃油车那么规整方便。

性能与操控:电动车的优势尽显

作为特斯拉的产品,性能从来不是问题,Model 3 也不例外。

加速: 即便是入门级的后驱版本,Model 3 的加速能力也足以让大多数人惊喜,而高性能版本更是能媲美很多超跑。瞬间爆发的扭矩,让你的推背感来得非常直接和迅猛。
操控: 低重心设计(电池组放在车底)带来了非常好的操控稳定性。转向手感比较精准,虽然不像某些运动型轿车那么有路感,但整体的操控感受是灵敏而有信心的。悬挂调校也比较平衡,既能保证一定的舒适性,又不失支撑性。
续航与充电: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6 年发布的 Model 3,其续航里程在当时已经属于比较领先的水平,足以满足日常通勤和中短途旅行。配合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长途出行的便利性也大大提高。当然,和燃油车加油的便利性相比,充电还是需要一些规划。

科技配置:前沿的智能体验

特斯拉在科技配置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Model 3 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动驾驶(Autopilot): 这是 Model 3 的核心卖点之一。其 Autopilot 系统,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功能,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虽然并非完全的无人驾驶,但已经能极大地减轻驾驶疲劳。当然,这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一直是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OTA 升级: 车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软件更新,不断优化功能、修复 Bug,甚至增加新的功能。这就像给手机升级系统一样,让车辆能够“越活越新”。
App 控制: 通过手机 App,你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的空调、锁车、解锁、查找车辆位置等等,非常方便。

争议与挑战:初出茅庐的阵痛

不过,任何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在初期都会伴随着争议和挑战,Model 3 也不例外。

产能爬坡的困难: 为了满足全球巨大的订单需求,特斯拉在 Model 3 的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所谓的“生产地狱”就是那个时期的真实写照。早期的交付延迟、质量控制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困扰。
内饰的极简主义争议: 如前所述,极简的内饰设计虽然有科技感,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牺牲了部分实用性和便利性,特别是触摸屏操作在某些情况下不如实体按键来得直接和安全。
软件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软件的车辆,特斯拉的软件更新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新的 Bug 或者某些功能的不可用。

总结一下:

2016 年发布的特斯拉 Model 3,它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次宣言,一次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它以一种更亲民的价格,将特斯拉的品牌理念、先进的电动技术和科技配置带给了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虽然在初期也经历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但它成功地证明了电动车不仅可以环保,还可以同样令人兴奋和实用。

可以说,Model 3 的出现,极大地加速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变革,也迫使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认真对待电动化转型。它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奠定了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即使到现在,回顾 Model 3 当年的发布,依然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那种“改变世界”的气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文,多图,内容量大。如果看请深看系列 :D)

Elon Musk一直是我偶像,所以Tesla的发布会我每次就很认真地去看。个人认为这次Model 3的发布非常成功;而Model 3对于Tesla的意义也是重大的,直接有可能让其冲到 $50 billion 的估值。下面解读一下这次model 3的发布会以及model 3对于Tesla的意义所在。

发布会过后24小时内,Elon Musk 就在twitter上宣布了model 3的胜利:

24小时内,收到 18万人 的预订;预订费是1000刀,则发布会一天即给 Tesla 带来了 1.8亿 美金收入。平均选配的车价格是 4.2万美元,总共是价值 75亿 美元的订单!

到今天我写答案的时候:(刚才上twitter截图的)

到今天(48小时内)已经有 23万人 的预订。 Elon的tweet上甚至有 Sundar Pichai(Google CEO)和 Product Hunt 的祝贺。

截止美西时间周六,Elon宣布有 27.6 万的 Model 3 的预订。

如果按照之前Elon说的用户所选车价均值为 4.2万刀的话,总共订单已经 11.6亿美元 的订单。而Model S到现在为止总共才卖了不到9万辆。

首先说这次Model 3发布会本身:这次 Model 3 的发布会可以用简洁扼要来形容,整个发布会就20分钟( 发布会的视频附在最后),主要按照4个部分来进行:

1、为什么电动汽车是以后的大趋势,以及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

2、Tesla在电动车上的布局和实施计划;

3、Model 3的特性;

4、真车出场来接受媒体和车友们检阅。

整个发布会的气氛可谓非常好,不亚于苹果或者锤子手机的发布会( --__-- );只是Elon Musk的演讲能力之前一直就不太好。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Elon Musk 之前的发布会或者视频采访,Elon说话的时候一直有点结巴,同时措辞和表达上没有苹果系的那些演讲人那么抑扬顿挫。结合我之前在硅谷参加的几个互联网公司发布会的经验,整体质量排序是:Apple > Telsa ~ Facebook > Google > Microsoft。

言归正传:

发布会的开场嘉宾是 为 Franz,Tesla的首席设计师。

Franz 之前是 Mazda 北美的设计总监,于2010年加入Tesla,直接汇报给 Elon Musk。之前的 Model S 和 X 都是他的作品。其中,Model S 的外形无疑是得到了业界和广大消费者的肯定。

接下来 Elon 登场!发布会的气氛开始high起来。

Elon的发言开始结结巴巴,明显感觉是紧张,有些地方还语无伦次。这里我觉得很不应该,就算Elon事务再繁忙也应该提前一天rehearse个好几次,保证上场后的演讲过程一气呵成。

Elon上来先开始介绍传统汽车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隐喻电动汽车以后绝对是趋势:

从上图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CO2排放量是历史之最,地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另外每年有 53000 人死于尾气排放(数据来源于2013的MIT的大气与环境实验室)。于是说Tesla在此上面有一个宏伟计划。

Telsa 采用了三部曲的计划(Elon自己在发布会使用 trilogy 这个词,虽然实际上是发布了四部车):

1. Roadster:小产量高价格。属于是试验性质的产品,主要是用来证明Tesla有能力来出产快而牛逼的电动汽车。Roadster在加州还能偶尔看到几辆,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几乎没有。整车是基于莲花的底盘,车内空间非常小。在北美的售价是 10w usd+,算非常昂贵的车。

2. Model S:中等产量中等价格的Sedan(4门5座轿车)。这车对于咱们国人还算比较熟知的。加速快,巡航范围也在400+公里。在2013年获得了极高的用户满意度反馈,也因此,Tesla在那段时间内公司股价屡创新高。

3. Model X:中等产量中等价格的SUV车型。和Model S的战略地位差不多,速度依然很快。最大的特别是硕大的鸥翼门(telsa官方称其为falcon door,如果直译应该叫隼门。烦。。)下面有图。

4. 最后就是今天要发布的 Tesla 3:属于大产量而平价的车型。也是Telsa开始要转入大型量产的开始。



总体而言:Tesla的策略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正确甚至可以说是巧妙的:用 小而精的产品(类似 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来验证市场和做PR拉投资,然后开始一步一步用大众化的产品来圈越来越多的用户。这简直和 growth hacking 里的 ite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前一款的车型一方面可以积累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很好的现金流以供养后续车型的研发。所以 Elon 在发布会现场还专门感谢了之前购买过 Roadster、Model S 和 X 的人,说:“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Model 3的发布。”

接下来开始详细介绍Model 3的特性:

主要是:(官网上的列表如下)

1. 215 miles(300+公里的行驶范围)

2. 0到100km/h 不到6秒的加速时间(性能和宝马335或者奔驰的C350以及保时捷的boxster、cayman普通版类似,逊于宝马M3、奔驰C63和其他高配的保时捷)

3. 安全检查都是5星;

4. 支持自动驾驶和超级充电桩(类似于国内手机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5. 可以舒适地乘坐下5个成年人。这点Elon专门说了一个细节就是:Model 3的dashboard(方向盘后面的那个仪表盘)被完全去掉,所有数据的显示都在中间的那块大屏上,这使得驾驶位和整个前排可以先前挪动了一些距离,给后排空间腾出了不少区域,让后排觉得腿部空间更充裕。另外Elon还提到整个车顶采用一整块玻璃( one continuous paint glass ),一来让人觉得头部空间宽广,二来车的体验档次更上一层楼。

整个来看,Model 3的各项指标和售价都达到了开始大众和华尔街对于Tesla的预期,所以Elon还是很给力地完成了model 3这项任务(虽然比之前tesla宣称的model 3发售日期晚了一年多)。

接下来,Elon开始介绍充电网络:


现在全球共有 3608 个 supercharger、3689个 destination charger,预计在2017年底,会有 7200 个supercharger和15000个destination charger。 其中,supercharger就是传说中的超级充电桩(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一般是建在洲际高速上(或者国内的高速公路上),类似加油站一样,Tesla的汽车可以在里面充电20分钟左右得到300+公里的行驶距离,然后车主可以继续赶路,直到下一个充电桩。而 destination charger,顾名思义就是目的地充电桩,一般是在车库、停车场和酒店里,车主到了之后,就把电桩插上,然后充很长一段时间(充电速度也较慢)。

从发布会上的地图示例来看,美国在2017年底(也就是明年底),几乎可以将 supercharger 覆盖整个美国,也就是用 tesla 做roadtrip话横跨整个美国轻轻松松(假设每个站点的电桩够多不用排很长的队的话)。另外提醒一点,各位可能觉得全国布满充电站是个不可能的浩大工程;但是各种分析已经印证了以后电动汽车+充电站模式肯定是大方向,而整个充电网络会慢慢取代加油站(以及和油站形成合作)。大胆预计,在5年后在美国,纯油的汽车会越来越稀少而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车会是主流(对,5年;你想想5年前还没微信这东西,大家都是狂发短信。还有各种短信套餐,哥!)。不过是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也在积极制定政策来发展电动汽车。比如:硅谷的各大科技公司在自己停车场配制各种免费的电桩(Facebook、Google里的停车场就是:如果你买了电车配上公司福利,你开车、一日三餐、吃喝拉撒都不需要钱。真是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但是人就是这样,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所以快点出来创业吧!分手吧~ 我们分手吧~ 不要再骗我说你还爱着我~ )比如我们中国则是买电动车可以不用摇号,也很好。

再接下来,Elon开始解释产能问题(因为之前Telsa的产能一直就是各大资本的concern,按照之前Model S和X的生产速度,Model 3的产量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这里Elon开始解释2年前Tesla就开始布局的 gigafactory(Tesla的超级工厂):

Elon的原话是:“Largest footprint of any building of any kind; 2nd largest in volume (next to Boeing's washington factory)” --- 整个工厂占地面积世界第一,比世界上任何的建筑物都要宽广;在空间上(也就是体积,算上高度),仅次于在西雅图郊外的Boeing造飞机的工厂。(这肯定嘛,人家要造747-8或者787这种大型客机的,Tesla没事把车间修那么高没太大意义嘛) 另外Model 3的电池技术也大大得到增强,Elon也宣称这个车间的电池技术也是世界上最为顶尖的。

此处可见美国的engineering(工程实力)足以傲世全球;别说我们大中华帝国了,即使德国、日本也难以企及。多插一句,去Seattle的朋友可以有空去参观下Boeing的车间,很是壮观;另外在湾区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下在Fremont的Tesla车间,虽不是gigafactory,但是那里的展示间也很震撼 --- 位置就在 highway 237 旁边,去fremont大华或者韶山冲的路上每次都会路过。

Boeing factory:

再下来,售价 $35000;如果加上其他选配的话,

上图中, Elon卖萌了一下。说今天我们没有现车展示,只是PPT展车。过了一会是 just kidding,因为愚人节临近了。哈哈哈。现在即可接受预订,而明年(2017)交付。

好了,实体车出场!

上图可见,方向盘后已经没有了传统的仪表盘,全部显示在中间的大屏幕上。另外我深深地觉得后续肯定会加上抬头显示,不然只看中屏的话实在是有点麻烦和危险。

Model 3的外观细节

车的整体外形还是挺气派和时尚。因为都是来自与 Telsa 首席设计师 Franz 之手,所以样式和model S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脸有点 Porsche Panamera 的感觉,而尾部则是典型的Model S风格。唯一对于中国人而言比较奇怪的是前面没有进气珊口,显得不够大气可能。不够我一直觉得Tesla这一代的车外形不要太难看就行,基本都能大卖。毕竟市场上其他同级别的电动车外形都有点奇怪:

(BMW)

(Ford)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反正我每次看到ford出的最新这一代车,不管传统汽油还是电动车,外型上感觉都在苦苦仿照 Aston Martin -_- )

最后大众欢呼拍照。Elon离场。发布会结束。总体来说,Tesla Model 3的发布会给人的感觉就是简明扼要,非常成功。

这里啰嗦一句,创业的朋友在pitch的时候(或者制作BP的时候),也最好效仿一下Tesla的发布会,分下面的步骤:

1、市场的现状和痛点是?

2、已有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不足是?

3、我们这个创业团队的牛逼解决方案是?

4、为什么我们就能做成?

--- 番外篇 ---

快结束时,镜头中出现风云人物:Alex Karp(左一)。他是Palantir的CEO和创始人,和Peter Thiel一起将这家数据公司做到了 $20billion 的规模;他深居简出,终日于数据打交道,是整个硅谷创业圈的无冕之王。

(Alex 和 Peter 同学的合照,而后者则写就了大名鼎鼎的《Zero to one》。在中国,看完《zero to one》原著的人寥寥无几,但是所有人曾经热烈地讨论这本书。还把Peter Thiel当做神一样。清华大学国际视野一直很敏锐,最近就请了Peter Thiel过来讲课。当然哟,比起Peter同学,我更加喜欢之前清华请来的Rothschild大帝!

想起特仑苏的广告词 - 并不是每一个牛奶都叫特仑苏。同理,并不是所有的罗斯柴尔德都属于那个没落贵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说到 Alex Karp,互联网圈子里还有一位同学也叫 Karp,但是是 David Karp。

小伙子极帅,高中辍学创立了 Tumblr,当年简直就是 Zuck 的加强版。可惜后来 Tumblr 被 Yahoo 收购后,Karp的天花板也就到了。当年Tumblr火的时候,国内有团队做了个点点网,可惜没跑出来。之后他们继续做了啪啪,可惜也只是昙花一现。可见创业难度还是挺高的,甚至有时时机和运气更加关键。


发布会说好了,我们把问题回到:如何评价 Model 3?这车到底怎么样?

首先,Tesla 和 Elon 原本准备称其为 Model E;但是Ford已经注册过了这个名字,于是 Elon 想了半天,将E变成罗马文的 e,于是成为了 Model 3。

1、外形上:这个见仁见智,没有太多好评论的。总体而言,model 3保持和model S类似的风格和科技感,估计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一般说来,消费者在评论新品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挑剔,但是买起来还是更多地听朋友意见外加自己心里的那一刹那冲动。

2、性能:0-60mils/hour小于6s,这是同等级的电动车里非常好的性能了。

3、范围:300+公里;好于同价格线的其他EV;

4、充电:Tesla自建的充电网络一直在美国和海外发展迅猛,特别是现在在美国很多高档写字楼、餐厅和酒店,都是以拥有各类充电桩而显摆;

5、室内空间、安全性、价格:都达到预期。$35000 的价格 和 $45000 的平均入手价 对于美国中产阶级很有吸引力;从发布会过后火爆的预约情况就可以看出。

附带一张 Cairn ERA 的同类车对比图:

可以看出 Tesla 在 range/cost 上有一定的优势。对了,上图中比较有趣的是,BYD的电动车在行驶范围和出货量预测上都独占榜首,它真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骄傲呀。所以大家也帮忙支持一下国货,考虑选择BYD汽车和华为手机。另外在北美出货量最大的 Nissan Leaf 长远看形势并不好,range偏低而售价却高,以后估计是会慢慢被 Tesla 和 其他品牌EV来蚕食掉这块市场。

借用 WaitButWhy 上面的图:

Q4这一块大蛋糕 --- 性能不错而且价格亲民 的汽车还未出现,所以Model 3的确在这一块有很大的想像空间。

最后强调更加重要的一点是Tesla的调性。Tesla在之前Model S和X的发售过程中,成功地酝酿了一种高科技搭配时尚潮流的调性,同时配以保护环境的道德荣耀。这使得Tesla汽车像很早之前的iPhone或者再早些年在华尔街流行的blackberry一样,成为新一代硅谷科技大佬们的status symbol。Larry Page、和其他Google、Facebook的高管以及中国很多互联网大佬们都是Tesla的拥有者。经过这几年的发酵,这些KOL(意见领袖)已经把Tesla的逼格捧上天,这种亲民但依然科技感十足的Model 3一出来,我想成批的中产阶级(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的人)会过来疯抢。 --- 从Tesla第一天的数据来多少能证明这一点。


Model 3 对于 tesla 的意义,以及Tesla后续的发展策略是如何?

长话短说,model 3基本上树立了Tesla在电动汽车上的霸主地位;假设Tesla可以后续在电池技术和产能上证明自己(用事实证明,而不是说各种电池专利或者gigafactory的样子),那么Tesla上 $50 billion 我觉得没有太大问题(很可能还会飙升到千亿美元以上)。

首先看 Model 3 对于 Tesla 的战略意义。 Tesla之前的战略就是基于三部曲: Roadster -> Model S -> X -> Model 3。现在看来,最后这一环节已经基本完成。Model 3的售价、续航范围、速度和实用性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你想想一台价格在 3.5万刀 的酷炫电动车,即使对于咱们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合算且时尚的选择。

这里不得不提Model 3对于电池技术提升的意义。其实先说一点:在大屏幕智能手机开始出来之前,工业界鲜有在电池技术上花大力气进行研发:道理很简单,就是之前电池的应用都是在廉价的设备上,没人为了个几刀的东西去研发高性能电池。但是到了iPhone和Android手机这一代,电池一度成为智能手机的瓶颈,于是开始被各类电池公司重视。到了电动车流行以来,电池的研发显得越来越被重视。据称,Tesla在电池技术上一直和松下进行紧密的合作。很早之前的Roadster那代基本上就是一堆手机电池堆砌在一起;而到了Model S就是很规模化的标准的电池列阵。到了这代的Model 3则据称是采用了石墨和锂中加入硅的技术,使得之前 $300/kw-h 的生产成本可以降到 $200/kw-h。另外据称这次电池单元比Model S的电池单元大了30%,直接导致Model 3的电池组的焊接成本大幅降低。据称 Model 3 电池模组成本降低至整车成本的50%(model S的是60%-70%),原因是单体电池容量变大(碳/硅混合负极的效果)导致电池组数量减少,直接导致需要焊接的电池接头大量减少。

说起电池组的焊接,如果你去参观Tesla的fremont工厂,你会发现大部分的生产线都是机器自动完成(机器人手臂):

但是唯一的瓶颈是在电池组装和焊接上,现在Tesla的技术只能通过人工完成。在工厂的话,就是看见一堆老墨在把一块块的电池单元往地盘槽里放,接着人工进行焊接,成为一整块 functional battery pack:

Model S有2万5千个电池接头需要焊接,如果全人工操作,成本接近 $1 per connection;也就是单单在焊接的人力就给model S带来2万美元的制造成本。而新的Model 3据称只有1万6千个接头,原因是单个电池单元更大,单位能量密度更高,使得Model 3电池的成本下降。外加Tesla Gigafactory的启用(在Nevada,人力相对便宜),规模效应上来后,Model 3的成本预计会进一步缩减。

Gigafactory

发布会上 Elon Musk 专门用了3页slides的篇幅来介绍 gigafactory,其关键就是为了打消业界对于Tesla的最大担忧:您的产能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先来看 Model S 的销售数:

Cumulative total Tesla Model S deliveries:

2012 - 2,650
2013 - 22,477
2014 - 31,655
2015 - 21,577 (10,045+11,532)

Total so far: 78,359

(数据来自Tesla论坛):Model S总共才卖出 8万台不到(而Model 3的订单就已经收到接近30万台)。即使这样,Model S之前就一直面临交付拖延的问题,而很多中国的车主还在Elon Musk参加活动的时候,当面说:“We are very disappointed...”。

于是,Tesla投资 $5billion 来建立了这么超级大工厂;按照发布会的说法,这个gigafactory的占地面积世界第一,体积世界第二(仅次于华州的boeing飞机场)。工厂所在地:Neveda -- 沙漠之州,人力相对便宜;全州之前以博彩业为主,主要就是 Les Vegas 和 Reno 两个赌城嘛。Gigafactory本身大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其最终的电池产能能支持 Tesla 每年 50万辆车 的销售数据。同时,由于规模效应,预计电池成本会下降最终 30%。


最后啰嗦一句:为什么电动车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 清洁能源

- 动力好(你看牛逼的高铁和新干线都是电动车,电动机在动力方面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

- 能源利用效率高:这个之前物理课上就有说过:蒸汽机的效率在10-20%、内燃机是30-50%、而电动机可以达到90%以上。你想想,在汽油的时候,多少能量白白热能损耗掉了。

- 结构简单:就是电动机,不需要gearbox和复杂的cooling system:

可以看出:整个地盘很规整,电池均匀分布在整车的中央面板上;电机直接放在轮轴上:只放后轮就是后驱,只放前轮就是前驱,前后都放就是四驱(当然,我的这个说话比较土。Telsa官方名词叫 Dual motor AWD!逼格爆表啦!)。就这么简单直接,而天生的 50:50 的车重比,操控没话说。电机噪音小,而且扭矩给力,加速快。

很多时候,我看着我自己开的汽油车经常在想,都什么年代了,我开的东西里面竟然还有一团火在哄哄燃烧,发出各种奇怪的响声;为了散去多余的热量,车里还多加了各种散热装置,各种液体在里面不断循环,还有类似的水箱之类的玩意。复杂的变速箱,来改变内燃机不同转速区域的扭力问题。车内的各种设备特别是GPS、中控台,简直就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比起iPhone、Android来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所以现在汽车总归要开始进步了吧。有时看着model 3的发布,我想到的是2007年乔老爷子发布iPhone的场景。注意噢:当时看发布会的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着Nokia的砖头手机,就好像现在大部分还开着传统的汽油车一样。

终了! 写得好累呀,一个清明假基本上都在写这个。希望你们喜欢我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是能在Elon Musk的故事得到激励。


--- 附录1 ---

发布会完整版:

Tesla Unveils Model 3

发布会简短版:

特斯拉tesla model 3 发布会视频

Model 3试驾:

Tesla Model 3 特斯拉3 发布会后第一次试驾

后续更加详细内容会更新到我的专栏:

覃超帝国兴亡史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知乎专栏


--- 附录2 ---


世界上的能源消耗结构图


对于中国来说,能源更新换代的需求会更快;因为我们比起西方国家来说,有着更加严重的能源危机。中国一直是能源消耗大国(人多嘛),如果一直在使用低效率的化石能源,对于我们的环境危害会越来越严重。有兴趣地看看下面一些国家的能源结构图:

全世界综合:

前三名:汽油 -> 煤炭 -> 天然气

浪漫的法国,bonjour!

Top 3:石油 ~ 核能 > 天然气。可见 Hermes 和 LV 的国度对于核能的利用何等发达~

美帝:

Top 3:汽油 > 天然气 > 煤炭。比起欧洲发达国家来说,美国的能源结构相对传统。天然气的比例比较大,另外还有不少的煤炭消耗。

沙特阿拉伯:

Top 3:汽油 > 天然气 > 生物能。油多就是好呀!随便用~

中国:

Top 3:煤炭 > 汽油 > 生物能。煤炭仍然是中国的第一大能量来源,比较惨。这也能解释中国现在大部分地方深受雾霾影响。

朝鲜:

Top 3:基本上就是煤炭。金家王朝仿佛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由此可见,一个强权独裁政体 + 闭关锁国对于国民的伤害有多大!



--- 附录3 ---

回答下面评论里的问题:

1、你买了Tesla股票? 后续走势如何看?

我的确有Tesla的long。半年前买入的,因为当时Tesla在$160左右盘旋,实在是比较低。但是并不多,只占了我整个股票账户价值的2~3%:因为毕竟Tesla的股票算是高风险高收益,volitile的那种,并不建议大规模持有。外加我最近踏入创投圈之后,反而被hillhouse的投资理念影响特别大。很早之前就把股票换成了 腾讯、京东、BRK 这种巨头公司上(当然还有FB之前给的股票),所以基本上是长期投资的阵容。

接下来Tesla股票的走势,我非常谨慎:

a. 花街对于Tesla之前的预期已经是非常之高,而且这次model 3的发布成功也已经是考虑在最近$250刀的股价里:

上图(来自WaitButWhy)看出:短短几年时间Telsa估值飙升到 $32billion,相当于GM或者Ford的一半市值,而它的产量仅有GM的1%。。。 即使Model 3订单量不错,但是Tesla能否及时出货还有待考验(Model X可是被delay了两次)。另外Tesla的预订单一直都有一定量的撤单率,特别是因为现在model 3排队人数比较多,很多只是为了占位而匆忙下单,不确定一年后的购买欲望是否还在(特别是当其他品牌也出来比较好的电动车时)。

b. 现在 Fed(美联储)一直在抽美元的流通性,在美国的早期风投市场已经很明显(热钱、傻钱已经没有了),接下来就会陆续缩减二级市场的流通性。资本市场都是这样:每次先从风险高的资产撤离,然后轮到中等和低风险资产遭殃。而 Tesla 不幸的属于高风险类的科技股。

总体来说,我还是觉得 Tesla 保持在 $250 左右也就是 $35~ billion 的估值已经是今年不错的成绩。我可能这周会挂一个sell stop:当低于我心目中的价格(可能是249吧),全部清仓Tesla。然后在 $200 以下的某个区域再伺机买入。这几年美股一直不错,但离上一次的经济危机(08-09年的次贷危机)也已经过去了8年多;美国经济周期一般是10年左右,按照这个timing来计算:“the music is about to stop...” 然而,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当年受伤的股民们估计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整个市场依然在尽情享受最后的盛宴。巴菲特一句话总结的很好:“牛市就像做爱, 最爽的时候也是要崩盘的时候。” 但是,扪心自问:making love到高潮还能忍住不喷的这难道还能算是“真”男人吗? 于是,此时此时,我顿悟《葵花宝典》里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的真谛。原来,金融,数学,计算机和中国武功是不分家的。


--- END ---

Salvation Lies Within

微信公众号: qc_empire

专栏:

zhuanlan.zhihu.com/qinc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特斯拉 Model 3,尤其是 2016 年发布那个版本。这车一出来,那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也算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了。定位与愿景:触及大众的电动车在 Model 3 出现之前,特斯拉已经有了 Model S 和 Model X,这两款车无疑是科技感爆棚、性能强悍的豪华电动车,但高昂的.............
  • 回答
    2016年《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评价:一把双刃剑,既有规范也有限制2016年,《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通则旨在通过规范电视剧的内容生产,提升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同时引导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正如任何一项.............
  • 回答
    2016年10月25日,小米发布了一款名为MIX的手机,它的出现,无异于在当时沉寂已久的智能手机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时至今日,回望那一天,MIX依然是小米乃至整个行业里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在那之前,手机的屏幕边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标配”,无论是上边框、下边框还是左右边框,它们的存在感都很强。而MI.............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评价郭德纲2016年教师节发布关于自己拜师经历的微博,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境,还有老郭这人一贯的风格来分析。首先,得明确这事儿的背景:2016年教师节,一个本该致敬老师的节日。而郭德纲在这个日子发了这么一条微博,内容围绕着他的“拜师经历”。这本身就有个点在里面,而且.............
  • 回答
    拨云见日,标准模式的诞生与影响——炉石传说2016年2月3日的深层解读2016年2月3日,对于无数炉石传说玩家来说,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暴雪正式公布了他们酝酿已久的“标准模式”(Standard Format)。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卡牌轮换,更是一次对炉石传说核心玩法的颠覆性重塑,一场.............
  • 回答
    《文明 6》:一次大胆革新与不完美但深远的旅程2016年10月21日,《文明6》如期而至,作为席德·梅尔(Sid Meier)旗下最负盛名的策略游戏系列的新篇章,它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待,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这款游戏无疑是一次大胆的革新,它试图在传承系列精髓的同时,注入全新的血液,而这种.............
  • 回答
    好的,让我来好好聊聊2016年3月12日发售的那款《Hitman》(我们习惯称它为“杀手6”,虽然当时它的名字就叫《Hitman》)。说实话,这款游戏发售方式挺特别的,有点像个“分期付款”的新鲜玩意儿,但整体来说,它绝对是这个系列粉丝们久违的惊喜,也是它自己的一次漂亮翻身仗。发售模式:一场冒险的开始.............
  • 回答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发生的军事政变,无疑是该国近代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动荡。那晚,夜色笼罩下的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灯火辉煌的城市突然被坦克碾压的隆隆声和枪炮声打破了宁静。这场试图推翻埃尔多安总统政府的军事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背后复杂的原因、戏剧性的进程以及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值得细细品味.............
  • 回答
    2016 年 9 月 7 日的苹果发布会,在我看来,算得上是苹果在“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双重压力下的一场相当“稳健”但又不失“亮点”的发布会。说它稳健,是因为新品的发布都在意料之中,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全新产品线;说它亮点,则是因为在一些用户感知最强烈的体验上,苹果确实做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改进,.............
  • 回答
    2016年5月10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布了一封题为《勿忘初心 不负梦想》的内部信。这封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它不仅是对公司当时状态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未来方向的一次明确,更像是一次面向全体百度人的“动员令”。信件背景:要评价这封信,得先看看它诞生的背景。2016年,百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同.............
  • 回答
    2016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线下销量登顶:一场深刻的市场变革与用户洞察2016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中国线下智能手机市场的冠亚军宝座,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两个品牌销量上的胜利,更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当时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的缩影。这个时期,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从野蛮生长逐渐.............
  • 回答
    2016年10月17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一场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活动中,遭遇了观众用手中的矿泉水瓶砸向舞台,导致演讲一度中断。这次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李彦宏、百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2016 年 3 月《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针对其中第 37 条的解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次对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的修订,目的是为了适应互联网域名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域名管理,保障网络安全和公.............
  • 回答
    2016年1月16日的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结果,可以说是台湾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次选举不仅产生了新的领导人,更代表了台湾民众在政党轮替、两岸关系、社会议题等多方面的选择。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结果的颠覆性与历史意义 国民党首次失去执政权,民进党重新执政:.............
  • 回答
    2016年4月,台湾警方从马来西亚遣返了20名涉嫌电信诈骗的业者,但他们在抵达桃园国际机场后立即获得释放,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一些复杂的法律和政治问题。事件的背景: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发生在马来西亚的一起大规模电信诈骗案。台湾籍嫌犯在马来西亚设立诈骗据点,冒充大陆公检法人员,.............
  • 回答
    评价 2016 年央视猴年春晚,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总的来说,这一届春晚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试图进行一些创新和突破,但效果褒贬不一。以下将从节目类型、创新尝试、观众反响、技术呈现以及整体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一、 节目类型与内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与博弈 歌舞类节目: 亮点与经典.............
  • 回答
    评价2016年猴年春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整体风格、节目内容、创新点、技术运用、观众反馈以及社会影响等。整体印象与定位:2016年春晚,作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改版后的第三年,在延续前两年“开门办春晚”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导演组试图打造一台更具年味儿、更接地.............
  • 回答
    2016年12月巴尔米拉古城再度沦陷,对于国际社会、叙利亚政府、以及叙利亚境内外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沮丧和担忧的事件。这次沦陷标志着伊斯兰国(ISIS)的短暂回归,并再次对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造成了潜在的破坏威胁。事件背景与过程: 2016年3月: 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军事支持.............
  • 回答
    2016 年 11 月 8 日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即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击败了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且引发巨大争议的事件。这次选举的结果在当时乃至今天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要全面评价这次选举结果,需要从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