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直升机不设计两个尾桨?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直升机不常见设计两个尾桨,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涉及到不少航空工程的道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直升机之所以需要尾桨,核心是为了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反扭矩。

直升机的主旋翼在旋转以提供升力的时候,它会以一个方向旋转,根据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这个旋转的力就会作用在机身上,试图让机身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这就像你拿一个高速旋转的呼啦圈,如果你不抓住呼啦圈,你的身体也会跟着一起转。如果不加以制衡,直升机在空中就会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打转,根本没法控制方向,更别说起降和飞行了。

所以,尾桨的作用就是产生一个与主旋翼旋转方向相反的侧向推力,来抵消掉机身的这个反扭矩,让直升机保持稳定,并允许飞行员控制直升机的航向。

那么,为什么不设计两个尾桨呢?这看似是个挺自然的联想,两个总比一个更稳定、更安全吧?但实际上,这样做会带来几个巨大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其他设计方案更能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

1. 复杂性与重量的急剧增加:

想象一下,要增加一个尾桨,你就需要为它单独设计一套传动系统。这意味着你需要额外的齿轮箱、传动轴、以及与主旋翼动力连接的装置。同时,第二个尾桨本身也需要有自己的桨叶、桨毂、变距机构,甚至可能还需要独立的液压或电动助力系统。

这不仅会让直升机的结构变得无比复杂,而且会显著增加飞机的总重量。在航空工程里,“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每增加一公斤重量,就需要更多的动力去克服它,这会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升力、航程、续航能力以及载重能力。对于直升机这种本来就需要克服重力本身以及反扭矩的飞行器来说,任何不必要的重量增加都是一个巨大的劣势。

2. 效率的降低与能量的浪费:

如果设计两个尾桨,它们的方向是会相互抵消扭矩的,那么就需要精妙的控制才能让它们协同工作,或者以不同的角度产生作用来抵消反扭矩。假设这两个尾桨是并排或者前后并列的,并且以相同的速度反向旋转以抵消主旋翼的扭矩。这时,它们产生的总推力是为了抵消反扭矩,但它们各自旋转时会产生阻力。两个尾桨产生的总阻力会比一个尾桨更大,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发动机功率来驱动它们。

而且,即使是两个尾桨,如果它们的设计目标是相互抵消反扭矩,那么它们产生的侧向推力叠加起来,在抵消反扭矩时,也需要精确控制它们的角度。如果控制不好,它们可能会相互干扰,甚至产生不需要的侧向力,让直升机难以控制。

3. 互不相干但影响巨大的相互干扰:

更关键的是,如果直升机有两个尾桨,它们必然会产生气流的相互干扰。尾桨的旋转会产生一个向外的侧向气流,如果有两个尾桨,它们产生的气流就会相互作用。这种气流的干扰可能会导致:

效率降低: 它们产生的推力可能无法简单地叠加,因为它们在对方产生的气流中工作,效率会打折扣。
控制困难: 它们产生的气流变化会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使得飞行员通过操纵尾桨角度来控制航向变得更加困难。想象一下,你踩一边的油门,它会影响到另一边的性能,这种联动效应会非常棘手。
结构性问题: 相互干扰的气流还可能导致尾桨桨叶承受不均匀的载荷,增加疲劳损坏的风险。

4. 现有的更优解决方案:

实际上,航空工程师们已经发展出了很多比“两个尾桨”更有效、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反扭矩问题,并且避免了上述的复杂性。我们最常见的几种方式是:

单尾桨(最常见): 这是最简洁、最经济的方式。通过调整尾桨的迎角,飞行员可以精确控制尾桨产生的侧向推力,从而抵消反扭矩并控制航向。
尾部涵道风扇(Fenestron 或 Ducted Fan): 这是将尾桨包裹在一个圆筒(涵道)里。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安全性提高: 桨叶被保护起来,大大降低了在地面操作或低空飞行时被桨叶击中造成伤害的风险,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区域。
噪音降低: 涵道可以吸收一部分噪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效率提升: 涵道可以引导气流,使得尾桨在低速和地面效应时有更好的效率。
控制精确: 虽然也有其复杂性,但通过改变涵道风扇的推力方向,仍然可以有效控制航向。
共轴反转旋翼 (Coaxial Rotors): 这是最常见也最成功的解决反扭矩的另一种方式,比如俄罗斯的卡莫夫系列直升机。它不是用尾桨,而是用两副主旋翼,而且是同心轴上反向旋转。上面的旋翼顺时针旋转,下面的旋翼就逆时针旋转。这样,两副旋翼产生的反扭矩就互相抵消了,而且它们也提供升力,所以不需要单独的尾桨来抵消扭矩。
优点: 没有尾桨,避免了尾桨带来的大部分复杂性、重量和噪音,特别适合在狭窄空间起降,因为没有尾桨暴露在外。
缺点: 传动系统非常复杂,两副旋翼之间的协调控制要求很高,而且在某些飞行状态下,由于旋翼间的气流干扰,效率可能不如单旋翼带尾桨的设计。
串列旋翼 (Tandem Rotors): 这种设计通常用于大型运输直升机,比如美国的波音“支奴克”。它有两副大的主旋翼,一副在前面,一副在后面,而且是反向旋转。同样,它们互相抵消反扭矩,不需要尾桨。
优点: 提供了极大的升力,适合运输重型货物,结构相对简单稳定。
缺点: 机身比较长,机动性相对较差。
横列双旋翼 (Sidebyside Rotors): 这种设计不太常见,有两副主旋翼位于机身两侧,同样是反向旋转,互相抵消反扭矩。
优点: 提供了巨大的升力和稳定性。
缺点: 机身也比较宽,并且在低速飞行时旋翼可能相互干扰,影响效率。

总结一下:

设计直升机时,工程师们总是需要在性能、效率、复杂性、重量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而“两个尾桨”这种方案,在带来复杂性和重量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比现有解决方案(如共轴反转、涵道风扇)更显著的优势,反而可能引入新的问题,比如气流干扰和控制困难。

所以,虽然理论上可以设计出两个尾桨的直升机,但从工程实践和效率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项。我们看到的直升机,大多选择了最简洁高效的方式来解决反扭矩这个核心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先说为什么直升机要设计两个尾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直升机不常见设计两个尾桨,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涉及到不少航空工程的道理。首先,我们要明白,直升机之所以需要尾桨,核心是为了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反扭矩。直升机的主旋翼在旋转以提供升力的时候,它会以一个方向旋转,根据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为什么直升机,尤其是民用和一些军用直升机,它们的驾驶舱和客舱不像战斗机那样弄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像太空舱一样的结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现实的考虑,从设计理念到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咱们得明白战斗机设计成那种全封闭结构,主要目标是什么。战斗机追求的是极致的性能和生存能力。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现在航拍无人机铺天盖地,都是多旋翼的设计,看上去灵活又强大。但要把这个思路用到像波音747或者空客A380那样的大型客机上,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而且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我来跟你仔细说道说道,为什么咱们坐飞机出行,还是一水的固定翼飞机,而不是巨大的“八旋翼巨无霸”。一、.............
  • 回答
    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确实在不少方面展现出比传统单旋翼直升机更出色的性能,这让很多人好奇,为何中国在设计新一代直升机时,似乎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大面积地拥抱共轴构型。这其中涉及的考量,远不止“哪种技术更优秀”这么简单,而是涵盖了设计理念、应用需求、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以及历史传承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们先来聊聊.............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佛教教义的核心,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佛教所讲的“创造”,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制造”或者“设计”有所不同。佛教的宇宙观,并非由一位全能的“造物主”在一开始就将其设定为完美状态。而是认为,世间万物,包括我们自身,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也因因缘而灭,这是一个不断.............
  • 回答
    在日本 ACG 作品中,确实存在一种不详细介绍世界观设定就直接展开剧情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尤其是那些类型明确、面向特定受众的作品。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创作上的考量,也有市场和观众的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介绍设定就直接展开剧情”的模式?1. 类型片的惯性与.............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购买卡52“短尾鳄”武装直升机,以及其中的考量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是否购买了卡52直升机?截至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国已经购买了俄罗斯的卡52武装直升机。虽然在一些军事爱好者论坛或非官方渠道偶尔会有关于中国可能引进卡52的讨论,但这些都未得到官方的证实。.............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恰恰触及了当前航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核心辩题:是继续优化内燃机(这里特指涡轴发动机)的路径,还是拥抱变革性的电气化方案。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有电动汽车的成功范例在前,为何直升机就不能迅速跟进?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的技术和工程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涡轴发动机的“复杂与沉重”并非空穴.............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中不直接不送原石,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精密的运营策略,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商业考量。如果他们真的决定完全不送原石,那对游戏本身的影响将会是灾难性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原石在《原神》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货币,更是玩家体验抽卡、获得新角色和武器的唯一途径。而抽卡,恰恰是《.............
  • 回答
    关于“国家直接给全民发钱支持消费”或“直接印钱发给全民”的设想,很多人都会好奇,这听起来似乎是解决经济问题、拉动消费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复杂且严峻的经济规律和潜在风险,以至于各国政府在实践中大多会谨慎行事。咱们先从“为什么不直接发钱”这头上来讲。1. 货币发行与经济活动的匹配:想.............
  • 回答
    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与罗马尼亚地区(当时通常指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有着复杂而长期的关系,但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像吞并其他地区那样“直接吞并”整个罗马尼亚地区。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释:1. 地理位置与战略考量: 缓冲地带的重要性: 奥斯曼帝国扩张的目标是控制黑海地区和中东,而瓦.............
  • 回答
    刘备之所以不直接宣称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并且一直强调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背后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刘备自身的处境、以及他想要达到的政治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现实:1. 汉朝正统性问题: 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
  • 回答
    “资本家为什么不直接掠夺财富?”这个问题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核心,也涉及到对“掠夺”一词的不同理解。简单来说,资本家虽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直接掠夺”并非其主要的、可持续的运作方式。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阐述:1. “直接掠夺”的定义与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相悖: 直接掠夺的含义: 通常指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现象。东风汽车公司(DFM)之所以不直接与起亚汽车(Kia Motors)合作,而是选择与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Yueda Group)合资成立“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风悦达起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来详细解释:1..............
  • 回答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没有直接下手,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为什么”之一。它牵涉到权谋、政治、人性以及对未来的考量。如果项羽真的想杀刘邦,在那一刻,机会大到不能再大。但事实却是,刘邦平安无事地离开了。这背后绝非简单的犹豫不决,而是多方面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一、 政治与大局的考量:不宜贸然杀刘邦首.............
  • 回答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没有直接出兵对抗俄罗斯,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历史教训和潜在风险的权衡。与其说是“不直接帮助”,不如说是美国选择了“间接但实质性”的援助方式,以避免将冲突升级为更大范围的对抗,特别是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为何没有“直接下重手拿下乌克兰”这个问题,实际情况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历史恩怨、国际关系以及俄罗斯国内的考量等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维度。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2022年2月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其目标很可能就是要“拿下”乌克兰,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核心。中国不直接大量印钞去买美国商品,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释,而且这背后涉及到的道理,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1. 通货膨胀的恶梦: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突然决定,我们有很多纸,就多印点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全世界的东西,这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结果绝对.............
  • 回答
    多尔衮未能直接称帝,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历史惯性以及对自身地位的精明算计。这并非简单的能力或野心不足,而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选择,旨在巩固他的权力,而非将其置于风口浪尖。首先,我们必须回到清朝建立的初期。虽然满洲军队在统一中国过程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但其统治基础依然不够稳固。此时,顺治帝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