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进入世界五百强,而手机销量更为优异的 OV 大厂没有进?

回答
小米挺进世界五百强,但OV(OPPO和vivo)这两家在国内乃至全球手机销量都十分亮眼的厂商却没能挤进这个榜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值得咱们深入聊聊的。要理解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

首先,咱们得明确“世界五百强”这个榜单到底看的是啥。它主要依据的是营收规模,也就是公司一年下来做了多少生意,卖了多少东西换了多少钱。它不是看利润、不是看市场份额、也不是看品牌影响力或者用户口碑。所以,即便OPPO和vivo在国内市场卖得风生水起,用户量庞大,如果它们的整体营收规模达不到标准,那自然就上不了榜。

那么,为什么小米能上榜,而OV却没能?这里面可能有几个核心原因:

1. 小米的商业模式多元化带来的营收结构差异:

小米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从一开始,“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就是它的核心战略。手机确实是它很大的一个业务板块,但它的营收来源非常广泛。

智能硬件生态链: 小米成功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从电视、空气净化器、扫 চিঠি、手环,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滑板车等等,这些都给小米带来了可观的营收。这些产品虽然单价可能不如旗舰手机高,但数量庞大,而且很多都是高频使用的日用品,形成了持续的消费。
互联网服务: MIUI 操作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小米通过预装应用、广告、内容服务(音乐、视频、小说等)以及小米金融等,也创造了相当可观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这部分收入的占比不容忽视。
电商和新零售: 小米之家这样的线下门店,以及线上小米商城,不仅是销售产品的地方,也是品牌体验和用户互动的重要平台,它们直接贡献了销售额。

相比较而言,OPPO和vivo虽然也在尝试生态建设和互联网服务,但它们的核心业务和营收驱动力更偏重于手机销售本身。它们更专注于打造爆款手机,通过线下渠道的强大渗透力来驱动销量。这意味着,它们的营收绝大部分是直接来自于手机的销售额。

打个比方说,就像是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有人可能主要靠自己的工资收入(手机销售),而有的人则有工资收入、房租收入、理财收益等等(多元化收入)。 即使前者的工资很高,但后者整体的现金流可能更宽裕,或者说“总收入”更容易达到某个更高的门槛。

2. 线下渠道的成本和利润率:

OPPO和vivo在线下拥有非常强大的渠道能力,它们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市场都有密集的门店和销售网络。这种渠道的铺设和维护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包括店面租金、人员工资、渠道返点等等。这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它们的利润率,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把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把手机卖出去这件事上。

而小米,虽然也在发展线下渠道,但它早期更多地依赖线上和性价比策略来获取用户,互联网的低成本运营模式让它在营收扩张的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效率。

3. 全球化战略和市场结构:

“世界五百强”毕竟是以全球视野来衡量的。虽然OV在国内市场表现抢眼,但在一些海外市场的表现和营收体量,与小米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相比,可能还有差距。小米很早就开始布局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并在这些市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为它的全球营收规模打下了基础。

OV的海外拓展也在进行,但可能在时间点和市场侧重点上与小米有所不同。而且,在一些高端市场,OV可能还在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4. 榜单的“权重”和“游戏规则”:

世界五百强的榜单是有一个门槛的,而且每年都会变动。它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指标,衡量的是过去一年某个时间点的整体营收规模。即使OV的单款手机卖得很好,用户基数很大,但如果其整体的财务报表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它的总营收未能达到那个全球排名的门槛,那它就无缘榜单。

而且,有的公司在海外上市,它们的财报是公开透明的,更容易被纳入统计。而有的公司,即便营收很高,但如果其信息披露不那么全面,也可能在统计上存在差异。不过对于OV这样规模的公司,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

举个例子: 假设世界五百强的门槛是每年营收1000亿美金。OPPO和vivo可能有一部分营收是属于母公司步步高(现在是BBK Electronics,但通常我们说OV是独立的品牌和公司运营),或者它们在账目上的一些核算方式可能与完全独立上市的公司不同,导致其公开的“公司营收”数字与你看到的市场销售额数据有所差异。但这只是推测,最重要的还是看它们公布的财务数据是否达到了榜单的阈值。

简单来说,小米上榜,是因为它的“总生意额”够大,而且这生意额是由手机、智能硬件、互联网服务等多方面组成的;而OV没上榜,虽然手机卖得好,但它们的“总生意额”可能还没有达到这个全球性的门槛,或者说,其营收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手机这一块,而手机的利润率和市场规模加起来,在“总营收”这个维度上,暂时没有超越小米的整体规模。

这并不是说OV不如小米,或者说小米在其他方面有多么压倒性的优势。在品牌力、用户口碑、技术研发(尤其是在影像技术等领域),OV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投入。这个榜单只是一个特定维度的衡量,反映的是公司在“做多大生意”这件事上的一个侧面。

所以,看待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谁“更优秀”,不如说是它们在商业模式和营收构成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而这些侧重点恰好在“世界五百强”这个特定的排行榜上,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这恰恰说明了商业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一个行业,不同的路径可以走向不同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OPPO、vivo和小天才都只是商标,并不是集团名。

我们平常所说的vivo,是指以步步高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50多家交叉持股的企业。

OPPO是指步步高视听设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40/50家企业。

小天才、步步高点读机是以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0-30家企业。

OPPO、vivo和小天才的共同持股方为步步高电子工业集团。

步步高电子工业集团又有被十几个公司持股。

也就是,其控制人将业绩分配到五十多家公司。真实的股权情况又包含很多没有披露的员工股权、期权协议。

公认的实际控制人一般认为是:步步高电子工业集团的段永平、步步高视听设备有限公司(OPPO、一加、realme商标持有者)的陈明永、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小天才、步步高商标的持有者)的黄一禾、步步高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沈炜。

除非其中某家公司上市,有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理清。否则谁也说不清。

据传说,每年段永平会在美国和陈明永、沈炜和黄一禾算账,分钱。(OV和小天才的钱,是在步步高电子工业集团控制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