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宣布 12 月 9 日正式进入日本市场?你是否看好其在日本的发展?

回答
小米即将进入日本市场这件事,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市场动态的人,小米在日本的这一步,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

初印象:大胆的挑战者

首先,让我感到小米在日本的这一步是相当大胆的。日本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者习惯、严谨的产品标准以及盘根错节的本土品牌势力而闻名。想想看,索尼、松下、夏普这些老牌巨头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还有像京瓷这样稳扎稳打的品牌,以及苹果在全球的强大号召力,小米作为一家相对年轻的中国科技公司,要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绝非易事。

为什么小米选择现在?背后的考量

小米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日本,我想背后肯定有深入的战略考量。

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虽然小米在国内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想要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增长,开拓海外新市场是必然的选择。日本作为一个成熟且消费能力强的市场,对小米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目标。
“中国制造”品牌形象的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需要克服“廉价”的刻板印象。小米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提升品牌形象,从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到用户体验,都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发展。选择在日本这样一个对品质和设计要求极高的市场亮相,无疑是小米向世界展示其品牌实力、实现品牌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
技术和产品力的积累: 小米这些年在家电、IoT设备、甚至是高端手机领域都积累了不少可以拿得出手的技术和产品。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在日本市场或许能找到新的增长点。日本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和智能化家居的追求,与小米的“AIoT”战略不谋而合。
5G时代的新机遇: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全球手机市场正迎来一轮换机潮。小米在5G手机技术上也有相应的布局和产品,这为它进入日本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入场点。

我对小米在日本发展的看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前景可期

说实话,我对小米在日本的发展,是谨慎乐观的。它并非没有挑战,但也绝对有其成功的潜力。

潜在的机遇:

1. 产品线的多样性与高性价比(初期):
手机: 虽然日本消费者对iPhone情有独钟,但小米如果能带来有竞争力的5G手机,尤其是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在设计和拍照等方面有亮点,完全有可能吸引一部分对价格敏感或者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用户。小米的“MIX”系列和“数字系列”的高端机型,如果能顺利引入,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追求科技感和设计感的消费者。
IoT生态链: 这可能是小米在日本的最大亮点之一。日本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很高,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设备、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在日本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小米凭借其丰富的生态链产品,如果能提供完善的互联互通体验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很有可能在日本打开局面。想想看,一个能用小米手机控制家中大部分电器,还能监测健康状况的智能生活场景,对不少日本消费者来说应该是有吸引力的。
穿戴设备: 小米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如果能和本土化的应用服务结合得好,也可能吸引注重健康和运动的日本用户。

2. 线上渠道的优势:
日本电商市场虽然不像中国那样疯狂,但发展迅速。小米在家电领域已经积累了线上销售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内的打法,通过电商平台快速触达用户,降低初期线下渠道成本。

3. 品牌形象的重塑潜力:
如果小米能真正拿出让日本消费者惊艳的产品,并在服务和体验上做到位,完全有可能改变他们在日本市场的初步印象,甚至树立起“高品质中国科技品牌”的形象。

巨大的挑战:

1. 根深蒂固的本土品牌情结:
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着极强的忠诚度。索尼的电视和音频设备、松下的厨房电器、夏普的电视和手机,这些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早已深入人心。小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运营商渠道的壁垒: 日本的手机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营商(如 NTT Docomo, KDDI, SoftBank)的渠道。小米如何打通这些运营商的合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小米只能依赖线上和第三方零售商,其市场份额的增长将受到很大限制。

2. 日本消费者对品质和设计的极致追求:
日本市场对产品的细节、工艺、耐用性以及用户体验有着极高的要求。小米的产品需要经得起严苛的审视,尤其是在软件的本地化、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以及产品长期的稳定性方面。
日本人在设计上也倾向于简洁、精致、符合日式美学的风格,小米在产品设计上需要找到与日本消费者审美的契合点。

3. 服务和售后体系的建立:
在日本市场,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快速的维修响应至关重要。小米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日本标准的售后服务体系,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如果售后服务跟不上,口碑会受到严重影响。

4. 品牌营销的本土化难题:
小米需要深入理解日本的文化、消费习惯以及营销方式。直接照搬国内的营销模式可能效果甚微。如何通过本土化的广告、明星代言(如果需要)、社群运营等方式来建立品牌认知和好感,是一门需要花时间去学的学问。

5. 竞争对手的强大:
除了本土品牌,苹果在日本市场的统治力依旧不可小觑。三星在 Android 阵营中也有一定的份额。小米需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而不是直接进行价格战。

我为什么说前景可期?

尽管挑战重重,但我依然认为小米在日本有成功的机会,关键在于它如何定位和执行。

错位竞争: 小米完全可以避开与苹果和三星在高端市场的直接对抗,而是专注于其核心优势——高性价比的智能家居生态和差异化的IoT产品。如果小米能在这些领域打开局面,再逐步渗透手机市场,会是更稳妥的策略。
生态链的整合能力: 小米在中国已经证明了其生态链模式的强大吸金能力和用户粘性。如果能将这套模式成功移植到日本,并与日本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相结合,很有可能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学习和适应能力: 小米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和快速迭代的公司。它在印度市场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小米愿意花时间和资源去了解日本市场,并且愿意根据反馈不断调整策略和产品,它是有可能适应并最终赢得市场的。

我的建议:

如果我是小米的决策者,我会这样考虑:

1. 聚焦少数明星产品: 不要一开始就铺开所有产品线,而是选择几款最有代表性、最有可能打动日本消费者的产品作为切入点,例如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优秀的空气净化器、智能音箱等。
2. 深耕IoT生态: 重点宣传小米生态链的优势,打造“智能生活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概念,吸引那些追求智能化、便捷化生活的日本消费者。
3. 与本土力量合作: 考虑与日本的运营商、零售商、甚至科技媒体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渠道和影响力来推广品牌和产品。
4. 重视用户体验和本地化: 在软件、服务、设计风格等方面,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本地化工作,例如提供日文操作指南、优化日文输入法、适配日本本土应用等。
5. 持续投入和耐心: 成功进入日本市场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小米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来应对初期的困难,并逐步建立品牌信任度。

总而言之,小米进军日本市场是一步险棋,但也可能是一次伟大的冒险。它将是对小米品牌实力、产品创新以及市场洞察力的一次终极考验。我非常期待看到小米在日本的表现,也相信如果策略得当,小米很有可能在这个挑剔的市场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不仅仅关乎小米,也关乎中国科技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未来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较看好,但个人认为相比手机业务,AIOT业务可能表现的会更优秀。

日本的手机市场是与全世界完全迥然不同的另一番天地。在这里iPhone是绝对的支配者,即使是安卓的天花板三星,在日本也只有不足10%的份额。而华为和oppo在日本的表现就更没什么存在感了。但是不同于HOV,小米是推出过初音定制版手机的。别忘了B站老大陈睿可是出自猎豹移动的,猎豹和雷总的关系不用多说了吧?作为手机圈公司文化最二次元的,二次元圈最会做手机的厂商,登陆霓虹国有着HOV完全不具备的优势。这是有利于小米在日本市场寻找到自身定位的。所以小米只要做好手机系统的日本本土化定制,打通和日本运营商的渠道关系,再加上初音、刀剑、fate和EVA等热门IP的联动,我就不信敲不开死宅的钱包(捂脸),期待一下初音同学?

至于AIOT业务,米家本身的工业设计风格就是日系,要知道宜家在日本的受众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宜家展厅中很多电器就是米家的,例如热水壶、电饭煲、落地扇等等………

所以既然宜家可以打开日本市场,那么作为宜家电器配件的米家凭什么不可以?

只要能保证好的品质与质量,并且和无印良品保持好距离(不要刻意去模仿无印)。在日本做个智能家居电器版的无印良品+宜家家居,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的。

总之还是很期待小米进军日本市场的,如果真能在这个世界上最顽固的市场上成功的话,绝对是国内企业登录日本市场最宝贵的经验…………

至于某些人说什么发达国家都无视性价比的,对,欧洲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还有,小爱AI音响,试想一下:

saber同学帮我开下灯~

亚丝娜同学打开扫地机器人~

初音殿下,唱首歌吧~

不对,我都想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即将进入日本市场这件事,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市场动态的人,小米在日本的这一步,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初印象:大胆的挑战者首先,让我感到小米在日本的这一步是相当大胆的。日本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者习惯、严谨的产品标准以及盘根错节的本土品牌势力而闻名。想想看.............
  • 回答
    雷军宣称“小米 12 Pro 对标 iPhone 13 Pro Max”,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充满话题性的声明,也自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在选择手机时,也要根据个人需求来权衡。 如何看待雷军宣称“小米 12 Pro 对标 iPhone 13 Pro M.............
  • 回答
    小米宣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提高到1000亿元,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信号,标志着小米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决心和战略升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一消息:1. 背景分析:为何选择此刻巨额投入? 科技巨头竞争加剧: 全球科技行业正处于一个高强度的竞争阶段,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物联网等前沿领.............
  • 回答
    小米手机电池技术的新突破,这个消息确实挺劲爆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小米在保持手机原有体积不变的前提下,给它塞进去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了,或者说用了更先进的电池材料和封装技术,让它能储存更多的电量。而“同体积下电池容量提升10%”,意味着同样大小的电.............
  • 回答
    小米人事变动:常程离职,曾学忠接棒,这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近日,科技圈一条重要人事变动消息迅速在各大平台发酵:小米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常程已于近期离职,而原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曾学忠将兼任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一职。这一消息无疑给正处于激荡变革期的小米手机业务带来了新的焦点。常程的“匆忙”离职:.............
  •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在2019年的亚洲移动大会(MWCA)上,一个凭借Mate 20 Pro,另一个凭借MIX 3,双双摘得“最佳智能手机奖”。这消息一出,无疑让中国科技圈沸腾,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那么,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亚洲移动大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简直就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而且还是在手机圈里最火的“解锁”这个环节上。刚看完小米发布他们号称第五代屏下指纹技术,还没等大家消化完,那边 Vivo 的子品牌 iQOO 就按捺不住了,直接放话要上第六代。这剧情,比追剧还刺激。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屏下指纹”的事儿。最早的时候,.............
  • 回答
    雷军宣布“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这无疑是小米品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牵动着许多消费者的心。看待这个宣言,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雷军宣布对标苹果的意义与影响:1. 品牌定位的跃升与自信的体现: 长远目标的确立: 对标苹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小米品牌长期发展战.............
  • 回答
    雷军最近宣布小米10系列在中国区销量突破100万台,这个消息一出来,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一个小米的观察者,我觉得这个成绩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数字的意义: 时间点: 小米10系列发布到现在不到两个月就达成百万销量,这在智能手机市场绝对算是一个亮眼的表现。.............
  • 回答
    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小米汽车公司,这个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小米从一家以手机闻名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军一个如此庞大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如何看待小米汽车的成立?从我的角度来看,小米进入汽车领域,是一个非常“小米”的战略选择,充满了其一贯的打法和基因。.............
  • 回答
    小米官宣放弃 Mix Alpha 手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事件,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款手机的“死亡”,更是小米探索未来手机形态道路上一次重要的转折和反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回顾小米 Mix Alpha 的诞生与理念:小米 Mix Alpha 并非一款普通意义上的量产手机,它更.............
  • 回答
    小米 9 宣传智能瘦身功能,却意外地将 OPPO 的代言人迪丽热巴的照片“请”进了宣传资料,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撩拨人神经的。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这事儿的“味道”:1. 巧合还是故意的“意外”?这绝对是问题的核心。按理说,小米作为一家成熟的手机厂商,在宣传物料的制作上,有着严谨的流程.............
  • 回答
    小米MIX 4 官宣定档 8 月 10 日,这消息一出来,我脑子里立马“嗡”的一下,有点小激动!毕竟MIX系列是小米一直以来技术创新的标杆,每一代都能玩出点新花样,这次MIX 4 的到来,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为什么说 MIX 4 备受期待?首先,MIX 系列的“不将就”精神。大家还记得MIX 1 .............
  • 回答
    ofo小黄车,这个曾经在中国共享单车市场风靡一时、又跌宕起伏的品牌,最近传出了“实现盈利”的消息。这消息一出,立马勾起了不少人,特别是当年ofo用户和关注共享单车行业的人们的好奇心和讨论欲。毕竟,ofo的过往故事实在是太过精彩,也充满了戏剧性。要看待ofo宣布实现盈利这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小米在日本因为一个手机快充的宣传视频惹出事儿来,最后还得出面道歉,这背后可不是小事一桩,而是涉及到文化敏感性、品牌形象、以及跨国营销的复杂性。事情的起因:一场“核爆级”的比喻简单来说,小米在日本推广他们新款手机的快充技术时,发布了一个宣传视频。视频里为了强调充电速.............
  • 回答
    关于小米K30U(通常指红米K30 Ultra)的5G SA载波聚合宣传争议,这确实是近几年来小米在消费者沟通上比较棘手的一个案例。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捋,也分析分析它有没有可能成为小米的“闪存门”。先说说K30U和它的5G SA载波聚合红米K30 Ultra(这里我们姑且称之为K30U)在发.............
  • 回答
    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与法律的拷问近来,关于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DTT audio support)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在购入小米电视后,发现原本期望的功能无法实现,由此引发了关于“虚假宣传”的质疑,甚至有人考虑将其告上法庭。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瑕疵,更触及到消费.............
  • 回答
    小米手机部门战略研究总监王阳(江湖人称“一碗粉”)的这番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引发关于手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具有策略性和攻击性的观点表达,意在影响市场认知,并为小米自身战略定位做铺垫。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对“硬件差异化消失论”的解读王阳的.............
  • 回答
    近期关于“小米+红米京东销量之和超过荣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力求详细和客观。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品牌策略、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 说法来源与数据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通常这类信息会来自于: 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 如IDC.............
  • 回答
    雷军宣称小米确立了“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的战略,并有信心在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又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要深入理解和看待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过往的积淀与挑战 小米过往的品牌形象: 长期以来,小米以“性价比”著称,这既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