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目前手机体验的最大桎梏就是电池,因为电池不够大,所以手机SoC不能解放更多性能,不能加更好的散热,因为电池不够大,所以要卷快充,充电头越来越大,反而越来越不便携。
所以小米能在电池上做出一点攻坚,这个方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实际的做法其实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第一个做法就是改材料。
对于目前的锂电池来说,提高能量密度的一个主流方法就是在材料里掺硅,不过掺了硅之后,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锂会比较容易损失,导致容量下降,电池膨胀。
小米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电池里添加锂箔,随时补充流失的锂,保持锂元素的充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硅材料快充性能不容易做强,于是小米把高能量密度的高硅材料藏在内部,外面包裹上充电速度更快的石墨,最终实现了大容量快充。
材料改完之后,就是提升电池体积,手机内部寸土寸金,需要堆叠的东西越来越多,留给电池的空间越来越吃紧,想让手机内部留更多比较难,那就只有看看电池自己的了。电池除了电芯以外,还有电源控制板占据了一块体积,这个电池板的集成度,就有很多功夫可以下了。
一方面,把平放的电池板竖起来贴在电池上,这样就小了一大块体积。
另一方面,用SiP技术,把多个芯片的die封装在一起,变相实现类似SoC的功能,一颗芯片封装定原来多颗,减少了芯片数量,也变相减小了电路板体积。
靠着这两个技术,小米就让电池在同体积下容量提升了10%,这10%看似不多,但是也算是额外多了一两个小时的续航时间,依然是很香的。
此外还有个澎湃电量计芯片,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最早小米做SoC失败之后,我就觉得小米从手机周边芯片开始做起才算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可惜的是小米战略定力还是不够,澎湃失败后续也没有太多动力搞其他的。
这两年才把这些慢慢捡回来,芯片浪潮也来了,最终没能成为先行者。
而从现在开始,先发优势没了,只剩下一个个攻坚战,和友商疯狂内卷,说实话有些可惜。
不过我还是相信小米,小米真要搞,那确实是会认真搞的。
最后,希望这些技术能在小米12这代旗舰手机上看到,也希望小米12产品线的各个产品不会让我失望。
技术有专业人士解读。只是我没太看懂小米这番操作的意义何在?
假设特斯拉最近要发个新车,就叫model 4吧。然后马总发个推说明年的新车会搭载最新技术电池。。
至于资本市场,现在都对小米麻木了。无论是还算不错的业绩报告、新品新技术发布、回购等,股价都死气沉沉。
同样还是拿特斯拉来举例,人卖股,人马斯克要去当网红,股价都能涨。如果马斯克现在说有个电池新技术明年能上市,股价至少10个点起跳。
既然对股价提振也没啥用,说不定还会影响新机销量。这时候放这新闻出来有啥意义?
如果明年下半年能量产这项技术。假设明年9月会有新机上,那么在7-8月来预热这项技术,才能既不影响之前的销售,也能最大化起到营销作用。
就拿同是手机厂是苹果来说。在新品上市前1-2月左右,会不间断有新闻来上热搜预热,而在产品销售期,没有任何官方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新闻。理论上这才是最合理的营销,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吧。
个人是觉得,最近两年小米内部管理可能有点老化了,很多行为感觉就是做给老板看的。而老板也在主动或者被动的造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