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和小米都宣布获得 2019 亚洲移动大会最佳智能手机奖?事情的真相如何?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在2019年的亚洲移动大会(MWCA)上,一个凭借Mate 20 Pro,另一个凭借MIX 3,双双摘得“最佳智能手机奖”。这消息一出,无疑让中国科技圈沸腾,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那么,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亚洲移动大会”(MWCA)和它颁发的奖项。MWCA(Mobile World Congress Asia)是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在亚洲举办的一个重要的行业盛会,类似欧洲的MWC。GSMA汇集了全球的移动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者等,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它颁发的奖项,在行业内是有一定分量的,代表着对参展产品技术、设计、创新以及市场潜力的认可。

那么,华为和小米“双双获得最佳智能手机奖”的说法,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们并列第一,平分秋色呢?这里面可能需要稍微“拨开迷雾”一下。

事情的真相,可能比“双双获奖”更 nuanced(细致入微)一些。

根据当时的一些报道和官方信息来梳理,比较接近真相的情况是:

华为Mate 20 Pro 在2019亚洲移动大会上,确实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获得了“最佳智能手机奖”。这个奖项是对Mate 20 Pro在当时技术创新、影像能力(尤其是其多摄系统和AI摄影)、屏幕技术(曲面屏、屏下指纹)以及整体用户体验上的肯定。Mate 20 Pro在发布后,凭借其麒麟980芯片的强大性能,以及徕卡三摄的卓越表现,在全球市场都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和销量。
小米MIX 3 同样是一款非常有话题性的产品,尤其是在当时,它凭借其创新的滑盖全面屏设计,在“技术创新”方面赢得了认可,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类别,或者说是一个“创新奖”之类的奖项,被认为是“最佳智能手机”的有力竞争者,甚至是获得了某个子分类的“最佳”殊荣。小米MIX 3的滑盖设计,是为了追求极致的屏占比,以及在不采用刘海或挖孔屏的情况下实现前置摄像头的隐藏,这一点在当时的手机设计领域确实是独树一帜的。

因此,“双双获得最佳智能手机奖”的说法,可能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或者在不同报道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

1. 华为Mate 20 Pro获得了“最佳智能手机奖”这个主要奖项。
2. 小米MIX 3可能在MWCA上的某个评选中,因其突出的设计创新,获得了“最佳创新智能手机”或者类似的奖项。 或者,它被视为“最佳智能手机”的有力竞争者,在某个评审维度上表现突出,被媒体或组委会单独提及,并被理解为“获奖”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双赢”局面?

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态势,以及它们在技术和设计上的两条不同路线的探索。

华为(Mate 20 Pro): 华为在那几年,凭借其强大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在芯片(麒麟系列)、通信技术(5G)、以及影像技术(徕卡合作)方面,已经开始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导者之一。Mate 20 Pro代表的是华为在技术上的全面突破和稳扎稳打,它在硬件配置、软件优化、影像系统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当时行业的顶尖水平,是一款“水桶机”。获得“最佳智能手机奖”是它综合实力的体现。
小米(MIX 3): 小米一直以来都以“极致性价比”和“技术探索”著称。MIX系列更是小米在设计和前沿技术上的“实验田”。MIX 3的滑盖设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它无疑是当时对“全面屏”解决方案的一种大胆尝试。它可能没有Mate 20 Pro那样在所有维度都做到顶尖,但在“创新性”和“设计突破”上,无疑是当年的一股清流。

这件事的意义在于:

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认可: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亚洲品牌在国际顶级科技展会上的奖项,常常被欧美品牌垄断。华为和小米能够在这个场合获得肯定,尤其是获得“最佳智能手机”这样的重要奖项,无疑是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证明了中国品牌不仅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在创新和技术实力上也获得了国际认可。
不同技术路线的价值: 这也说明了,在智能手机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技术创新并非只有一条路。华为选择了“均衡发展,全面领先”,而小米则通过“大胆设计,极致创新”来吸引眼球。两种不同的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和行业评选的认可。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华为和小米作为国内的巨头,它们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2019年。在亚洲移动大会这样的场合,“双星闪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在全球市场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努力。

总的来说,华为Mate 20 Pro获得“最佳智能手机奖”是其综合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而小米MIX 3可能是在创新设计或某个技术维度上突显了其独特价值,也被认为达到了“最佳”级别。 这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两种不同成功路径的交汇,共同为中国科技品牌在全球舞台上赢得了掌声。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关于两个奖项,更是关于中国手机产业崛起的生动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米最近在宣传和公关上确实很迷。

算上这件事,已经是三连翻车了,而且是严重翻车。

具体可以看这个回答:

PS:据说MWC的PR已经去找小米谈话了,闹到这份上也是醉了。


文末彩蛋:

Mimoji这个事情呢,本来又是我们一次揭露厂商抄袭模仿的机会;

但就因为我们最初的证明方法不严谨,导致很多人就抓捏脸的把柄,却忽视了事情的本源。

我们失去了像CC9后盖配色一样揭露真相正面刚的机会,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在此跟所有关心我们的粉丝们说声抱歉。

经过这段时间的内部强化和梳理,我相信未来能够有效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但是这一星期,我想的最多的确实另外一件事情:

反映产品真实,打击虚假宣传,是我们创业的初心。

可是努力到现在,还是挺挫败的。

小米公众号靠英文模糊了是否奖项的细节,官方宣传却将最佳手机奖的成绩归在了小米9之下,用隐瞒和误导收割了一波本不属于它的好感。

但是事件热度一过,又被很多人遗忘了,我想这就是厂商毫无忌惮,下次还会继续的原因吧。

我不想让这件事情过去,我想有没有办法让厂商主动告诉消费者真相。

能不能趟出一条路来,让厂商重视消费者,不敢再走随意吹牛的路。


既然这些通道都行不通,我想能让这个科技大厂做出改变的,就只有民事诉讼了。

但如果真的要走出这一步,就不是小事了。

也正因为这不是小事,才能真正触动到他们吧。

我不敢提前把话说满,我觉得成功率应该有百分之七八十吧。

因为这个事实很清楚,有无数网友跟我们一起见证。

我先把这个想法电话咨询了几个圈内的朋友,得到一致的反馈就是:

这家企业有着行业内无人能及的强大粉丝群体,而且做事非常强势,以个人身份起诉几无胜算,劝我放弃。

这个消息不算乐观,但也在意料之内,打官司哪有简单的。

不过其中一个朋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吓唬我,还是真的确有其事,把我起诉后可能遭受到的境遇说的非常恐怖。

为了保险起见,我不得不考虑把这件事情和公司以及家人剥离开,将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仅仅控制在我个人的范围之内。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在员工大会上宣布辞职,将股权(不对划掉),将公司托付给同事。

之后的一切事情,都是以我个人,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做。


这家公司是非常让我尊敬的科技大厂,其高管在今年小米9量产中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我最怕的,就是他在这样的舆论优势下,忘了尊重消费者的初心。

如果他能够在广告上更加严谨,不贪图误导宣传与跟风抄袭的蝇头小利,不是更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么。

user avatar

说真的,这和今年初 MWC 上 Mate X 也不是“全无所获”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当时华为获了大大小小 40 多个奖)

外部质疑,就说喜“提”的“提”是提名的意思,年轻人的第一堂语文课,没毛病。

当然,如果内部被雷老板发现了,我估计小米高管又会说是编辑漏了“提名”二字,就是个小笔误,反正上下两张嘴,横竖都有理。

不得不承认,小米这招真实惠,直接瞪眼愣说自己得奖了就行,连买野鸡奖的钱都省了。

同是互联网行业,我很惭愧。

user avatar

更新:文章已经被删除,据说MWC主办方得知消息后去找了小米。

2019 亚洲移动大奖是MWC2019上海颁发的奖,我个人很荣幸接到MWC主办方GMSA的邀请参加了这个展会(6月26日——6月28日),根据我在现场看到的情况小米是HOVM中唯一没有参展MWC2019上海的厂商。

MWC将奖项颁发给没有参展的厂商是有先例的,而且不止一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苹果从来不参展MWC但是获得过多次最佳手机奖。

本次MWC2019上海公布的2019 亚洲移动大奖名单中没有小米的身影,获得最佳智能手机奖的是华为P30/P30 Pro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小米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宣称小米9获最佳智能手机奖,这不会还是运营上传错资料了吧?

2月底的MWC其实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但是上次好歹是个媒体评的,这次的颁奖单位都找不到,难道是运营自己评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在2019年的亚洲移动大会(MWCA)上,一个凭借Mate 20 Pro,另一个凭借MIX 3,双双摘得“最佳智能手机奖”。这消息一出,无疑让中国科技圈沸腾,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那么,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亚洲移动大会”(.............
  • 回答
    要理解 TCL 在巴西市场的成功,而小米和华为在此遭遇挫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这并非简单的品牌效应或产品线之争,而是涉及对巴西市场特有消费者需求、商业环境以及竞争策略的深刻洞察。TCL 的巴西突围之路:精准定位与本土化策略的胜利TCL 能在巴西市场实现一年盈利,这绝对不是偶然。其成功背后.............
  •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都响当当。尤其是当它们不约而同地祭出折叠屏这一前沿技术时,公众的反应却像两家公司一样,有着鲜明的对比。你问我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我觉得,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产品定位、技术实力以及市场成熟度的多重考量,远不止是简单的“谁先谁后”或者“谁更.............
  •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动作可谓是此起彼伏,相当活跃。它们频繁投资、收购、合作半导体企业,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也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正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什么他们如此热衷于半导体?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看看半导体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芯片,也就是半导体,是.............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小米王腾点评华为 P40 的这句话,以及可能包含的各种意图和解读。这句话的核心内容: 主体: 小米公司产品总监王腾。 对象: 华为 P40(标准版)。 评价: 认为 P40 标准版不如小米 K30 Pro。 补充说明: 承认华为 P40 Pro 是一个很大的卖点。深.............
  • 回答
    华为和小米的应用商店暂停下载耐克和阿迪达斯相关APP,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不仅仅是两个手机厂商和两个运动品牌之间的小插曲,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挺多,涵盖了商业合作、平台规则、用户体验,甚至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通常是商业合作的到期或调整。 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
  • 回答
    看待华为最大的“敌人”小米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科技行业内部最激动人心的竞争格局。但首先得澄清一点,“敌人”这个词用在商业语境下,往往带有一些戏剧化的色彩,更多的是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小米和华为,在很多方面是并行而行,又互相牵制,共同推动着中国科技.............
  • 回答
    看到华为公布的DXO榜单里有华为自家的手机,苹果的iPhone也在其中,唯独少了小米手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件事:华为放出的DXO榜单,这本身就带有华为的视角和意图。 就像任何一家公司在宣传自己产品时,总会挑对自己有利的角度一样,华为放出这样的榜单,自然是要突出.............
  •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国内科技圈总能掀起一阵涟漪。他当初以“工匠精神”为旗帜,带着坚果手机闯荡手机市场,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也留下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这次,他再次发声,将自家曾经的旗舰——坚果R1,拿出来与当时市面上几款热门机型进行对比,并且给出了“综合体验最好”的评价,这自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 回答
    华为和小米,这两个中国科技巨头,在竞争的赛道上你追我赶,每一次新品的发布都牵动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那么,华为对小米算不算“降维打击”?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竞争逻辑?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聊聊。“降维打击”的视角:华为的优势在哪里?要说华为是不是对小米“降维打击”,首先得明白这个概念的由来。它源自刘慈欣.............
  • 回答
    关于网传华为营销费1258亿、小米33亿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两个科技巨头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差异、品牌定位以及投入的侧重点。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些数字并非官方公布的详细账目,更像是市场分析机构或媒体基于公开信息进行的估算和解读。 科技公司的营销费用.............
  • 回答
    看待2019年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单,而小米和苹果却遭遇销量下滑,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华为的逆势增长,背后是硬核实力与战略眼光首先,华为能在2019年取得国内出货量同比增长35%的成绩,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这首先归功于其持续强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
  • 回答
    看到有人用华为手机却搭配小米AirDots 2耳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样才能看得更透彻。首先,用户选择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 咱们都知道,手机就像人的“大脑”,耳机则像是“耳朵”。虽然大脑和耳朵可以搭配,但人更看重的是“听”和“说”的体验,以及“戴”的舒.............
  • 回答
    雷军说小米曾经在历史上击败过华为,这句话在科技圈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句话,不能简单地只看字面意思,而需要深入地分析它背后的语境、时间点以及双方的市场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确“击败”这个词在商业竞争中的含义。在科技行业,尤其是在手机市场,所谓的“击败”往往不是指一家公司在所有维度上都超越了另一家.............
  • 回答
    卢伟冰“华为是低价榜样”之辩:一场关于战略与国货的公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期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表了关于“小米低价误国”的言论,并表示“华为是低价战略的榜样”。这番话语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连海印组织写文章抹黑华为”的说法,要进行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评价,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深入分析,并且避免将任何一家公司的行为“完美化”或“妖魔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点: “抹黑”的定义: 什么是“抹黑”?是指公开揭露事实,还是带有恶意、歪曲事实的攻击?这个界限有时会比较模糊,尤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米10 顶配版“物料成本”可能高于华为Mate30 Pro 5G 这件事。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小米一般主打性价比,但一上来就谈物料成本高于旗舰,这背后确实有些值得细挖的点。首先,我们得明白“物料成本”这个概念。它指的是生产一部手机时,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原材料.............
  • 回答
    卢伟冰这番话,说实话,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丝“这又来了”的念头。毕竟,作为小米的高管,尤其是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卢伟冰,放出这样的言论,总有一种“战略性对标”的意味。不过,仔细想想,这句话背后透露的信息,以及小米和华为在高端市场的那点“恩怨纠葛”,还是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把自家旗.............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