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类现在已经不再创造神话(或有神话性质的故事)和足以作为象征的英雄了?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确实,相比过去,我们今天似乎不再像古代那样广泛地创造以神祇为中心的神话故事,也较少出现被全民奉为圭臬的、具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这并非说人类完全停止了叙事创作,而是其形式、功能和认知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来剖析:

一、 认知方式与世界观的转变:科学理性取代神话解释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神话作为早期解释系统: 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类面对自然界的奇观(如雷电、日月星辰的运行、生命的诞生与死亡)和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如战争、疾病、丰收与歉收)时,常常诉诸于超自然的力量和人格化的神祇来提供解释。神话构建了一个由神灵主宰、有明确目的和道德秩序的世界,这不仅提供了心理慰藉,也为社会规范和集体认同提供了基础。
科学的兴起与理性主义的普及: 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依赖于观察、实验、逻辑推理和证据。自然现象可以用物理定律来解释,生命可以用生物学来理解,社会现象也可以通过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分析。这意味着神话作为解释工具的功能被大大削弱。当我们可以用科学解释闪电是如何形成时,就没有必要再创造雷神的故事了。
世界观的世俗化: 科学理性思维的普及,导致人们的世界观逐渐世俗化。即便不否定超自然的存在,人们也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和公共领域中寻找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神话叙事。神话的宇宙观和本体论不再是主流的信仰框架。

二、 叙事载体与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从口传到媒介爆炸

口传与早期文学的局限: 在古代,神话主要通过口头传承,后来通过诗歌、史诗、戏剧等早期文学形式传播。这些形式具有强大的记忆性和仪式性,能够有效地将故事及其蕴含的意义传递给下一代。
现代媒体的冲击: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叙事载体极为丰富:电视、电影、小说、漫画、电子游戏、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等。这些现代媒介能够以更直观、更具象、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呈现故事。观众和读者拥有极大的选择权,并且能够轻易地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故事和文化。
碎片化与即时性: 现代媒介的传播特点往往是碎片化和追求即时性。人们习惯于快速消费信息,深度沉浸于宏大、复杂的叙事体系(如传统神话)的动力减弱。
个体体验的强调: 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体验,而非集体性的、仪式化的叙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从自己的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兴趣中寻找意义和认同,而不是通过被动接受一套既定的神话体系。

三、 英雄定义的演变与大众文化的英雄崇拜

神话英雄的特质: 传统的神话英雄往往拥有超凡的能力(如神力、不死性)、出身高贵(如神子、王族)、肩负拯救世界或开创文明的使命,他们的行为通常具有道德示范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故事往往包含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对善恶的界定以及对人类潜力的颂扬。
现代英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现实化”的英雄: 在现代,我们依然有“英雄”,但他们更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例如科学家突破重大难题,医生拯救生命,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救人,普通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这些“英雄”的成就往往是具体、可衡量、与现实紧密相关的。
流行文化的“超级英雄”: 流行文化中出现了大量具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如漫威、DC漫画中的角色。这些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现代人对力量、正义和拯救的渴望,但他们的创作基础和传播方式与古代神话英雄截然不同。他们是商业化运作的产物,故事体系庞大且不断更新,更侧重于娱乐性和商业价值,其“神话性”更多体现在其受众的心理投射和群体狂热上,而非其内在叙事的稳定性与普适性。
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英雄选择的分化: 现代社会价值观高度多元,人们对于“什么是值得崇拜的品质”的定义不再统一。有些人崇拜企业家创造财富,有些人崇拜艺术家追求卓越,有些人崇拜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单一的英雄形象能够像古代那样被所有人普遍接受和尊崇。
对英雄的审视与质疑: 现代社会也更倾向于批判性地审视人物。我们更容易发现历史人物和公众人物身上的缺点和错误,这使得将某个人完全神化为不朽的英雄变得困难。我们更关注人的复杂性、人性弱点以及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

四、 宗教信仰的转型与社会功能的改变

神话与宗教的紧密联系: 在古代,神话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载体和叙事基础。它们解释了宗教的起源、教义、仪式和道德规范。
宗教的世俗化与多元化: 即使在宗教依然存在的社会中,宗教的解释力也常常与科学和理性相悖。同时,宗教信仰本身也变得更加多元,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信仰或不信仰。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神话体系难以维持其在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社会组织与认同的新的来源: 现代社会通过民族国家、公民身份、职业群体、消费文化、网络社区等多种方式来组织社会和构建个体认同。这些新的组织形式和认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神话在维系集体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

五、 心理需求的变化与意义追寻的新途径

早期对秩序与控制的渴望: 神话提供了对混乱世界的秩序感和可控感,通过理解神灵的意图,人们可以努力与之协调,从而获得安全感。
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体现: 现代人虽然也面临不确定性和焦虑,但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多地通过心理咨询、哲学思辨、个人成长、艺术体验、社群参与等多种途径来满足。
“寓言”与“隐喻”的新形式: 尽管宏大的神话叙事减少了,但人类依然会创作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它们可能以寓言、童话、科幻、奇幻等形式出现。这些故事虽然不再是以神祇为主角,但它们依然通过象征和隐喻来探讨人生、道德、社会问题,满足我们对意义的追寻和对超越性的体验。例如,很多科幻小说中对外星文明的描绘,有时就承载了类似古代神话中对“他者”的想象和对人类自身位置的思考。

总结:

人类并非不再创造有意义的故事或英雄,而是这些故事和英雄的形式、功能、创作动机和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演变。

从“解释世界”到“理解自我”和“娱乐体验”: 神话作为科学前的解释工具的时代基本过去了。现在的故事创作,更多是出于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映射、对想象力的释放以及对娱乐需求的满足。
从“普适的神话”到“多元的叙事”: 宏大的、被全民接受的神话体系已很难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小众、类型化、跨文化的叙事,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忠实的受众。
从“神圣的英雄”到“复杂的个体”和“符号化的形象”: 英雄的定义更加贴近现实,或者被高度抽象化、商业化地呈现在流行文化中。我们更能接受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物,而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存在。

总而言之,我们只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在继续着人类古老的叙事传统,只不过新的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和形式。我们不再需要神话来解释星辰的轨迹,但我们仍然需要故事来理解爱与失去,勇气与怯懦,以及人性的深邃与复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自从有了照相机、录像机、调查记者、司马南以及“有土鳖”,神迹已经越来越越来越容易戳穿了。(当然,后来有人发明了photoshop……)

(横轴:时间。纵轴:神迹出现的频率。左上:照相机被发明。右下:photoshop被发明)

古代的时候,你好称某人出生之夜有黄龙飞入其家中消失不见,谁也不能说是假的。现在,调查记者立刻飞到他家问一下左邻右舍,谎言立刻就识破了。说不定还能找到当时他家门外的监控录像。

古代的时候,政府捧个Jessica Lynch这样的士兵,绝对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任何质疑,结果如今就分分钟被打倒。雷锋也是被揭出来一堆故事。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再建立一个神话般的英雄形象了,因为那确实是几乎无法达到的。

而且,科学的发展也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一些事物应有的疆界。就比如说,一个人能达到的最快奔跑速度。太过夸张的描述,自然就难以令人相信了。

再者,古代是熟人社会,左邻右舍由于无限次数的囚徒博弈,往往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欺骗。由于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听到的都是真话,所以,人们听到什么事情,第一反应是相信而不是质疑。如今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往往是有限次数、甚至是单次囚徒博弈,于是欺骗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质疑一个反直觉的故事。越是生活在大都市、流动环境的人越是如此。

user avatar

题主是说的是什么性质的神话?如果是那种毁天灭地人神互战的故事的话,这些古代都写得不少了,自然现代难以逾越。

在神话还是口口相传的时候,每个传颂者都可以加入自己的创作,可以说神话整体上是集体创作而来。

然而后世因为书本记录的存在,很多神话故事已经被定了型,很难再加以创作与变化。

久而久之,老的神话故事固定了下来,那么就只能创造新的神话故事。

大多新的神话故事都是借助书本进行传播,然而这种传播让人相信的前提是"无法求证",并且故事又很精彩,让人乐意当作真事一样去传播。

现代并不是没有造神话,而是即使造了也是在些迷信圈子里传播。

一个比如佛教的例子,南怀瑾去世后,很多佛教人士争相疯狂传谣说南怀瑾的火化后舌头没化,变成了舍利,还有更有添油加醋地说舌头上烧出来多莲花。

这就属于现代造神迹,被传的多了依然是神话,你可以随意拉个佛教徒,谈及南怀瑾这事,然后再赞叹下不可思议,会得到相同的回应,至于事真还是假,没人关心。

比如还有天降舍利故事,佛教圈中一般都当成真事,不少佛教人士添油加醋说自己亲眼目睹。在下就见到过有佛教人士拿出"舍利子"各种赞叹,然后说里面有菩萨像,各种不可思议。后来在下追查了下来源,发现那个是当年某法王在疗养院去世当天,然后卖的5元一袋的东西。后来买的人,回去就传说是该法王去世时天上下舍利被他们捡到了,并且至今有不少寺庙的虔诚供奉的舍利都出自于这里。


这类事件都属于现代神话,只要传的够久,真相就会掩埋在历史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