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世民靠什么手段窃取了唐帝国的“革命果实”?

回答
李世民夺取唐朝“革命果实”这件事,用“窃取”来形容,似乎过于武断了。准确地说,他是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政治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大胆行动,最终掌握了皇权的。这其中既有对时局的精准把握,也有对人心的巧妙运用,更有果断的军事打击。

首先,我们得明白,唐帝国最初的“革命果实”是谁的?是他的父亲李渊。李渊在隋末大乱中,依靠李世民等人的支持,最终夺取天下,建立了唐朝。因此,从血脉传承和实际功劳来看,李世民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窃贼”。

然而,权力这东西,一旦落入手中,谁都想牢牢抓住。李渊虽然是开国皇帝,但他和他的其他儿子们,特别是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功劳和日益增长的势力,是心存忌惮的。而李世民,作为军功卓著的秦王,也看到了李渊和李建成的潜在威胁,并且对自己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话语权感到不满。这便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太子与秦王之间日益紧张的权力博弈。

那么,李世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一、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与威慑

李世民最倚重的,是他亲自打拼出来的强大军事力量。他南征北战,平定了王世叛乱,击败了强大的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胜利不仅为他赢得了“天可汗”的美誉,更重要的是,他手下聚集了一批忠诚于他的骁勇善战的将领,如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等。这支军队,是李世民在政治斗争中最坚实的后盾,也是他能够与太子派抗衡的关键。

二、政治上的策略布局与舆论引导

仅仅有军事实力是不够的,李世民在政治上也做了不少文章。

拉拢人心,收买人心: 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对部下非常慷慨,善于恩威并施,笼络人心。他提出的“励精图治”的口号,也迎合了不少渴望安定秩序的士人。
利用太子之失: 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他和李世民相比,在军事才能和笼络人心方面,都显得逊色。而且,太子身边也有一些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大患的谋士,比如王珪、魏徴(后来被李世民重用)。李世民抓住太子的一些“把柄”,比如太子沉溺女色,听信谗言等,在李渊面前进行侧面攻击,或者暗中传播,削弱太子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广纳贤才,树立口碑: 李世民尤其擅长笼络有才能的人。虽然魏徵最初是太子的幕僚,但李世民看中了他的才干,在事后又能将其收入麾下,并对他委以重任,这充分展现了他的胸怀和政治智慧。反观太子,在人才的吸引力上,明显不如李世民。

三、关键时刻的果断行动——玄武门之变

到了关键时刻,李世民展现出了他最冷酷和果断的一面。

预设埋伏,主动出击: 史书中记载,李渊曾一度重用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大患的齐王李元吉(他是太子一派的核心人物),并准备在骊山狩猎。李世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号,意识到太子和齐王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他。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在李世民的府邸(秦王府),他与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商议,最终决定在玄武门(皇宫北门)设下埋伏。
精心策划的“请君入瓮”: 李世民以李渊召见他为名,让太子和齐王前来皇宫。在宫门口,他预先埋伏了尉迟恭等精锐士兵。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前来时,李世民突然发难,在玄武门内将其二人伏杀。
雷霆手段,迅速控制局面: 杀掉太子和齐王后,李世民立刻组织兵力控制了皇宫,并向李渊“陈述”事实,指责太子和齐王意图谋反,而自己是“奉旨”行事(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李渊当时也被迫接受)。

四、事后安抚与政治巩固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并没有停下脚步。

收买人心,稳定局势: 他以高官厚禄安抚了参与政变的将领,并且对那些原本效忠太子的人,也采取了拉拢和分化政策,避免了大规模的报复和清洗。
逼迫退位,顺理成章: 在解决了最大的政治对手后,李渊也被迫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虽然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但从表面上看,也算是“和平过渡”。

总结来说,李世民夺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是一个集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心理战术和关键时刻的决断力于一体的复杂过程。

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基础,这是他对抗一切挑战的资本。
他在政治上善于笼络人心、利用对手的弱点,并且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展现了超乎常人的胆识和决断力,通过玄武门之变,以雷霆手段清除了政治障碍。
最后,他还能通过政治手段,迅速稳定局面,将权力巩固下来。

所以,与其说是“窃取”,不如说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有目的的政治军事行动,最终掌握了本应属于李氏家族,但在当时情况下,他认为自己更有能力去掌控的“革命果实”。这是一种权力的争夺,而李世民无疑是这场争夺中最精明的胜利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嗯,辩论者们(用词友善点)都学会了“积极学习理论然后倒过来用”了吗?

我只听说过“以李渊为首的贵族官僚阶级窃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革命果实”。

对了,还有:封德彝等前隋高官在唐朝继续登堂入室,是对隋末起义的反攻倒算

那么又是谁重用了他们呢?重用了他们的人又该算是什么呢?


最后说明一下:我不迷信权威,也不唯阶级史观是论,但既然有人要“辩经”,那么我不介意给他们讲一讲官方阶级史观是怎么定性的。

user avatar

人家年轻时就参加革命,战功赫赫,何来窃取一说,只不过在权力继承的斗争中获胜了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世民夺取唐朝“革命果实”这件事,用“窃取”来形容,似乎过于武断了。准确地说,他是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政治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大胆行动,最终掌握了皇权的。这其中既有对时局的精准把握,也有对人心的巧妙运用,更有果断的军事打击。首先,我们得明白,唐帝国最初的“革命果实”是谁的?是他的父亲李渊。.............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李敏“迷倒”四位博士的传闻,网络上流传的说法各有不同,也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撑。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描述,往往难以获得客观全面的证实。在学术界,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远不止于“迷倒”这样简单的情感描述。如果一位研究人员能够吸引多位博士与其合作或追随,通常是因为她具备以下几个.............
  • 回答
    李世民是汉族人。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李世民的家族背景与出身李世民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窦皇后。李渊的家族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后裔,这是非常显赫的关陇世家。 陇西李氏的汉族渊源: 陇西李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国——成纪(今甘肃天水)。据史书记载,李姓起源于古.............
  • 回答
    李世民能够以少胜多,在军事指挥上确实有独到之处,而李密之所以在这方面不如李世民,原因也多方面。这里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其中有什么门道。李世民的以少胜多,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硬实力和巧心思首先,得承认,李世民那会儿能够打出名堂,离不开他爹李渊给他搭建的平台,也有他自己的超凡军事才能。而这种才能,体现在.............
  • 回答
    要说李世民“可爱”的故事,可能得稍微换个角度去理解。毕竟,他是一代雄主,征战沙场、运筹帷幄,身上的“可爱”更多是体现在他性格中的某些闪光点,或是与家人、臣子相处时的温情一面。少了帝王的威严,多了几分人情味,这些瞬间便显得尤为难得。一、 吃醋的“小气”与对长孙皇后的深情这事儿可能算不上“可爱”到让人捧.............
  • 回答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英明神武,创下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但关于这位千古一帝,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就像他宏伟的陵墓——昭陵一样,藏着不少秘密。就拿他的爱好来说,李世民可不是只爱“万国来朝”和“贞观之治”。他其实对“打猎”这件事颇有热情。这听起来可能不算特别冷,毕竟古代帝王喜欢狩猎的不.............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饶有兴致的假设。如果李渊老人家就这么赖着皇位不肯让贤,那李世民的日子恐怕就没那么舒坦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秦王”得使出哪些招数来。首先,得明白李渊当时的处境。他虽然是皇帝,但身体状况可能不如从前了,而且朝中也有不少人盯着他的宝座。最关键的是,李世民这儿子,手握兵权,战功赫.............
  • 回答
    渭水之盟是唐朝与东突厥之间一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发生在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虽然在一些描述中被简称为“渭水之盟”,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渭水边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签订的“渭水之盟”或“柏举之盟”。这次盟约表面上是唐朝的胜利,但李世民却将其视为奇耻大辱,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心态。要.............
  • 回答
    夺取皇位,对于任何一位帝王而言,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而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这场游戏更是充满了血腥、策略与无奈。玄武门之变,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宫廷政变之一,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这绝非简单的几句话能够道尽,需要我们一层层拨开历史的迷雾。一、 政治博弈的必然:太子李建成的潜在威胁要.............
  • 回答
    李世民确实有着鲜卑族的血统,这是唐朝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也引申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朝代,是否存在一些“侵吞”或“削减”汉文化的事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唐朝的文化政策、社会构成以及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首先,我们要明白“侵吞”和“削减”这两个词的力度非常大.............
  • 回答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却又饱受争议的皇帝。将他们进行对比,分析杨广为何不能成为李世民,实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比谁优秀”的问题,而是关于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治国理念以及最终历史评价的复杂交织。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杨广就算再努力,也难以复制李世民的.............
  • 回答
    如果虎牢关一战李世民被生擒活捉,这无疑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转折点,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让我们详细推演一下可能出现的局面:一、 短期即时影响(虎牢关战场及周边区域): 唐军士气崩溃,战局急转直下: 李世民是唐军的核心,是其战略和战术的灵魂。他的被俘将直接导致唐军前线士气遭受毁灭性打击。.............
  • 回答
    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三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开创盛世的帝王,如果他们所处的时代交错,并以集团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鼎足而立,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与文化碰撞。想象一下,这不是简单的三国演义,而是一场跨越千年、融合了不同时代战略智慧、治国理念与民族特色的宏大博弈。一、 初始格局与集团特色首先.............
  • 回答
    古代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往往被笼统地称为“盛世”。但究竟是什么构成了古代的盛世,并非简单的“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就能概括。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民生等多个层面去衡量。古代盛世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理解: 经济繁荣,民生富足: 这是最直观的体现。农作物丰收,.............
  • 回答
    正统十四年,岁在甲子。当土木堡的黄沙还在翻滚,当明朝的精锐部队正陷入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时,一场比战局本身更加离奇的事情发生了。没人知道具体是如何发生的,或许是某个被遗忘的神龛,或许是天地间某种难以言喻的契机,总之,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竟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附在了那位年轻的皇帝朱祁镇的身上。一、惊.............
  • 回答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以开明的政治、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包容的文化政策闻名,开创了唐朝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形象: 一、政治统治:开明务实,以民为本1. 继位与玄武门之变 .............
  • 回答
    隋末乱世中的枭雄李渊: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唐朝,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那个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然而,在那个恢弘盛世的背后,站着一位同样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身影——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他的名气远不及他的儿子,甚至在许多人眼中,他只是一个铺垫?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且引人思考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政治权力与个人功绩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双标”现象。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卫青与霍去病功绩归于汉武帝的合理性分析要理解为何卫青和霍去病的辉煌战绩会被归功于汉武帝,我们需要从君臣关系、政治体制、历史叙事的角度来分析:1. 君.............
  • 回答
    关于李国庆以 9990 元/人的价格出售“每个创业者都可以靠 PPT 融资”的网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涉及到商业模式、营销策略、教育理念、以及对创业者和融资过程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看法,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课程价值与潜在风险的审视: 高昂的定价 (9990 元.............
  • 回答
    李想的雄心壮志,理想汽车剑指2030年全球最大车企,这事儿,怎么说呢,听起来是够劲的,也够“理想”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底气,又藏着多少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理想汽车这几年的确是“起飞”了。从一个“造车新势力”到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比如家庭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