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听了很多,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问题一直悬在我内心的某个角落,如同一个铃铛,每当自己彷徨时似乎都会看到它在欢快地摇摆。
今天刷了30岁有哪些错误那个知乎题,3400个答案,大部分都是肺腑之言。刷着刷着就发现,大家讲得道理彼此真有冲突,但似乎在各自的叙述的情境下都有充分的道理。
于是眼前展开一幅画面:一群人挤在十字路口,你说走这边,他说走那边,各自都有十分的自信和底气。这时我们倘若上去各自问一嘴为什么,他们都会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讲曾经的经历和见识,而我们一听之下便会发现:似乎每个方向的每条路都走得通,也走不通。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路吗?不。事实上,每一条路都能通向罗马,但不是每一条路都能适合我们的脚丫。
而我们一直在抓着路不放,却没有反过头来而了解一下自己——有多少体力?有多少补给?有多少爆发?遇到沟坎敢不敢跳?遇到敌人敢不敢干?一天什么时候赶路最有效率?身体最大的隐患是什么?等等。盲目盯着一条条几乎彼此等价的路是永远看不出花的,我们难道不该拿一面镜子照照自己,至少做到对自己身子哪里有肌肉哪里有残疾心中有数吗?不了解自己的状态就大包大揽地上路,每一条路都可以说是死路——当然那些自带越野四驱车,躺着不动都有四个轱辘替他们转的二代们不算。
再多的路,脚下真正走的也只有一条;再多的理,人生真正用的也只有几个。我们的精力真的不该花在对路和道理的收集上面,而应该在上路和听理前反躬自省,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度量一下自己热情里的冷暖,自己能力的高低,自己耐性的长短,自己性格的软硬。这些对自身情况的探索和挖掘直接决定了每一条路,每一个道理对我们各自的浮动价值。哪怕再多人走的路,不合适我们的脚丫就是死路;哪怕再多人信的理,不合适我们的状况就是歪理。一言蔽之,只有合适的,才是合理的,而适合与否,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挖掘——而这绝非朝夕之功,是水磨功夫,需要日日打磨反省的修行才能实现。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诚不我欺!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
我的公众号:刘念Lewis。
正在连载《亲密关系与爱情》,《吸引和追求的艺术》。
敬请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