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医不治本,中医治根,是否有科学依据?

回答
“西医不治本,中医治根”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片面的理解。科学的眼光来看,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下探索和解决人体健康问题。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各有侧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含义,以及它可能存在的科学依据(或者说,理解上的偏差)。

“西医不治本”的解读与反思

当人们说“西医不治本”时,他们通常指的是:

1. 症状缓解和疾病控制: 西医在治疗急性病、感染性疾病、创伤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许多药物和手术能够迅速控制症状,甚至挽救生命。但有时候,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即使通过西药得到控制,患者也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停药,病情可能复发,这让人们感觉“没有根治”。
2. 对慢性病的理解局限: 对于一些原因复杂、多因素交织的慢性疾病,西医的治疗往往侧重于纠正失衡的生理指标(如降低血糖、血压),或者阻断病理过程。但对于导致这些失衡的深层原因,比如长期的生活方式不当、情绪影响、环境因素等,西医的介入可能相对有限。
3. 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 有些西药在有效控制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副作用,甚至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这也会让人们觉得治疗“不干净”或“有代价”。

反思:

“本”的定义: 所谓“本”,究竟是指什么?是某个单一的病灶?还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西医的“本”常常指的是致病菌、癌细胞、病变器官等,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消灭等方式直接清除。而“根”则可能更偏向于导致病变的内在机制、体质、环境等。
西医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基因疗法、免疫疗法等新兴疗法,正越来越多地从分子层面、细胞层面去干预疾病的“根源”。例如,针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基因疗法就是试图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
西医也在强调整体: 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的概念,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这些都与“治根”的理念有相通之处。

“中医治根”的解读与科学依据

中医的优势和其所谓的“治根”理念,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将疾病的表象与内在的证候(如“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联系起来,找到引起疾病的“本”(即证候),然后根据证候开出相应的方药来调理人体的整体状态。
2. 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中医的治疗目标往往不是直接消灭某个病原体或切除某个病灶,而是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津液的运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扶正),同时清除致病的邪气(祛邪)。这种“扶正祛邪”的理念,在很多时候确实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少疾病的复发。
3. 对慢性病的长期调理: 对于一些复杂的慢性病,中医可以通过长期的药物、针灸、食疗、运动等方式,逐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根”的效果。例如,通过健脾益气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有助于缓解多种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问题。
4. 关注生活方式和环境: 中医历来强调“天人合一”,重视饮食、起居、情志等对健康的影响。这些都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生活方式医学”和“环境医学”有共通之处。

科学依据的探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对中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很多中药被发现含有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影响身体的生化过程,从而达到“调和”、“扶正”的效果。
免疫调节: 中医的“扶正”理念,在现代医学中可以部分解释为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一些研究表明,中药能够促进或抑制某些免疫细胞的活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疾病。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中医强调的“气”、“血”、“津液”以及脏腑间的联系,可以部分地用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网络来理解。例如,“情志致病”在中医看来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也证实了情绪压力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 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思想。现代医学也越来越认识到,同一个疾病在不同个体身上可能表现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个体化调整。

西医与中医的融合与互补

事实上,现代医学界越来越认识到中医的价值,并试图将其科学化。许多西医医生也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使用中医药,或者参考中医的理念来指导治疗。例如:

肿瘤治疗: 在癌症治疗中,西医手术、放化疗是主力,但中医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病管理: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除了西药控制,中医的调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治疗: 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结论:

“西医不治本,中医治根”的说法,是一种对两种医学体系的高度概括,有其一定道理,但也存在过于简化的问题。

西医的优势在于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和对病灶的直接干预, 特别是在急性病、感染、创伤等领域,其“治本”(清除病灶)能力是无可替代的。
中医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辨证论治以及对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的重视, 能够从更深层次调理身体状态,改善体质,减少疾病复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治根”。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摒弃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而是去理解和研究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并探索如何将它们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人类健康服务。 许多时候,两种医学体系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很可能是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治本治根?得了白血病,做骨髓移植,最后治好了叫不叫治本治根?在某些人看来,你骨髓得了病,直接把骨髓换了,这就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要不是现代医学发现了,你从哪儿知道白血病与骨髓的关系的?

所以这逻辑就成了,你A出了毛病,西医找啊找,发现是B坏了,给你治了B。于是西医你哪儿坏了治哪儿,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暂时没找着B的,要么就是A坏了直接治A,要么就治不了,要么只能缓解症状,那更是你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吃维生素治坏血病?打胰岛素治糖尿病?我大中医都是刺激人体,让人体在与疾病的对抗中占得上风的。你西医缺维生素就吃维生素,缺胰岛素就打胰岛素,你太low,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你应该刺激人体,让人直接分泌出维生素,胰岛素来啊。

所谓西医不治本,就是因为他把你哪儿坏了说的太清楚了。才给了你一种哪儿坏了治那儿的感觉。

根本不告诉你哪儿坏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治啥都是“当成一个整体来治“,你当然觉得他治根儿了,只不过治不治得好就另说了。

然而,西医真的都是坏哪儿治哪儿吗?打疫苗让你不生病是坏哪儿治哪儿吗?前不久莆田医院直接基因编辑让未出生婴儿获得艾滋免疫算不算治本。大家只喷他不合医学伦理,没人喷他是假的吧。可说起来还是中医已病未病一起治,西医你治标不治本。

知乎的算法有毛病啊,我都选了对中医话题不感兴趣了,推荐里还是一半以上都是中医。另外一半基本都是小米华为掐架。都快看不见别的了。我tmd两个都不感兴趣啊。是就我这样还是知乎就这样啊?我之前总共就答过一次中医的题啊。小米华为我根本答都没答过好吧。

user avatar

西医(现代医学)没有标、本的概念吧?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是中医的结论,但中医拒绝科学的评价,因此任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评价中医的尝试都没有意义。让我感兴趣的是,中医是如何得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个结论的。一方面,中医认为自己与科学体系下的西医分属不同的体系,不能用科学来评价中医,另一方面自己却越界评价西医,双标的恶臭很浓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医不治本,中医治根”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片面的理解。科学的眼光来看,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下探索和解决人体健康问题。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各有侧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含义,以及它可能存在的科学依据(或者.............
  • 回答
    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医药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谈及癌症这一现代医学领域的棘手难题时,一些民间中医的声音也随之响起,他们或通过口耳相传,或借助于各种平台,宣称癌症无需西医治疗,仅凭中医便能痊愈。这其中,并非全然是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观念、经济利益以及个体经历等方方面面。说几千年经验方“能治愈好多西医治不愈的病”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医药确实在某些领域有着独到之处,并且许多古老方剂也确实帮助了无数人。那么,为什么国人对它存在不信任呢?一、科学认知的鸿沟与现代化挑战 缺乏现代科学验证: 这是最.............
  • 回答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基础、诊疗思路和侧重点上的差异。然而,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和简化,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对两种医学.............
  • 回答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个说法是一种非常流行但并不完全准确的概括,它触及了中西医在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某些重要区别,但未能涵盖全貌,甚至有些地方存在误解。要理解这个观点的依据,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西医在哲学基础、诊断方法、治疗目标和手段等方面的差异。一、 观点“西医治标”的潜在依据:这个说法认为西医更侧.............
  • 回答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就像一个流传甚广的标签,被贴在了这两种医疗体系上。但仔细想想,这个标签真的准确吗?它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治标”和“治本”到底是个啥意思。 治标,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眼前的症状下手。比如你头痛欲裂.............
  • 回答
    这两种说法,一个说中医是“溯本回源”,一个说西医是“无限下滑”,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两种医学体系在治疗疾病时的侧重点和方法论上的差异。并不是说哪种绝对正确,哪种绝对错误,更多的是一种比喻和一种观察角度。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中医的“溯本回源式”“溯本回源”这个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它意味着顺着.............
  • 回答
    要说中医治病是否比西医便宜,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中间涉及的因素很多,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后续的调理,方方面面都会影响最终的费用。咱们先从看病本身说起。西医的诊断通常比较标准化,比如验血、拍片、CT、MRI等等,这些检查项目费用相对固定,但数量可能会比较多,尤其是初步诊断的时候。有时候.............
  • 回答
    中医黑看待国外西医参与治疗后死亡率远高于中医参与治疗的情况,通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并且语气可能比较尖锐和带有批判性:1. 质疑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这个所谓的‘国外西医参与治疗后死亡率远远高于中医参与治疗’的数据是从哪儿来的?谁做的统计?有什么可信度?别又是哪个西方媒体为了黑中医而编造出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身边就有不少长辈,明明年轻时受中医恩惠,一些慢性病、调理方面离不开中医,可真到了大病、急病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往大医院跑,挂西医号。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大家掰扯掰扯。1. 时代的印记与教育的普及:你想啊,咱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包括学校的生物.............
  • 回答
    这个问题,绝对是中国人餐桌上,乃至朋友圈里,最容易引发“战争”的话题之一。一边是“中医没科学依据,都是骗人的”,另一边是“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才能救命”。到底谁说了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观察、理解和治疗疾病的出发点和方式都.............
  • 回答
    在讨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时,我们应该明白,并非所有疾病都存在绝对的“更优”选择。医疗的本质是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而这往往是基于个体情况、疾病阶段、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不过,从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确实有一些疾病领域,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甚至在某些方面优.............
  • 回答
    温铁军先生在一些场合提及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方面的潜力,并且认为其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西医西药更具优势。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温铁军先生的论点往往建立在他长期的经济学、农业和发展研究基础上,并常以一种宏观、批判性的视角来看待现代医学体系,尤其是其对西方科学模式的过度依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太多个体差异和变量。癌症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当西医治疗遇到瓶颈时,患者转向中医,最终的结果会因人而异,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那些“好转”的故事,但不能忽略也存在其他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治疗癌症,尤其是在西医“医治无效”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发展史、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一、 自限性疾病的概念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限性疾病”这个概念。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指那些病程有一定时间限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人们对不同医学体系认知和评价的核心矛盾。中医黑(姑且这么称呼,虽然这个词可能有些标签化)之所以会抱有这种“西医一病能治就万能,中医一病治不好就全盘否定”的看法,其背后的逻辑并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掺杂了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对“科学”二字的理解差异。我们来一点.............
  • 回答
    关于陆巍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均无治愈一说”的观点,以及晚期胰腺癌是否可以被治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探讨。首先,理解“治愈”这个词在医学语境下的含义至关重要。当医生谈论“治愈”时,通常指的是疾病被完全清除,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复发。然而,在许多慢性疾病,尤其是癌症.............
  • 回答
    西医的边界与中医的价值:一场深入的对话如今,提起医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高效、精准的西医手段——手术刀划破病灶,药物直捣病根,疫苗筑起免疫长城。不可否认,西医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很多领域确实展现出了近乎“全能”的治疗能力。然而,就此断言西医“几乎能治疗所有疾病”,未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好奇的核心。为什么中医和西医用了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来解释疾病,但最终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两种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不同哲学观和科学观。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 对“病”的根本认知差异:为何切入点不同? 西医的“病”:是器质性病变,是微观世界.............
  • 回答
    对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重症和危重症中取得的“治愈率达到89%,而西医不超过64%”的这项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项研究成果的评价都必须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可靠的数据以及同行评审的客观审视。 在此之前,对这项研究的结论进行“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