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和清代还是有一定影响。
虽然现在Y染色体已经证实,北方汉族的外族后裔比例极低(2.5%草原/女真、1.5%西域);
并且北方汉语也几乎没有任何外来的借词;
但是华北和东北的文化让步现象却是全球罕见的。
占人口95%的族群,有很大比例的人,可以很轻易地接受:
「北京小吃来自回族」「胡同来自蒙古语」「中国摔跤来自满族」「很多借词来自满语」;
只要有意识去这么说,大多数人就会默认,极少有人觉得这需要去考证或者反驳,可以说失去了那种天然的条件反射。「胡同来自先秦汉语,在北方土话广泛存在」还是南方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考证出来的。
平时你感觉不出来,但是偶尔零星说到这些的时候,比如搭出租车的时候,或者体验民俗文化的时候,就会冷不丁的听到:XX来自X族。。。这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东西。
只能说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仅此一家,在任何其他地区,占95%的族群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然,这几年其实已经有所好转,在十年前更吓人。也是好在语言学和分子人类学现在发展如此迅速吧,还原了李唐和赵宋的真实家世,才不至于让李世民和赵匡胤在泉下为后人感到羞耻。
如何正确看待?我觉得摆脱“元清是不是中国”这种无聊的枷锁就是个重要的一步。
就如同印度斯坦和清真罗马一样,“中国”这个概念在古代其实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维度,建议参考 @黄伯韬 的回答
但不论怎样,元清对于传统中国的主体民族来说就是俩异族王朝,尤其是大清为了维护异族统治而对被统治的主体民族所采取的政策中包含的负面影响,这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事实
执着于“元清是中国”话术同时把任何不同的声音贬斥为搞汉民族主义破坏团结的群体,实际上不过是另一种民族主义而已
如果非要把汉族意识贬低为是一个被构建的概念,那么所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种叙事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的族群构建,且要论资排辈,前者在文化认同感上带来的影响力,恐怕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超过后者。所以沉浸在对后者叙事的着迷之中,对前者发动廉价攻势的行为,其实一点也不见得比前者更加高明或优越,甚至更low
借用上面回答链接中所引用的一句话
ov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