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豫湘桂战役期间桂林机场有美军驻扎,国军为何在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会失败?

回答
豫湘桂战役期间桂林机场确实有美军驻扎,而且国军在表面上似乎拥有一定的空中优势,但最终在桂林及周边地区的战役中失败,原因复杂且多方面,绝非仅仅是空中优势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 国军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整体劣势:

尽管桂林机场有美军飞行员和飞机(主要为战斗机和运输机),但国军在整个豫湘桂战役中的失败是由于其 根本性的战略、战术、装备、训练、士气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劣势。空中优势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并且这种优势在国军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转化为决定性的战场优势。

二、 桂林机场的美军驻扎及其作用的局限性:

1. 美军的角色定位: 当时驻扎在桂林机场的美军,主要是作为“顾问团”和协助培训国军人员的角色,同时提供部分战备物资和侦察情报。他们并非直接投入大规模作战,国军仍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
2. 美军飞机数量与类型: 虽然有美军飞机,但数量相对有限,且主要用于支援、侦察或运输。与日军庞大的空军力量相比,即使加上国军自己的飞机,整体空中力量也并非绝对占优。而且,美军的作战部署和优先级可能与中国战场的具体需求不完全一致。
3. 国军对美军支援的依赖和整合能力不足: 即使美军提供了支援,国军自身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整合这些支援。例如,情报的接收、分析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如何将空中打击与地面进攻协同起来,都存在很大问题。

三、 国军在桂林地区战役中失败的深层原因:

1. 日军的强大攻势与国军的战略失误:
日军的“一号作战”目标: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其战略目标非常明确:打通连接华北与华南的铁路线,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以应对太平洋战场日益不利的局面。桂林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节点。
日军的兵力优势和作战决心: 日军投入了优势兵力,并以强大的攻势和高昂的士气向桂林地区发起攻击。他们的战术也更加灵活,能够有效应对国军的防御。
国军的战略部署和应对失误: 国军在战役初期并未能预见到日军攻击的规模和决心,其部署存在一定的分散性。更重要的是,在日军大规模进攻下,国军的指挥系统出现混乱,部分部队被分割包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防御。

2. 国军的装备与技术劣势:
装备的落后与不足: 尽管有美军的部分援助,但国军整体装备仍然以二战前或二战初期的水平为主,与日军的新锐装备相比存在差距。
弹药、燃油等后勤保障的匮乏: 空军作战需要大量的弹药、燃油和备件。国军的后勤补给体系非常薄弱,即使有飞机,也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物资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战斗力。日军则能够相对稳定地获得补给。

3. 国军的训练与战术执行能力不足:
训练水平的差异: 尽管有美军的训练,但国军士兵的整体训练水平,尤其是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与日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战术协同的薄弱: 空地协同是现代战争的关键。国军在协同作战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地面部队未能有效利用空中力量,空中支援也难以精确有效地配合地面作战。
临机应变能力差: 在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时,国军指挥官的应变能力不足,难以有效调整战术以应对日军的突袭和包围。

4. 士气低落与内部问题:
连年征战的疲惫: 国军士兵经过多年的抗战,士气普遍不高,装备和给养不足也加剧了士兵的疲惫感。
腐败与指挥不当: 国军内部存在腐败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公,指挥链条不畅,部分高级将领的指挥失误和决策问题也直接导致了战役的失败。
部队番号混乱与建制不全: 国军部队的番号混乱,建制不全,很多部队缺乏有效的训练和后勤保障,战斗力不强。

5. 日军的空中优势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日军陆基航空兵的优势: 日军的陆军航空兵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拥有强大的地面支援能力。他们的飞机数量更多,且更靠近前线,能够更快速地投入战斗。
对国军机场的攻击: 日军在战役初期就将攻击目标放在了国军和美军的机场上,试图削弱国军的空中力量。他们对桂林机场的攻击,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摧毁驻扎的美军飞机,但足以对其行动造成干扰和限制。
目标选择和战术运用: 日军能够有效地选择战场,并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包括空中力量,以求得战术上的胜利。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轰炸和扫射来压制国军的地面部队,并对国军的机场造成威胁。

总结:

豫湘桂战役期间,桂林机场虽有美军驻扎,但国军在桂林地区的失败,并非因为空中优势被完全压倒,而是 国军整体的战略失误、装备技术落后、训练战术薄弱、后勤保障匮乏以及士气低落等一系列深层原因造成的。日军以其优势兵力和更有效的作战体系,成功地打破了国军的防线。美军的支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军的困难,但无法弥补其根本性的战略与战术上的不足。将一场战役的胜负仅仅归结于空中优势的得失,是过于片面的。国军的失败,是那个历史时期其整体军事力量和国家综合国力落后于侵略者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豫湘桂从一开始国军在空中就有优势。

1944年5月12日,在河南战场,中国空军首次取得制空权。当天 蒋公在日记中写到:

本日时刻用电话督促空军对洛阳作战,今日战场之制空权,几乎完全为我军掌握,……,此为抗战以来七年间,第一次我军获得制空权之日也。

而到了湖南战场,空军优势更为明显。

6月14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在日记中写到:

豫战我中美飞机在四十日中出动九百余架,完全损失者五十八架,死三十三人(其中美三人)。湘战十五日中亦已出动九百余架,但尚无一架损失

战损率相当耀眼。

那么为何有空军优势却仍然溃败呢?

6月18日,徐永昌在日记中记载了张树帜的评论:

张汉杰面谓:河南失地可复,河南人心难复。士兵吃不饱可战,将领人格能力低不可战。纵有飞机与机械化,无觉悟的人心仍系无用。云云。

具体到战场上,良好的组织性、夜袭和陆空协同足以抵消空军优势。例如,即便在衡阳保卫战中,虽然守军顽强,空军发挥优势,但日空军利用我空军任务间隙进行突击,并依靠更好的陆空协同,大规模使用夜袭,逐步缩小包围圈,取得突破。《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中记载:

美机虽然顽强控制着我军上空,但友军的飞机敢于乘其间隙,早晚两次轰炸衡阳市街。……特别是在整个攻略战的过程中,尽管受到很多损失,仍以飞行速度很低的旧式飞机朝夕必来支援,直协部队的这种积极精神,使官兵深为感激。

光靠空军优势,固然不足以扭转珍珠港事变以来国军日渐堕落导致的战斗力下降的局面,但如果守军有全面抗战中前期的精气神,则能发挥大用。如在空军的大力协助下,守军步步为营,衡阳保卫战竟坚守47天。《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中,记录了在我空军压制下,日军白天只能困在碉堡中,无法行动:

7月份,正是大陆的盛夏季节,暑热持续不断,加以在低空盘旋的美机的监视之下,因而白天必须躲在闷热的碉堡内,或者蛰居在交通壕和悬崖的洞穴里。这种鼹鼠式的生活痛苦难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豫湘桂战役期间桂林机场确实有美军驻扎,而且国军在表面上似乎拥有一定的空中优势,但最终在桂林及周边地区的战役中失败,原因复杂且多方面,绝非仅仅是空中优势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国军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整体劣势:尽管桂林机场有美军飞行员和飞机(主要为战斗机和运输机),但国军在整个豫湘桂战.............
  • 回答
    豫湘桂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一次极其惨痛的失败,其失败的惨烈程度,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溃败。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超过了80万人,占其在正面战场投入兵力的一半以上,丢失了大片中原和华南的土地,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走向埋下了极为不利的伏笔。造成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如此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
  • 回答
    豫湘桂战役:日军若转攻重庆,胜算几何?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场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攻势。日军集结重兵,意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摧毁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在这场战役的宏大背景下,一个引人遐思的设问油然而生:如果日军在战役初期,放弃对中原地区的攻略,转而将主攻方向锁定在当时的中国陪都——重.............
  • 回答
    豫湘桂战役,也称为“一号作战”,是抗日战争末期国民党军队一次灾难性的失败,其惨烈程度至今令人唏嘘。然而,在如此重创之后,国军竟然能够实现全面反攻,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绝非简单的胜利或失败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豫湘桂战役失败的根源,以及国军随后反攻的战略和基础。豫湘桂战役的惨败:.............
  • 回答
    1945年1月,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确取得了“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但这胜利并非他们所期望的决定性转折,反而是在一系列战略失误和全球局势变化中,加速了自身的灭亡。那之后的日本,以及中国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因为这场胜利而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反而进入了更加复杂和悲壮的阶段。豫湘桂战役的“胜利.............
  • 回答
    关于中共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前军队异常调动这一说法,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史实来分析。首先,要明确一点,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又称“一号作战”)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遭受的惨重失败。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日本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同时削弱中国正面战场的力量,对国民党控制下的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发动了大规模.............
  • 回答
    说起豫湘桂会战,那真是一场让国人扼腕叹息的痛。如果非要找个苏联卫国战争的对应,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巴巴罗萨”行动初期,也就是1941年秋冬到1942年初那段时间,德军席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莫斯科的那个阶段。你想啊,豫湘桂会战,咱们是倾全国之力,投入了大量兵力,装备也算当时国军的.............
  • 回答
    关于“豫湘桂”与“关家垴”的说法,我理解您想深入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历史、文化或社会原因,以及为什么人们在提及它们时会有如此不同的反应。这背后可能涉及复杂的历史事件、区域认知、甚至是一些被忽视的视角。首先,我们需要对“豫湘桂”和“关家垴”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豫湘桂”:通常,“豫湘桂”这个组合.............
  • 回答
    要回答“长沙会战的胜利和豫湘桂大溃败能不能说明老蒋有卓越的战略眼光?”,我们需要分开来看待这两场战役,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老蒋所处的历史位置来分析。要给出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是困难的,因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 长沙会战(19391942年)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
  • 回答
    好的,关于新版历史教科书未提及“豫湘桂大溃败”以及此次战役的严重性,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流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选用,是一个极为复杂和严谨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学生认知水平、篇幅限制以及国家整体的教育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 .............
  • 回答
    京津沪豫辽粤六省份接连告急,奥密克戎病毒如同狡猾的潜伏者,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已有多地报告本土病例,感染人数持续攀升,一条条传播链条在不经意间浮现,给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面对这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在既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和完善各个环节,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可太真实了,很多人都有同感。鲁豫主持“不好”这件事,几乎成了大众的一个共识,但《鲁豫有约》这档节目,却像“不倒翁”一样,顽强地存在了二十多年。这背后,确实有些挺耐人寻味的原因,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承认,鲁豫的主持风格确实和咱们传统认知里的“优秀主持人”有点不太一样。她那.............
  • 回答
    鲁豫主持得好不好,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完全概括。她的主持风格非常鲜明,也因此褒贬不一。关于鲁豫主持的评价,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看: 个人风格独特,但可能不适合所有访谈对象: 鲁豫最标志性的主持风格就是她的“低声细语”、“共情式”提问,以及偶尔显得有些“过于”直率.............
  • 回答
    关于鲁豫采访技巧“糟糕”但又“很火”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了媒体的运作、观众的心理、时代的变化以及个人特质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为什么鲁豫的采访技巧被认为“糟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家普遍认为她采访技巧“糟糕”的几个具体表现: 提问过于简单、浅显甚至缺乏深度: .............
  • 回答
    田豫和牵招都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重要将领,他们都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闻名。虽然他们都是刘备、刘禅父子的得力干将,但他们在生涯经历、战绩和个人风格上也有着各自的特色。下面将对这两位将领进行详细评价。 田豫生平与背景:田豫(182年-252年),字国让,渔阳(今北京密云)人。他出身寒微,早.............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中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河南,那可是华夏文明的根基所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无数王朝在此建立、兴衰,留下了璀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按理说,孕育出同样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豫菜,应该也是响当当的名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背后.............
  • 回答
    要是鲁豫当年没被北京电影学院相中,而是稀里糊涂地拿到了霍格沃兹的录取通知书,那画面想想就有点带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魔法世界啊,而且是霍格沃兹这种地方,你想想,她的那些标志性问题,遇上巫师界那些千奇百怪的规矩和生物,会碰撞出怎样令人捧腹的火花?首先,得说她会被分到哪个学院。以鲁豫一贯的风格,我觉得格.............
  • 回答
    鲁豫出现在《水浒传》?这个画面光是想想就有点……咳咳,让人忍俊不禁。咱们这就来扒一扒,如果这位“瘦得像一阵风”的主持人,突然闯进了那充斥着梁山好汉、绿林好汉、还有各路牛鬼蛇神的水泊梁山,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儿。首先,得说说鲁豫的“标配”——她的访谈技巧,以及她那标志性的,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常常一针见血.............
  • 回答
    要说鲁豫采访王健林时流露出“不屑”,这倒不是个容易捕捉的感受,毕竟鲁豫一向以“温和”风格著称,很少在镜头前直接显露负面情绪。但是,如果细细品味,确实能从一些细节和她提问的方式中,窥探出一些“弦外之音”。首先,从提问的内容和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鲁豫的提问,有时候会显得有些“就事论事”,甚至带.............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鲁豫。这女人啊,在电视荧屏上可是叱咤风云很多年了,她的采访风格,那真是独一份儿,让人又爱又恨,又好奇又想模仿。学鲁豫说一句话:要学鲁豫,其实也不难,抓住几个关键词,再加上那种标志性的语气和表情,基本就到位了。最经典的莫过于那句:“真的吗?我不信。”你看,这句话里有什么玄机呢?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