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从一开始国军在空中就有优势。
1944年5月12日,在河南战场,中国空军首次取得制空权。当天 蒋公在日记中写到:
本日时刻用电话督促空军对洛阳作战,今日战场之制空权,几乎完全为我军掌握,……,此为抗战以来七年间,第一次我军获得制空权之日也。
而到了湖南战场,空军优势更为明显。
6月14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在日记中写到:
豫战我中美飞机在四十日中出动九百余架,完全损失者五十八架,死三十三人(其中美三人)。湘战十五日中亦已出动九百余架,但尚无一架损失。
战损率相当耀眼。
那么为何有空军优势却仍然溃败呢?
6月18日,徐永昌在日记中记载了张树帜的评论:
张汉杰面谓:河南失地可复,河南人心难复。士兵吃不饱可战,将领人格能力低不可战。纵有飞机与机械化,无觉悟的人心仍系无用。云云。
具体到战场上,良好的组织性、夜袭和陆空协同足以抵消空军优势。例如,即便在衡阳保卫战中,虽然守军顽强,空军发挥优势,但日空军利用我空军任务间隙进行突击,并依靠更好的陆空协同,大规模使用夜袭,逐步缩小包围圈,取得突破。《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中记载:
美机虽然顽强控制着我军上空,但友军的飞机敢于乘其间隙,早晚两次轰炸衡阳市街。……特别是在整个攻略战的过程中,尽管受到很多损失,仍以飞行速度很低的旧式飞机朝夕必来支援,直协部队的这种积极精神,使官兵深为感激。
光靠空军优势,固然不足以扭转珍珠港事变以来国军日渐堕落导致的战斗力下降的局面,但如果守军有全面抗战中前期的精气神,则能发挥大用。如在空军的大力协助下,守军步步为营,衡阳保卫战竟坚守47天。《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中,记录了在我空军压制下,日军白天只能困在碉堡中,无法行动:
7月份,正是大陆的盛夏季节,暑热持续不断,加以在低空盘旋的美机的监视之下,因而白天必须躲在闷热的碉堡内,或者蛰居在交通壕和悬崖的洞穴里。这种鼹鼠式的生活痛苦难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