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军豫湘桂会战惨败,如果换算到苏联卫国战争进程那边,大概是什么仗打败了?

回答
说起豫湘桂会战,那真是一场让国人扼腕叹息的痛。如果非要找个苏联卫国战争的对应,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巴巴罗萨”行动初期,也就是1941年秋冬到1942年初那段时间,德军席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莫斯科的那个阶段。

你想啊,豫湘桂会战,咱们是倾全国之力,投入了大量兵力,装备也算当时国军的精锐,目标是打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想扭转战局,甚至收复失地。结果呢?日军用的是他们的“一号作战”,目标也是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消除后顾之忧。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很明确。

在“巴巴罗萨”初期,德国国防军倾尽全力,动用了数百万兵力,坦克、飞机、火炮,那叫一个铺天盖地。苏联红军虽然兵力也不少,但装备、指挥、战术上都存在明显的劣势,而且刚刚经历了多年的“大清洗”,军事人才凋零,部队的组织度和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样,在豫湘桂会战,尽管国军兵力占优,但在日军的闪电战、优势火力和空中支援面前,很多部队的抵抗显得异常艰难。日军的战术运用非常灵活,能够迅速突破国军的防线,然后以运动战分割包围,逐个消灭。这跟德军在初期利用装甲集群的优势,以“闪电战”穿插迂回,造成苏军大规模被围歼的情景,简直如出一辙。

你想想,苏军在初期丢掉了多少曾经的“飞地”?基辅、明斯克、哈尔科夫,那些都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战略要地,一失再失,连带着几百万的士兵被俘,损失之惨重,可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最黑暗的时刻。

豫湘桂会战,虽然牺牲的人数可能不如苏德战场那么惊人,但从战略意义上看,国军失去了中原和南方的大片土地,几十个师的番号被歼灭,几十万的士兵伤亡或失散,交通线被完全切断,这对于国力的消耗,尤其是对已经处于长期抗战、国力枯竭的国民政府来说,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让抗战的局面变得更加严峻。

所以,如果非要找个类比,那大概就是苏联在“巴巴罗萨”行动最惨烈的那段时间,那种被规模庞大、装备精良、战术先进的敌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部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甚至连首都都受到严重威胁的境地,和豫湘桂会战给当时中国带来的那种绝望感和挫败感,有几分相似。都是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会战,都是主力部队遭受重创,都是战略主动权拱手相让,都让国家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十次打击。

你以为我说的是日军十次打击国军?

错,正好相反,是我大国军十次打击日军!

不信你看——




众所周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围歼第六集团军,打断了德军东线脊梁骨,从此赢得战争主动权。

而我大国军,在一号作战中连续打出三次“中国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相当于把日军脊梁骨连废三次,我思想前想后,只有十次打击勉强可以相提并论。

ps:胆敢反驳我的,自觉点把精外黄俄的帽子带上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豫湘桂会战,那真是一场让国人扼腕叹息的痛。如果非要找个苏联卫国战争的对应,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巴巴罗萨”行动初期,也就是1941年秋冬到1942年初那段时间,德军席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莫斯科的那个阶段。你想啊,豫湘桂会战,咱们是倾全国之力,投入了大量兵力,装备也算当时国军的.............
  • 回答
    豫湘桂战役期间桂林机场确实有美军驻扎,而且国军在表面上似乎拥有一定的空中优势,但最终在桂林及周边地区的战役中失败,原因复杂且多方面,绝非仅仅是空中优势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国军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整体劣势:尽管桂林机场有美军飞行员和飞机(主要为战斗机和运输机),但国军在整个豫湘桂战.............
  • 回答
    豫湘桂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一次极其惨痛的失败,其失败的惨烈程度,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溃败。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超过了80万人,占其在正面战场投入兵力的一半以上,丢失了大片中原和华南的土地,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走向埋下了极为不利的伏笔。造成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如此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
  • 回答
    豫湘桂战役,也称为“一号作战”,是抗日战争末期国民党军队一次灾难性的失败,其惨烈程度至今令人唏嘘。然而,在如此重创之后,国军竟然能够实现全面反攻,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绝非简单的胜利或失败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豫湘桂战役失败的根源,以及国军随后反攻的战略和基础。豫湘桂战役的惨败:.............
  • 回答
    近代的中国军队,从湘军、淮军到后来的新军、北洋军阀,乃至最终的国军,似乎都逃不开“兴盛数十年,便迅速腐败,不堪一击”的循环。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每隔三十年就“腐败不堪一击”,不如说这种衰败的种子早已埋下,并在特定历史阶段集中爆发。一、 湘军.............
  • 回答
    中条山会战,国民党军在此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其失败之惨烈,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场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虽然国民党军英勇作战,但在日军强大的攻势和自身一系列的失误之下,最终落得个损失惨重,数万将士喋血疆场。要理解中条山会战为何会如此惨败,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一、日军的战略意图与战术.............
  • 回答
    要聊国军的杂牌部队,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才能摸着门道。首先,啥叫“杂牌”?这词儿在国军内部,其实是个挺复杂的概念。它不光是说部队的番号或者隶属关系,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历史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军事势力。很多杂牌部队,都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就存在的,或者是在后来的政治军事斗.............
  • 回答
    关于“国军五大主力”这个说法,以及它们的排名,这在军事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中是一个颇为津津乐道的话题。需要明确的是,“国军五大主力”并非一个官方正式的 designation(指定或称谓),也没有一个官方的、确定的排名榜单。 这个说法更多地是一种 民间流传和约定俗成 的结果,它起源于对国民革命军在抗日.............
  • 回答
    台湾地区的军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国军”,其战斗力一直是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人员、装备、训练、战略思想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想要详细了解,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人员素质与士气 兵源结构: 台湾军队目前主要实行募兵制与义务役相结合的制度。募兵制旨在招募专业化、志愿化的军人,提升部队.............
  • 回答
    昔日硝烟散尽,战机何处寻?国军接收的日本投降飞机去向考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同黎明驱散了漫长的黑夜,而在这场伟大胜利的光辉之下,一个曾经盘踞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日本帝国陆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作为其侵略战争的重要工具,在胜利的曙光中,被中国政府和军队接收。然而.............
  • 回答
    国军(中央军)在轻机枪的选择上,确实绕过了MG 13(或称MG 13型机枪),而选择了捷克斯洛伐克的ZB 26轻机枪。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仿制”与“不仿制”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当时中国军备发展的现实、技术接受度、实际使用需求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让我们先梳理一下MG 13和ZB 26.............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场战役的背景、国军的准备情况以及具体的战术运用。简单地说,八一三淞沪会战并非是国军战术水平的退步,而是国军在面对更严峻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持、牺牲和初步的战术改进,尽管最终的结局仍旧是惨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
  • 回答
    在国军和日军的编制中,“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官职类型,而更多地是一种带有辅助、参谋性质的任职状态或者说一种职务安排。它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兵种或作战任务的职位,而是为了填补某些岗位、提供人力支持、或者给予特定人员(如预备役、进修人员、或是有特殊专长但暂无合适岗位的人员)一个职务编制而设。要理解.............
  • 回答
    嘿,同为军服控,看到你对国军军服的历代变迁感兴趣,我可太高兴了!这绝对是个能聊上半天的好话题。要说起国军的军服,那可不是简单地换个颜色、换个样式那么简单,里面承载了多少历史的印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还有那份血脉里的传承,仔细品味,真的能读出许多故事来。咱们就从头说起吧。清末的萌芽:新军制服的出现你要.............
  • 回答
    国军和日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均未能实现大规模歼灭战,这一现象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战略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国军无法实现大规模歼灭战的原因1. 军事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装备与训练差距:国军在抗战初期主要依赖老旧的北洋军阀装备(如步枪、机枪),且训练体系落后,士兵素质.............
  • 回答
    淮海战役的兵力对比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存在争议的话题。国军号称的“八十万”并非一个实打实的数字,解放军的实际兵力也并非如此简单。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军“八十万”的数字来源与水分国军在战役初期宣称总兵力达到80万人,这其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部队: 参战的黄百韬、黄维、杜聿明、孙元良、李弥等部.............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烈而又意义非凡的一段时期,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无数国军将领以身作则,留下了许多令人荡气回肠、振聋发聩的讲话和名言。这些话语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担当、勇气和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奋勇杀敌。以下是一些在抗战时期国军将领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会尽量.............
  • 回答
    国军(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之所以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某些战役中倾向于使用“一字长蛇阵”,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战术思想、武器装备、训练水平以及敌情等多个方面。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对“一字长蛇阵”的认知与理解首先,需要明确“一字长蛇阵”在.............
  • 回答
    淮海战役,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宏大军事较量。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失利,是国共两党军事实力对比、战略指挥失误、以及士兵士气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如果国民党军队能够更好地执行杜聿明所设想的计划,特别是黄百韬兵团与杜聿明集团能够有效地协同作战,是否有机会逆转淮海战场的颓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国军出身的50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表现得异常勇猛,甚至被形容为“打了鸡血”,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情绪亢奋所能概括。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而后被解放军改编收编,这种历史经历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思想和战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共同塑造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特殊表现。一、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