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点负能量,这些负能量绝对让人印象深刻。
蒋介石:“告诉庞更陈(庞炳勋),让他放开手脚干下去(即投日伪),一切由我负责,汉奸帽子将来我给他摘。”(庞炳勋听到后肯定感动死,委员长暖男啊)
吴化文:“现在我们投靠日本,将来如果日本打胜了,我们自然无问题了。如果中国打胜了,我就拿着这封电报去见蒋介石。”(指“曲线救国”机密电报,抗战胜利后会被老蒋没收,孙殿英拒交,当做其威胁蒋的资本)
谭敬奇:“二十四集团军进驻晋豫,所奉密令,就是反共第一,抗战第二。”
何思源:“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
徐吉生:“宁投日本人,不投八路军。”
(上面三个很多都不是他们原创,而是当时的标语)
林建五:“敌后坚持确实不易,必不得已时,可以考虑投伪问题……不能让匪党吃,道理很简单,赤化了就要亡党么。”
董汉槎:“当前就需要采取曲线抗日的道路,用日伪力量保存自己的实力,待机在与共军决战。”
苏体仁:“如果你能利用这些机会(投降日伪)掌握些部队,到抗战胜利后, 够一团编一团, 够一师编一师,够一军给你编一军,这叫做曲线抗战。”
(抗战末期,日本人都秋后蚂蚱了,还鼓励军官投日,实为浑水摸鱼摘取胜利果实)
张荫梧:“柴恩波……为保存实力及施行‘曲线救国’计,已于日寇接洽,被委为冀中剿匪总司令。名虽投日,实际仍为本党做抗建工作。”
阎锡山:“目前咱们的处境很不好,蒋介石要借抗战的名消灭咱们,不发给咱们足够的经费,也不给补充人员和武器,处处歧视咱们,事事和咱们为难。共产党对咱们更不好,到处打击咱们,八路军在山西各地有严密组织,把老百姓都拢过去了。如果日本人再打咱们,那就只有被消灭。咱自己的人也不稳定,宜生(指傅作义)已离开咱们,陈长捷也在动摇。青年干部左倾的都跑到延安去了,右倾的跑到蒋先生那里做官赚钱去了,胡宗南在西安就专门拉咱的干部。咱们如果想在中国求存在,非另找出路不可。存在就是真理,只要能存在住,以后怎么转变都可以。如果存在不住,还能谈到其他事业吗?抗战固然是好事,但又没有胜利把握,就是打胜了,没有咱们也不行。权衡情况,目前只有暂借日本人的力量,才能发展咱们自己,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也是咱们唯一的出路。 ”
刘湘图:“与日军互助互赖,达成守土安民任务。”(……说这话得有一定的厚脸皮修炼境界)
孙良诚:“不打重庆队伍,不要日军顾问,不直接受命于日军(其投敌条件,兵多势大有的商量)。”
……
好累,不打字了,内容来源于台湾学者刘熙民写的《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
引出一些果粉了,好样的。
每个人都有中二时候。
人家台湾人自己都写书反思国民党军队大批投降叛国的错误了。你们这些少年啊,连人家反思自己的错误都要骂,这是一个合格的党国粉丝能做的吗?
一粉顶十黑。
做一个合格的果粉,就要支持党国反思错误,眼看台湾都保不住了喂!
随手一答,抖个机灵,各位谬赞了。
其实还有”看在党国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不过这个是《南征北战》经典台词,已经是解放战争了。
还有两句就是”兄弟们,给我冲“和”同志们,跟我冲“这两句了。
下面进入抖机灵时间,不喜请点反对,高兴也请谨慎点赞,不要埋没了用心答题的朋友。
我为党国立过功!我为委座流过血!你们不能这样!我要见师长!
出处应该是《甲方乙方》,然后这句被各种化用,例如下面(图渣误怪):
1."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余程万
1943年常德会战,74军57师余程万将军率8000官兵与116师团30000日军鏖战。战至最后不足100人,这是余将军电告孙连仲的电文,最后时刻余将军率数十人突围,突围后在外围联系上一个团,又杀回常德,常德仅沦陷20天被收复。
战后蒋介石欲以临阵脱逃罪名杀余程万,由常德6万民众签名作保,孙连仲、王耀武等人出面求情而判有期徒刑。后释放任74军副军长。
每读到此处,与衡阳第10军方先觉将军相比,真是唏嘘不已。(没有黑方先觉的意思)
2."不投降!“--------吕公良
吕公良将军,新编29师中将师长,许昌战役中殉国的中国最高将领。老蒋要求死守许昌,汤恩伯仅留下新编29师四个团3000人来对抗日军37师团、62师团、第7混成旅团、坦克第3师团一部、27师团一部共计80000余人。最后,吕公良将军向许昌东北方向突围,在军马上被打落,日军用中国话高喊”投降,投降“,负伤的吕公良将军坐起身来,喊道:不投降!用手枪打死日军下士淳边定六郎,后面日军开枪,正中吕将军头部,壮烈殉国。
以中将师长之身,打到最后一人,重伤之余,还能翻身而起,击毙杀害自己的凶手,高呼”不投降“而以身殉国,吕将军,虎魂也!--------萨苏《国破山河在》
3.“刘汝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职唯有不惜一死,以报甫公知遇暨川中父老之情”、 “小日本,当年威廉二世强盛一时,不免败亡,今日你虽猖獗,终有破灭的一天”-------饶国华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凇沪会战以国军主动后撤而告终,中国最高统帅部开始部署南京战役。日军分三路进逼南京,其中南路为太湖—湖州—广德—
芜湖—南京,目的为切断我后撤路线。其中,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的川军饶国华将军在广德亲自指挥第433旅在广德前方约六十里的
泗安占领阵地。尸横遍野,草木皆赤。川军团长刘汝斋吓得擅自后撤,导致阵地沦陷,饶国华将军死战不退,当晚,弹尽援绝,将军写下绝命书,向东怒吼“小日本,当年威廉二世强盛一时,不免败亡,今日你虽猖獗,终有破灭的一天”,凌晨2时许,将军在阵地开枪自杀。
4.“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孙连仲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日军已占据台儿庄之大部,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3个师基本打光,孙来电哽咽着请求“撤到运河南岸去吧,给我们留点种子吧!感谢长官大恩大德”,李宗仁答复曰“汤兵团正在南进,很快就会进庄,你们不能后退半步,组织敢死队,发动反攻!” 。
孙连仲悲壮地说:“绝对服从命令,直到整个兵团打完止!” 随后,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下达反攻命令,并做出上述表示。-------摘自网易新闻
5."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 蒋光鼐、蔡廷锴
时任19路军正副指挥的蒋光鼐、蔡廷锴,于淞沪会战爆发之时向全国发出的通电。
6.“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寸性奇
寸性奇,云南腾冲人,中条山会战中任12师少将师长(后追赠中将)。1941年5月,日军秘密集中10余万精锐主力,突袭中条山12师阵地,5月13日晚,将军右腿被炸断,以重伤之躯衰数十人突围,再次遭到拦截,左腿再被炸断,留下这句话,要求剩下人不必管他各自突围,然后拔剑自杀,在场官兵无一离开,守护将军遗体战至最后一人,全员壮烈牺牲。
7.“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
“七七事变”爆发次日,四川省主席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抗日”。刘湘准备带病出征,部下多劝他不必出川亲征,他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刘湘最终在前线吐血病发,死前留下如上遗嘱。
8.“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唐淮源
唐淮源将军,国军第3军军长,率部驻守中条山。1941年中条山会战,5月12日,将军率众且战且走,后来他进到樊家沟县山顶一间土屋内,身边仅有几个通信兵和报务员。自云南讲武堂毕业投军三十年,身经百战,屡建殊勋,由排长逐级升至军长。现在身陷绝境,他以气壮山河的气概在笔记本上写下遗书:
“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随饮弹殉职,是年55岁。--------摘自百度百科
9.“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吾愿开此先例。”-------周同
虽不是国军将领,可这句话扔触目惊心。周同就任滕县县长近3个月后,日军就开始猛攻滕县,他不分昼夜地发动民众组织抵抗,协助王铭章师守卫城池。王铭章战死后,他抚尸大哭,对身边的人说:“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敌人屈服的!”说完突然纵身一跳从城上坠下,以身殉国。-----------摘自百度百科
---------------------------------------------------------------------------------------------------------------------
转载一个萨苏的书《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的小故事
日军士兵斋藤在修水前线作战,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走了。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汽油桶漂向了对岸。
这时,他发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
因为都没有带枪,双方谁也没有办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那个汽油桶,取出一个水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这日本兵鬼使神差地用日语问了一句:“好吃吗?”
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
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个下级军官或者士官。出于好奇,这个日本兵继续好奇地问:“你们过得怎么样?发的钱多吗?”
那个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到饷了。”大概是觉得这个日本兵挺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可能被自己人打死哦。”沉默了一下,又说道:
“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
说完,带着汽油桶慢慢走向树林中去了。
“这是个广东兵,看起来很瘦。”斋藤在回忆的最后说。
-----------------------------节选自《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四川王”刘湘主动请缨,率部出川抗战。同年10月26日,刘湘出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肩负保卫江浙、皖南的重任。彼时刘湘肠胃旧疾复发,身体状况很不好。四川省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劝刘湘留在后方休养,被刘湘断然拒绝。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938年1月20日,刘湘因胃出血在汉口去世,一代名将出师未捷身先死。刘湘临终前留下遗嘱,勉励川军将士死战到底,直至日寇彻底退出国门方休。刘湘的这一遗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川军每日必诵之格言,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