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战时期日军比国军强在哪?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和国军的实力对比,确实存在着一些方面的显著差距,这些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走向。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

一、 军事训练与士气:

日军: 日本军队在战前经过了多年的军事现代化改革,尤其是在明治维新后,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方法。他们的士兵训练极其严苛,注重个人战斗技能的培养,例如射击、刺杀、格斗等,要求极高。而且,日本推崇“武士道”精神,灌输了极强的“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意识形态。这种精神灌注使得日军在战场上往往表现出一种近乎狂热的战斗意志,不畏生死,敢于冲锋,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任务。这种高昂的士气在很多初期战役中,是他们能够以少胜多、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国军: 国军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也有接受过德式、美式训练的精锐部队(如中央军的德械师),但绝大部分部队的训练仍然停留在旧式军队的水平,训练时间短,强度不够,装备也相对落后。特别是各地方军阀部队,训练方式和质量更是五花八门。士兵的士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待遇、后勤保障、指挥官的领导能力,以及对战争前景的信心。在面对日军的凶猛攻势时,一些缺乏训练和士气的部队容易出现溃败。

二、 武器装备与技术水平:

日军: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积极引进和发展工业,尤其是在军事工业方面投入巨大。到抗战爆发前,日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例如,他们的小型武器(如九二式步兵炮、九六式山炮、歪把子机枪、三八式步枪)精度高、性能稳定,在当时的条件下属于精良级别。在陆军重型装备方面,如坦克、装甲车,虽然不如欧美列强,但已经有了相当的生产和装备能力,且在战场上运用得当。在空军和海军方面,日本更是拥有亚洲首屈一指的力量,其飞机质量和数量,以及舰艇吨位和性能,都远超国军。例如,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在早期享有制空权,其舰载机联队是攻击珍珠港的主力。

国军: 国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和少量国产。国产武器的质量和产量都比较有限,很多武器装备仍然是中国兵工厂在北洋时期就已建立的基础之上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也有一些引进的先进装备,但数量稀少,而且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很多时候难以维持有效的作战。例如,国军的飞机数量和性能都远远落后于日军,很多时候难以争夺制空权。火炮、坦克等重型装备更是稀缺,很多时候只能依赖少量缴获的日军装备或者老旧的中国式火炮。

三、 指挥体系与作战理念:

日军: 日军的指挥体系相对比较统一和高效。虽然也存在军种之间的矛盾,但整体上能够执行自上而下的命令。他们的作战理念强调“速战速决”、“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战术运用也比较灵活,能够有效利用其装备和训练优势。例如,他们擅长使用步炮协同、空地协同作战,通过炮火侦察、步兵推进、火力支援等一系列流程,形成有效的攻击态势。在战术层面,日军士兵的战场侦察能力、协同作战能力都比较强。

国军: 国军的指挥体系相对复杂,中央军、地方军阀部队之间存在着协同作战的困难。虽然蒋介石力图建立统一的指挥,但各部队的忠诚度和执行力各不相同。在作战理念上,国军在战争初期更多采取的是“正面抵抗”、“消耗战”的策略,虽然有其战略考量(持久抗战,消耗敌人),但在战术层面,缺乏有效的突破日军阵地的手段。在战术执行上,往往存在指挥失灵、协调不畅的问题。

四、 后勤保障与战略部署:

日军: 日本在战前已经对中国的地形、交通、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的后勤保障体系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但相对而言更加系统和有效,能够维持其军队在占领区域的作战和统治。他们善于利用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进行快速集结和物资输送。

国军: 国军的后勤保障是其最大的弱点之一。由于国力有限,工业基础薄弱,难以支撑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物资运输困难,部队往往面临弹药、粮草、医疗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即使是中央军,也难以获得持续和充足的补给。战略部署方面,国军在初期由于兵力分散、装备劣势,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很多时候是被动应对日军的进攻。

总结一下,日军在抗战初期比国军强的几个主要方面在于:

严苛的军事训练和高昂的士气, 使得士兵具有更强的战斗意志和个人战斗能力。
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 能够提供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作战工具,尤其是在空海军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统一的指挥体系和成熟的作战理念, 使得其战术执行更有效率,协同作战能力更强。
周密的战前准备和相对完善的后勤体系, 能够支持其快速推进和占领。

当然,国军也并非不堪一击,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国军也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善战的部队和将领,并且通过持久抗战,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并在盟军的支援下,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就战争初期的直接对抗实力而言,日军在上述几个关键方面确实占据了显著的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4年抗战变化太大了,说一下1944年豫湘桂时期。

1944年衡阳保卫战投降被俘而后又脱险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第三师师长周庆祥、第十军参谋长孙鸣玉谈过这一问题。

1944年12月,方先觉抵渝后在欢迎会上讲话时提到:

日本军队的素质,确实一天低落一天。据我亲眼所见,日本军队里边有很多胡子长得十分长的士兵,其中有大学教授、中级或高级的官吏,当过县长厅长的都有。
日本军队的装备,也极低劣,先觉十一月九日在衡阳脱险的那日,湖南的天气已经相当寒冷,但日本士兵还一律穿着夏季的服装,每天簌缩于寒威之下。至于武器,也不甚优良,比起我们的士兵的装备来,一切都差不多,所较胜我们士兵的,只脚上多了一双皮鞋。
日本军队对我沦陷民众的暴行,以前只听得人说,在衡阳三月,听到见到了许多事,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只是事实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日本兵对我民众奸淫杀掠是家常便饭,我国民众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及一条牛,一只狗;其酷虐残忍,简直找不出什么话来形容。
但日本士兵有一点确为我们士兵所不及,那便是“忠君爱国”思想的普遍和深入。这种普遍深入的“忠君爱国”思想,全是由于他们多年来的教育所养成。他们的士兵,有了这种思想,所以装备尽管和我们差不多,还能和我们拼命。反观我们的士兵民众,忠党爱国的思想,其普遍深入和日本人相比,实在相差得很多,这在我国今后的教育方面,是很值得研究和改进的。


1945年1月3日,军令部长徐永昌召见周庆祥、孙鸣玉。徐在日记中记载:

【庆祥】且称日本人甚笨,不如国人能干,仅能服从而已。孙【鸣玉】称其看守卫兵交接必以法,且诵守则云云。

对此徐永昌评价道:

我军除演习时外无行之者,能干何用?周殊瞆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