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阿利伯克没有挡浪板,而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有挡浪板?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关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在设计上的差异,特别是挡浪板的缺失与否。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它们各自的设计理念、作战需求、以及在舰船设计中的权衡取舍。

首先,我们得明白挡浪板的作用。 舰船上的挡浪板,通常安装在舰艏两侧,其主要功能是在恶劣海况下,当舰船航行时,有效阻挡海水拍打到甲板上,特别是前部甲板和上层建筑的迎风面。这有几个好处:

减少涌浪对舰桥和设备的影响: 强烈的涌浪不仅会干扰前部甲板的作业,还可能对舰桥内的电子设备、观通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影响舰员的视线和安全。
提高适航性: 挡浪板可以帮助舰船以更高的速度穿越浪涌,减少舰体因剧烈颠簸而承受的冲击,提高航行舒适性和安全性。
保护舰载设备: 尤其是在配备有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的舰船上,前部甲板通常是导弹发射单元的所在地。挡浪板可以避免海水直接冲击发射井口,防止海水侵入导致设备故障。

那么,为什么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没有明显的大型挡浪板呢?

这更多地体现了美国海军在设计阿利伯克级时,对“全通式甲板”设计理念的追求,以及对某些特定作战环境的侧重:

1. “全通式甲板”的设计哲学: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船型设计,尤其是其船艏线条,是为了优化其舰载航空操作的灵活性。虽然它们不是专门的航空母舰,但作为多用途的驱逐舰,它们需要能够高效地起降直升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作无人机。全通式甲板意味着甲板尽可能平坦、开阔,减少障碍物。尽管船艏线条向下倾斜,有一定的“犁式”结构,但它没有像一些传统舰船那样,在甲板两侧额外突出明显的挡浪板。
2. 对速度和隐身的考量(间接影响): 美军在设计阿利伯克级时,也考虑到了高速航行和一定的隐身性能。过于突出的挡浪板可能会增加风阻,对高速性能产生轻微影响,同时在某些角度下也会增加雷达反射截面。当然,这并非主要原因,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权衡点。
3. 对自身适航性的自信与优化: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本身拥有良好的船体设计和强大的动力系统,能够以相当高的速度在各种海况下航行。其船艏的形状设计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破浪能力。在设计时,美国海军可能认为,通过优化船体造型,可以在不牺牲太多前部甲板空间和隐身性的前提下,达到可接受的适航水平。舰员的训练和操作规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备上的差异。
4. 更侧重“干甲板”的维护: 虽然没有明显的挡浪板,阿利伯克级的前部甲板仍然有排水孔和一定坡度,以确保海水快速排走。关键设备的设计也考虑了抗盐雾和一定的海水冲刷能力。

相对而言,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配备挡浪板的原因,则更多地与它们的具体设计目标和在复杂海域的作战需求有关:

1. 借鉴西方先进设计,并加以优化: 世宗大王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阿利伯克级的设计思路,包括采用了SPY1D宙斯盾雷达系统、垂直发射系统等,但韩国海军在设计时也根据自身的海域特点和作战需求进行了优化。朝鲜半岛周边的海域,特别是冬季时,可能会出现较为恶劣的海况。
2. 强调舰载设备的保护和甲板作业的安全性: 世宗大王级的船艏设计,明显地在甲板两侧设置了较高的挡浪板。这可以更有效地阻止海浪拍击前部甲板,保护前置的火炮、近防系统以及重要的电子设备。同时,也为前部甲板的作业人员提供更安全的环境,尤其是在需要进行维护或装弹操作时。
3. 可能更侧重舰载系统的冗余设计和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拥有专门的挡浪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舰船主体结构以及前部设备在高海况下抵御海水冲击的依赖。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额外的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更极端的条件下,舰载系统的运行仍然能够得到保障。
4. 韩国海军的装备发展策略: 作为一支新兴的海军力量,韩国海军在装备发展上倾向于吸收和消化世界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世宗大王级的很多设计上,都能看到对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高度重视,挡浪板的出现可以被视为这种思路的体现之一。

总结一下,两者的差异并非意味着哪种设计“更好”或“更差”,而是反映了不同的设计哲学和侧重点:

阿利伯克级在追求全通式甲板的灵活性和一定程度的隐身性能时,通过优化船体线条和设备布局来应对海况,可能对舰员的适应性和操作规程有更高的要求。
世宗大王级则更侧重于通过物理结构(挡浪板)来提供更直接、更显著的保护,以应对更广泛的海况变化和确保前部甲板作业的安全性及设备可靠性。

这就像汽车设计一样,有的车辆追求极致的空气动力学造型,而有的则会选择更保守但更实用的设计来应对复杂的路况。舰船设计也是在多重目标和限制条件下的综合平衡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可我不学船舶设计啊;

咳咳,按照我的理解:

防浪板是干什么用的——减少舰首上浪?防浪板是防护舰首关键设施减少侵蚀的;

侧面这个玩意,舷墙——估计也就是这个所谓的挡浪板;是··· ···额;

大楼上为啥要装护栏扶手;卡车为什么要装车厢的侧壁?一个道理;为了保护舰首人员设施,为了减少上浪,等。

你可以看到,上面的博克也是有护栏的。

至于舷墙有没有意义,肯定有,毫无疑问;在海况相对恶劣的情况下,舷墙减少了舰首人员的危险,同时尽可能的保护···好吧,舷墙设计不好,对排水是有副作用的。而是否需要这种特殊设计,也分使用场所,比如22350,054A都是有舷墙的;type 45就没有,博克也没有;但是45有防浪板,因为舰首浮力并没有非常出众,再加上更高的加速度。

换句话说,这个东西在没有拿到具体船型细节的时候,很难讲;

舰首外飘可以一部分解决上浪问题,重心可以解决另一部分;如果在这种时候,在预设的作战海况下,仍然对操作舰首设施有问题,那么就加上舷墙——但是注意,无论是054还是22350还是上面的世宗大王,都不是全舷墙——排水能力还要保证。

显然USN是彻底放弃这出;因为真正的大浪,舷墙是挡不住的,不如排水排掉;而且我绕着风浪走来不及,为什么大浪里要去舰首操作什么玩意。

总而言之,这不是防浪板,这是舷墙,看爱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关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在设计上的差异,特别是挡浪板的缺失与否。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它们各自的设计理念、作战需求、以及在舰船设计中的权衡取舍。首先,我们得明白挡浪板的作用。 舰船上的挡浪板,通常安装在舰艏两侧,其主要功能是在.............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现代海军舰艇分类中的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像“提康德罗加”级这样,虽然名字里带着“巡洋舰”,但在很多方面又与“驱逐舰”的功能高度重叠。要讲清楚,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一、 历史渊源与分类演变:首先,得明白一点:舰艇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技术发展、作战需求以及国家海军战略而不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结构等诸多层面。要理解为什么阿拉伯国家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却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屡屡处于下风,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且避免简单化和刻板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这里的“打不过”并非指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每一次具体战役中都惨败,而是.............
  • 回答
    阿拉伯帝国,那个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辉煌一时,横扫世界的庞大帝国,最终未能逃脱分崩离析的命运。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矛盾长期累积、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其分崩离析的过程,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扩张的边界与治理的挑战.............
  • 回答
    阿拉伯与波斯无法联合对抗以色列,这是一个复杂且根植于历史、宗教、政治和民族认同的难题。即便面对共同的“敌人”,其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也足以让任何形式的实质性联合变得困难重重。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历史的迷雾,审视当下的地缘政治格局,并洞察各方错综复杂的动机。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阿拉伯.............
  • 回答
    要说为什么阿拉伯帝国之后,中西亚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帝国出现,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交织,绝非一朝一夕之故。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伟大的时代,再一步步审视它的瓦解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阿拉伯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辉煌确实在中西亚地区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
  • 回答
    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复杂情感,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政治、宗教和文化因素交织而成,久而久之,积淀成了深深的怨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历史的长河,看看那些关键的节点是如何一步步将双方推向对立面。首先,历史的“原罪” 是绕不开的起点。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旨在为饱受迫.............
  • 回答
    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在政治版图上的显著差异,即前者邦国林立而范围广阔,后者则相对固定且多以一国形式呈现,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重原因。与其说中华文明“范围固定”,不如说其政治统一性强,而阿拉伯文明则展现出一种“文化认同下的政治多元化”。一、 地理环境的塑造: 阿拉.............
  • 回答
    阿拉伯帝国将黑人(主要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突厥人(主要来自中亚)都作为奴隶进行贩卖,但他们的历史轨迹和对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族互动等各个层面。一、 奴隶的来源与类型首先,我们要明确阿拉伯帝国对奴隶的需求和获取方.............
  • 回答
    关于阿拉伯文化相较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化为何显得“落后”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需要细致辨析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落后”这个词的定义。如果我们仅仅从技术发展、建筑规模、或是一些物质文明的积累来看,那么确实存在一些看似的“差距”。但如果从思想、哲学、宗教、文学等精神层面的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辐.............
  • 回答
    你提到的“特殊阿拉伯字符串能造成iOS系统和OS X下应用崩溃”的bug,在2015年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被俗称为 "Unicode9 Bug" 或 "ZeroWidth Joiner (ZWJ) Bug"。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bug,涉及Unicode字符编码、字符串渲染以及操作系统处理文本的.............
  • 回答
    阿拉伯帝国,那个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文明,其辉煌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从伊斯兰教的兴起到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时期,阿拉伯人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繁荣的商业贸易,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自帝国的分裂与衰落以来,阿拉伯世界仿佛陷入了一个漫长.............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阿拉伯国家加起来打不赢以色列”来概括,因为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也并非一边倒。但从军事实力和战争结果来看,以色列在与阿拉伯国家(特指主要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几次大规模冲突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建国伊始.............
  • 回答
    要说中世纪阿拉伯文明的光辉,再谈及近代的相对落后,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实在是太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它之所以能长得如此繁茂,必然是根系深厚,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而后来枝叶渐疏,甚至枯黄,也必定是环境变迁,养分不足,病虫害侵袭。阿拉伯文明也是如此。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一个黄金时代的.............
  • 回答
    阿拉伯之春,一场席卷中东北非的民主化浪潮,曾点燃了无数人对自由、尊严和变革的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最初涌现的抗议活动最终陷入了内战、镇压和威权复辟的泥沼,许多人感叹这股春天力量枯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阿拉伯之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场充满朝气的革命变了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
  • 回答
    “阿拉伯之春”本应是希望的黎明,然而最终却很多人将其悲观地称为“阿拉伯之冬”。这场席卷了中东和北非的民主化浪潮,为何未能如愿开花结果,反而走向了动荡、冲突和专制的复辟?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道尽。梦想的种子:压抑的民众渴望变革首先,我们得回到“阿拉伯之春”爆发的根源。在2010年.............
  • 回答
    问得好,无论是天城文还是阿拉伯文,它们之所以会让初学者觉得“麻烦”,其实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学原因,并非是“无的放矢”的设计。我们不妨一项一项拆解开来聊聊。天城文 (Devanagari) 的“麻烦”:天城文是印度北部及尼泊尔地区最广泛使用的文字系统,用来书写梵语、印地语、马拉地语等多种.............
  • 回答
    唐军与阿拉伯军队的战争历史确实存在多次交锋,但后世主要记住的是怛罗斯之战(751年)的失败,而非“六次大破”的胜利。这一现象的根源涉及历史记载的差异、地理政治影响、后世史学视角的局限,以及具体战役的影响力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记载的混淆与误解1. “六次大破”的误解 唐与阿.............
  • 回答
    要解答罗马兵团为何会被阿拉伯帝国军队击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谁更强”的简单二元论,深入探讨历史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罗马兵团的辉煌毋庸置疑,他们的组织、纪律、装备和战术在数百年间定义了古代战争的巅峰。然而,历史的河流从未停止流动,新的力量、新的思想、新的环境总会出现,挑战旧有的秩序。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人们之所以认为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比唐朝大,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对“影响力”不同层面的解读。 这种看法并非普遍认同,但确实存在,并且有其一定的依据。 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剖析这种观点:1. 广袤的疆域和统治的长期性:首先,从地理范围和持续时间来看,阿拉伯帝国(特指其鼎盛时期的倭马亚王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